1、中国最后两次科举会试竟然不在北京举行?科举是自隋以来的历代封建王朝最重要的考试,它最后选拔出来的人才是王朝赖以为系的支柱力量。然而到了20世纪,这个考试已经与中国面临的困境格格不入,再也不能选拔出可以为君王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改科举和废科举的呼声日益高涨,1905年科举正式被废除,这个影响了中国一千三百年的官员选拔制度消失在了历史中。科举成功其实比我们今天博士毕业还要难上万分,终清一代277年,最后在科举中脱颖而出成为进士的只有2万6千多人。在清代从没有任何功名的普通人到万众瞩目的进士,要经历童生考试、乡试、会试、殿试、朝考等,最后才能成为帝国的官员。而在这一系列考试中最为考生重视的就是会试了
2、,会试成功成为了贡士就一定能成为进士。因为会试之后的殿试是进一步确定进士名次,并不会淘汰考生,朝考的成绩和殿试的成绩综合起来是为了分配新科进士前往哪里就职。清代历次科考会试基本是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只有两次是例外的。1903年癸卯科会试和1904年甲辰科会试,是清代举行的最后两次科举会试,也是仅有的两次不在北京举行的会试。这两次考试,都没有采用北京的贡院作为考试场所,而是借用河南省会开封的贡院作为考试场所。那么有那些原因致使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两次会试需要借开封来举行呢?首先,我们都知道,在1900年的时候发生了义和团运动,北京被洋人蹂躏一空,光绪帝和慈禧太后1902年才回到北京。旧有的贡院被毁,北
3、京没有合适的考试场所。再加上北京各方面都在重建的阶段,衣食住行等方面都不太能够满足全国各地的考生在此考试。其次,之所以选择河南,而不是北京附近的河北、天津、山东等地,也是由于义和团运动导致的。义和团运动席卷北方多地,尤其是京津冀和山东闹得最凶,洋人在这些地方吃了大亏。解决了义和团之后,洋人开始展开外交性的抱负。根据辛丑条约的规定,义和团运动中闹的比较严重的地方必须停止举办五年科考,河南由于受义和团运动影响较小,没有对洋人构成太多的实质性的损伤,因此选择河南作为最后两次会试的场所不会引起洋人的反对,不至于引起外交上的麻烦而导致会试不成。再者,河南地处中原地区,方便各地考生再次集合参考。河南自古以
4、来就是群雄逐鹿之所,四方云集之处。省会开封位置适中,水陆交通均很便利,便于南北试子在此会试参考。而且开封离北京距离也不算太原,新录取的贡士可以较为方便的赴京参加殿试。开封除了位置适中,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开封贡院占地面积广。河南由于自古以来人口众多,每科乡试的人数也较多,因而开封的贡院较其他省府而言考生考试的棚号是更多的。开封经济在清代的时候也是较发达的,也有这种经济能力满足不同考生对于会试更方面的要求。河南在两宫出逃的过程中,对慈禧和光绪的照顾是比较好的。慈禧是一个赏罚分明的人,对于她所认可和宠信的人,她会大加赏赐。因此当河南愿意承办的时候,慈禧也乐于把这封差事交给河南官员。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各省的举人怀揣着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梦想离开了故乡,来到了新的贡院参加了中国最后两次会试,中国的科举也随着这些人的离开而走向了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