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 七下 25 河中石兽(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89667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 七下 25 河中石兽(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 七下 25 河中石兽(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 七下 25 河中石兽(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 七下 25 河中石兽(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 七下 25 河中石兽(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 七下 25 河中石兽(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 七下 25 河中石兽(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 七下 25 河中石兽(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5 河中石兽清纪昀素养提升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1)语言平易,风格简淡。例如第1段写打捞石兽,连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事情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简洁之至,又很生动。(2)善于在叙述中制造节奏波澜,平而不板。作者先写打捞石兽无果,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服为确论”,又引出了老河兵的“又笑曰”,谜底这才揭晓。(3)寓意于事,立意高远。作者借寻找石兽的神奇过程,引出了最后的深层思考。故 事 复 述沧州寺庙门前的石兽沉入河中,十多年后,寺僧顺流而下寻找未果,听讲学家的建议寻找亦未果,终听老河兵的话在上游找到了石兽。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 古今异义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_今义:

2、物理学2.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以为顺流下矣F原意为:位置在低处,在句中的意思为:_棹数小舟原意为:船桨,在句中的意思为:_(2)动词作名词岂能为暴涨携之去F原意为:(水位)急剧上升,在句中的意思为:_3. 重点实词(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河干:_(2)山门圮于河 圮:_(3)阅十余岁 阅:_(4)求二石兽于水中 求:_(5)竟不可得 竟:_(6)曳铁钯 曳:_(7)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设帐:_(8)尔辈不能究物理 尔辈:_ 究:_(9)是非木杮 是:_(10)湮于沙上 湮:_(11)不亦颠乎 颠:_(12)众服为确论 服:_(13)凡河中失石 失石:_(14)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啮:

3、_(15)石必倒掷坎穴中 坎穴:_(16)转转不已 不已:_ 已:_(17)遂反溯流逆上矣 溯流:_(18)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如F:_(19)可据理臆断欤 据:_ 理:_ 臆断:_4. 文言虚词(1)二石兽并沉焉 _(2)以为顺流下矣 _ 沿河求之 _(3)之 其反激之力 _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_(4)为 众服为确论 _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_(5)乃石性坚重 _(6)渐沉渐深耳 _(7)不亦颠乎 _(8)盖石性坚重 _(9)遂反溯流逆上矣 _ 如其言 _(10)其 但知其一 _(11)果得于数里外 _(12)不知其二者多矣 _二、重点句子翻译1. 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4、2017乌鲁木齐)2.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019荆门、2017成都、株洲)3.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2017张家界、株洲)4.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2017乌鲁木齐)5.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2017梧州、张家界、株洲)三、文意理解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文章第1段写两只石兽落水,再写十年后寺僧在河里打捞石兽,未果,又顺流而下寻找石兽,但最后也没有找到这两只石兽的踪迹。B. 讲学家不仅知识渊博,而且善于结合生活经验分析问题,认为寺僧主观臆断,观点不正确,并且做出了正确推断,大家都认可他。C. 本文通过河中石兽所处位置的

5、不同结论,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综合考虑与事物相关的因素,不能不分析,只根据一般的道理而主观臆断。D. 本文语言平易,风格简淡。如运用“棹”“曳”“寻”三个动词讲述打捞石兽的过程,以“无迹”表明了打捞的结果,语言生动又不失简洁。针对训练(2020原创)文言文阅读(10分)1.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寻十余里无迹寻向所志B. 闻之笑曰 卒获有所闻C. 众服为确论 朝服衣冠D. 可据理臆断欤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2. 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乃石性坚重 乃记之而去B. 其反激之力 水陆草木之花C. 以为顺流下矣 可以为师矣D. 果得于数里外 所欲有甚于生

6、者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文章一共叙写了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一是在石兽落水处寻找,二是在河的下游寻找,三是在石兽落水点的深处寻找,四是到河的上游寻找。B. 第2段讲学家“笑”,是在嘲笑寺僧“不能究物理”,第3段老河兵的“笑”却是在嘲笑讲学家,两个“笑”前后衔接,引人思考。C. 第3段中老河兵凭借多年治河的实践经验,分析了石头、泥沙和流水的物理属性及三者间的关系,得出了应向下游寻找石兽的结论。D. 全文故事曲折,在寻找石兽的过程中,引出对事物的深层思考。虽只用短短两百多字,但脉络分明、层层深入、结构严密、余味无穷。4.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7、1)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2)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参考答案及解析25 河中石兽 清纪昀知识梳理一、1. 事物的道理、规律2. (1)向下划(船)(2)大水3. (1)河岸(2)倒塌(3)经过,经历(4)寻找(5)终了,最后(6)拖(7)设馆教书(8)你们这些人研究、探求(9)这(10)埋没(11)颠倒,错乱(12)信服(13)丢失的石头,这里指落入水中的石头(14)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15)坑洞(16)不停止停止(17)逆流(18)依照(19)根据道理主观地判断4. (1)兼词,于此,在那里(2)动词,认为,以为(3)代词,代指石兽结构助词,的(4)介词,被动词,认为动词,成为

8、(5)表肯定,可不译(6)语气词,用在句末,相当于“罢了”(7)表反问,相当于“吗”(8)语气词,表示申说理由或推测原因(9)于是(10)代词,代指老河兵代词,其中的(11)介词,在(12)代词,的人二、1.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2. 这不是削下来的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3. (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坑洞。4. 翻转不停止,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5. 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三、B【解析】“讲学家”自恃博学,认为石兽会在原地,是没有根

9、据实际经验进行的主观臆断。针对训练1. (2分) A【解析】A项中“寻”,意思都是“寻找”。B项中“闻”,前者意思是“听说”,后者意思是“收获”。C项中“服”,前者意思是“信服”,后者意思是“穿戴”。D项中“理”,前者意思是“道理,规律”,后者意思是“治理”。2. (2分)B【解析】A项中“乃”,前者表肯定,可不译,后者译为“于是,就”。B项中“之”,都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C项中“为”,前者译为“以为,认为”,后者译为“担任,充当”。D项中“于”,前者是介词,译为“在”,后者是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3. (2分) C【解析】老河兵根据实际经验,将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因素全面地综合起来考虑,做出了正确的推断,即应该在河的上游寻找石兽。4. (1)(2分)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1分)(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了河中。(1分)(意对即可)(2)(2分)在原地寻找它们,(1分)不是更颠倒吗?(1分)(意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