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十六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8691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十六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十六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十六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十六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十六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十六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十六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十六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选择题1(2016河北石家庄一模)下图示意工业化、城市化与城市聚集效应的关系。读图,完成下题。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聚集效应增强B都市圈的形成增强了城市聚集效应C大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导致大城市聚集效应减弱D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时,人口由大城市向小城市迁移解析注意纵坐标的变化,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聚集效应先增强后减弱,选项A、B错误;都市圈的形成减弱了城市聚集效应,选项C正确。逆城市化出现在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选项D错误。答案C(2016山东济南期末)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典型

2、模式,据此完成23题。2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A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B工业化带动城市化C政府投资促进城市化 D人口迁移导致城市化3以上四个地区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是()A资源短缺 B劳动力短缺C环境质量下降 D农产品供应不足解析第2题,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第3题,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在工业化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是环境质量下降。答案2.B3.C(经典题)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下图中、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完成45题。4与、走廊相比,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3、()A当地市场广阔 B水运便利C科技实力强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5促进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解析第4题,从走廊的位置可看出,其有别于、走廊的有利条件是临长江,故水运便利。第5题,功能相同的城市群,不能有效地合作互补易发生不良竞争,单一的重化工业,耗能多,污染严重,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可排除A、B。苏州当地缺乏矿产资源,不适合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加强原有重化工业和港口工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则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答案4.B5.

4、C下表表示北京市城市与郊外的水循环相关数据,下图表示北京城不同历史时期雨洪径流变化状态图,读图表回答67题。北京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相关水文气候数据XY降水量/mm675.0644.5径流总量/mm405267地表径流/mm33796地下径流/mm68171蒸发量/mm270377.56图中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市雨洪径流变化状态的数码及表中XY的含义分别是()A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BY表示城市中心区,X表示郊外平原区CY表示城市中心区,X表示郊外平原区D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7从水循环角度看,北京城市建设给市中心带来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正确的是()A径流总量减少从郊区调

5、入地表水到市中心B地下水位的上升适当扩大市区的绿地面积C蒸发量和下渗量减少推广使用渗水砖、扩大绿地面积D降水量减少减少建筑物的密度,控制城市发展规模解析第6题,受热岛效应与雨岛效应影响,城市中心区的降水量比郊区大,故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由于城市绿地少、建筑用地多而地表径流汇集快,图中的径流汇集最快,故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市雨洪径流变化状态的是曲线。第7题,城市建设使硬化地面扩大,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不易得到补给,水位不会上升,地表径流总量也不会减少;城市雨岛效应会增大市中心的降水;但硬化地面没有涵蓄水分的功能,故蒸发量和下渗量会减少,推广使用渗水砖、扩大绿地面积既利于地表水下

6、渗,也利于增大地表蒸发。答案6.A7.C设城市化水平为U,工业化水平为I,用I/U的比值和0.5相比较,可以判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滞后/协调/超前)。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表,完成89题。年份1980198419881992199620002004I(%)50.0241.1444.4845.4947.1649.6956.32U(%)9.4712.2616.3228.234.9436.2543.5I/U5.283.362.731.611.351.371.298.关于山东省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B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呈现缩小的趋势C城市

7、化一直超前于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D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很低9资料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响是()A造成了城市建设步伐的超前B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C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D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解析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山东省I/U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但仍大于0.5,表明城市化一直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第9题,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非农村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非农业活动包括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而上述算法表明了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限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答案8.B9.D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1011题。10

8、图中甲省城市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最大优势在于()A能源和矿产 B市场和腹地C人口和技术 D城市和交通11为实现该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下途径最合适的是()A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B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C加大对原料导向型企业的投资D延长产业链和发展替代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解析第10题,甲省为我国辽宁省,该省多为矿业城市,是在当地丰富的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11题,对于该省城市来说,重点发展对科技水平要求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明显不现实;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会加快矿产资源的枯竭速度,并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延长产业链和发展替代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答案10.A11.

9、D(2016保定模拟)下表为辽宁省与广东省不同年份城市人口比重比较表,读图完成1213题。1965年1990年2000年2011年辽宁省34.1%50.6%54.2%63.3%广东省17.6%23.6%55.1%66.2%12.两省城市化进程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有()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在19902000年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国家优惠政策支持广东省起步晚是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广东省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A B C D13两省城市化要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是()A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B基础设施落后C严格的户籍

10、制度D区域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升级解析第12题,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广东省起步晚,主要受国家发展政策的制约。第13题,为促进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升级,提高第三产业比重。答案12.D13.D二、综合题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陕西省环境独特,资源丰富。下图为陕西省部分地理事物示意图及西咸新区有关资料。(1)分析西咸新区努力打造“现代田园城市”的区位优势。(2)西咸新区各核心城区布局功能清晰、产业分工明确。简述各核心城区对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促进作用。答案(1)位于咸阳市和西安市之间,土地资源丰富;历史文化遗址丰富;渭河穿过,自然

11、生态环境较好;关中平原具有较好的农业产业基础;国家政策扶持等。(2)为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资金、技术与市场;提供就业岗位,吸引当地农村人口从事第二、三产业,城市人口总量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产业、住宅等用地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15(经典题)读关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快捷的地区之一,但其内部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存在差异。1982年、2010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分级图注:图中标出地名的6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7个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11个县市为西部地区。(1)按照珠江三角洲经

12、济区东、中、西部划分,归纳该地区2010年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2)据图归纳1982年至20l0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口级别的变化差异。(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地区人口级别变化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4)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增长主要依靠自然增长还是机械增长?分析该地区这类人口增长的正负效应。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标出地名的6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7个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11个县市为西部地区。根据图示图例分析中部地区人口数量级最大,人口分布最稠密,东部其次,西部最稀少。回答本题需要认真读图。第(2)题,根据图示:西部地区人口数量级变化较小,而东部地区人口

13、数量级变化较大。具体讲是东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显著提高;西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没有提升。第(3)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中部地区人口数量级增大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迁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临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比较强;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较好;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资收入高;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就业机会多。第(4)题,珠江三角洲人口增长主要依靠外来人口的迁入,属于机械增长。人口迁入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应该分为有利和不利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是: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会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答案(1)人口分布中部最密,东部其次,西部最稀。(2)东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显著提高;西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没有提升。(3)临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比较强;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较好;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任答一点即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资收入高;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就业机会多。(4)机械增长。正效应:提供充足劳力;促进三大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 (任答两点即可)负效应:资源供给压力加大;环境污染加剧;产生社会、治安等问题。(任答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