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实践)(认识论)教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忆目标(1)实践的含义、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的特点;(2)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基本属性;2、理解目标(1)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3、运用目标(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相关原理,分析说明辩证唯物主义为什么说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的活动。(2)根据有关原理,论证真理只有一个,不存在多元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3)列举生活实例,依据相关原理,阐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分析说明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使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
2、实践观,切实认识到生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学习真理性的内容,形成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误,涓埃怒斥真理反对谬误。三、德育目标1、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观点,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都要服务于实践。2、树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教学重点难点:1、实践的基本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难点)教学课时安排:3课
3、时【导入新课】 酸甜可口的西红柿,大家都喜欢吃。然而人类发现它好吃,还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呢!西红柿的故乡在南美洲茂密的森林里,它那圆圆的个儿,青里透红的色泽,着实让人喜欢,但当地人却一直怀疑它有毒,既不敢碰它,更不敢食用,还美其名曰“狼桃”。16世纪,英国佛罗达拉里公爵在旅行期间发现了它,带了几株回英国种在皇家花园,供皇室贵族观赏。直到18世纪,法国一位画家抱着献身的精神决心尝试以下,据记载,他在吃之前穿好了入殓(lian)的衣服,吃完后就躺在床上等着上帝“召见”。但时间过了很久,他不仅没有死,而且没有感到任何不适。就这样经过这位不知名的画家的亲身实践,人类终于发现了西红柿营养丰富可以食用。
4、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讲授新课】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做、行动)它包括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物质性活动人、客观世界都是物质的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观念变为现实)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是人们把自己的思想、愿望、计划变成现实的活动。 实践是人们在意识指导下变革客观事物的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必然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举例】按照计划学习、工作神州16号飞船的研制、飞行使
5、嫦娥本月的神话变为现实 工人做工产品被加工、被生产、被组装 农民种田荒地变良田、绿洲 教师上课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家乡面貌的变化(交通、通讯网络、治理自然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维护生态平衡) 体育运动、艺术活动、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教育活动、打击罪犯 科学实验【专家点评】实践活动的形式 P43(2)特点A客观物质性 (不是主观的思维活动)a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的主体:人(体力与脑力的结合体)实践的基本要素 实践的手段:工具和设备(如仪器) 实践的对象:客观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b实践的过程、结果具有客观性,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举例】观测天体,有仪器观测精确、清晰、数量多;
6、无仪器观测不精确、模糊、数量少【举例】种植遵循生长规律【举例】教育的结果:全面发展的学生;迎评的结果受过程的制约(资料设施、访谈、听课、测试、专业剖析);结果:三方受益【举例】美化校园干净整洁美观B主观能动性 (不是消极、本能活动)实践活动与其他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本质的区别。实践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举例】人类饮食:精挑细选、粗细搭配、色香味俱全、讲究营养、健康(美食节)动物饮食:无挑剔、不讲究【举例】改良土壤 蚯蚓将沙粒吞入口中,消化后排除体外,经过消化的沙土变得细腻、湿润而且还增加了许多化学物质,使土地变得肥沃。这一切是蚯蚓维持生存、摄取食物的本能活动。 农民考虑这块地何时犁,犁
7、几遍适宜,犁多深,土是酸性还是碱性,宜用氮肥还是磷肥等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后才作出行动。实践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人类是有思维、有理性的社会性动物,人在行动之前总会有明确的目的和方案,然后才利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去改造客观世界。在自觉运用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成果去指导实践,把原有的东西改造为新的东西,创造出客观世界原来没有的新的东西。【举例】人化的自然、社会的繁荣(见P43图片)C社会历史性 (不是个人的孤立活动)a社会性:实践活动不是孤立的个人行为,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社会行为。【举例】WTO成员国之间共同遵守规则 企业职工、学校教师之间的分工协作、群策群力 农民的生产离不开
8、其他产业的支持(第三产业进行销售、工业提供生产资料) 班级的进步:全体同学的分工、努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党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积极支持)(戊戌变法失败,人民不觉醒)【举例】鲁滨逊漂流记b历史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实践活动也在发展。人类的实践活动永远不会停留在同一水平上。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实践活动总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无止境地发展着。实践主体的能力和实践的手段达到的程度以及实践内容、规模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都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这就是实践活动的历史性。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三个特征,
9、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课堂探究】P42A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B简要分析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与上述观点的不同【探究提示】A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B杜威:将人的实践活动等同于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费尔巴哈:将实践活动等同于理论活动;黑格尔:将实践活动等同于思维活动;【过渡】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讲的是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科学试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纠正了2000多年来人们形成的错误认识。没有比萨斜塔的科学实验就没有自由落体定律的发现。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课堂探究】P44 A西红柿的食用之谜是如何揭开的?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B人的正确认识是
10、从哪里来的?【探究提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借助于品尝)(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中国古语说得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马音”、“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认识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固有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举例】唐朝画家戴嵩(song)善于画牛,精心绘制的斗牛图被视为珍品。后来,这幅画受到一个牧童的批评,因为牛在角斗时,尾巴总是夹在两腿中间,决不会翘起来。而画上的牛尾巴翘得象一根竖起的木棍。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人们面对客观事物,先认识什么后认识什么,不是由人们任意规定的,只能由实践的需要来规定。
11、实践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人们就关注什么问题,它们也就成了人们认识的对象。【举例】资源的匮乏、浪费严重的现象促使人们去研究节约资源的方式,认识和寻求获得新资源的方法。(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能源汽车的研制)【举例】应试教育的后果促使素质教育的产生【举例】包二奶现象促使新婚姻法相应条款的问世,保护被保护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从古至今,各门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的产生都是人们在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打交道的实践中产生的。【举例】环境科学(环境问题)、法律的完善、健全(犯罪现象)为了适应丈量土地、兴修水利、测量容积等实践的需要而产生了数学为了适应兴修水利、建筑、造船、航海等生产需要而产生了力学 人们在同
12、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产生了病因、病理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如背透、放射、放疗原理、针灸技术)B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过程中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客观事物不会自己跑到人脑中去,要把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去,唯一的途径只有通过实践。实践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人们只有在实践中同客观事物接触并反复作用,变革客观对象,使客观对象的各种特性暴露出来,客观对象的特性作用于人的感观,反映到人脑中,人们才能透过现象深入到事物的内部,认识其本质和规律。要获得什么认识,就必须参加什么实践。【举例】伦理学是在人们处理道德关系的活动中获得的; 人际关系学实在人与人交往的活动中获得的; 挫折学是在遇到挫折问题的活动中
13、获得的;【举例】鲁班发明锯子要全面了解一个人,必须同他交往; 养儿才报父母恩;要懂得节约的道理,必须参加工作、生产;【课堂探究】P44A是什么力量推动了科学的发展?B古代的天文学、力学和科学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探究提示】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推进认识和技术的不断发展。B它们是在实践需要的背景下产生的。【相关衔接】P44一切知识都是实践的产物。“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一个人的知识包括直接经验(在实践中亲自获得的真实的、可靠的知识)和间接经验(他人、前人总结实践经验写在书本上的科学知识),它们都是实践的产物。【思想教育】智慧是用不尽的财富,知识是穿不破的衣裳;
14、珍惜学习机会,认真学习书本知识(间接经验)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P44-45A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认识的发展【举例】用火:钻木取火 液化气取火【举例】基于农业和医疗实践的需要,遗传工程技术得到发展(杂交、克隆)B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密)【举例】观测天体:肉眼望远镜宇宙飞船空间站 美国“勇气号”火星登陆器与火星表面接触之后,2004年1月17日展开了它的机器手臂,开始了对火星土壤的微观探测。1月25日,美国的“机遇号”火星探测车在火星成功登陆,于3月2日传回资料,使人们
15、认识到火星过去曾有丰富的水资源,这个红色的星球可能存在过生命。【举例】检查身体:胃镜、彩超、CT【举例】显微镜、电脑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由于实践的需要,人们经过劳动、职业的教育和训练,使人的某些能力获得高度发展。【举例】基本功的训练、多练笔使三字一话和写作基本功提高司机辨别方向的能力强染色工人经过长年累月的实践,可分辨几十种不同的黑色销售技巧、公关技巧、作战技巧【课堂探究】P45是非能够说清楚吗?(涉及真理标准问题)【探究提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认识是否正确,需要实践来检验。因为:一方面,如果不超出认识的范围,
16、人们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认识自己不能判定自己是否正确);另一方面,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只有实践将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举 例】马寅(yin)初的“新人口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没有经过实践就被定性为大毒草,他本人及其理论遭到强烈的批判和攻击。80年我国开展了第二次人口普查(第一次是在1953年:6亿多),并把计划生育作为国策。实践证明,马老先生的观点是正
17、确的。建国50多年以来,我国人口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主要原因就在于正确的人口理论没有及时付诸实践。【相关衔接】哥白尼太阳系学说由假说到证实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名 言】P45恩格斯、列宁名言意在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改造世界。人们研究自然科学是为了改造自然,研究社会科学是为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只是把它当作资本去炫耀或将之束之高阁而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毫无意义的。【举例】2005年1月,英国十岁女孩,在泰国普吉岛凭借地理知识救百人(教
18、参P137138)【举例】学英语听力、对话、写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指导【课堂探究】P46这位归国博士为什么要来到草原?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探究提示】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应该为实践服务,应该回到实践中加以检验和运用。【名言】毛泽东精通的目的在于应用 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名言意在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重视实践。【思想教育】笃学善思,创新致用。【过渡】认识的过程就是通过实践发现真理、证实真理、发展真理的过程。古今中外,古往今来,为了追求真理,许多学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了追求真理,许多勇士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19、(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匈牙利的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什么是真理?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真理是客观的(最基本的属性)(1)真理的概念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这种反映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有的认识正确反映了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如人会死、鸟会飞),有的认识能够透过现象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这种认识就是真理。【图示】 现象、外部联系正确认识 本质、规律 真理 错误 谬误【概念分析】真理是一种认识、反映,但不是一切认识都是真理;真理是一
20、种正确的认识、反映,错误的认识、反映不是真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对事物表面现象的正确认识不是真理;(2)真理与谬误是一对矛盾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就是谬误。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3)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4)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举例】由于立场不同,同样写黄昏,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叶剑英)【举例】“打人与被打有何不同?”由于知识构成的不同,对这一问题
21、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历史老师:打人是侵略,被打是受害;英语老师:打人是主动式,被打是被动式;物理老师:打人是施力,被打是受力;学工主任:各记大过一次。【举例】由于阶级立场不同,面对下雪场景会产生不同认识 秀才:大雪纷纷落地;官员:这是皇家瑞气;财主:下它三年何妨;穷人:放他妈的狗屁;但是,在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多种认识中,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课堂探究】P46 A詹姆士关于真理的说法错在哪里?B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什么样的结论能够被称之为真理?C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为何会有真理和谬误的区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说法正确吗?【探究提示】“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
22、真的”与“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两个说法是不同的,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前者强调客观标准,后者以主观需要为唯一评价标准A有用的不一定都是真理,真理因为真(正确)才有用B经过实践检验、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认识 C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真理和谬误只有一步之遥。说法正确。【举例】为了扩张土地,日军屠杀中国人民,侵略对日本多张土地是有用的,侵略是不是真理?(二战希特勒宣传部长:谎话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举例】“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命题是美国政府作为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获取巨大的石油利益的借口,对美国来说是有用的。但随着战争的进展,曾经是战争借口的“有用”的命题沦为彻头彻尾的谎言。【过
23、渡】真理是客观的不等于说真理是不变的,真理的客观性是说其内容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超出特定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P47【课堂探究】P47 A欧几里得定理是否不再是真理?B是什么原因使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探究提示】旨在讨论真理是不是永久的、不变的,探讨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A发现不能否认该定理的真理性,它只证明了真理的条件性。B使用范围的变化、条件的变化。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举例】阶级斗争学说在阶级社会(枪杆子里出政
24、权)和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为纲:文革)的不同意义和结果(2)真理都是具体的 P47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离开一定的历史范畴,不顾历史的变化,不顾过程的推移,真理也会变成谬误。【举例】毛泽东在中国人民身受三座大山压迫时,提出“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这里所说的“造反有理”是指“人们要求解放是有道理的”,它是真理,是正确的。然而,20世纪60 年代的和平时代,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十年浩劫中又打出“造反有理”的大旗,要造人民政权的反,造社会主义的反,这样的认识就是谬误,是反动的。(3)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
25、在,相斗争而发展真理与谬误是一对矛盾,它们往往相伴而行。新的真理不是一开始就得到理解和承认,新的真理往往为错误的、传统的观念、偏见、习惯势力所不容,有时反而被当作谬误遭到反对。【举例】伽利略塔斜实验被视为疯子;哥白尼的日心说被视为异端邪说;【举例】牛痘接种 英国乡村医生詹纳行医期间发现,感染过牛痘病毒的挤奶妇对天花免疫,连续多年观察和试验。1796年5月4日他给一个八岁男孩接种牛痘成功,当时人们将信将疑,教会则攻击他,造谣说那个接种牛痘的孩子脸上长出了牛毛、眼睛象牛公,连咳嗽的声音也如同牛叫一样,他连续收到许多诽谤信和恐吓信。他说:“我好像乘着一只小船,快要到岸了,却受着暴风雨的袭击”。风雨过
26、后才见彩虹。后来,牛痘接种法推广开来,英国政府承认了他的研究成果,他去世后,人们为他立碑塑像,碑铭上写着:“向母亲、孩子、人民的英雄致敬!” (4)正确对待错误人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总是难免的,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失败乃成功之母,正确对待错误。(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名言】P48毛泽东【思想教育】避免犯错误、正确对待错误、及时改正错误(反对无所谓、自卑破罐子破摔)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两次飞跃) 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A认识主
27、体的限制: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 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举例】对月球的认识(实践水平)远古时代人们较为准确的记录它的视运动,但当时错误地把月亮看成是自己会发光的星体,月亮里的阴影被看成某种动植物。我国秦汉时期科学家指出,月亮本身不发光,只能发射月光。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新说,认识到月亮是地球的一颗卫星。17世纪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观察月亮,弄清月亮的阴影是环形山。后来人们根据观察和计算大致描述了月亮的质量和直径等。1969年7月21
28、日美国阿波罗飞船登上月球,看清了月球的真面目,并在月球表面采回了岩石的标本进行物理化学分析。以后月球还在变化、发展,有待人类继续认识、探索奥秘。【举例】黑猫白猫论社会主义是否建立市场经济的争论(立场、观点)B认识客体的限制:客观事物复杂、变化,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讲解】人们在实践中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人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举例】德国医生兼细菌学专家欧立希为了发明606这种药,经过了605次反复试验,都失败了,直到606次才获
29、得成功。为了表彰他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此药取名为606。【学生讨论】P48课堂探究A 我们为什么会遭遇失败?B应如何对待学习、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讨论总结】A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不可能一次性完成,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成功。B正确对待挫折,要有迎难而上、不怕失败的精神,善于从失败和挫折中寻找原因,吸取教训,继续前进。【课堂探究】P4849 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会发展吗?为什么?【探究提示】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2)认识具有无限性 (无限发展、永远前进、永无止境) 人的认识不仅具有反复性,而且是无限发展、永远前进的。对于一个具体事物和过程的认
30、识,经过两次飞跃的多次反复获得正确认识后就算完成了。但是,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还没有完成。人类的认识无限发展,无限深入,永远不会停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古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A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的无限性 从认识的对象看,物质世界是无限的(广度无限、深度无限),其运动、发展也是无限的。B认识的主体人类世代的延续性 从认识的主体看,人类世代延续,这一代的人无法完成的认识会由下一代人继续完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C认识的基础实践的不断发展人类的实践不断发展,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世界的能力也是无限的。(3)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
31、式的上升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一种波浪式、螺旋式的前进和上升。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名言】P49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毛泽东, 名言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上升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螺旋式的前进和上升。(4)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因此,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地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本课归纳】二、二、二、三、四两个概念(实践、真理); 真理的两个特性(具体性、有条件性);认识的两个特性(反复性、无限性)实践的三个特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