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20全国卷)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答案B解析从商周时期的贝币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币再到汉朝的五铢钱,其形制的变化使商品交易更加方便,这是适应商品交易需要的产物,故B项正确;商周时期的货币经历了从天然贝币到铜铸币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币和汉朝的五铢钱以铜铸为主,故A项错误;题干图片无法体现贝币、布币和五铢钱与人们的审美观念的关系,故C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国家并未实现统一
2、,故D项错误。2.汉初曾规定,入关灭秦的关东人愿意留在关中为民的,免徭役十二年,回关东的免徭役六年。原先因逃避战乱流亡的民众回到原籍,重新成为编籍内的民户,恢复他们的爵位、田地、住宅,以从事农业生产,不准官吏虐待。这些规定旨在()A.防止土地兼并B.稳定统治秩序C.增加赋税收益D.开发关中地区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描述的是汉初解决流民问题的方法,防止土地兼并及开发关中地区与材料无关,故A、D两项错误;“免徭役”和“原先因逃避战乱流亡的民众回到原籍,重新成为编籍内的民户”有利于减少流民带来的社会问题,稳定统治秩序,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免徭役”并不能说明增加赋税收益,故C项错误。3.汉至隋,五铢钱广
3、泛流通,但钱币实际重量与书文重量脱钩,重量大约在三铢。唐朝废止五铢钱,颁行重约三铢的通宝钱,通宝钱遂广泛流通开来。这表明通宝钱的使用()A.开启了以重量命名钱币的时代B.顺应了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C.改变了古代铜铸币的基本样式D.使得五铢钱的价值完全丧失答案B解析以重量命名钱币始于秦朝铸造半两钱,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币制逐渐规范,通宝钱的使用范围扩大,表明它顺应了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故B项正确;秦朝半两钱奠定了我国古代铜铸币的基本样式,通宝钱未改变铜铸币的基本样式,故C项错误;通宝钱的改革只是结束了钱币实际重量与书文重量脱钩的现象,更加规范了货币制度,而不是使五铢钱的价值完全丧
4、失,故D项错误。4.(2020山东临沂罗庄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一政策()A.增加了税目,加重农民的负担B.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形成C.放松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答案C解析两税法简化了税收名目,征税标准从人丁转为资产,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选C项;两税法简化了税目,排除A项;两税法与藩镇割据无关,排除B项;两税法是在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的情况下推行的,并不能巩固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排除
5、D项。5.下面是唐宋时期国家铸币(铜钱)额的变化情况示意图。此图可用于研究()A.唐代流通货币的短缺程度B.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C.宋代赋税征收方式的变化D.唐宋时期货币的贬值程度答案B解析图中1021年、1080年的国家铸币额相较此前有明显增长,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体现,故选B项。6.据史料记载,明嘉靖以后大量商品开始用银计价,嘉靖、万历年间的工资、田赋、盐课、关税、官府收入、外贸交易都大量用银。这反映出()A.白银成为唯一流通的货币B.明朝已经出现货币经济C.银本位货币制度逐渐形成D.传统货币制度已经崩溃答案C解析“白银成为唯一流通的货币”表述过于
6、绝对化,故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提供相关货币经济形成的分析和说明,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此时白银广泛使用,银本位货币制度逐渐形成,故C项正确;材料中白银大量作为公私交易的凭证,并不能说明传统货币体系已经崩溃,故D项错误。7.明朝嘉靖年间推行一条鞭法,即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清朝雍正年间又全面推行“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明清时期的赋税改革()A.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现象B.利于新的生产关系产生C.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D.推动了经济政策的改变答案B解析一条鞭法把徭役“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均表明当时的政府放松了对民众的人身控
7、制,有利于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和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故B项正确;这种赋税改革对土地兼并现象没有影响,也没有加重农民负担,故A、C两项错误;明清经济政策没有改变,一直是重农抑商,故D项错误。8.(2020山东临沂二模)下表描述了清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变化。这一变化()时期内容清朝初期地赋和丁赋是分别征收的。地赋是农民交纳的地税,丁赋是百姓向政府提供的徭役折银,田赋和丁赋都是用银两折算,称为地银和丁银康熙年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A.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解决了封建国家赋役征收不均的问题C.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D.造成
8、了农村大量隐瞒人口现象的发生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可知,这一政策使丁税额数固定下来,实现了地丁合一,由于征税的对象是土地,政府放松了对户籍的控制,增加了大量可以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选C项。9.据统计,1916年中国的关税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仅占24.4%,至1934年已上升到40.6%。在正常情况下,关税收入占当时政府财政收入半数以上,有些年度甚至高达60%70%。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南京国民政府废除苛捐杂税B.关税收入在逐年增加C.国民政府实行关税自主政策D.民族资本
9、主义的发展答案C解析材料未涉及南京国民政府废除苛捐杂税,故A项错误;关税收入在逐年增加,原因在于政府政策,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国民政府实行关税自主政策,重视提高关税税率,使关税收入提高,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项错误。10.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实施法币改革,标志着中国的货币制度完成了由银本位货币制度向纸币制度的转变。此项改革使国民政府()A.集中力量应对战争的紧张局势B.化解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C.保障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D.加强了经济金融的管理和垄断答案D解析1935年,国民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全面抗战还未开始,因此不会涉及集中力
10、量应对战争的紧张局势问题,故A项错误;币制改革导致通货膨胀,成为国民经济崩溃的重要原因,故B项错误;改革中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影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1935年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长期内战导致财政困难,币制改革加强了对金融的管理和垄断,故D项正确。11.(2020湖北武汉高三毕业六月供题二)1939年,国民政府颁布巩固金融办法纲要,将法币准备金范围从原有金银外汇扩大到包括短期商业票据、货物栈单、生产事业之投资等范围,为增发法币作了准备。当时,国民政府增发法币()A.满足了抗战需要B.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C.激化了中日矛盾D.促进了官僚资本的形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将法币准备金范围
11、从原有生产事业之投资等范围,为增发法币作了准备”并结合当时的国家状况可知,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大量产业和人口内迁,大后方各种事业发展迅速,对于货币的需求大增,而且抗战导致军费开支高涨,因此增发法币有利于满足当时抗战的需要,故A项正确。12.1949年5月28日,人民币兑换银元的比价约为1001,到6月8日非法市场上的比价已上涨到2 0001,银元猛涨刺激物价攀升。反动分子叫嚷:“解放军可以打进上海,人民币则进不了上海。”据此可知()A.国民党势力依然控制着上海B.人民对银元有盲目的依赖感C.人民币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D.不法投机商制造混乱威胁政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刚解放时,银元
12、投机极为猖獗,威胁新生的政权,故D项正确。13.下表是1930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时间国家措施1930年5月美国通过法案,将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实行英镑贬值1931年12月日本放弃金本位,日元贬值65%1932年德国推行新税法,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关税1933年4月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50%表格中的这些措施()A.帮助各国顺利克服了经济危机B.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快速增长C.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D.加剧了这些国家之间的矛盾答案D解析材料中“放弃金本位”、货币“贬值”、提高关税,反映的是经济危机中各
13、国为自身利益而相互转嫁危机,不利于经济危机的克服,故A项错误;这些措施会阻碍世界贸易的发展,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故C项错误;各国之间相互转嫁危机,使得经济危机严重化,加剧了国家之间的矛盾,故D项正确。14.(2020河北石家庄高一第二学期期末)一位美国富翁说:“要想称霸世界需要两样东西:美元和银行。”为了达到用美元称霸世界的目的,在20世纪中期,美国()A.提出马歇尔计划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C.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此举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
14、位,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故B项正确。15.1968年3月14日,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350400吨。美、英、法等8国经过协商后决定,不再维持黄金官价,黄金市场听其自由上涨。但是,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仍可按黄金官价以美元限量向美国兑换黄金。这表明()A.黄金市场投机现象严重B.东西方市场体系的矛盾加深C.美元霸主地位受到冲击D.欧洲经济共同体力量的增强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350400吨”“不再维持黄金官价,黄金市场听其自由上涨”“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仍可按黄金官价以美元限量向美国兑换黄金”可知,随着全球贸易进程与金融高速发展,固定汇率制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求,说明美国
15、已无力维持美元等同于黄金的地位,反映了美元的霸主地位受到冲击,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6题20分,17题20分,共40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初沿用明朝一条鞭法,商品交换频繁,但弊病日益突出:清军入关后疯狂圈占汉人土地,农民因土地被圈占变成无业游民,社会治安恶劣。“丁额无定,丁税难征”,造成钱粮亏空。1701年,宁波府“黠民倡照地派丁之说,与巨室相持”。为缓和矛盾,康熙年间提出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即位后,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1723年,全国推行“摊丁入亩”,具体做法是废除人头税,把一县的丁役银钱总额分别摊入每亩土地,从土地田赋中征收。此法目的在于抑制土地兼并,控制
16、人口流动,增加财政收入。但由于放松了对人口的控制,使得人口急剧增长,生产力发展受阻,生产资料的增长无法满足人口激增,定额的赋税使农民的隐形负担加重。而大量自耕农得以生存下来,对封建制度有很大适应力,忙于生活资料的生产,导致社会商品率的降低,且手工业处于服从地位,对资本主义关系有较大排斥性。本质仍然是加强封建王朝统治的工具,无法达到质变。它摆脱不了以往税制改革偏离初始方向的怪圈,实施过程中人民的负担根本没有得到任何减轻,甚至是增加。摘编自王人骏、曲伟叶清朝“摊丁入亩”制度探微等材料二1853年,清政府按惯例允许地方带兵大员自筹军饷,厘金制度应运而生。它最初只是一种地方劝商捐助经费的临时筹饷方法,
17、对镇压各地起义发挥了一定作用。半年中厘金一项收款达2万贯,缓解了当时的燃眉之急。1862年演变成全国性具有商税性质的制度,虽有税的性质,但实质是一种费。其缺陷主要表现为名目繁多、抽厘行为不规范。同时,地方各自为政,自定章程,致使征收率不一,越来越高,泛滥成灾,直接影响了民间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由于厘金税征收对象多为日用百货,征收方法采取过一卡征一税的方法,1931年因“对于贸易是巨大的障碍”被裁撤。摘编自郑备军、顾健耀中国近代裁撤厘金与当前税费改革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述清朝实施“摊丁入亩”政策的背景。(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厘金制度产生的原因,并比较与“摊丁入亩”的相同之处。
18、(10分)参考答案(1)背景:清初沿用一条鞭法造成土地兼并加剧;流民问题严重;赋役征收影响政府收入;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化,危及清政府的统治;商品经济发展(赋役征银);雍正之前皇帝的探索经验。(2)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晚清中央集权的弱化;清朝财政状况恶化,维护清王朝统治;镇压太平军等起义的需要。相同之处:背景上,都立足于工商业的发展。在目的上,都是为了增加政府收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在特征上,制度本身存在弊病;制度实施之初曾发挥一定作用,后期问题日益暴露。在结果上,后期都因发展与时代要求不符,赋役沉重,终被淘汰;都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百
19、年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据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请以“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为视角,任选其中两段国际货币体系时期,结合史实对其建立和发展变迁的过程进行简要叙述。(20分)参考答案阶段一:古典金本位时期。叙述:19世纪中后期,英镑随着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成为国际主导货币,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20世纪初,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衰落也使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严重动摇,世界经济秩序陷入长期的动荡和混乱。阶段二: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叙述:20世纪中期,布雷顿森林体系随着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得以建立,有力地促进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经济三足鼎立,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财政赤字巨大,国际收入情况恶化,通货膨胀加剧等原因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