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试题(旧人教高一上).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82425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试题(旧人教高一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试题(旧人教高一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试题(旧人教高一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试题(旧人教高一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试题(旧人教高一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试题(旧人教高一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试题(旧人教高一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试题(旧人教高一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试题(旧人教高一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练习一、 单项选择题: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从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据此回答12题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始终把农业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这是因为( )A农业是第一产业 B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C我国是农业大国 D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有利于( )发展农业科技,迅速增加农民收入 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在国际竞争中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 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A BCD2005年5月24日光明日报报道,据遥感

2、测定,截止2004年10月,全国耕地面积为18.37亿亩,又比上年减少了1300万亩,已经降至专家们公认的18亿亩耕地面积警戒线。据此回答34题3、我国耕地面积的减少会( )A影响农业基础地位的巩固,威胁粮食安全 B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的转移C减慢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D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4、面对耕地面积的减少,我国应该( )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加大防治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力度 依靠科技,提高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 开垦荒山荒地,填海造田,增加耕地面积A B. C. D.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联合启动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该工程立足近期、突出中长、强化创新,优质

3、高产并重,效益、生态、安全兼顾,工程实施的前三年,预计可新增粮食生产1570万吨,直接增加农户经济效益164亿元。据此回答56题5、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有利于( )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提高我国粮食的单位价值量 促进我国粮食持续增产 增加农民收入A B C D6、上述材料反映了,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A是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B关键是发展农业科技C必须提高全体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 D需坚持农业、科技、教育三者有机结合2005年3月30日新华网载文指出,目前,全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有60%集中在中部,中部每个劳动力只有4亩地,即使把耕地“绣成花”,也无法实现小康。人口是负担,

4、是资源,更是财富。中部要发展,必须“减少农民”。据此回答78题7、中部在发展过程中“减少农民”就是要( )A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转移 B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C逐步实现农业土地的集中经营 D大力发展生态安全农业8、解决人的问题关键是教育,没技能的农民都窝在地里,只能一起受穷,让农民接受良好的教育,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宝库,可以向城市甚至世界输出劳务。这一观点表明( )A科教兴农战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B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提高劳动者的素质C劳务输出是解决中部地区人多地少的唯一途径D农村的教育落后是农民收入低的主要原因大力推进中国服装名牌战略,就是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

5、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践去达到建设服装强国宏伟目标的战略性工程。只有中国服装业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和国际国内各种有利条件,就一定能加快实现名牌战略的大目标。据此回答910题9、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征是( )A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B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C以市场化促进工业化 D以工业化拉动市场化10、我国服装业十分重视名牌战略,这是因为( )企业发展需要名牌 民族振兴需要名牌 国民消费需要名牌 国际竞争需要名牌A B C D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年均产值都是很高的:英国为600亿英镑;日本为11万亿日元相当于该国钢铁产量的两倍、汽车业的一半;号称世界文化产业帝国的美国,其文化产值占GDP的1/5,从1

6、998年起就已超过了航天航空业和农业。据此回答1112题11、上述材料表明,第三产业的发展是( )A全球性的经济发展趋势 B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C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 D科学技术发展的必要结果12、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相对落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把文化视为“事业”而长期由政府超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将逐步发展。有关专家估计,2005年我国文化产业产值将达到6000亿元。这说明( )A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B实行市场经济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需要C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可以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D市场竞争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2

7、005年7月2日湖南日报报道,今年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湖南省紧紧抓住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正确选择产业进退和取舍的领域,逐步形成了一批带动能力强、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新的产业增长点。他们围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筑“三大产业”格局,已初步改变了第一产业偏弱、第二产业偏高、第三产业偏小的局面。据此回答1314题13、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形成 的产业格局(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以农业为主导 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服务业全面发展A B C D14、湖南之所以要改变第三产业偏小的局面,主要是因为第三产业的发展( )A对一、二产业和整个社会进步有极大的推动作用B

8、是一、二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C可为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D已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趋势近10年来,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始终在33%左右徘徊,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制造业迅猛发展,占GDP的比重已经上升到53%。世界上很少见第三产业占到只有33%的低水平,也很少有第二产业占到这样高的比重。据此回答1516题15、上述材料表明( )A制造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B我国经济已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C第三产业的发展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 D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16、“高水平”的制造业和低水平的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A制造业因市场消费不足,缺乏发展动力 B缺少第三产

9、业的支持,会影响制造业的质量和效益C会导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不协调D制造业能为第三产业提供更充足的技术装备17、在我国,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通过劳动者 体现出来的。( )A实现劳动权 B获得休息权C实现权利与履行义务 D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与职业技能培训权18、在我国,公民享有许多权利,作为各项权利基础的是( )A劳动权 B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C取得劳动报酬权 D选择职业权截至2005年2月4日,全国已经偿还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333.7亿元,偿付比例为拖欠总额336.7亿元的99.1%。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取得明显成效。据此回答1920题19、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侵害了劳动者的(

10、)A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B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C休息、休假的权利 D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20、要完全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除了政府部门、企业的努力外,农民工必须( )A遵守职业道德 B提高职业技能C提高法制观念、权利意识 D增强奉献意识2005年,辽宁率先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部门的事业单位推行全员聘任制改革,用人单位与工作人员双向选择,签订劳动合同。有关部门表示,在今后几年内,聘任制改革将逐步扩大到所有事业单位。根据相关知识,完成2122题21、签订劳动合同必须遵守的原则是( )平等自愿的原则 协商一致的原则 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原则公平合理的原则A B C D22、关于劳动合同,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劳动合同是确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B经过鉴证的劳动合同生效后,具有法律约束力C劳动合同包括当事人规定的条件和按法律、法规执行的条件D劳动合同一旦签订,就具有法律约束力 2005年6月22日中国金融网载文指出,新时代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均集中地表现为各种民生问题,它迫切需要通过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及相关政策体系,来化解已经出现的差距、矛盾、冲突和解决好新的名生问题,这已经成为新时代的根本任务。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进而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必要性、重要性与紧迫性。据此回答2325题23、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 )A为保障

12、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B为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C为保障社会成员维持中等生活水平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D为社会成员举办公益性事业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24、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 )A社会救济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25、上述材料表明,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 )A深化企业改革的根本性措施 B增强企业活力的根本性措施C发挥市场作用的根本性措施 D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二、非选择题1、请用有关经济学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继续关注农业、关注粮食。2、材料一: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

13、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材料二:1979年,在我国GDP总量中,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8%、48%和24%,到了2004年这三个数字已变成了15.2%、53%、31.8%. 材料三:(1)材料二、三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结合材料一说明如何解决材料三的问题。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致力于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1)我国为什么要致力于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

14、会保障体系?(2)你认为我国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1、D 2、B 3、A 4、B 5、D 6、B 7、A 8、B 9、A 10、B 11、C 12、A 13、C 14、A 15、D 16、B 17、C 18、A 19、D 20、C 21、C 22、D 23、A 24、C 25、D二、 非选择题1、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设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比较低,农业基础实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

15、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的大问题。因此,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都要强调关注农业、关注粮食。2、(1)从产值指标看,我国工业化进程较快,但从农业就业人数比重和城镇人口占全部人口比重来看,与国际通用的工业指标还有很大的差距。这说明,我们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要特别注意题目中“共同”二字)(2)推进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就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才有可能带来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要面向市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劳动力的持续转移和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

16、源优势;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科技含量,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等等3、(1)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也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2)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因素的制约,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是:保障面窄;广大农民享受不到有效的社会保障;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保障压力大。 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发展经济,增加社会保障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保障面,关注农民,关注弱势群体;作好现有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及发放,使其增值并发挥最大效用;大力发展商业保险事业,减轻社会保障的压力。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