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瑞昌二中2016届高三生物培优练习(六十五)编制:军长1据报道:欧洲极品海水鱼类地中海鳎鱼,在我国人工育苗成功。该鱼种个大肉厚,体形修长、优美,肉质具有特殊的甜味,适合在我国南北方大面积推广养殖。某水产研究所有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外两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那么,这8个池塘里的鱼可看为A一个群落B一个物种 C八个物种 D八个种群2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岛上植被茂盛,景色宜人,正逐渐成为旅游胜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B调查该岛屿上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标志重捕法C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D开发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
2、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消费者一定是异养型生物 动物都是消费者 消费者都是动物A B C D4下图所示为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B其中的初级消费者是植食性鸟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只体现了2种成分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兔子吃了1千克的草,则这1千克草中的能量就流入了兔子体内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3、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被循环利用的6有人想同时养鼠和水貂、用鼠喂水貂,再用剥去皮的水貂喂鼠,这样是否可以实现能量的循环使用A可以,因为这个系统会平衡B可以,因为用鼠喂水貂,所损失的能量可通过用水貂喂鼠收回来C不可以,因为食物中大部分能量都丢失了D不可以,因为不能用食肉动物喂养食肉动物7研究发现,汞污染中的甲基汞(有机汞)的毒性远高于无机汞。在湿地生态系统等环境中,这两种物质可以相互转化,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提高A类细菌的数量,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BB类细菌属于分解者C该系统可通过群落演替恢复被破坏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D各生物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4、8.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甲、乙、丙、丁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图中b、c、d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细胞呼吸C缺少类群丙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D由于细胞呼吸的消耗,乙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9科学家对生活在某生态系统的一个蜘蛛种群的能量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能量流经这种肉食动物的有关数据如下图所示(能量以种群的质量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被蜘蛛吃下未被蜘蛛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中的一部分在食物链中,蜘蛛至少位于第三营养级图中X代表用于蜘蛛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根据图中的数据不能算出猎物种群和蜘蛛间的能量传递效率A B C
5、 D10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 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 B C D11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结构。新建码头
6、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_。(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_和_(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12下表是一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表中的A、B、C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下图是该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b点为发生火灾的
7、时间),草本、灌木和乔木植物体内贮存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单位:102千焦/(m2年)PgPnRA157.865.092.8B870.7369.4501.3C211.520.1191.4(1)据表分析回答:能量流动是从A、B、C中哪个成分开始的?为什么?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这个生态系统仍处于逐渐发展壮大之中,判断的依据是什么?(2)据图分析回答: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的斑块镶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_。bd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其演替的过程是_。该演替类型属于_演替。在整个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的变化趋势是_,各种群的种群数量一般呈_增长。演替到相对稳定状态时的群落类型,
8、由_(写出两种影响因素)等环境条件决定。瑞昌二中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培优练习(六十五)答案1解析:选D。8个池塘里生活着两种类型的鱼,是两个物种,B、C错;两种类型的鱼构不成一个群落,A错。2解析:选B。火山喷发后的演替是初生演替,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故A正确。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用样方法,故B错误。不同地段是水平结构,故C正确。开发旅游有人的参与可以使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故D正确。3解析:选B。有些细菌属于生产者,如硝化细菌,故错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故正确;消费者一定是异养型生物,故正确;有些动物属于分解者,如蚯蚓,故错误;病毒也是消费者,故错误。4解析:选D。理
9、解食物网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是解题关键。分析图可知,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组成;植食性鸟和食草昆虫都是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的有鹰、食虫鸟、蜘蛛和青蛙4种生物;该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5.解析:选C。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是解题关键。兔子吃的草中的能量一部分被兔子同化,一部分残留在粪便中,故A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中的10%20%指的是营养级与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并非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故B错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来固定太阳能,而太阳能来自无机环境,故C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最终都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故D错误。
10、6解析:选C。能量是单向传递、逐渐级递减的,食物中大部分能量已丢失,是不能循环利用的,故选C。7解析:选A。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是解题关键。增加生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而不是增加某种生物的数量。8.解析:选A。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是解题关键。甲、丁分别表示生产者、分解者,乙、丙表示消费者。图中甲、乙、丙、丁的全部生物构成生物群落。c、d分别表示乙、丙同化的能量,b表示生产者的呼吸量;缺少丁类生物,物质循环将不能正常进行;乙同化的能量中有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只有少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9解析:选A。被蜘蛛吃下未被蜘蛛同化的
11、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残体中储存的能量,是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中的能量的一部分,正确。在食物链中,蜘蛛以小动物为食,至少位于第三营养级,正确。被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后者有一部分流入到下一营养级,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和暂不被利用,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指的是下一营养级同化量和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之比,由于题目中没给出上一营养级同化量值(储存值为同化量减去消耗量),因此不能算出猎物种群和蜘蛛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正确。10解析:选B。据图分析可知,在气候发生急剧变化时,甲生态系统的种群类型数量变化幅度比乙生态系统小,说明其抵抗力稳定性比乙强,但其
12、营养关系不一定比乙复杂,正确,错误;由于乙生态系统的S点处还有少数的生物,结合曲线可知在S点后一定经历了次生演替过程,但并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故正确,错误。11解析:(1)从图甲中可看出b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重捕率降低,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偏高。(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从最初没有生物到被多种生物附着,这个过程为群落演替。(3)分析图乙可知,A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D为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在碳循环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生产者和分解者;第一营养级和第
13、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20%。(4)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海洋生态系统很难恢复。答案:(1)b偏高(2)垂直(群落的)演替(或初生演替)(3)AB(注两空可颠倒)20%(4)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12解析:(1)表中B所含能量最多,是生产者。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开始。B生产者的Pg为870.7102千焦/(m2年),ABC三者R的和为92.8501.3191.4785.5102千焦/(m2年),Pg大于R(ABC),即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故这个生态系统仍处于逐渐发展壮大之中。(2)由于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
14、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为群落水平结构。bd段,从各种植物出现先后时间,推断演替的过程是: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该演替是在保留土壤条件或者种子等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为次生演替。在整个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同化的能量越来越多,最后趋于稳定,各种群的种群数量一般呈S型增长。演替到相对稳定状态时的群落类型,由气候、土壤、水分、温度等环境因素决定。答案:(1)BB所含能量最多,是生产者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或答Pg(生产者的)R(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2)水平结构先出现草本植物群落,再出现灌木群落,最后出现乔木群落(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次生逐渐增大直至稳定S型气候、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