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讲义:模块1 第2单元 第5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74215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讲义:模块1 第2单元 第5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讲义:模块1 第2单元 第5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讲义:模块1 第2单元 第5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讲义:模块1 第2单元 第5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讲义:模块1 第2单元 第5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讲义:模块1 第2单元 第5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讲义:模块1 第2单元 第5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讲义:模块1 第2单元 第5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讲义:模块1 第2单元 第5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讲义:模块1 第2单元 第5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讲义:模块1 第2单元 第5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讲义:模块1 第2单元 第5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讲义:模块1 第2单元 第5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讲义:模块1 第2单元 第5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讲义:模块1 第2单元 第5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讲义:模块1 第2单元 第5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讲义:模块1 第2单元 第5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讲义:模块1 第2单元 第5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讲义:模块1 第2单元 第5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讲义:模块1 第2单元 第5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讲义:模块1 第2单元 第5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讲义:模块1 第2单元 第5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讲义:模块1 第2单元 第5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5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1背景(1)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拉开了大规模武装侵华的序幕。(2)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2表现(1)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2)1935年12月,北平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3)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经过中国共产党的调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影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推动了国内各阶级、阶层联

2、合抗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党内合作”与“党外合作”的区别党内合作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方式。所谓党内合作,是指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国民党一党内部进行,所以叫党内合作。而党外合作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方式。所谓党外合作,是指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是在两党外部进行合作。二、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抗战1日本全面侵华(1)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2)8月13日,日本进攻上海,发动了“八一三事变”。(3)11月,上海失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4)12月,日军攻占南京。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

3、了中共中央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3国共合作抗日(1)国民党正面战场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抗战初期,国民政府还先后组织了太原、徐州、武汉等会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继续抗击日军。1942年,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2)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1937年9月,取得平型关大捷。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抗日根据地的抗战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中流砥柱。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正确理解全民族抗战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指国共两党合作,而是以两党合作为

4、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战行为。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是一面旗帜,起一个引领、带头作用。三、抗日战争的胜利1条件(1)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中流砥柱。(2)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继续抗战;1942年派远征军赴缅甸与日军作战。(3)美国:1945年8月,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4)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歼灭日本关东军。2过程: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3历史意义(1)性质: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反抗法西斯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正义战争。(2)国内意义是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5、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挽救了民族危亡,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3)国际意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战时期两个战场的关系教材拓展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的过程 (1)1935年,在长征途中的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2)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3)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4)1937年八一三事变次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要抵抗暴力(“中国决不放

6、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5)1937年8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6)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素养提升融会贯通不同抗战阶段中国的抗战史实探究抗日战争的特点史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史料二“我侪对敌人制胜之唯一方法,即是事事与之相反。彼利速战,我持之以久,使其疲弊;彼之武力中心在第一线,我侪则置之第二线,使其一时有力无用处。”

7、“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讲和。”蒋百里论抗战史料三1938年3月,国民党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指出:“加紧全国军队之政治训练,使全国官兵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并训练华侨抗战;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共同抗战,并在敌后发动普遍的游击战。”(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抗战过程中坚持的斗争策略。(2)全面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虽然抗战积极,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多次会战,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失败”原因。(1)史料一说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战;史料二预见抗日战争是持久战。(2)史料三揭示出国民党主张全面抗

8、战和积极抗日的决心。(1)进行广泛的民族战争,坚持持久抗战,拖垮敌人。(2)主观原因:国民党坚持片面抗战路线。客观原因:日军装备精良,准备充分。抗日战争的特点规模大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反侵略战争战略地位(双重性)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全民性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有组织的全民族自卫战争复杂性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又相互摩擦持久性中国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全局性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以弱胜强是中国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再次振兴的转折点以家国

9、情怀感悟“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意义材料新华社1月12日新媒体专电:从今年春季开始,中国历史教材将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8年抗战的表述改为14年抗战。消息传来,中国抗战史学界深感欣慰。“终于改写了!”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副会长王建学说,许多抗战历史研究者,为此已经呼吁了几十年。在王建学看来,中国教科书将抗战史从8年抗战修改为14年抗战,是尊重历史、还原历史,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貌,值得点赞。“这意味着14年抗战的提法,已经从学术观点上升为全民共识。”王建学说,这样能让人们更清晰地知道,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731部队都是从何而来。根据教育部的安排,这一修改要求覆盖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

10、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从此,14年抗战将是历史教学的权威表述。”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秘书长李蓉研究员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审判日本侵华战犯的判决书中明确指出:我们认定对华战争自1931年以后是侵略战争。摘编自中国抗战史修订为14年意味着什么解读材料,就“8年抗战的表述改为14年抗战”确定一个论题,并联系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解析:针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8年抗战”的说法一直在史学界占主导地位,认为抗战起点在七七事变,而随着对“全球视野下中国历史”的研究深入,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被日益认知,且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故“14年抗战”的说法日益成为史学界主

11、流,认为抗战起点在九一八事变。答案:示例一:论题:抗日战争的起点应定在七七事变。论证: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七七事变爆发之后,中国共产党立即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抵抗;蒋介石也很快发表了关于解决“卢沟桥事件”的谈话。自此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中国在东方开辟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是中国8年抗日战争时期的正式开端。示例二:论题:抗日战争的起点应定在九一八事变。论证: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大规模侵华的开始,随着东

12、北沦陷,日本在东北进行殖民统治。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即开始抗日斗争;中国共产党组织的东北抗日游击队(后改为抗日联军),在东北抗战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东北抗战亦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使中国成为最早的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七七事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新的爆发点,而非开始,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虽从此开始,但不能称之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因此,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深刻意义(1)有利于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日本侵华始于九一八事变,因而,中国抗日战争也始于九一八事变,“十四年抗战”不仅对八年全国抗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也肯定了六年局部抗战的历史地

13、位,完整还原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2)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不同于国民政府最初的不抵抗政策,中共中央自九一八事变后即通电全国,号召广大民众迅速行动起来,组织起来,建立反日武装,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并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3)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931年开始的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最大的战场。(4)有利于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自九一八开始的中国抗战充分展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

14、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右图所示是李桦在1935年雕刻的木刻怒吼吧,中国。此木刻()A主要以写实为创作技巧B反映了人民生存的艰难C诱导了民族意识的觉醒D回应了时代主题的需求D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当时的国民政府并没有积极抗战,因此李桦的木刻怒吼吧,中国即是对此时局的强烈回应,故选D项;写实是对现实的再现,而题中是艺术处理的效果,排除A项;题中木刻只是反映希望中国反抗,这个人代表的是中国,排除B项;民族意识的觉醒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排除C项。2(2019南通二模)1939年3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增设的鲁苏、冀察两个战区成立

15、。国民政府派遣三个军的国军兵力分赴山东、河北,以加强游击战兵力,袭扰、牵制日军,配合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的这一举措()A意图贯彻全面抗战路线B积极应对抗战战略相持的态势C直接推动百团大战开展D开创国民党军队敌后游击先例B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守,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材料中国民政府加强敌后游击兵力的举措即是对这一时局的积极应对,故选B项;国民政府执行片面抗战路线,排除A项;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华北地区于1940年下半年发动的,排除C项;国民党军队敌后游击在全面抗战开始后就进行了,排除D项。3(2019苏州一模)1941年,美国国务卿赫尔在备忘录中提出日本必须立即退出中国、退出德意日联盟等

16、要求,日本特使发表声明回应:“唯早日勘定祸乱,光复和平,使万邦各就其位,乃帝国之基本国策如有与帝国根本国策背道而驰之事,不能使万邦各就其位,帝国政府断难容忍。”这一声明反映日本()A始终重视发展与美国的关系B反思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痛苦C意在保持东亚地区和平稳定D假借勘乱名义美化侵略意图D1941年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日本灭亡中国的目标没有改变,但声明中强调“勘定祸乱,光复和平”,体现掩盖其侵略意图,故选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日本重视发展与美国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日本的反思,排除B项;日本表面宣传“保持东亚地区和平稳定”,实则侵略,排除C项。4(2019深圳一模)全面抗战期间,国民党对

17、敌后根据地实行新闻封锁。1944年,美国记者福尔曼等人冲破阻碍到延安等地采访,写成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介绍了根据地的基本情况。这些报道()A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B改变了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C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D扩大了敌后战场的国际影响D美国记者福尔曼等人的报道介绍了根据地的基本情况,使国际上更多的人了解了敌后战场,故选D项;“1944年到延安等地采访”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报道无法打击国民党的实力,不会对两党力量构成影响,排除B项;报道不会打破经济封锁,排除C项。 解放全国慨而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内战的爆发1重庆谈判(1)背景:为争取部署内战的时间

18、,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2)目的: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备战的阴谋。(3)双十协定: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和平建国,实现政治民主化。2内战爆发(1)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2)粉碎全面进攻和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二、三大战役1概况战役作战部队时间战况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1948年9月11月首先攻占锦州,和平解放长春,解放沈阳、营口等地,东北全境解放淮海战役华东和中原野战军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首先在徐州以东围歼蒋介石嫡系部队,1949年1月全歼敌军平津战役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攻占

19、张家口、天津,北平和平解放2.意义:基本摧毁了国民党政府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权的反动统治宣告覆灭。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召开:1949年3月,河北平山县西柏坡。(2)内容:确定了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夺取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3新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筹备建立新中国。4伟大意义(1)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2)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

20、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3)它冲破帝国主义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解放战争所属的革命范畴解放战争仍然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解放战争的胜利只是意味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非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打下了基础。教材拓展 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觉醒 民族觉醒的本质内涵是民族认同感和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的精神。进入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华民族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各民族之间空前形成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也在各民族

21、共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达到了升华。(1)鸦片战争民族意识的萌发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开始发生改变,人们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2)甲午中日战争民族意识逐渐强化甲午中日战争、列强瓜分狂潮使民族危机空前强化,首先是知识分子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紧接着是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民族意识逐渐强化。(3)五四运动民族意识的升华五四运动是一次全民族参与的反帝爱国运动,工人、农民、资产阶级空前团结,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使民族意识进一步升华。(4)抗日战争民族意识的高涨随着日本

22、侵华的不断加剧,中国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强化,形成高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民族复兴意识也达到了空前的觉醒。素养提升融会贯通1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的历程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央所在地的变化探究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的关系史料一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自治性的军队例如共产党军队那样的存在,乃与中国政治团结不相符合杜鲁门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声明史料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1)结合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归纳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的主要因素。(2)根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近代中

23、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两党关系的演变特征是什么?(1)解读史料一注意美国否定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的合法性的本质,体现了美国“扶蒋反共”的真实目的。(2)史料二判断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决策,体现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战略方针的变化。(1)抗战胜利使国共合作失去联系纽带;蒋介石坚持专制、独裁;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平、民主;美国实行“扶蒋反共”。(2)从合作到对抗再到合作,从再合作到再对抗的演变特征。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

24、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以家国情怀感悟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材料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思考:根据材料,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

25、共产党是怎样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又是怎样“全力支持”解放战争的?【提示】代表农民利益:进行土地改革。“全力支持”:农民参军,支援前线。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影响(1)军事上:土地改革促进了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土地改革大大提高了解放区的粮食产量,调动了农民参军参战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财力和人力基础。(2)政治上:巩固了共产党在解放区的领导地位。土地改革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农民真诚的拥护,在一个农民占绝对优势的国家,其意义无比巨大。(3)经济上: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土地改革让农民当家作主,改变了农村的阶级关系,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4)社会关系上:改变了两千多

26、年来农村的社会关系。封建土地所有制终于被废除,农民真正成为土地和农村的主人,农村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2019衡阳一模)1945年9月,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创作和发表了漫画炮弹作花瓶,万世乐太平,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反帝斗争取得完全胜利B和平成为民心所向C媒体积极参与反战运动D国共签订和平协定B由漫画内容炮弹作花瓶,万世乐太平及时间“1945年9月”可知,在抗日战争结束后,要求和平反对战争成为民心所向,故选B项;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才标志着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丰子恺先生创作的漫画,与媒体反战无关,排除C项;1945年10月10日国共签订和平

27、协定即双十协定,排除D项。2解放战争爆发之初,西方媒体通过计算国共双方的武器装备、军队数量、控制的区域等数据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那就是共产党支撑不过半年必定灭亡;而毛泽东却做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这主要是因为毛泽东()A看到了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B充满对战争胜利的必胜信心C发现了西方数据来源不准确D预判了国际形势对我党有利A毛泽东做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主要是因为他看到了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故选A项;解放战争爆发之初,根据来自西方的准确数据,共产党处于弱势,不符合战争胜利的条件,排除B、C两项; 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3(2019安徽“皖南八校”联考)1949年

28、,美国政府在发表的白皮书中写道:(1947年)国民党军攻占延安曾被宣扬为一场伟大的胜利,这实则是一场既浪费又空虚的华而不实的胜利。其判断依据是这次行动()A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被动B给了人民解放军以喘息之机C牵制了国民党大量军事力量D有利于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C双十协定的签订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于被动,故A项错误;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延安,这次战争并没有给人民解放军以喘息之机,故B项错误;攻占延安使用了国民党五分之三的军队,占领后的延安不过是一座空城,这样势必会牵制国民党大部分的军事力量,故C项正确;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在1949年4月,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4(2019苏州一模)解放

29、战争期间,中共中央指示部队“从本日起的两星期内,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有些则是隔而不围,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敌”。党指挥下的这一军事行动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C平津战役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围而不打”,故选C项;辽沈战役采取“关门打狗”“瓮中捉鳖”,排除A项;淮海战役采取“中间突破”“就地歼灭”,排除B项;渡江战役渡过长江,解放南京,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20152019年全国卷考情统计知识点卷别命题角度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019全国卷30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性质2019全国卷30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经济性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2018全国卷30抗日

30、根据地农民的抗日热情 2017全国卷30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抗日政策 2017全国卷30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力量对比的变化2016全国卷30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专制独裁措施2015全国卷30国民政府的持久防御作战战略2015全国卷30侵华日军的罪行(对华经济侵略)解放战争2019全国卷30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2018全国卷30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2017全国卷30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军否定列强在华特权)1从考查内容看,主要集中在抗日战争这一知识点上,角度灵活多样,侧重强调抗战的性质、意义以及国共双方的政策等,突出对爱国主义这一历史价值观的考查。解放战争部分考查较少,直接考战争本身的题目

31、从未出现,考查的只是在这期间的相关内容。2从考查形式看,主要是设置历史情景或利用新材料,让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结合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实际,不断拓展抗日战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对提升当前中国的国际形象有重要意义。对本部分的考查,近几年全国卷中基本集中在选择题第30题。3从命题方向看,2021年高考将会以核心素养为中心,重点考查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或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也应予以关注。2021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开始90周年,对此要重视。真题研练感悟考法还原历史情景教材主干知识常考常新练点1:中共中央为工作重心转移的准备措施(2019全国卷

32、30)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B1948年10月,国共内战处于决战时期,中共中央着手为全国解放后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故B项正确。练点2:抗战胜利后的国共力量对比(2017全国卷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

33、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D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根据地群众组织成员的人数和所占人口的比例,说明通过抗日战争,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不断加强,故D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没有体现革命工作的重心转移,故A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统一战线的范围缩小,故C项错误。练点3: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018全国卷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

34、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A材料中的“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了不被外交条件束缚而采取静观的态度,这是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故A项正确。题号命题特点练点1逻辑推理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中共中央对干部进行培训,逻辑推理这一做法的目的练点2能力立意以抗战胜利后山东根据地群众组织的概况为切入点。

35、据此再联系题干材料分析,体现了高考命题的能力立意练点3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外交与清朝、国民党政府的屈辱外交有着根本区别挖掘历史题源学科考核目标活学活用练点4:抗日根据地农民的抗日热情(2018全国卷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A由材料信息“你真正把他作

36、为一个人来对待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可知,抗日根据地中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符合农民愿望,激发了抗日根据地农民的抗日热情,故选A项。练点5: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统一战线的政策(2017全国卷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道:“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B由“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可知,这一文件

37、兼顾了各个阶级的利益,应该是发布于抗日战争时期,有利于团结地主和资本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阵营,适应了抗日战争新形势的需要,故B项正确;土地革命中打土豪、分田地,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这一文件应该是发布于抗日战争时期,目的是团结各阶层共同抗日,故C、D两项错误。练点6:人民解放军否定列强在华特权(2017全国卷30)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

38、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B根据1858年天津条约内容可知,列强取得了内河航运特权,人民解放军的这一做法,是一种反侵略的斗争,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故B项正确。练点7:抗战时期国民党的专制独裁措施(2016全国卷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国共产党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D国民党这种做法会激化与其他党派的矛盾,也不利于其形象的塑造,故A、B两项错

39、误;抗战时期,国共合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共同抗击日本的侵略,故C项错误。题号命题特点练点4强化主干主旨为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根据地建设:政治上民主化,经济上减租减息,保障农民利益练点5时空观念题干材料中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指明了时间范围是全面抗战时期视角转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设,团结一切有抗日要求的阶级、阶层练点6纵引横联把晚清以来西方列强在中国获得的特权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联,体现命题之巧练点7还原历史1943年,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凡对国民党一党专制不利的名词禁止使用新题快递自我评估1(2019安庆二模)1937年8月,国民党中常会召开秘密会议,决定授予蒋介石紧

40、急命令权:“作战期间,关于党政军一切事项,国防最高会议主席得不依平时程序,以命令为便宜之措施。”由此可见,全面抗战到来后,国民党政治体制的特点是()A民主决策B.高度集权C政党政治D政治协商B根据“作战期间之措施”可知,全面抗战到来后,国民党政治体制的特点是一党专政,高度集权,故选B项。2(2019凌源一模)1938年2月美国记者的纪实报告文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在上海出版发行,考虑到时局因素,而特意改名成西行漫记。据此推断其“改名”的主要原因是()A南京国民政府的文化高压政策B日本侵略者的文化殖民政策C中国共产党陕甘宁边区采取开明政策D西方国家言论自由权利影响B根据“1938年2月”这一时间信

41、息可知,日本于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在中国实施文化专制政策,所以“改名”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日本的文化殖民政策,故选B项;南京国民政府的文化高压政策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陕甘宁边区采取的开明政策与改名无关,排除C项;在日占区上海出现发行图书改名现象,不会受西方言论自由的影响,排除D项。3(2019衡阳二模)1939年春,国民政府教育部禁止使用“蛮、夷、蕃”等词来称谓少数民族,同年9月行政院又下令禁止滥用“少数民族”一词,提出以地域来称谓边疆同胞。国民政府此举旨在()A缓解尖锐的民族矛盾B践行“五族共和”的思想C加强其专制独裁统治D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材料反映了1939年,国民政府禁止滥

42、用少数民族,提出“以地域来称谓边疆同胞”,由此可知国民政府此举在于希望团结少数民族来抗日,故选D项,排除C项;题干中未提及民族矛盾“尖锐”,排除A项; 1939年的任务是一致对外共同抗日,而非五族共和,共建共和国,排除B项。4(2019汕尾质检)下表为19421944年对北岳、太行等五个抗日根据地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据此可知,根据地“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农村各阶层户数及其所占土地的比例(单位:%)阶层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农 雇农 其他户数抗战前 3.6 7.2 28.4 54.0 5.0 1.8减租后 2.4 6.7 38.0 47.0 2.5 3.4 土地抗战前 29.5 21.0 29

43、.5 19.0 0.8 0.2减租后 13.5 17.5 42.5 22.5 0.6 3.4 A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B削弱了封建土地剥削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D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B由材料中地主和富农户数、土地减少,中农和贫农户数、土地均有所增加的数据信息可知,减租减息政策削弱了封建地主依靠土地剥削农民的现象,故选B项;大生产运动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减租减息政策而非土地革命,排除C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建立的,排除D项。5(2019海门一模)一位解放军指挥员在诗中写道:“四十昼夜风云,三千里路征程;雄师南下,跨陇海,越黄泛,铁骑饮马长江滨;壮举谁

44、为者,刘邓常胜军。”他描写的是()A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了南京B刘邓大军组织发动淮海战役C晋冀鲁豫解放军跃进大别山D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C由“跨陇海,越黄泛刘邓常胜军”可知,题干材料描述的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故C项正确。6(2019南通一模)刘伯承在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指出,前年我们跃进式的进军是品字形的中央突破,这次是一字长蛇阵齐头并进。170万人南下作战,没有后勤,没有财政是不行的。这里的“南下作战”是指()A挺进大别山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D挺进大别山是指“前年”的“品字形的中央突破”,排除A项;“这次是一字长蛇阵齐头并进。170万人南下作战”指的是渡江战役,故选D项;淮海战役是分割包围,各个击破,不是一字长蛇阵齐头并进,排除B项;刘伯承没有参加平津战役,排除C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