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课标要求】第1课了解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第2课归纳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探讨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单元地位】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封建化改革。通过改革鲜卑族逐渐实现了由游牧生产方式向农耕生产方式的过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隋朝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引言分析】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前提:5世纪,北魏统一黄河流域。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缓解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巩固统治。3、改革的两个阶段:冯太后主持下的改革与孝文帝改革。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促进民族融合,推动了北魏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第1课 改革迫在眉
2、睫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活动1】了解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流域。1、阅读课本P32,说说北魏政权是我国北方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什么时候崛起?2、哪一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根据课本P32最后一段,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三方面,概括黄河流域统一的意义。3、根据P3233,指出拓跋珪改革在经济、政治上带来的影响。拓跋珪改革与本单元学习的孝文帝改革之间应当是怎样的关系?【活动2】了解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阅读P33“社会改革迫在眉睫”一目,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前,北魏有哪些社会矛盾?2、阅读P34“冯太后与孝文帝”一目,简要分析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参考答案:孝文帝改革是在冯太后的影响和直
3、接推动下进行的。(1)冯太后临朝听政,积极推动学习汉族先进文化;(2)对孝文帝进行系统严格的汉文化教育;(3)冯太后死后,孝文帝继续推动其改革政策。【活动3】结合活动1、2的问题,概括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改革的前提:北魏统一黄河流域。2、改革的必要性: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3、改革的可能性:冯太后掌握实权,积极推行汉化改革;孝文帝精通汉文化。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材结构】1、前期:冯太后主持,创建新制; 2、后期:孝文帝主持,迁都洛阳、移风易俗。【活动1】阅读P36“卓有成效的新制”,了解冯太后的改革。1、冯太后的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主要措施有哪些?2、冯太后改革的意
4、义:促进了经济恢复发展,巩固了政权,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活动2】490年冯太后病逝,孝文帝继续改革。阅读P3739,了解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一)迁都洛阳1、原因:都城平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政治: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 (2)经济: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3)军事:北方柔然的威胁; (4)地理位置:偏居塞上,难以经略中原。2、过程(1)时间:495年 (2)策略:以南伐为名(3)作用:保证了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3、从孝文帝设巧计迁都洛阳的事件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认识?(1)改革不但要顺应历史潮流,还要讲究斗争策略,以减轻改革的阻力;(2)孝文帝是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改革家和政治家。(二)移风易俗1、重点与目的:改革风俗习惯,学习汉族典章制度、生活方式,接受汉文化。2、措施(1)易服装。 (2)讲汉话。 (3)改汉姓,定门第等级。(4)通婚姻。 (5)改籍贯。3、作用(1)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 (2)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朝廷的支持;(3)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的转化。第3课 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1、生活方式农耕化: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社会制度封建化: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3、生活方式汉族化:缓和民族矛盾,巩固封建统治,促进民族融合,为统一奠定基础。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