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LI.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72180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L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L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L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LI.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LI.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LI.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LI.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LI.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LI.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LI.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LI.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LI.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益阳市箴言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 史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30)1“故太平君子,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该材料说明唐朝科举考试(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许多人以此作为跻身官场的途径 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A B C D 【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了科举制影响。从“征文射策”、“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可以

2、看出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从“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可以看出推动社会向学风气;从“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可以看出许多人以此跻身官场,所以的表述正确;从“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可以看出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均符合题意,故选A。 2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和克林顿都曾遭到过弹劾甚至险遭审判,根据1787年美国宪法的规定,拥有对总统在内的文官进行弹劾和审判权力的是 ( ) 参议院 众议院 联邦法院 内阁 A B C D【答案】C考点:美国政治体制。根据美国三权分立,相互臸衡的政治体臸,对总统和文官的弹劾权属于国会,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3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写道:“这

3、一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远比1789年更为深远(它们)都建立于众人共享的价值观念及希望,也就是启蒙时代和革命时代的意义。”“这一事件”是指( )A俄国十月革命 B美国罗斯福新政C联合国的成立 D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答案】A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及其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抓住关键词句“众人共享的价值观念及希望” 体现最广大阶级的利益,而从四个选项看,俄国十月革命最符合题意。实际上,霍布斯鲍姆认为十月革命同1789年法国大革命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人们为追求理想而进行的现实努力。故选 A。B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和联合国的成立不符合材料中的“启蒙时代和革命时代的意义”;D项与材料“众人共享的价值观念及

4、希望”不符。4在总统称谓问题上,美国国会经过讨论最后确定将“美国总统殿下”改为“美国总统先生”。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A.美国中央政府的权力下放 B.总统的权力至高无上C.强调民主制度的公民意识 D.将行政权力归于总统【答案】C考点:美国政治体制。“殿下”带有封建色彩,“先生”反映民主与平等。这一称谓的变化反映的是民主制的精神,体现了民主制下的公民意识和平等意识。5(安徽省黄山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造成当时“

5、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 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C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 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答案】C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选官制度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是解题的关键,材料中“家族政府”指的是汉朝到隋之间的国家政权由世家大族所控制,隋唐时期,实行了科举制,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因此出现了“逆转”及“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故选C。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

6、,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答案】A考点:近代外国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指鸦片战争、“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指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指甲午中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甲午中日战争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A项正确,D项错误;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开放的苏州、沙市和重庆均不在

7、沿海地区,C项错误。7以下是某西方国家特使致本国外交大臣的密函:“额尔金勋爵把事情搞得太过火了,甚至想消灭现今统治的皇朝,可能还要去援助南京叛乱份子,我不愿意、也不能够走到这样的地步,与其为了满足一种复仇的需要而去损害我们在这一国家的利益,那我就宁愿和他分手”密函可能写于哪一时期( ) A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问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D辛亥革命期间【答案】B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据“现今统治的皇朝”与“南京叛乱”可判定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现今统治的皇朝应是指清朝,而南京叛乱应是指太平天国运动8“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

8、本的不对称性。”这种“根本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A同盟力量的差距 B意识形态的对立C军事力量的失衡 D经济水平的差距【答案】D考点:美苏争霸。苏联是一个军事政治大国,但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束缚,经济没有得到持续、均衡的发展,经济实力远远落后于美国,这造成了两国之间的“不对称性”9中俄秘档里的朝鲜战争记载:苏联通过战争成功把中国诱入与西方决裂的道路,日本通过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美国因为战争而重返朝鲜,中国因为战争而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朝鲜战争的影响是()A亚洲地区意识形态对立加剧B促使美国全球战略重点转移C美国成功建立起对中国的军事包围D政治力量消长破坏雅尔塔体系【答案】B考点

9、:朝鲜战争。根据材料信息“美国因为战争而重返朝鲜”可知朝鲜战争促使美国战略重点转移,故B项为最佳选项;材料中“苏联通过战争成功把中国诱人与西方决裂的道路”只是表明这场战争使中国更加彻底的倒向苏联,并不足以说明亚洲地区意识形态对立加剧,故A项不正确;朝鲜战争并没有使美国成功建立起对中国的军事包围,也没有改变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故C、D两项观点不正确。10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兴起的直接背景是()A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的广泛传播B苏联和东欧

10、的经济陷入困境C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D西欧建立了政治和经济联盟【答案】B考点:苏东剧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80年代,由于自身的发展问题和西方冷战的压力,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日益陷入困境,即将走向生命的终点,两极格局即将结束。资本主义阵营把社会主义的消亡看作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胜利,B项正确。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凯恩斯主义在战后初期广泛传播,A项错误。1992年,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C项错误。1993年欧盟成立,D项错误。11 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

11、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D动荡的国际局势需要建立单极霸权【答案】C考点:冷战后的国际局势。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两极格局之下的掩盖的地区和民族纠纷纷纷出现,不安定的因素再增加;世界正处于向多极化的发展之中,但是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时期。因此“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故选C。A项错误,两极格局结束有利于世界的稳定和发展;B项错误,两极格局之下美苏的关系不是联盟而是对抗;D项错误,多极化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稳定世界局势。12 “这种制

12、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主集中制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答案】D考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新中国建立初期建立了三大基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是政权组织形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发展;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制度

13、,有利于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及全国人民的团结,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见,做出科学的决策。材料“两党制或多党制”这些字眼可以知道考查是政党制度,所以答案选D。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13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A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答案】A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材料,归绥指归顺、平定;这个地名体现了旧时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对中原民族政权的附属地位

14、。迪化指开导、教化;这体现了中原民族政权对少数民族的鄙夷之意。改名之后,体现了新中国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因此选A。BC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14 1971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A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B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C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 D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答案】A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解答此题注意对材料的理解。材料取消“限制和禁令”,体现美国对中国有和好的可能,这为之后尼克松访问中国做了铺垫,故A正确;B错误,改革开放后的;C表

15、述错误,不合史实;D是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签订的。所以应选A。15 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A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B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C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D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答案】B考点:上合组织。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上合组织”等关键信息,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上合组织的宗旨是“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充分体现我国

16、新时期“不结盟”、“无敌国外交”的外交政策,B的表述符合题意。A为万隆会议精神;根据上合组织宗旨同样可以排除C、D。故选B。16有人将右面漫画中逃跑者的现实活动归纳为:溜之大吉反咬一口为人打工。漫画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后列强获得的侵华权益是()A西方列强拉开了瓜分中国的序幕B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在华战略要地C列强在华设厂开始取得合法地位D外国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答案】B考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逃往西安,期间下改变对义和团的招抚政策,下令剿杀义和团。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沦为洋人的

17、工具,其中还规定外国驻军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B项正确。AC两项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后,D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北京条约的规定。17 “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曾国藩讨粤匪檄)这从侧面反映了()A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B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C曾国藩兴办洋务以实现富国强兵D太平天国农民的愚昧无知和落后【答案】B考点:洋务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854年2月,倾巢出动,发表了讨粤匪檄。在这篇檄文里,他攻击是

18、“荼毒生灵”,“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所以答案选B。18 1924年,教育社会学家陈启天在国家主义与国民教育的改造一文中说:“自从五四运动以来一切教育的材料均起了一个大大的改变:人人以为有国家色彩的教材太狭隘,不如采用含有世界色彩的教材;记述战事的教材太残酷,不如采用歌颂和平的教材较合人道;培养爱国思想的教材太危险,不如培养文化的教材可赞赏。”从材料可以得出()A五四运动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观念B军阀政府试图通过教材控制青年人的思想C巴黎和会淡化了国人的世界意识D民国时期的文化教育具有半殖民地色彩【答案】A考点:五四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认为:“自从五四运动以

19、来一切教育的材料均起了一个大大的改变”,说明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观念,使国人对民族主义有了新的认识,从而引起教材内容的变化;A项正确。19 漫画多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方式来评说世事,对下面漫画理解正确的是()A“和平方案”是指三大战役后的国内和平协定B图中人有反内战、和平建国的愿望C表达作者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D表明作者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答案】C考点:解放战争。本题是漫画类试题,漫画是通过一种艺术手段对社会现实的讽刺。1946年国民党撕毁协议悍然发动内战,使得重庆谈判的成果成为幻想。从而讽刺了国民党的假和平真内战,表达了对国民党独裁的失望。A项三大战役后的国内和平协定是1

20、949年,B和D均错误,故选C。20. 19世纪初圣西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切罪恶的渊薮,社会进步的动力是人的理性,应由“实业家”等有产者承担社会改造的任务,建立一种“人人参加劳动,人人平等地拿取自己报酬”的新社会。据此可知,圣西门思想的重要缺陷是()A尚未认清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B缺乏与资本主义社会斗争的勇气C缺乏社会主义理想蓝图的构建D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不够彻底【答案】A考点: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圣西门是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家,从材料中“资本主义社会是一切罪恶的渊薮,社会进步的动力是人的理性人人参加劳动,人人平等地拿取自己报酬”的新

21、社会”能够看出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蓝图的勾画,所以B C两项说法错误,“实业家等有产者承担社会改造的任务”说明圣西门对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中作用认识不清,所以A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D项说法错误材料也无法直接体现。21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下列关于“不成熟的理论”说法正确的是,该理论()A由启蒙思想家创立B深刻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C诞生于工业革命之前 D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B考点:空想社会主义。从材料中“社会主义创始人、不成熟的理论、不成

22、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等信息可知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描述。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由圣西门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工业革命后创立,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A、C、D都不对;空想社会主义者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故选B。22 1917年4月,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主张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1917年7月,列宁又提出取消“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代之以“夺取政权”的口号。列宁政治主张发生转变的历史背景是() A临时政府统治危机加深B布尔什维克对夺权政权方式存在分歧 C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D布尔什维克对苏维埃影响力发生变化【答案】C考点:十

23、月革命。七月流血事件的发生,宣告政权完全落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这样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就此消失,针对形势的变化,列宁及时改变斗争策略,提出“夺取政权”的口号,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当时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故排除。23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这表明当时()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答案】B考点:周朝时期的政制。曹刿与冯谖不

24、是儒家学派的人物,所以A项不全面。冯谖寄食于孟尝君,不能说明他不受贵族重视,所以C项错误。D项是无关项,故答案选择B项。24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左仆射李靖因病辞去宰相职务,太宗不同意,要求他“疾小瘳,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始以某官(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者为宰相。这说明()A唐朝重视对宰相权力的限制B唐太宗在位时重用人才C唐朝更改宰相的名称和职责D唐太宗废除了宰相官职【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对唐代“平章事”这一职位的功能和设置意图的理解。唐太宗贞观八年,太宗不李靖“疾小瘳,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平章事”之名始于

25、此。唐高宗永淳元年,始以某官(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者为宰相。可见,为了控制相权,皇帝逐渐使用一些资历较轻的官员参预朝政,实际行使宰相的权力,但是由于没有宰相崇高的体制,所以便于控制,这便是“平章事”。这符合从汉代开始的相权不断下降的规律,与人才的重用无关,故选择A项正确,B项错误。平章事为另设职位,C项错误。题中未见丞相官职被废,D项错误。25.元史卷91百官志记载:“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由此反映了元代政治的特点是()A中央直接控制地方行政B地方分权,各机构相互牵

26、制C中央对地方实施多层次管理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答案】D考点:行省制。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行中书省”可以看出材料主要阐述的是元朝的行省制。由“皆以省官出领其事、无不领之”,说明行省长官的权力很大,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元的中央集权统治。由已学知识可知行省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受到中央的限制,因此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故选D。 26. 柏拉图公开认为:“根据犯罪可以处以不同的刑罚。”在实践中,雅典法律将雅典人分为三种:本邦公民、外邦公民、奴隶。本邦公民伤害了自由民可以支付罚款,外邦人伤害了自由民则被驱除出境,奴隶伤害了自由民则可能被判处死刑。 材料主要体

27、现出雅典()A民主范围的狭隘性B民主决策的随意性C法律保护奴隶主的利益D用法律维护公民权利【答案】A考点:雅典民主政治。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雅典法律将雅典人分为三种:本邦公民、外邦公民、奴隶”,在雅典只有本邦成年男性公民才享有公民权,外邦人、奴隶都没有政治权利。这体现了雅典的民主政治实质上仍然是奴隶主专政的一种形式,作为民主权利基石的公民权有着明显的狭隘性;故选A。27.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每九天举行一次至少要求6000位公民参加的雅典公民大会,期间,雅典警卫在街道上巡逻,并用沾了红色粉末的绳子将公民们从市镇广场的最北端护送到集会场所,一旦在集会场所外发现某个公民

28、沾有红色印记,该公民就会受到惩罚。”上述现象从侧面反映了()A高频政治活动导致公民逃离B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C雅典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D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必然性【答案】D考点:题干材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强制性,这显然与民主的权利相矛盾, 实际上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故 D 项正确。材料“一旦在集会场所外发现某个公民沾有红色印记,该公民就会受到惩罚” ,直接反映了雅典要求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而非 侧面反映,C 项错误;公民没有履行参政义务,不一定是因为高频政治活动,A 项错误;雅 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在材料中更无从体现,B 项错误。28.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1774年

29、,当路易十六执政时,他所继承的是一个自路易十四时代就已经达到空前鼎盛的专制的王朝。大革命是在人民对苛政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在大革命之前,欧洲国家几乎全部都是君主制和农奴制,而法国在1415世纪就废除了农奴制。法国大革命前二十年,人口在增加,财富增长得更快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候。”作者观点的实质是( ) A革命前法国的社会矛盾并不尖锐 B专制社会里,君主改革容易带来危险 C经济繁荣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D经济繁荣加速了革命的到来【答案】D考点:法国大革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因为法国在1415世纪就废除了农奴制。法国大革命前二

30、十年,人口在增加,财富增长得更快,法国的封建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选择D。选项ABC史实错误,排除。292011年新华网电:距离8月2日最后期限日的前一天,美国国会众议院8月1日最终高票通过了提高美国债务上限法案。国会参议院此前曾否决了众议院通过的提高债务上限。根据美国立法程序,政府提高债务上限的法案需经国会两院通过,才能提交总统签署为法律。分析人士认为,美国避免债务违约的障碍基本扫清。而美国国会两党围绕提高债务上限的讨论仍未结束,这一问题也会成为民主党总统奥巴马寻求连任的重要障碍。该材料未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 A两党制在美国政坛举足轻重 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

31、则 D财政权是国会制约和监督政府的重要手段【答案】B考点:美国政治体制。从材料中“而美国国会两党围绕提高债务上限的讨论仍未结束,这一问题也会成为民主党总统奥巴马寻求连任的重要障碍”分析出A项正确;从“根据美国立法程序,政府提高债务上限的法案需经国会两院通过,才能提交总统签署为法律”可知,CD正确。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B项。30. 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32、答案】C考点:抗日战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是指20世纪30年代伴随日本侵华步骤的加快,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对峙所代表的阶级矛盾退居次要地位,因此中共积极主动的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所以答案选C,A D两项与材料中时间特征不符,八七会议发生在长征之前,七大召开在长征之后; B项解决的是中共内部问题,没有涉及中日关系问题。二.非选择题31(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在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时直言不讳地表示:“我知道,多年来我对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

33、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的形势。” 王福春冷战时期的西方外交思想材料三 50年前,中国分别与印度、缅甸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创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项原则经过半个世纪的洗礼,已经成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五项原则今天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事实也证明,任何超越国家主权平等和不尊重他国意愿的做法,难以真正实现人权、自由和民主的理念,相反还可能造成局势的动荡。因此,五项原则的传承、发扬,不但很有必要而且具有现实的针对性。高 考 资 源 网蔡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956 年出现中外建交热潮的原因。(6分)(2)根据

34、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角度概括20世纪70年代“新的形势”。(6分)(3)依据材料三,结合当前的国际局势,分析五项原则今天所面临的“巨大的困难和挑战”。(4分)【答案】(1)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亚非国家的认同;日内瓦会议扩大了中国的影响;亚非会议上推动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亚非新独立的国家对中国有较强的认同感)中国重视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6分,任答3点即可)(2)政治格局: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苏联国家增强,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和发展中国崛起,冲击两极格局。(4分)经济格局:日本崛起和西欧联合,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构成威胁。(

35、2分)(3)困难与挑战:“冷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或个别强国肆意践踏和侵犯别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干涉他国内政)(4分)考点:新中国的外交。(1)第一问回答的关键在于抓住两个时间点中国外交政策及外交活动重点即可。1956年前后之所以外交成就引人注目,我们就应该联系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的积极参与;1965年则应该联系到60年代我们的外交重点在亚非等第三世界国家。(2)重点抓住时间20世纪70年代,抓住两个角度(政治格局、经济格局)。政治格局重点抓住美苏争霸处于第二阶段的基本态势、第三世界的崛起;经济格局重点抓住欧日的重新崛起

36、使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呈现三足鼎立局面。(3)应从当今世界格局出现的不利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扩大影响的因素去分析。主要是一超多强下个别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32.(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订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纲领性文件,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

37、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

38、。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材料三:民国初年是一个非常的时代,处于制宪政治时期,而非常态政治时期。制宪政治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参与制宪的各个党派虽然有各自的价值、信念和利益,但要求他 们在制宪的时候,暂时放下党派之私见和私利,从国家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出发,制定超越党派的永久宪法。美国在建国之初也曾出现过私人利益泛滥、普遍出现腐败、派系与党争等一系列问题。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

39、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美国人坚信,只要有适当的制度性安排,各种分散的私人利益可以“共和”为民族的整体利益。许纪霖辛亥后民初的制度转型为何失败?材料四:很简单,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可能会通过渐进改良的方式实现社会的转型。在辛亥革命之前,清政府已经在进行改革。比如,那时制订的法律,在今天看也是很超前的。 李泽厚告别辛亥革命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2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2分)(3

40、)根据材料三,概括民国初期、美国独立初期面临的相同政治问题。(4分)(4)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四观点在认识上的局限性。根据上述材料,简要阐述你对制度转型的看法。(4分)【答案】(1)特点:通过立法确立民主政治;建立健全议会民主制度;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原则。(2分)(2)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2分)(3)相同问题:都存在党派之争、利益群体之争;都急需制定宪法;都需要建立稳定的政治体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4分)(4)局限性:将革命与改良对立,认为辛亥革命打断了中国社会转型的步伐;不能准确区分立宪派改良和封建朝廷改良之问的巨大区别。(2

41、分)看法:循序渐进、创新与借鉴(革命与改良)都是制度转型的有效方式;妥协与斗争都是制度转型的策略。(2分)考点:美国代议制的特点;辛亥革命。(1)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归纳整理的能力,由材料中“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1787年宪法”、“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信息可以归纳出特点,即通过立法确立民主政治;建立健全议会民主制度;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原则。(2)由材料“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分权和制衡体制”可以归纳出即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3)考查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由“各个

42、党派”、“派系与党争”“制宪政治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共和为民族的整体利益”以及民国初期与美国当时的社会背景归纳即可。(4)考查学生深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分析可得出作者混淆了不同阶级的改良,且把革命与改良对立,错误地评价了辛亥革命。33.(12分)【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所向往的“国民政府”,按其性质来说,只能是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这一点,他后来所提出的建国三时期和“五权宪法”的主张,就是鲜明的证据。孙中山将建国过程机械地分为三个阶段(军政、训政、宪政时期),而这三个阶段学说又是建立在他对人民群众管理国家能力不信任的基础之上的。“五权宪法”依据

43、“权能区分论”,主张政权应归之“有权的人”,治权应归之“有能的人”。这就增加了对人民群众参加政权的限制。陈辉生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材料二:1940年,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一文,提出新旧三民主义的问题。相关资料选录如下:“我们共产党人承认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承认共产主义的最低纲领和三民主义的政治原则基本上相同。这种三民主义不是任何别的三民主义,乃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所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我愿顽固派先生们,于其“限共”、“溶共”、“反共”等工作洋洋得意之余,也去翻阅一下这个宣言。原来孙中山先生在这个宣言中说道:国民党之三民主义,其真释具

44、如此。就可知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真三民主义,其他都是伪三民主义”毛泽东关于新旧三民主义的论述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分析孙中山与毛泽东对新三民主义理解有何不同,同时简要指出其观点不同原因。(8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二中毛泽东所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的原因。(4分)【答案】(1)不同:孙中山认为,根据新三民主义成立的国民政府,只能是资产阶级专政的政府,而人民还不具备管理国家的能力;毛泽东认为,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最低革命纲领的政治原则基本相同,只有建立在三大政策基础上的三民主义才是真正的三民主义。(6分)原因:所处的阶级立场和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2

45、分)(2)原因:新三民主义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提倡新三民主义有利于政治上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浪潮。(4分)考点:新三民主义。(1)从材料“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所向往的“国民政府”,按其性质来说,只能是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这三个阶段学说又是建立在他对人民群众管理国家能力不信任的基础之上的”等信息分析孙中山对三民主义的认识。从材料“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承认共产主义的最低纲领和三民主义的政治原则基本上相同”分析毛泽东对三民主义的认识。二者认识不同的根本原因很容易分析的出来是由于阶级利益的不同决定的。(2)注意材料的时间是1940年,此时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说“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很明显是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同时也为了团结国民党的积极力量,遏制顽固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