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版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国的潮流 第17课 解放战争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65237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国的潮流 第17课 解放战争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版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国的潮流 第17课 解放战争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版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国的潮流 第17课 解放战争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版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国的潮流 第17课 解放战争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版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国的潮流 第17课 解放战争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2版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国的潮流 第17课 解放战争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2版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国的潮流 第17课 解放战争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2版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国的潮流 第17课 解放战争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2版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国的潮流 第17课 解放战争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7课解放战争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内战的爆发1.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却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2.(2020湖北十堰高一期末)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并公开发表。国民政府接受了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国民政府接受这一方针主要是因为()A.美国对国民政府施加压力B.民主人士希望社会稳定C.

2、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完成D.人民渴望“和平、民主”3.蒋介石命令郑州绥靖公署:“决以有力一部扼守高城、枣阳地区,主力索共军主力,包围于桐柏、大洪山地区予以歼灭。”自6月26日起,国民党军队向黄安以西、经扶以东、孝感以北的中原解放军阵地大举进攻。这反映了()A.三大战役的序幕已经揭开B.全面内战爆发C.解放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D.国共展开了战略决战4.(2020河南开封高一期末)蒋介石在一份电报中写道,“顾司令祝同兄并恩伯、灵甫兄勋鉴:今已得知灵甫之74师被围孟良崮,甚惊,又甚喜。其惊之因是灵甫被困,随时都有危险发生。其喜之因是灵甫给我国军寻找了一个歼共军陈粟部于孟良崮的大好机会”。结果,这次战役()

3、A.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B.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C.是解放战争中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D.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题组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5.刘伯承曾说:“我军深入到敌人(国民党)的战略纵深地带,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实施战略展开,创建新的根据地,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创举。”此次“创举”()A.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C.基本上消灭国民党的主力D.完成了收复失地的任务6.(2020山东德州高一期末)下图为1948年7月19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一封电文的部分内容。对电文中“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的合理解释是()徐向前周士第诸同志及华北和晋绥人民解放军全体同志们:

4、晋中战役在向前、士第两同志直接指挥之下,由于全军奋战,人民拥护,后方努力生产支前,及各战场的胜利配合,仅仅一个月中,获得如此辉煌的战绩,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A.扭转了国共谈判中被动不利的局面B.为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奠定基础C.有利于刘邓大军建立大别山根据地D.为战略决战的展开提供有力支持7.(2020江苏镇江中学高二期末)有评论认为:相比之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则是比较成功的。毛泽东认为,先打锦州,封闭国民党部队逃出关外的道路,“关门打狗”是上上之策。林彪则认为攻打锦州是有困难的,应该先打长春,但是其在试攻长春后就知道攻打长春也比较困难,于是同意先打锦州。该评论针对的战役是()A.淮海

5、战役B.辽沈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题组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8.(2020安徽淮南高一期末)“战役历时四十四天解放了国民党统治中心以及苏南、皖南、浙江、闽北、鄂东、赣东北等广大地区,为人民解放军迅速向全国进军,开辟了胜利的道路。”该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9.(2020四川宜宾高一月考)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A.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B.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D.革命对象与革命

6、领导根本一致能力提升练题组一解放战争的进程1.(2020安徽“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1949年,美国政府在发表的白皮书中写道:(1947年)国民党军攻占延安曾被宣扬为一场伟大的胜利,这实则是一场既浪费又空虚的、华而不实的胜利。其判断依据是这次行动()A.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被动B.给了人民解放军以喘息之机C.牵制了国民党大量军事力量D.有利于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2.(2020河南平顶山许昌高三一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下列属于“黄河故事”的是()A.中共

7、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B.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D.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3.()某电视台曾经采访了山东农民唐和恩老人。在他使用过的一节竹棍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前线所经过的路线:莱东平度临淄蒙阴临沂徐州萧县宿县等地,包括了山东、江苏和安徽三省的有关城镇和村庄的地名。从以上路线可知,老人参加的是()A.平津战役B.淮海战役C.辽沈战役D.渡江战役题组二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4.(2020北京朝阳高一期末,)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在延安调停期间,听到最多的词是“人民”;一位外国记者总结陈毅、粟裕指挥某次战斗胜利的场景总结出人民的力量“推翻了正统军事公式的因素”;

8、国民党将领杜聿明认识到“遭遇百姓抛弃的境遇极其危险”。这表明,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是()A.毛泽东卓越的领导B.广大民众的支持C.国民党政府的腐败D.土地革命的开展5.(2020湖南怀化高三期末,)中国的内战:19451949年的政治斗争一书中写道:“上海商会和上海工业协会终于无法忍受,开始公开谴责政府的政策。政府的妥协不仅加速了工资物价的上升,而且损害了政府与工商业界的永久联盟,而这一联盟此前一直是国民党权力结构的主要支柱之一。”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国民政府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B.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失去民众信任C.通货膨胀的政策导致内战的爆发D.某种程度论证了国民党失败的必然性题组

9、三综合题组6.(2020东北师大附中高一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通过抗战,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发展到121万人,中共领导的军队发展到127万人,并组建了200万民兵;且拥有了除陕甘宁以外的大小18个抗日根据地。同时中共还在政治、思想理论上成熟起来,抗战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敌后战场逐渐成长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逐步发展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材料二19481949年冬季的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由于主要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避免的结局。1949年1月14日,共产党人公布了他们的和平条件。国民政府拒绝了这些条件

10、,截止日期一过,人民解放军立即开始渡江作战。4月24日便占领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剑桥中华民国史(1)据材料一,谈谈如何理解中共成为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在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成果。(2)据材料二,概括蒋介石政府倒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世界政治角度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答案全解全析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7课解放战争基础过关练1.A2.C3.B4.D5.B6.D7.B8.D9.C1.A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的最大愿望就是国共两党合作,创建新中国,重庆谈判反映了人民这个愿望。因此,A项正确。2.C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政府的军队尚在大西南

11、,不利于发动内战,为了给调兵提供时间,蒋介石多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经过四十多天的谈判,签订了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故答案为C项;A、B、D三项都不符合蒋介石政府接受这一方针的主要原因,故排除。3.B从材料“自6月26日起,国民党军队向黄安以西、经扶以东、孝感以北的中原解放军阵地大举进攻”可以看出这与解放战争有关,联系所学可知1946年6月底,蒋介石调集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故B项正确。三大战役的序幕揭开是在1948年9月,故A项排除。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国共展开战略决战是在1948年秋,故D项排除。4.D据材料“灵甫之74师被围孟良崮”可知,这是孟良崮战役,此次战役的胜

12、利打破了国民党军队对山东的重点进攻,故本题选D项;A项是三大战役的意义,排除;B项是解放军占领南京后的意义,故排除;C项是淮海战役的成果,排除。5.B根据“刘伯承”“我军深入到敌人(国民党)的战略纵深地带,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实施战略展开,创建新的根据地”并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敌人的战略纵深地区建立了根据地,从此,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阶段。因此,B项正确。6.D据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48年7月”可知,此时正处于战略反攻阶段的尾声,解放军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使得国共双方的实力接近,为战略决战阶段的到来奠定

13、基础,故本题选D项;国共谈判是1945年,故A项错误;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是在1947年春天,故B项错误;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是在1947年6月,故C项错误。7.B材料中“林彪则认为攻打锦州是有困难的,应该先打长春”的信息,说明这场战役涉及长春、锦州等,可以得出所述战争为辽沈战役,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排除。8.D据材料“战役历时四十四天解放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可知,该战役占领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由此可知这是渡江战役,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9.C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三者的革命性质都是民主主义革命,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为改

14、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而努力,故选C项;国民革命指导思想是新三民主义,而解放战争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革命派,解放战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故B、D两项错误。能力提升练1.C2.D3.B4.B5.D1.C国民党军队占领延安,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重点进攻阶段,这次战役是中共出于运动战的战略考虑,主动放弃延安,进行战术迂回的结果,这样就把国民党的大批军事力量牵制在延安地区,故C项正确。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被动,是在1946年撕毁政协协议时,故A项错误。此时中共处于防御阶段,战略压力较重,故B项错误。解放南京,是在三大战役胜利之后,与题干的

15、时间信息不吻合,故排除D项。2.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天,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是“黄河故事”的组成部分,故选D项;1923年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不是“黄河故事”,排除A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不是“黄河故事”,排除B项;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地点在上海,不是“黄河故事”,排除C项。3.B根据其经过的路线、地区和材料“包括了山东、江苏和安徽三省的有关城镇和村庄的地名”,结合三大战役的作战范围,可得出其参加的是淮海战役。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4.B陈毅

16、、粟裕从战争胜利中总结出人民力量的重要性,国民党将领杜聿明认识到被百姓抛弃的境遇极其危险,这反映了人民力量的伟大,故B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毛泽东的领导,故A项错误;C、D两项在题干中体现不出。5.D解放战争时期,上海商会和工业协会不满国民政府,国民党统治的主要支柱之一即政府与工商业界的永久联盟受到破坏,这些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论证了国民党失败的必然性,故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农民对政府的态度,A项错误;材料中的现象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B项错误;通胀是内战的结果,而非原因,故C项错误。6.答案(1)理解:中共党员数量和人民军队的增加;建立了广泛的根据地;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敌后战场成为抗战后期的

17、主战场。 成果:百团大战。(2)原因: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意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发展到121万人,中共领导的军队发展到127万人,并组建了200万民兵”可知,党员人数和人民军队的增加;根据材料一“且拥有了除陕甘宁以外的大小18个抗日根据地”可知革命根据地的增加;根据材料一“同时中共还在政治、思想理论上成熟起来,抗战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可知,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根据材料一“敌后战场逐渐成长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可知敌后战场变为主战场。第二小问,学生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19481949年冬季的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可知,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主力;根据材料二“4月24日便占领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可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第二小问,注意设问角度是“世界政治”,学生由此角度分析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