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主要有()。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A B C D解析从图一可得出的结论,从图二可得出的结论,从图四可得出的结论,与四幅图片均无联系,故排除。答案A2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王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B主张统治者要有五种道德规范,得
2、到百姓信任,实施仁政C主张维护周礼,贵贱有序D主张教育“有教无类”解析孔子强调“王者于天下”的前提是实行“仁”,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百姓拥护,故B项正确。答案B3在2012年世界儒学大会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各界人士纵论儒学发展。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孔子诞于中国,儒学属于世界。下列说法不能印证此观点的是()。A儒学对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作用B儒家的“贵贱有序”等主张是当今社会的济世良药C儒家思想可以为化解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提供借鉴D儒学具有跨越时空的恒久意义解析儒家的“贵贱有序”强调等级,不利于社会和谐。答案B4论语八佾载,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按照
3、周礼,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八佾”(八列舞女)的礼乐,可是,到了春秋时期连鲁国大夫季氏也公然“八佾舞于庭”,对此,孔子很是感叹!这说明,孔子政治思想中的“礼”,是()。A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 B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C春秋时期的社会秩序 D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解析礼乐制度上的规格是依据等级制度确定的。孔子的“礼”属于政治思想,侧重于社会秩序的构建。从材料来看,是对春秋时期的社会秩序极端不满。答案A5山东某地有一楹联:“仲尼若不删订六经,何处觅中华民族文化?杏坛(注:学校)早已昭告天下,此间有东亚炎黄子孙。”该楹联褒扬的是()。A黄帝 B孔子 C孟子 D荀子解析由“删订六经”“杏坛”可知,符合孔子的言行。答
4、案B6论语述而载:“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它体现的儒学思想是()。A鄙视富贵 B重义轻利 C取利有道 D见利忘义解析翻译引文即可,强调要“义”。答案B7为迎接2012年9月28日孔子寿诞日,某中学准备开展以“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最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下为主,君为客”君主专制,君权神授“民贵君轻”“君舟民水”A B C D解析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而容易造成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答案D8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了他们对诸子百
5、家思想的理解,他们的描述符合儒家思想的是()。A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的变化,天气冷多穿点,天气热少穿一点B乙生说:穿衣服体现了人们的身份地位,什么样的身份就穿什么样的衣服C丙生说:讲究衣服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甚至破旧的衣服也未尝不好D丁生说:穿衣服何必麻烦,按照统一的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就可以了解析儒家强调“礼”,重视长幼尊卑,就像孔子“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的典故一样。答案B9论语乡党篇记载,一次孔子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马夫属“圉”,为最下等级之人。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A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 B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C孔子“仁”的主张
6、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解析根据材料提供内容,可以看出孔子主张“爱人”,要体贴他人,即“仁者爱人”。答案C10下列对孔子的仁和德政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A B C D解析孔子的“仁”就是爱人,这种思想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心与爱护,孔子的“德”,就是主张以德来治理社会。两者都没有体现出孔子对奴隶制的态度,因此,的叙述是不正确的。答案C11.“孔子奖”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主要奖励世界上在教育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右图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A有教无类 B启发式教学C温故而知新 D当仁不让于
7、师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能力。本题漫画表明孔子在教学中提倡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答案B12柏拉图出走雅典时,雅典民主政治()。A开始兴起 B初具规模 C达到全盛 D转向衰落答案D13柏拉图的哲学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唯心论,主要是由于他认为()。A理念先于物质存在 B物质先于理念存在C世界由两部分构成 D实在与现象无区别解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本质区别在于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认识。只要认为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就是唯心主义。答案A14理想国是柏拉图影响最大的著作,他在该著作中所探讨的主要问题是()。A什么样的国家才是真正的民主国家B什么样的国家才是真正的富裕国家C一个国家如何才能达到正
8、义D一个国家如何才能实现强大解析柏拉图的理想国讨论了一个伦理学主题“什么是正义”,认为政治应建立在伦理之上。答案C15以下对雅典学园的描述,最能体现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是()。A努力探索自然的奥秘 B系统学习哲学C自由探讨和追求真理 D自由选择科目解析“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宣扬的是不要局限于老师的教诲,应敢于追求真理的理想。答案C16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了自己的“中庸之道”,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他在政治上是()。A反对民主制的激进派 B反对奴隶制的激进派C温和的民主派 D激进的民主派解析依据题意中的“中庸之道”。可知亚里士多德应属于中间派,即温和的民主派。答案C17公元前399年,
9、雅典法庭以渎神罪判处苏格拉底死刑。这一历史事件()。A使柏拉图开始关注雅典民主政治B充分暴露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C助长了柏拉图对民主政体的成见D导致雅典民主政治走向全面衰落解析本题属于不完整表述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的准确认识,解答的关键是明确苏格拉底之死对柏拉图的影响。苏格拉底之死反映了雅典民主政体实质上是奴隶主专政的一种手段,进一步助长了柏拉图对民主政体的成见,故C项符合题意;A项是青年柏拉图的活动,B项与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结局相关,D项与苏格拉底之死没有直接关系。答案C18“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是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从这当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包括()。亚里士多德非常崇拜和尊敬柏拉
10、图亚里士多德认为真理高于一切亚里士多德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亚里士多德善于为自身的缺陷寻找借口A B C D解析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体现出了他的高尚精神,这并不是他掩盖自身缺陷的借口,凡是带的选项都是错误的。答案D19马克思对亚里士多德作过高度的评价,说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提出著名的“三段论”命题,如“没有一个人是永生的希腊人是人所以,没有一个希腊人是永生的。”“三段论”主要体现了亚里士多德哪一方面的成就()。A生物学 B逻辑学 C伦理学 D生理学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逻辑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他研究了思维的形式和规律,提出了著名的“三段论”,把逻辑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答案B
11、20大前提: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分别是东西方的先哲。小前提:亚里士多德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结论:孔子也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上述推断()。A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正确B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C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错误D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解析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和东方社会二千多年,从这个角度来讲,他堪称东方的先哲。孔子的研究领域虽然广泛,但并未涉及到自然科学,他主要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孔子不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答案B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材料一下图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纪念邮票材料二今师异道
12、,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非独不能以孔教为国教,定入未来之宪法,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陈独秀再论孔教问题材料四2007年9月28日上午,由山东省政府与国家文化部、教育部、旅游局和侨联联合主办的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曲阜孔庙大成殿举行。在祭孔大典上,将评选出的五句论语经典名句作为了北京奥运的礼仪用语。以下是参选的论语经典名句: 第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第二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第三句:“德不孤,必有邻” 第四
13、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第五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指出材料一中孔子周游列国的目的和结果,并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4分)(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对待儒家思想的什么态度?并指出持各自态度的目的。(4分)(3)在材料四的论语经典名句中,你认为不能被选为北京奥运礼仪用语的是哪一句?为什么?(3分)(4)综上所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历经起伏,请你概括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4分)解析本题围绕孔子及其思想在古代和近现代的命运起伏为主题展开,注意充分利用材料信息,并和教材知识有机结合回答问题。答案(1)目的: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结果:孔子的思想在当时未受到统治者重视
14、。原因:孔子的思想不能满足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需要。(2)态度:材料二独尊儒术;材料三批判孔教。目的:材料二:使儒学发扬光大;适应了西汉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材料三:冲破封建纲常礼教的束缚,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实行民主政治。(3)第四句。原因:孔子所追求的“礼”是指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的保守性。(4)时代发展的需要;儒家思想自身因素。22阅读下列材料: 有一个惊人的现象,开天辟地的人类智能大师们,都诞生在2 500年前:孔子、释迦牟尼、亚里士多德。于是,我们看到,希腊哲人在海边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印度哲人在恒河边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中国哲人在黄河边思考人和人的关系。因此,西方自
15、然科学特别发达,印度神学特别发达,中国人际关系特别发达。这在当时没什么不好,相反,清新、健康、务实是孔子思想的特点。孔子不太想自然的东西,更不愿谈鬼神,他认为先把人的事搞清楚再说。这种思想一直传下来,讨论人与人的关系讨论了2 500年,使得人际关系终于成为中华民族的重大包袱。余秋雨中华文明一定是21世纪文明图谱中的主角请回答:(1)公元前6世纪和公元前5世纪,是人类文明出现剧变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古代中国的孔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孔子和柏拉图的思想核心各是什么?(4分)(2)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分析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影响。(6分)(3)余秋雨认为“人际关系终于成
16、为中华民族的重大包袱”,说明理由。(5分)解析本题围绕东西方哲学家组织材料,第(1)问依据教材回答即可。第(2)问可以分别从东西方文明的组成部分和体现的人文精神来回答。第(3)问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仁”;“理念论”。(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学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这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探索,突破了固有宗教神话的束缚,充满着理性而睿智的思辩色彩,透射出可贵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光华。(3)无论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分析理由时,赞同的话,可以从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等方面分析;不同意的话
17、,可以从过于重视人际关系,忽视法制等方面分析。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柏拉图认为我们感觉到的种种变动的、有生有灭的具体事物,只是现象,它们是相对的,它们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的“理念”。理念是具体事物的原因和目的,它在具体事物之外,并且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人对理念的认识是先验的,只要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觉就可“回忆”起来。柏拉图在后期的对话篇中对前期的思想作了一些修正,他看到了理念这一普遍的范畴并不是绝对单一的,而是存在普遍联系的,这一看法有较多的辩证法思想。材料二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但是他批评了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把理念称为“形式”,把物质称为“质料”,认为事物是由形式与质料组合而成的
18、。因此,形式并不是在事物之外独立存在的,它只在具体事物之中和质料相互结合而存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在范畴篇中,他认为具体事物是“第一实体”,这时候他是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的。在形而上学等著作中,他认为质料只是潜能,形式才是现实,现实先于潜能,形式决定事物的本质;他还认为有不动的第一推动者即纯形式存在,这就偏向唯心主义了。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从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运动变化的哲学体质。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柏拉图的哲学观点,并指出其体现了怎样的哲学思想?(8分)(2)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的思想。(7分)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柏拉图哲学的核心理念论,人们感受到的现实世界是理念
19、世界的反映,体现了柏拉图的唯心主义思想。柏拉图认识到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这带有辩证法的思想。 (2)材料二说明了亚里士多德继承和发展了柏拉图的思想,他的哲学思想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24东西方的先哲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世界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15分)人 物一生简评在个人经历、思想观点等方面的相似之处解析一生简评可据其主要贡献分析,相似之处据其思想主张来归纳分析。答案人 物一生简评相似之处孔子追求礼乐的一生(1)三个人的人生都历经坎坷但不气馁;(2)都有游历经历;(3)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4)都有理想追求,并为之努力;(5)都创办学校(或学园),发展教育柏拉图追寻理想国的一生亚里士多德追求真理,不断探求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