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秋高二语文新教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64037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秋高二语文新教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秋高二语文新教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秋高二语文新教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秋高二语文新教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1秋高二语文新教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21秋高二语文新教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21秋高二语文新教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21秋高二语文新教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21秋高二语文新教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21秋高二语文新教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21秋高二语文新教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冯骥才的长篇小说艺术家们向人们展示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艺术家群体的生活故事和创作历程,是一代人的“生命史、心灵史、艺术追求史”。近日,记者对本书作者冯先生进行了一次访谈。记者:您认为,艺术家与时代是怎样的关系?冯骥才:艺术家与时代关系的问题一直在讨论。在我看来,艺术家在社会上是一个群体,而在艺术创作中却是一个个纯粹的个体。他们身处社会生活的洪流中,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与艺术成就都不同。每个艺术家都心怀理想,渴望成就一番事业。真正的艺术家是社会生活的奉献者而非

2、索取者,热爱的应该是自己心中的艺术,而不是艺术中的自己。记者:作家、艺术家应该怎样表现和书写时代?冯骥才:不管在什么样的时代,真正的艺术都是富于激情的。艺术家只有勇立时代潮头,潜入生活深处,才能找到生活真谛,获得艺术激情。对作家、艺术家而言,价值观是最重要的。只有以纯正的价值观去观察生活、判断生活,作品才能更具思想价值,才能深刻地表现生活,积极地影响生活。记者:语言是活化一部小说的灵魂,艺术家们里就有不少妙语,如“风是天上的罗丹,天天雕刻着天上的云彩”。在您看来,怎样活化一部小说的语言?冯骥才:在从事文学工作之前,我的专业一直是绘画。我天生热爱艺术,绘画、音乐、诗歌、民间艺术等对我都有无穷的吸

3、引力,也让我往往从艺术的角度来欣赏文学。这里边有一个与我们文化传统相关的问题值得探讨,就是中国人所讲求的“琴棋书画”和“触类旁通”。一个好的画家必然有很深的诗文修养。唯有如此,他们笔下的层峦叠嶂、林海丛莽、仕女高士、草木生灵才会具有灵魂。技艺只是浅层问题,背后更深的其实是哲学、文学、文化和美学问题。这个传统有助于全面提升人的修养和审美能力,也是中华文化的高明之处,今天应该将其融入教育体系和对青少年的培养中。记者:您曾表示契诃夫有一颗悲悯之心,而您受契诃夫的影响较大,在艺术家们中,您是怎样体现作家的悲悯之心的?冯骥才:悲悯是一种人性关怀,是感同身受的情感,是对处在困境中的弱者的同情。常常能唤醒世

4、间的正义、公平与爱心。作家、艺术家尤其应具有悲悯的情怀。契诃夫有悲悯情怀并因此伟大。鲁迅也有这种情怀,这在伤逝里表现得十分充分和感人。在艺术家们中,我尽量让主人公心中富有这种“柔软的力量”。例如,楚云天善解人意,从不强加于人。他卖了几幅自己的得意之作,默默买下好友洛夫将要拍卖而不应卖掉的代表作,打算将来有一天再送还给他。我给不同人物安排了不同的命运,不回避写作的批判性。同时我也给全篇定下了理想主义、唯美主义的基调。因为我相信追求美和善是发自人心灵的自觉。我的读者一半是我的同代人,一半比我年轻。对于书中的故事,我的同代人一定感同身受。至于比我年轻的读者,我更希望他们通过读懂书中人物的幸与不幸,与

5、艺术家们成为知己。记者:在您看来,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的文化艺术?冯骥才:我们所认识、研究和总结的传统艺术与舶来艺术,一直是两张皮,中间缺少融合点。我们没有把创造性发展自己的艺术作为主体,结果误以为“传统落后于时代”,因而漠视传统,甚至妄自菲薄。中国有自己独特的无与伦比的美学系统,但如何真正让我们的艺术家对自己的美学传统引以为豪,非常值得讨论。(摘编自韩寒一支画笔,一支钢笔,为艺术家们画像与冯骥才对谈新作,光明日报)材料二花冠病毒是国内首部心理能量小说,探索当代社会心灵危机的应对之策。小说描写人在面临危难的时刻表现出的悲悯和无奈,在绝境中展示出的强大和坚韧。这部小说不再是单纯叙述一场冒险,而是

6、更深入地关注生命、人性、救赎等命题。书中描写了凶猛疫情突然袭击大城市燕市,千万民众的生命陷入危机。科研教授于增风,以身试毒不幸身亡,并给这种寄生的古老生物赋予一个温暖的名字花冠病毒。拥有心理学背景的女作家罗纬芝被推荐为抗毒一线的采访组成员。罗纬芝深入了解了危机情况下各色普通人面对恐慌和毁灭时的心理困境。罗纬芝身染瘟疫,却成为花冠病毒“刀”下唯一的幸存者。花冠病毒封面有一句话,“20NN年,人和病毒必有一战”。在小说的结尾处,毕淑敏指出,病毒其实才是这个地球的真正主人,因为它们在人类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在这里存活,而且病毒也不是人类的敌人。它们侵入人体并让人体生病乃至死亡只是它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7、。而且往往有些病毒和人类完全是井水不犯河水的,是人类打扰了它们宁静的生活,自己招惹它们上身,才让它们成为人类的一场灾难。小说里作家虚构的这种病毒来自冰川,是人类的不恰当行为唤醒了它们。小说的最后,作者还是以人类战胜了病毒为结尾。对于社会,人类是抱有责任感的强者,当困难来临时,会冷静思考、积极应对,用现有知识去探索灾难的成因,去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帮助自己和他人走出困境。(摘编自:毕淑敏笔下的病毒与人性,凤凰资讯)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真正的艺术家应该热爱自己心中的艺术和艺术中的自己,以纯正的价值观去观察生活、判断生活,去表现和书写时代。B.关于

8、怎样活化写作语言,冯骥才未深谈技艺问题,而是从个人经历出发阐明传统文化对提升个人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性。C.科研教授于增风为了搞清楚被他赋予“花冠病毒”之名的古老生物的类别及其毒性的轻重,以身试毒,最终不幸牺牲。D.花冠病毒描写了人在面临危难的时刻表现出的悲悯和无奈,但作者认为病毒的生活方式并不构成对人类的威胁。答案B解析A项,文中指出真正的艺术家“热爱的应该是自己心中的艺术,而不是艺术中的自己”。C项,“为了搞清楚生物的类别及其毒性的轻重”于文无据。D项,“作者认为病毒的生活方式并不构成对人类的威胁”错误,由原文“人类打扰了它们宁静的生活,自己招惹它们上身,才让它们成为人类的一场灾难”看,病

9、毒会构成对人类的威胁,最终“必有一战”。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语言是活化一部小说的灵魂,应从艺术的角度来欣赏文学,活化小说语言技艺,涉及哲学、文学、文化和美学等问题。B.一些艺术家漠视传统,妄自菲薄,忽视了中国独特的、无与伦比的美学传统,所以认为舶来艺术先进于中国传统艺术。C.冯骥才认为艺术家身上有社会属性和个人属性,他给人物安排了不同的命运,对善和美的追求体现了纯正的价值观。D.材料二采用了叙议评结合的方式:第一段是对小说主题的评析,第二段是对小说内容的叙述,第三、四段叙议评有机结合。答案B解析B项因果倒置。根据原文“因而漠视传统,甚至妄自菲薄”的“因

10、而”可知,“漠视传统,妄自菲薄,忽视了中国独特的、无与伦比的美学系统”是“果”,“认为舶来艺术先进于中国传统艺术”是“因”之一。3.下列说法中,可以直接体现花冠病毒写作目的的一项是()(3分)A.花冠病毒封面上说:读这本小说,有一个小小用处倘如某一天你遭逢瘟疫生死相搏,或许你有可能活下来。B.作者认为人类的不恰当行为唤醒了病毒,招致了它们的攻击,才造成了这场灾难,这告诫人类一定要爱护自然、保护环境。C.病毒也是地球的主人,为了自身的生存势必加速繁殖并提高自身的攻击性,人类和病毒的战争就此轰轰烈烈地展开。D.那些没有勇气和责任,对病毒和困难抱有悲观、恐惧心理的弱者,终将因自身意志、抵抗力的下降被

11、病毒和困难打倒。答案D解析花冠病毒的写作目的体现在材料二的最后一段。A项,是毕淑敏写在小说花冠病毒封面上的一句话,说的是阅读小说的作用,不是目的。B项,从材料二对花冠病毒的介绍看,作者的写作目的并非“爱护自然、保护环境”。C项,说的是人和病毒的战争。D项,强调人类应该有“勇气”“责任”,要积极应对困境,体现了材料二最后一段的观点,直接体现了小说的写作目的。4.材料一采用一问一答的访谈形式,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各部分内容集中,层次清晰。有利于读者迅速理解内容,把握观点。解析材料一采用一问一答的访谈形式,从文章的角度来说,给人的最直观感受就是问题的提出给人以明

12、确的指向性。从采访者提出的问题,到被访者的回答,可以明确各部分重点谈的是什么,问题和问题之间,回答和回答之间界限明确,层次清晰。从读者的角度来说,一问一答,问题突出,观点鲜明,使读者能够简单明了地把握要点。5.王国维评论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诗论谈到了“悲悯”:“殊如恐惧与悲悯之二者,为悲剧中固有之物,由此感发,而人之精神于焉洗涤。”有人认为,作家、艺术家应具有悲悯的情怀。请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6分)参考答案冯骥才曾受到契诃夫、鲁迅悲悯情怀的影响,他认为作家、艺术家创作应体现悲悯的人性关怀,唤醒世间的正义、公平与爱心。毕淑敏在花冠病毒中探索当代社会心灵危机的应对之策,描写了人在危

13、难时刻表现出的悲悯。悲悯情怀是文学创作的一个古老命题,是作家、艺术家应具有的。解析首先明确王国维的观点,王国维认为,悲悯是悲剧中本来应该有的东西,人们可以从中受到情感洗涤。因此,王国维对于悲悯情怀持肯定态度。文中曾提到了冯骥才、毕淑敏对悲悯的观点和表达,如冯骥才谈到“悲悯是一种人性关怀,是感同身受的情感,是对处在困境中的弱者的同情。常常能唤醒世间的正义、公平与爱心。作家、艺术家尤其应具有悲悯的情怀”,毕淑敏的花冠病毒“描写人在面临危难的时刻表现出的悲悯和无奈,在绝境中展示出的强大和坚韧。这部小说不再是单纯叙述一场冒险,而是更深入地关注生命、人性、救赎等命题”。总之,悲悯情怀是文学创作的一个古老

14、命题,是作家、艺术家应具有的。(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也是冬天,也是春天迟子建在我这样的外地人眼中,上海是中国城市历史中,最具沧桑美感的一册旧书,蕴藏着万千风云和无限心事。这里的每一处老弄堂,都是一句可以不停注释的名言。注脚层叠,于我来讲是陌生的。但有一处地方,在记忆中却仿佛是熟知的,那就是四川北路。这条路留下了许多历史名人的足迹,而其中最难抹去的,当属鲁迅先生了。一天上午,我吃过早饭,叫了一辆的士,奔向四川北路。我先去拜谒原虹口公园的鲁迅先生墓。天气晴好,又逢周末,园里晨练的人极多。入园处有个水果摊,苹果、橘子、草莓等钩织的芳香流苏,连缀着世界文豪

15、广场。红男绿女穿梭其间,踏着热烈的节拍,跳整齐划一的舞。他们运动许久了吧,身上热了,大多将外套脱掉,只穿绒衣。广场边一棵粗大的悬铃木,此刻成了衣架,被拦腰系了一圈白带子,穿着吊钩,紫白红黄的外套挂在其上。好像这棵树在为这些衣服的主人,做着招魂仪式。我努力避让舞者,走进广场。文豪们的铜雕均是全身像,或坐或站。可怜的托尔斯泰,他右手所持的手杖,挂着一个健身者的挎包,一副苍凉出走的模样。与他一样不幸的,是手握鹅毛笔的莎士比亚和狄更斯,鹅毛笔成了天然挂钩,挂着色彩艳丽的超轻羽绒衣。出了世界文豪广场,再向前是个卖早点的食肆。等候的人,从屋里一直排到门外。想着多年前萧红在这一带,有天买早点,发现包油条的纸

16、,居然是鲁迅先生一篇译作的原稿。萧红愕然告知鲁迅,先生却淡然,复信调侃道:“我是满足的,居然还可以包油条?可见还有一些用处。”也不知这里的早点铺,如今用什么包油条?还能包裹出这拨云见日般的绮丽文事吗?绕过食肆向前,更是人潮汹涌。我望见了推着童车散步的中年妇女,玩滑板的疾驰而过的少年,聚集在电动车上打牌的老人,立于树间吊嗓子的小生,以及在路中央手持毛刷、蘸着水写下“江山如此多娇”的歪戴帽子的男人。当然更多的是占据着每一处空地,跳广场舞的人。尽管立在路旁的音频显示器,提示分贝不超,但各路音乐汇聚起来,还是无比喧嚣,将自然的鸟语湮没了。这幅世俗生活的长轴画卷渐次打开的时候,我也领略了背景上的植物风光

17、。槭树正在最美时节,吊着一树树红红黄黄的彩叶,被阳光照得晶莹剔透,看上去激情饱满。耐寒的杜鹃绽放着,那红的粉的花朵,在我这个刚经历了哈尔滨十二月飞雪的北方人眼里,无疑是日历牌上被漏撕的春日,零零散散,却透着春的消息。鲁迅墓很好寻,绕过一群咿呀唱戏的人,再右转北上,在公园的西北角,就是鲁迅先生的墓地了。墓前广场比较开阔,最先看到的是长方形草坪上矗立着的鲁迅塑像。他坐在藤椅上,左手握书,右手搭着扶手,默然望着往来的人。由于塑像有高大的基座,再加上草地四围有密实的冬青做了天然藩篱,所以鲁迅的雕像免去了我在世界文豪广场所见的那种尴尬,肃穆庄严。墓地两侧的石板路旁,种植着樟树、广玉兰和松柏,树高枝稠,长

18、青的叶片在阳光下如翻飞的翠鸟,绿意荡漾。我随手摘下一片广玉兰的叶子,拈着它走向鲁迅先生长眠之所,将它轻轻摆在墓栏上,想着烘托了一季热闹花事的叶片,是从花海中荡出的一叶扁舟,心房还存有花儿的芳香吧,权当鲜花。鲁迅墓由上好的花岗石对接镶嵌,其形态很像一册灰白的旧书,半是掩埋半是出土的样子。因为是园中独墓,看上去显赫,却也孤独。鲁迅曾在文章中交代过后事:“赶快收殓,埋掉,拉倒。”也曾在病后杂谈中表达过,他不喜欢被追悼,不喜欢挽联,倘有购买纸墨白布的闲钱,不如选几部明清野史来印印。这些表述绝非故作超拔,这像他的脾气,就像一个目光如炬的人穿行于无边的黑暗后,留给自己的大解脱最后的光明。可鲁迅的一生,是雷

19、电的一生,身后必将带来风雨,不会是寂寞。鲁迅墓前并不安静,左右两侧的石杆花廊下,一侧是两个男人在练习格斗,互为拳脚;另一侧是三位大妈,在热聊什么。我脱帽向着这座冷清的墓,深深三鞠躬,静默良久,之后转身,眺望鲁迅长眠之所面对的风景。有树,有花,有草,有路,也算旖旎,也算开阔,只是那尊端坐于藤椅上的雕像,如一团巨大的阴影,阻碍着视线。也就是说,不管鲁迅是否愿意,他每天都要面对自己高高在上的背影。墓前甬道尽头相连的路,人流不息,向右望去,可见虹口足球场的一角穹顶,像一团铅灰的云压在那里。健身和娱乐的各路音乐,此起彼落,让我有置身农贸市场的感觉。我想鲁迅被葬在这闹市的园子中,纵有绿树青草点缀,春花秋月

20、相映,风雨雷电做永恒的日历,但终归少了一个人去后,最该拥有的宁静清寂,所以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安息了。当我怅然离开墓地的时候,忽然间狂风大作,搅起地面的落叶和尘土,在半空飞舞。公园所有的树,这时都成了鼓手,和着风声,发出海潮般的轰鸣。我回身一望,我献给鲁迅先生的那片玉兰叶,已不见踪影,我似乎听到了他略含嘲讽的笑声:敬仰和怀念,不过是一场风,让它去吧!(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段以“旧书”“名言”为喻,形象地说明上海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和独特魅力。B.作者笔下的世界文豪广场上的雕像,栩栩如生、各具美感,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C.“世俗生活的长轴

21、画卷”中,有广场上的舞者、排队买早点的人们和练习格斗的男人。D.第段写鲁迅墓虽有绿树青草等相伴,但缺少宁静清寂的气氛,作者为此感到遗憾。答案B解析B项中“世界文豪广场上的雕像”“各具美感”曲解文意。这些雕像身上挂着包或羽绒衣之类的东西,毫无美感可言。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拜谒鲁迅墓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但开始写到了世界文豪广场,其实这并不多余,恰恰是对文章内容的丰富,有力地从反面烘托了鲁迅墓。B.文章插入当年萧红买早点的事情并不显得突兀,由此又引出了鲁迅复信的内容,表现了鲁迅先生独特的幽默风格,为文章平添了趣味性。C.“我”摘下一片广玉兰的叶子

22、,拈着将它轻轻摆在鲁迅墓的墓栏上。这处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地表现了作者于喧闹之中对伟人的静静缅怀。D.“敬仰和怀念,不过是一场风,让它去吧!”以借鲁迅之口的虚拟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时下人们缺少“敬仰和怀念”之情的状况的讽刺。答案A解析A项中“从反面烘托了鲁迅墓”错,应为“从正面烘托”。8.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4分)(1)这里的每一处老弄堂,都是一句可以不停注释的名言。(2)好像这棵树在为这些衣服的主人,做着招魂仪式。参考答案(1)上海每一处老弄堂,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上海的历史风貌和沧桑变化,具有无穷的文化魅力。(2)这些人选择在世界文豪广场跳舞是对文化的不敬,是灵魂迷

23、失的表现,需要找回或重塑灵魂。解析(1)结合上下文“上海是中国城市历史中,最具沧桑美感的一册旧书,蕴藏着万千风云和无限心事”“注脚层叠”来看,“这里的每一处老弄堂,都是一句可以不停注释的名言”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现了上海的老弄堂具有无穷的文化魅力。(2)“好像这棵树在为这些衣服的主人,做着招魂仪式”,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结合上下文“广场边一棵粗大的悬铃木,此刻成了衣架,被拦腰系了一圈白带子,穿着吊钩,紫白红黄的外套挂在其上”“我努力避让舞者,走进广场”来看,这些人选择在世界文豪广场跳舞是对文化的不敬,需要找回或重塑灵魂。9.作者本来怀着敬仰的心情去拜谒鲁迅墓,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描述人们唱戏跳舞等

24、活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思想感情方面:以人们在世界文豪广场和鲁迅墓前进行娱乐健身活动,反衬出作者对世界文豪和鲁迅的敬仰之情,引发作者对当下人们过度关注自我而缺乏缅怀前贤之心现象的思考。主旨方面:世界文豪广场和鲁迅墓本应静谧肃穆,可人们却选择这些地方作为娱乐健身的场所,从反面深化了主旨。篇章结构方面:人们的娱乐健身活动和作者的行踪穿插交织,布局严谨巧妙,避免了单纯叙述;同时照应题目也是冬天,也是春天。场景设置方面:人们娱乐健身活动是现实场景,静谧肃穆、祭奠缅怀是理想场景,以实衬虚,拓宽了文章的广度,增加了文章的高度。解析根据文段“当然更多的是占据着每一处空地,跳广场舞的人。尽管

25、立在路旁的音频显示器,提示分贝不超,但各路音乐汇聚起来,还是无比喧嚣,将自然的鸟语湮没了”,说明人们只关注自己的生活而忽视了文豪在当下社会的价值,从表现主旨的角度看,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述人们唱戏、跳舞等活动,反衬了作者对世界文豪和鲁迅的敬仰之情,引发对当下人们过度关注自我而缺乏缅怀前贤之心现象的思考。“出了世界文豪广场”“绕过食肆向前”“再右转北上,在公园的西北角”体现了作者的行踪,从文章结构来看,人们的娱乐健身活动和作者的行踪穿插交织,布局严谨巧妙,同时照应题目。从场景设置的角度看,描述人们娱乐健身活动是现实场景,而静谧肃穆、祭奠缅怀是理想场景。这里以实衬虚,增强了文章的深刻性。二、古代诗文

26、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高适者,渤海蓨人也。适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适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乃去位,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禄山之乱,征翰讨贼,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仍佐翰守潼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潼关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务,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监军等数人更相用事,宁

27、有是,战而能必胜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至德二年,永王李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兵罢,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百姓劳敝适因出西山三城置戍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以国家言之,不足以厄其势。奈何以险阻弹丸之地,而困于全蜀太平之人哉?”疏奏不纳。后梓州副使段子璋反,以兵攻东川节度使李奂,适率州兵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子

28、璋,斩之。代宗即位,以黄门侍郎严武代还,用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适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君子以为义而知变,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选自旧唐书高适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百姓劳敝/适因出西山三城置戍/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B.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百姓劳敝/适因出西山三城置戍/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C.未几/蜀中乱/出

29、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百姓劳敝/适因出西山三城置戍/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D.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百姓劳敝/适因出西山三城置戍/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答案C解析“蜀中乱”为主谓结构,表意完整,主语是“蜀中”,而“出”的主语应是“他”,且说的是两件事,所以应断开,排除B、D两项;“自后”是一个表示时间的状语,不能断开,排除A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按诗经编次体例,雅颂部分多以十篇编为一组,名之为什,后常以“诗什”泛指诗篇、诗作。B.潼关,位于关中平

30、原东部,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C.节度使,文中指唐代的地方军政长官,授职时往往赐给旌节,总揽一州或数州的军、民、财政,权力极大。D.谥,即谥号,一般认为始于西周,有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和贬义性的恶谥三种,均为朝廷给予死者的评价性文字。答案D解析D项中“均为朝廷给予死者的评价性文字”错误。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两种。官谥,指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给予的称号。私谥,指有些文人学士或隐士死后,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适才能出众,得到举荐。宋州刺史张九皋十分欣赏高适

31、的才能,推荐他考中有道科;哥舒翰对他的才能很惊异,上表举荐他,还在皇帝面前极力称赞他。B.高适洞察世事,被委以重任。玄宗命诸王分别镇守各地,高适就曾强烈劝阻;后永王谋反,他陈述形势,见解深刻,被任命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等职,平定叛乱。C.高适不附权贵,直言遭贬。起初李林甫独揽大权,轻视文学之士,高适离职而去;他曾因敢于直言遭到李辅国毁谤,被贬官太子少詹事。D.高适征讨有功,受到优待。梓州副使段子璋造反,高适率蜀州兵马前去讨伐,因斩杀段子璋有功,后被肃宗调回京城担任刑部侍郎,并加封银青光禄大夫。答案D解析D项中“被肃宗调回京城担任刑部侍郎”错误。把高适调回京城担任刑部侍郎的是“代宗”,并不是“肃宗”

32、。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适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2)君子以为义而知变,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参考答案(1)高适不经营产业,家中贫穷,客居梁、宋一带,靠乞讨为生。(2)君子认为他讲仁义而懂得权变,从唐朝建立以来,显贵的诗人,唯有高适一人而已。解析(1)事,从事,经营;生业,产业;客,动词,客居;求丐,乞讨;取给,取得物力或人力以供需用。(2)以为,认为;义,讲道义,讲仁义;变,权变;达,显达,显贵。14.哥舒翰兵败后,高适是从哪两个方面为玄宗分析兵败原因的?请简要概括。(3分)参考答案监军李大宜不关心军务,且士兵连粗米饭都吃不饱,导致

33、士兵不奋力作战,缺乏战斗力。南阳各路将领各自为政,监军专权行事,人心不齐。解析由“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务,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可知,监军李大宜不关心军务,且士兵连粗米饭都吃不饱,导致士兵不奋力作战,缺乏战斗力。由“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监军等数人更相用事,宁有是,战而能必胜哉”可知,南阳各路将领各自为政,监军专权行事,人心不齐。参考译文高适,是渤海蓨人。高适不经营产业,家中贫穷,客居梁、宋一带,靠乞讨为生。高适年过五十,才留意诗篇,以气质高雅而自成一家,每吟出一篇,就被好事者称赞诵读。宋州刺史张九皋对他的才能感到非常惊奇,推荐他考中有道科。当时右丞相李林甫独揽大权,鄙视文学,只把他

34、当作应举考试的士子看待。高适于是去职,游历客居河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见了他后很惊异,于是上表推荐他做左骁卫兵曹,充当自己府上的掌书记,高适跟随哥舒翰入朝,哥舒翰在皇帝面前极力称赞他。安禄山叛乱,朝廷征调哥舒翰讨伐叛贼,拜任高适做左拾遗,转任监察御史,同时辅佐哥舒翰守卫潼关。等到哥舒翰兵败,高适从骆谷驰马西行,谒见玄宗,于是陈述潼关败亡的形势说:“监军李大宜不关心军务,士兵连粗米饭都吃不饱,想让他们奋勇苦战,怎么可能呢?况且南阳的军队统帅各自都有旌节,监军等几人又专权行事,事情如此,怎么能战而必胜呢?陛下因此向西前往蜀中,躲避毒害,不能完全看作是耻辱。”玄宗赞赏他的话,不久升他做侍御史。至德二年

35、,永王李璘在江东起兵,想要占据扬州。起初,玄宗皇帝命诸王分别镇守各地,高适极力进谏,认为不可以。这时永王李璘反叛,肃宗听说他议论有条有理,就召来与他商议。高适因此陈述江东的形势,认为永王必败。皇上对他的回答很惊奇,任命高适兼任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定江淮叛乱。战事结束后,李辅国憎恨高适敢于直言,在皇帝面前进谗言,于是高适被贬为太子少詹事。不久,蜀中乱起,他出任蜀州刺史,剑南自从玄宗还京后在梓、益二州分别设置节度使,百姓疲困,高适因为出西山三城设置守备,上疏论道:“蜀地位置偏远,靠近险要之地,从国家角度说,不可以用它来遏制敌人的势力。为何要因为险阻的弹丸之地,而使全蜀的太平百姓

36、疲困呢?”最终他的奏疏没有被采纳。后来梓州副使段子璋造反,率兵攻打东川节度使李奂,高适率领本州兵马跟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打段子璋,将他斩杀。唐代宗即位以后,用黄门侍郎严武代替他让他回京,任命他为刑部侍郎,后转任散骑常侍,加封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享受食邑七百户。永泰元年正月去世,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喜欢谈论王霸大计,追求功名,崇尚气节。君子认为他讲仁义而懂得权变,从唐朝建立以来,显贵的诗人,唯有高适一人而已。(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敕赐百官樱桃王维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归鞍竞带青丝笼,中使频

37、倾赤玉盘。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注朱樱:樱桃,其实熟时深红色者谓之朱樱。上阑:汉宫观名,在上林苑中。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交代了朝廷赏赐群臣的地点,巧妙点题;第二句着重描写了樱桃色泽,深红可人。B.颔联首句用“才是”一词突出“春荐”这一祭礼刚刚完成就赏赐臣僚,可见敬礼有加。C.尾联写朝廷周到地准备了蔗浆,以防饱食樱桃产生内热,恩泽隆盛,感人至深。D.王维这首诗堪称“诗史”,生动地记录了唐代赐臣樱桃习俗,以小见大,盛赞承平盛事。答案A解析A项错误,第二句着重写御赐樱桃的出处,而不是突出其深红色泽。16.为了突出御赐樱桃的不同寻常,诗人做了哪些

38、渲染?请作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樱桃的产地:御赐樱桃出身不凡,由“紫禁朱樱出上阑”可知产自皇家上林苑。樱桃的用途:御赐樱桃是宗庙祭品,而不是鸟儿啄破的残果,极不寻常。盛放樱桃的器皿:御赐樱桃装在缠绕着青丝的篮子里、红色的玉盘里,更显珍贵。解析由“紫禁朱樱出上阑”可知,这一句写御赐樱桃的产地。上阑,汉宫观名,在上林苑中。可见其出身不凡。由“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可知,御赐樱桃是祭礼刚刚完成就赏赐臣僚的宗庙祭品,敬礼有加,突出其用途不同寻常。由“青丝笼”“赤玉盘”可知,盛放御赐樱桃的篮子和盘子都是精致而珍贵的,可见其珍贵。(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

39、的空缺部分。(6分)(1)蜀相中,杜甫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2)李白蜀道难中“,”两句,通过摹写行人艰难行走的情态,侧面表现蜀道的艰险。(3)望海潮(东南形胜)中以不同季节的花来描绘西湖美景的句子是“,”。答案(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3)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一般来说,北方人爱喝红茶、花茶,南方人爱喝绿茶,边疆各少数民族爱喝紧压茶,比如蒙古人爱喝奶茶,藏族人爱喝酥油茶。有饮茶谣云:“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

40、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A。”。四川的茶馆集政治、经济、文化功能于一身,苏杭的茶馆以幽静雅致著称,广东的茶馆与“食”结合,北京的茶馆富有文化韵味。北京作为古代帝都,有大茶馆、书茶馆、红炉馆、清茶馆、野茶馆等,老北京的大茶馆是具有多功能的饮茶场所。茶文化是介乎物质与精神文明之间的文明,它以物质为载体,在物质生活中渗透着丰富的精神内容。茶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是从饮茶品茗开始的。进入中唐,茶成为日常生活饮料,禅寺茶风的兴盛推动了文人茶文化的形成,禅寺成为文人茶文化的发源地。“茶会”则成为B联结茶与文人的桥梁,一般由僧人邀请文人到寺院中品茶,借此机会赋诗酬唱,进行C切蹉交流,茶会实际上是品茶会兼赋诗会的一

41、种形式。唐代陆羽组织的大型茶会杼山茶会,也是一种大型诗会,这种茶会一直到清代都延续不绝。随着文人对饮茶活动的参与和推动,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文人茶文化。给亲朋寄茶,一般都是茶诗同寄,而收到茶后,也需以诗相谢。()唐代杜甫和白居易、宋代苏东坡、元代耶律楚材、明代徐渭等诗词大家给我们留下诸多咏茶佳作。白居易一生D嗜茶成癖,留下五十多首咏茶诗。苏东坡咏茶诗有几十首,曾把“佳茗”比作“佳人”,且嗜茶到了梦中也不忘饮茶的地步,成为一段佳话。人们品啜香茗时,往往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人生境界。煮叶索句、乐在清茗的东方饮茶神韵,在一定意义上,不仅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与精神内涵,还塑造了炎黄子孙的生命之躯。18.

42、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A处标点符号句号放到引号的外面才正确。B.文中B处的“联结”可换为“连结”。C.文中C处的“切蹉”应改为“切磋”。D.文中D处“嗜茶成癖”的“癖”与“洁癖”的“癖”读音不同。答案C解析A项中“文中A处标点符号句号放到引号的外面才正确”错误,该引号代表的是引用,属于直接引用,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B项中“文中B处的联结可换为连结”错误,“联结”主要用来指一种虚无的或精神上的联结,比如联结的神经元;“连结”主要用来指物体之间无生命体的连接。根据原文语境,主要指的是精神上的,所以应使用“联结”。D项中“文中D处嗜茶成癖的癖与洁癖的癖读音不同”错误,两个词

43、中的“癖”读音都为“p”。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茶兴助长诗兴,诗酒之外又一种特定的创作形态就是茶与诗构成的。B.诗兴助长茶兴,诗酒之外又一种特定的创作形态就是诗与茶构成的。C.茶兴助长诗兴,茶与诗构成了诗酒之外又一种特定的创作形态。D.诗兴助长茶兴,诗与茶构成了诗酒之外又一种特定的创作形态。答案C解析根据“给亲朋寄茶,一般都是茶诗同寄,而收到茶后,也需以诗相谢”可知,“茶”带动了“诗”,故排除B、D两项;根据本段文字论述中心为“茶与诗”,故以“茶与诗”为主语,排除A项。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参考答案在一定意义上,不仅孕育了炎黄

44、子孙的生命之躯,还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与精神内涵。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参考答案中国各地饮茶习惯各不相同各地的茶馆也各具特色历史上的茶馆名目繁多解析第一处,根据“一般来说,北方人爱喝红茶、花茶,南方人爱喝绿茶,边疆各少数民族爱喝紧压茶,比如蒙古人爱喝奶茶,藏族人爱喝酥油茶”,意在介绍各个地方不同的饮茶习惯,因此可补写“中国各地饮茶习惯各不相同”。第二处,根据“四川的茶馆集政治、经济、文化功能于一身,苏杭的茶馆以幽静雅致著称,广东的茶馆与食结合,北京的茶馆富有文化韵味”,意在介绍各个地方的茶馆也有所不同,因此

45、可补写“各地的茶馆也各具特色”。第三处,“北京作为古代帝都”和“有大茶馆、书茶馆、红炉馆、清茶馆、野茶馆等,老北京的大茶馆是具有多功能的饮茶场所”,需补写一个可以连接上下过渡的句子,后文主要在介绍茶馆的名字,因此可补写“历史上的茶馆名目繁多”。22.民间歌谣是民间口耳相传的篇幅短小、抒情性强的韵文作品,常简称为民歌。民间歌谣主要的传播方式是口头传播,表现手法多样。请简要赏析上文中的饮茶谣。(5分)参考答案全篇采用句句相押、一韵到底的通韵法,节奏富于韵律,旋律优美动人,给人以美感。运用排比、夸张的手法,将人们已离不开茶饮的日常生活情形展现出来,表达民众对茶饮的喜爱。语言生动活泼,朗朗上口,加上篇

46、幅短小,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利于口头传播)。解析本篇诗歌的韵脚均为“ng”,一韵到底,使节奏富于韵律美;运用排比的手法,将“早茶”“午茶”“晚茶”,一日三顿的茶用精简的语言文字表达,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有利于人们口耳相传;运用夸张的手法,喝茶之后“威风”“轻松”“提神”等内容,表现了人们已经离不开茶饮以及对茶饮的喜爱之情。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光的赞歌(节选)艾青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生命人是银河星云中的一粒微尘每一粒微尘都有自己的能量无数的微尘汇集成一片光明每一个人既是独立的而又互相照耀在互相照耀中不停地运转和地球一同在太空中运转我们在运转中燃烧

47、我们的生命就是燃烧我们在自己的时代应该像节日的焰火带着欢呼射向高空然后迸发出璀璨的光读了上面的诗歌,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读后感,准备参加“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学校组织的“踏上新征程,奋进新时代”主题征文活动。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这是一则以现代诗歌为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价值观。第一诗节强调个体的独立性以及价值,个人在群体的交流合作中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第二诗节强调人的价值的实现,人通过价值的实现照耀这个时代,此作文题凸显“立德树人”这一核心,学生需要准确理解光的赞歌节选部分的情感,并结合时代,联系自身,表达对这首诗的深度思考。因此,学生作文要体现文意的递进,主旨的升华,写作核心为“青年为新时代发光”。而题目要求学生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参加学校征文写作,这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限制要素。参考立意凝聚万千星火,筑就灿烂银河;以荧烛守光,耀时代广原;躬逢盛世向光行,风华正茂遏飞舟;以吾辈之微光,汇时代之骄阳;聚青年荧荧光芒,耀中华灼灼大地;小我筑成大我,共创时代辉煌;我以微光焕华彩,汇聚星火耀中国;以我微光,铸国荣光;燃千灯同昼,聚星火燎原;聚滴水成江川,点星火以燎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