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高考非选择题39分练(3)实战模拟,30分钟拿到高考主观题高分!1.(12分)(2014天津七校联考)黑藻在我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水生植物。因其取材方便,常作为生物学实验的材料。下图中的丙表示植物细胞与外界环境间、叶绿体与线粒体间的气体交换,图丁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请据图回答:(1)如图甲所示,在光照较弱的情况下,适当缩短光源与实验装置的距离,则单位时间内黑藻放出的气泡数量(填“增加”“减少”或“不变”)。(2)图丙中CO2产生和消耗的场所分别是(填字母)。(
2、3)黑藻的叶肉细胞处于图丙状态时,对应图丁曲线中。(4)图丁中限制AC段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B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如果其他条件不变,CO2浓度增大,B点往方向移动。【解析】(1)缩短光源与实验装置的距离,则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增加,单位时间内黑藻放出的气泡(氧气)数量增加。(2)图丙中CO2产生场所是d线粒体基质,消耗场所是b叶绿体基质。(3)黑藻的叶肉细胞处于图丙状态时,表示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对应图丁曲线中B点以后。(4)图丁中AC段随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增加,故限制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B点时,实际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叶肉细胞中产生ATP
3、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其他条件不变,CO2浓度增大,在较低光照强度下,实际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故B点往左移动。答案:(1)增加(2)d、b(3)B点以后(或C点)(4)光照强度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左【知识总结】细胞代谢实验中用于吸收气体的溶液(1)NaOH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用于细胞呼吸实验,此时密闭装置内气体体积的减少量代表氧气消耗量。(2)NaHCO3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也可以释放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实验。用于光合作用时,密闭装置内气体体积的增加量代表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2.(8分)小黑麦为二倍体生物,1个染色体组中含有7条染色体,分
4、别记为17号,其中任何1条染色体缺失均会造成单体,即共有7种单体。单体在减数分裂时,未配对的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产生的配子可以随机结合,后代出现二倍体、单体和缺体(即缺失一对同源染色体)三种类型。利用单体遗传可以进行基因的定位。(1)鉴别7种不同的单体可以采用 进行。(2)每一种单体在减数分裂时,可以产生两种配子,比例是。(3)已知小黑麦的抗病与不抗病是一对相对性状,且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但不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哪一染色体上。若某品种小黑麦为抗病纯合子,且为7号染色体单体。将该抗病单体与不抗病的正常二倍体杂交,通过分析后代的表现型可以判断抗病基因是否位于7号染色体上。若后代表现为,则该
5、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若后代表现为,则该基因不位于7号染色体上。(4)若已确定抗病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则该抗病单体自交,后代抗病与不抗病的比例为 。【解析】(1)1个染色体组的7条染色体形态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单体可以采用显微镜观察进行鉴别。(2)每一种单体在减数分裂时,由于未配对的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因此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3)若抗病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则该抗病单体产生含有抗病基因和不含抗病基因的两种配子,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若该基因不位于7号染色体上,则后代均为抗病类型。(4)配子可以随机结合,后代中二倍体、单体均表现为抗病,缺体表现为不抗病,故抗病与不抗病的比例为31。答
6、案:(1)显微镜观察(2)11(3)抗病和不抗病两种类型抗病类型(4)31【讲评建议】在讲解本题时,请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各点:解答第(1)小题:应明确单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异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区别。否则会使问题复杂化。解答第(2)小题:应明确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本小题只考虑染色体的形态,易联系染色体上的基因导致答案错误。解答第(3)小题:不能正确运用题中信息,忽略了抗病性状的显隐性,导致不能正确分析后代性状。解答第(4)小题:不能灵活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不能应用棋盘法分析后代基因型与表现型,导致答案错误。3.(10分)(2014沈阳二模)图一为神经-肌肉连接
7、示意图。图二表示图一中A点在受到适宜刺激后动作电位的产生和恢复过程。图一中P结构放大为图三,该图表示重症肌无力患者发病的原因。请据图回答:(1)图一中,肌肉受到刺激,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顺序为时,导致肌肉不由自主地收缩;肌肉受到刺激传导到大脑产生感觉,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顺序为。(2)图二中,ac段离子的跨膜运输的方式是 ,b时刻膜内外离子的变化情况是,c时刻膜两侧的电位为。(3)图三中,当S与T结合时,引起的生理反应是促进。而当R与肌细胞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结合,导致神经冲动引起S释放时, ,使肌肉收缩减少或不发生。【解析】(1)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是受脊髓控制的非条件反
8、射,不需要经过大脑,此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顺序为c、b、d;肌肉受到刺激传导到大脑产生感觉,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顺序为g、(N)、f、e。(2)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膜外Na+通过离子通道快速内流,这种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结果使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变为外负内正。(3)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可以引起肌细胞的收缩;当自身抗体R与肌细胞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结合后,会造成神经递质很难与受体结合,使肌肉收缩减少或不发生。答案:(1)c、b、d(cbd)g、(N)、f、e(2)协助扩散膜外Na+大量内流外负内正(3)肌细胞收缩只有很少或没有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4.(9
9、分)下图是某种动物被引入到一个与周围环境相对隔绝的岛屿后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点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型,从种群特征分析,直接决定其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是。(2)某同学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动物的环境容纳量,在a点时第一次捕获100只并全部标志后释放回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捕获了80只,其中有20只带有标志,则该同学推算的该动物的K值约为只。此数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际K值。(3)该动物的种群数量在b点以后出现波动,说明该岛屿生态系统具有能力,其基础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a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
10、群的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由于该岛屿与周围环境相对隔绝,不存在迁入和迁出问题,从种群特征分析,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直接决定了该种群的数量增长。(2)设a点时该动物数量为x,根据题意可得出比例式x100=8020,容易算出x等于400。a点时的种群数量为K/2,则此岛屿中该动物的K值约为800只。由于a点时种群数量处于快速增加过程中,第二次捕捉时种群数量比第一次增加,因此计算出的K值大于实际K值。(3)该动物的种群数量在b点后出现波动,说明其所处的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答案:(1)增长出生率大于死亡率(2)800大于(3)自我调节负反馈调节【易错提醒】第(1)小题中“直接决定其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容易多填“迁入大于迁出”。该动物被引入到一个与周围环境相对隔绝的岛屿,不应考虑迁入与迁出。第(2)小题中调查数值与实际K值的关系误认为相等。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数量保持稳定的种群,对于数量出现较大变动的种群不适用。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