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适用于老高考新教材)历史 第四讲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及文化交流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58065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适用于老高考新教材)历史 第四讲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及文化交流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适用于老高考新教材)历史 第四讲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及文化交流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适用于老高考新教材)历史 第四讲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及文化交流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适用于老高考新教材)历史 第四讲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及文化交流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适用于老高考新教材)历史 第四讲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及文化交流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讲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及文化交流一、选择题1.(2022北京西城高二期末)武王克商后告诫殷贵族,商汤“克辟上帝,保生商民”,纣王却“弃成汤之典”,于是他“承天命”“革商国”,取而代之。这反映了西周统治者()A.实行分封制度B.提倡“敬天保民”C.重视血缘关系D.主张实行“仁政”2.(2022辽宁葫芦岛一模)百家争鸣时期,农家钟情于神农时代,道家以黄帝传人自居,儒家喜欢尧舜禅让和周公礼乐,墨家崇拜夏禹治水的实干精神。这反映出诸子百家()A.根据各自理论需要而改造古代的历史B.从古人身上寻找理想社会的设计方案C.形成了较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D.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共同理想追求3.(2022辽

2、宁葫芦岛高三期末)诗经用“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来形容春秋时期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这种现实,当时有思想家流露出对“大同之世”的怀念,产生了一种近似绝望的复古思想。其提出的稳定秩序和安抚人心的主张是()A.小国寡民B.逍遥旁观C.非攻、尚贤D.克己复礼4.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指出:春秋时期的霸主,是“有相当的信义为诸侯所服而然”。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其中的“信义”是指()A.传统礼乐制度B.儒家伦理道德C.周王室的号令D.政治外交手段5.西汉初年,黄老思想家在批判法家严刑苛法破坏社会关系的同时,又认识到立法制刑、悬赏设罚具有明辨好恶、审察奸邪、消弭祸乱的积极意义。这一认识的出

3、发点是()A.加强中央集权B.恢复发展经济C.倡导无为而治D.维护社会稳定6.史记中有“世家”三十篇,记载了自西周至西汉初各主要诸侯国的兴衰历史;汉书则将汉代王侯勋臣一律编入“传”,删去“世家”一体;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了汉书的做法。这一变化可以看出()A.贵族政治遭到史家的封杀B.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C.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巨大D.官修史书缺乏固定体例7.(2022北京海淀期中)有先秦文献指出,葛伯在商汤联合东方诸侯反夏时犹疑观望,商汤找借口灭了葛国,此后众多诸侯纷纷投奔商。战国时期的管子、西汉司马迁史记记载,商汤行仁义,诸侯认为“汤德至矣”,于是皆归商。以下对这两种说法判断正确的是()A.两种说

4、法互相矛盾,都不可信B.后者有两则史料记载,更为可信C.商灭夏时得到诸侯归附与支持D.后者体现了儒家正统地位的影响8.魏晋之际,玄学成为封建文人的一种思潮。玄学家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他们认为政治上应当“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中崇尚“清谈”。这种思潮的出现()A.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B.是江南经济开发的结果C.导致了国家走向分裂D.是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9.朱熹在尧典注中讨论了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讨论了早期的浑天说、浑天仪的结构。朱熹对地质、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朱熹开展这些研究的

5、目的是()A.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B.实现经世致用的儒家理想C.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D.建立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10.(2022北京延庆期末)朱元璋统治时期,程朱理学被定为一尊,一时间风头无两;明朝中后期,阳明心学“其教大行”,致使“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这一变动说明()A.思想变动植根于时代需要B.心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C.理学遭到知识分子的摈弃D.儒家的价值取向得以重构11.(2022山东日照一模)“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明太祖告谕),“使民知本业为贵”(雍正帝语),“工商皆本”(黄宗羲语),这些看似矛盾的观点一度流行,反映出明清时期()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走向破产B.中国呈现

6、出社会转型的态势C.统治阶级观念落后于时代发展D.重商主义冲击中国传统观念12.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类似明代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主人公许宣这一角色的李黄是盐铁使之子,而到了明代,主人公却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这一变化说明明代()A.小说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载体B.儒家传统重义轻利观念遭到了颠覆C.程朱理学统治地位受到了冲击D.文学创作蕴含了市民阶层价值取向二、非选择题13.(2022福建泉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

7、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君主对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韩非还要求“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他强调“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他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韩非的思想适应了中国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需要,在中国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过程中起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摘编自韩非子等(1)根据材料,概括韩非的国家治理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非、商鞅思想主张的共同影响。第四讲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及文化交流1.B武王认为,他“承天命”“革

8、商国”,是因为商纣王不能继承成汤之典,即不能“克辟上帝,保生商民”,所以,只有“敬天保民”才能使王权巩固和稳定,故选B项。2.B儒、墨、道、农四家学派均以古代圣贤为榜样,体现了诸子百家从古人智慧中寻求治理社会与国家的方案,故选B项;材料并未体现儒、墨、道、农四家学派改造古代历史,排除A项;材料强调从古人身上寻找理想社会的设计方案,不涉及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问题,排除C项;材料是社会不同阶层的不同追求,排除D项。3.A根据材料“当时有思想家流露出对大同之世的怀念,产生了一种近似绝望的复古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家主张小国寡民,它是老子提出的理想国家的模型,指的是在国家小且人民少的和平环境中,人

9、民才能够安居乐业,故A项正确。4.A齐桓公是春秋早期的霸主,儒学尚未诞生,此时社会道德规范主要是传统的礼乐制度,A项正确,B项错误。“周王室的号令”和“政治外交手段”都无法与“信义”相联系,C、D两项错误。5.D材料中的黄老思想家反对严刑苛法,这会导致社会关系遭到破坏;他们又主张立法制刑,以达到“明辨好恶、审察奸邪、消弭祸乱”,这说明黄老思想家反对苛法,主张良法,这对维护社会秩序有重要意义,D项正确。6.B材料说明相对于史记,汉书中的王侯地位降低,这与两汉削弱王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有关,B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司马迁、班固等作为封建地主阶级史学家,思想境界并无巨大差异,排除C项;D

10、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7.C两种说法中,商汤都得到了诸侯的支持,两者的区别是:前者认为是商汤武力威胁的产物,后者认为是商汤德高的产物,C项正确。互相矛盾的史料有时其中的一种是正确的,A项错误。史料的数量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不一定可信,B项说法片面,排除。管子中的观点并不受儒学地位的影响,D项错误。8.D自汉武帝后,儒学一直居于封建社会主流思想的地位,故A项错误;江南经济开发并不会产生玄学,故B项错误;根据史实可知,国家的分裂促进了玄学的产生,故C项错误;正是因为国家分裂,才导致“清静无为”式的魏晋玄学产生,故D项正确。9.C根据材料可知,朱熹对各种问题进行研究,是为了探求世界的本原,达到对普

11、遍真理的认识,故选C项。10.A根据材料可知,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原有的程朱理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而一定程度上强调个性解放的心学满足了人们的需要,故选A项;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一直是官方正统思想,排除B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两大流派,排除C项;儒家一贯强调重义轻利,这一价值取向并未变化,排除D项。11.B材料反映出统治者仍然坚持重农抑商的观念,而民间已经出现了工商皆本的主张,材料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新旧思想观念的冲突,B项正确。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才逐渐解体走向破产,排除A项;C项属于材料所反映的现象,而非本质,排除;工商皆本强调的是工商业和农业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并非重商主义,排除D项。12.D材料“到了明代,主人公却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说明明清小说日益世俗化。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文学作品越来越反映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选D项。A、B、C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13.参考答案 (1)主张: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强调法治;打击旧贵族;实行严刑峻法;变法革新。(2)影响积极影响: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其变革、法治精神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是战国诸子百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