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练十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1有学者指出:乾隆后期的“大清帝国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就越来越落后,越来越被动,因而越来越异化,终于从一个雄强一世的东方大帝国、一个中央王国,异化为一艘在怒海惊涛中下沉的破船。”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基于()A东西方发展趋势迥异B清朝综合国力的衰退C中国经济发展的停滞D西学东渐局面的形成2陈旭麓先生说:“时代变了,道光帝浑然不觉,结果脚随之跟入新时代,而头脑却依旧留在旧时代。在专制社会中,旨意决定一切。道光帝由此断送了机会。”对这段话最好的理解是()A中国社会历史悠久、结构牢固B皇权专制延缓中国近代化历程C自给自足心态滋生封闭保守观念D封建自然经济是君主专制的基础3电影
2、鸦片战争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商人颠地手指着中国一个精美的彩色瓷瓶嚣张地说:这就是清朝的形象丰满、浑圆、骄傲,瞧不起世界的一切,它满身自以为是,但只要轻轻一碰,它就会粉身碎骨。从中可以看出鸦片战争中清朝粉身碎骨结局实质上反映了当时中国()A经济衰退B封建制度腐朽C军事落后D外交软弱4论及近代列强强加给清政府的某一不平等条款,有学者评述说:“这个条款也让外国人能在中国经商时,只受该国通常较宽大的民法与商法规范,使他们与中国贸易伙伴往来时有明显的优势。”该学者评述的“这个条款”是()A协定关税权B居住及租地权C领事裁判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5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皇帝认为这一条约是一揽子解决争端的“万年和约
3、”,是“一劳永逸之计”,“从此通商,永相和好”,并出现了“和议成,八省弁(指低级武官)兵齐奏凯;恩旨下,一城文武尽升官”的现象。这表明清政府()A开始摒弃天朝上国的思想B统治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C认清了世界的发展形势D认识片面,延缓睁眼看世界进程6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这意味着()A中英两国的贸易纠纷由英国领事解决B英国领事有对南京条约的解释权C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D英国领事可以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7圆明园大劫难一书中写道:“假如英法联军的远征根本没有发生,从而使本书失去存在的理由,那该多好啊!”英法联军的“远征”()A迫使清政府成为其侵华工具B达到了在华设厂的目的C实现了深
4、入中国内地的战略D打开了中国的市场大门8“许开台湾互市,英、美、法、德相继而来,派领事,划租界,设商行,建栈房,轮船出入,次第渐兴,而交涉愈繁。咸丰九年,设通商总局于道署,由道办之。”材料显示的情况最早发生于()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92021全国甲卷1861年,慈禧发动政变处置政敌时,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英国人在华创办的北华捷报称:“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由此可知()A太平天国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B.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C清廷顽固派势力地位得到加强D.传统
5、外交体制被抛弃10洪秀全领导的农民战争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B鸦片战争后战费和赔款的转嫁C外国列强的入侵D洪秀全的个人作用11有专家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各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A金田起义B天朝田亩制度C定都天京D资政新篇12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B旨在化解西方入侵带来的危机C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发生于近代中国文明转型初期专练十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1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方走上
6、资本主义之路之际,清朝却处于农耕时代的顶峰,这就导致“大清帝国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就越来越落后,越来越被动,因而越来越异化”,故A项正确;此时清王朝的综合国力仍处世界前列,排除B项;清中期以前,社会经济仍是在发展的,故排除C项;西学东渐局面直至鸦片战争后方算形成,故排除D项。2B材料分析了晚清中国社会近代化在政治上的阻力。材料不是肯定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牢固,故A项错误;“在专制社会中,旨意决定一切”,即君主专制制度成为中国近代化的阻力,延缓中国近代化历程,故B项正确;封闭保守观念是近代化思想上的阻力,但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封建自然经济也是近代化经济上的阻力,但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3B鸦
7、片战争前,由于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已经不能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因此鸦片战争失败是必然的,故选B,A、C、D只不过是中国封建制度腐朽的具体表现,排除A、C、D。4C题干材料的关键信息是“这个条款也让外国人能在中国经商时,只受该国通常较宽大的民法与商法规范”,意思是说外国人在中国经商时,只接受他们所在国家相关法律的规范,不受中国相关法律的制约,这也使外国商人在中国经商时占有明显优势,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领事裁判权,C项符合;协定关税权与南京条约有关,与材料不符,排除A;居住及租地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D。5D材料体现了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仍延续传统思想,极力维护原有统治,并未认清世界
8、形势,这不利于国人睁眼看世界,故选D项。材料反映了清政府仍持天朝上国的观念,故排除A项。清政府统治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应在辛丑条约签订后,B项说法错误。材料中道光帝认为南京条约是“万年和约”,说明其缺乏近代条约意识,C项错误。6C解题时首先明确“领事裁判权”,即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法或成为被告时,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这是对中国的司法主权的侵犯,故C项正确;“中英两国的贸易纠纷由英国领事解决”指的是领事裁判权,而不是其影响,故A项排除;对南京条约的解释权与题意无关,故B项排除;协定关税与题意无关,故D项排除。7C圆明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
9、,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开放通商口岸,促使列强侵华深入到内地,故C项正确。A项是辛丑条约的影响;B项是马关条约的影响;D项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8B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五口通商,没有台湾,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与英法等国签订了多个条约,开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其中包括台湾,故B项正确;材料中提到咸丰年间,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在光绪年间,时间不符,故C、D两项错误。9A1861年,慈禧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说明慈禧主张和英法议和;“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说明英国有勾结清政府的意图。由此可
10、知,当时的太平天国将面临中外联合勾结的严峻形势,故A正确;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故B错误;材料无法得出顽固派地位得到加强,故C错误;材料没有外交体制变化的信息,故D错误。10AA、B、C、D都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但是根本原因是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所以答案选A。11B金田起义只是革命的开始,并没有涉及生产资料问题,故排除A选项。定都天京是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也不涉及土地问题,故排除C选项。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要在中国走资本主义的方案,也同样不涉及农民的土地问题,故排除D选项。天朝田亩制度的实质是把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12D旧式的农民起义只能表明“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故A项错误;旨在化解西方入侵带来的危机,只能表明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