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及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一、 选择题1.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总结鸦片战争的教训时说:“以无律无谋之兵,即尽得夷炮夷艘,迪可大洋角逐乎?不知自反,而唯归咎于船炮之不若,是疾误庸医不咎方,而咎药材之无力也。”由此可知,魏源认识到()A. 中国需要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B. 军事武器落后是导致中国失败主要原因C. 战争失败的根源在于制度层面D. 军队腐败和指挥失误是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2. “宗其理(指天演之术)而大阐人伦治化之事,帜其学曰群学(社会学)。群学者何?荀卿子有言: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能群也。”(严复原强)这说明严复()A. 利用
2、传统文化介绍西方思想 B. 认为进化论与儒学功能一致C. 提出西方思想源于中华文化 D. 主张以救亡图存为首要任务3.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由此可见,康有为的主要意图是()A. 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度B. 假托先贤外衣,铲除封建统治基础C. 抨击顽固势力,采用西方先进技术D. 借助儒家思想,推行资产阶级改革4. “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
3、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材料旨在说明甲午战争的失败()A. 并未表明洋务运动的破产 B. 充分体现清政府腐朽落后C. 促使现代化进程首次转移 D. 促进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5. 1916年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指出:“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唯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这主要表明陈独秀()A. 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B. 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C. 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D. 倡导第一次国共合作6. 1917年,刘半农致钱玄同的信中
4、说:“文学改良的话,我们已锣鼓喧天的闹了一闹先生说本是个顽固党。我说我们这班人,大家都是半路出家,脑筋中已受了许多旧文学的毒故现在自己洗刷自己之外,还要替一般同受此毒者洗刷,更要大大的用些加波力克酸,把未受毒的清白脑筋好好预防,不使毒菌侵害进去。”这一论述反映了()A. 提倡建立国民新文学 B. 知识分子还必须自身改造C. 主张文学要言之有物 D. 西方文化要取代传统文化7. “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Bolshevism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Bolshevism的凯歌的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出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关于这段话的理解,分析正确的是()A. 应出自
5、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B. 表达了时人学习苏俄改造中国的迫切愿望C. 其作者最早将社会主义理论引入中国D. 表明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的主流思想8. 中国革命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以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材料中“到了成熟的地步”最主要的理论是()A.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 新民主主义理论C. 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D.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9.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体系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那么毛泽东
6、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A. 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B.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 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10.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做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此次教育改革()A. 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B. 顺应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要求C. 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D.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二、 非选择题11. 近代国人对西方文明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
7、料:材料一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的官方文书中,动辄出现“夷性犬养”的说法,甚至不将这些远来的“夷狄”视作人类。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清朝割地赔款,已是大失颜面,却也依旧自居“天朝”,弄得英国人在南京条约内义正词严地表示要寻求双方地位的平等。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首次明文规定中国人在称呼英国人时不准出现“夷”这个字眼,并且依旧声明“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曹南屏“夷”与“洋”:偏远的“他者”近代中国观念与物质的双重变奏材料二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
8、化”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方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请回答:(1) 材料一反映了清王朝的“夷狄”观有何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2)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人对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认识,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3)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史观视角分析近代国人由“自居天朝”到“醉心欧化”的主要因素。12. 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了较大的篇幅阐述了民生问题。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三位伟人,都曾高度重视和关注民生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要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现
9、在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土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没有地主来收租钱,这是一种最公平的办法。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才算是彻底的革命。孙中山耕者要有其田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如果不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并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毛泽东选集第4卷材料三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问题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
10、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现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邓小平年谱(19751997)请回答:(1) 阅读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在土地政策上有何新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2) 根据材料二概括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和关键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的改革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4)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有哪些共同追求?1. D解析:材料中魏源认识到,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是“无律无谋之兵”,没有涉及学习西方先
11、进技术,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清政府军事武器的落后,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出清政府制度层面的落后,故C项错误;战争失败的主因是“无律无谋之兵”,即军队腐败和指挥失误,故D项正确。2. A解析:题干中“宗其理(指天演之术)而大阐人伦治化之事,帜其学曰群学(社会学)荀卿子有言: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能群也”认为西方的天演进化论与荀子所提的观点相似,说明其利用传统文化介绍西方思想,故A项正确。3. D解析:康有为从“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即借助儒家思想宣传变法的合理性,A项没有体现托古改制的意图,故A项错误;康有为的主要意图是逐渐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并非铲除封建统治基础,故
12、B项错误;康有为的主要意图是制度变革,而非采用西方先进技术,故C项错误;D项体现出康有为托古改制的主要意图,故D项正确。4. C解析:材料“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表明重在说明甲午战争失败的积极意义,故A项错误;充分体现清政府腐朽落后不是甲午战争的积极意义,故B项错误;材料“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表明由学习西方的技术转向学习西方的制度,也就是现代化进程的首次转移,故C项正确;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还是学习西方的技术,没有延续至政治层面,故D项错误。5. C解析: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1916年陈独秀还没
13、有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故B项错误;材料“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表明民主受到儒家思想的束缚,因此陈独秀为了促进国民的觉醒,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故C项正确;倡导第一次合作是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故D项错误。6. B解析:从材料中“故现在自己洗刷自己之外,还要替一般同受此毒者洗刷把未受毒的清白脑筋好好预防,不使毒菌侵害进去”可以看出,刘半农主张知识分子必须加强自身改造,B项正确;A、C两项与材料的主旨不符;D项与材料主题没有关联。7. B解析:题干中李大钊所说的话出自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一文,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信息,可体
14、现出该文的作者学习苏俄改造中国的迫切愿望,故B项正确;对该话作者的评论不符合题干中提出对这段话理解的要求,故C项错误;题干中不能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中国主流思想,故D项错误。8. B解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出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还未达到“成熟的地步”,故A项错误;1940年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故B项正确;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提出是在1945年之后的解放战争后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提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9. C解析:三个理论的形成在本质上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
15、结合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0. B解析: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是在“文革”结束后,故A项错误;1985年的教育改革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进行的,是为当时的经济建设培养人才,适应了经济改革的要求,故B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故C项错误;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1965年,故D项错误。11. (1) 变化:从称洋人为“夷狄”,蔑视洋人到不再使用“夷”,认同英国的平等地位。原因:鸦片战争的战败和英国的据理力争。(2) 认识:“保存国粹”,固守中国传统文化;“醉心欧化”,全面学习西方文化。说明:封建顽固派因循守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 中西文明的交流碰撞中,逐步认识到西方文明的先进。12. (1) 举措:提出耕者有其田。原因:苏俄土地政策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孙中山反封建的革命精神。(2) 重点:改善人民的生活。关键:发展生产力。意义:巩固新生的政权。(3) 特点:敢于创新;及时总结、不断深化。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 追求公平正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关注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