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七中高2016届高三上期期中考试文综试题客观题(共35题,每题4分,共140分) 24 顾炎武说:“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实际上作者意在表达 A理学悖离“五经”原旨 B孔孟之道为理学之根本C取儒学之本,舍宋明理学 D用思辨方式来对待理学25 对下表的解读,正确的有 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推动了这时期农业的进步 重农抑商政策是这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这时期农业的发展 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农业的精耕细作A. B C D26 著名历史学
2、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A掀起瓜分狂潮 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 C扩大资本输出 D割占中国台湾27 以下为19世纪6090年代中国纺织品进口情况表。该表能反映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棉、毛织品是最大宗的进口商品C中国这一时期外贸顺差不断扩大 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8 重读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与这一叙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29
3、1876 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30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外国商业扩大到中国内地,促进了中国商人阶级的发展,他们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的销售。还记载:早在1869年英国一位官员说道:“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这主要说明近代中国 A民族资产阶级垄断了商业
4、活动 B外资与华资竞争共生关系 C西方在华商品输出都靠中国人经营 D中国商人在本国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31 梁启超在纪念某一运动时说:“目前之政治运动,专恃感情冲动作用。感情之为物,起灭迅速,乏继续性,群众尤甚。吾以为近日之青年,宜萃全力以从事于文化运动,则将来之有效的政治运动,自孕育于其中”他评述的是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32 根据下面的纸币蕴含的历史信息,推测其最可能流通于A20年代初的苏俄 B大革命时期的广州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根据地 D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党统治区33 英国记者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说:“一般美国人都认为,中国战争主要是一场民主与共
5、产主义之间的战争似乎没有人意识到,那么多中国人支持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支持着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杰克.贝尔登的看法A. 带有美国人的意识形态色彩 B. 揭示了中国政局变动的本质C. 是冷战思维的体现 D. 反映了抗日政权具有社会主义性质34 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占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只占3%到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 戊戌变法时期 C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D. 一五计划时期35.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符号给人留下深刻
6、记忆,下列时代符号对应正确的是 A清末符号:租界、洋人、水师、中山装、火轮船、军阀 B民国符号:黄包车、旗袍、长衫、上海滩、三毛流浪记 C文革符号:大字报、绿军装、干部服、红色、语录、买办 D80年代符号:自行车、QQ、录音机、霹雳舞、摇滚乐主观题40、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25分) 中国人的世界观古今有所不同,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材料一 “中国”如“夏”,位于宇宙模式的中心,享有号令天下的最高权威;而周围各国如“夷”,位于这个模式的边缘,必须向“中国”臣服“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文化作为区隔“夷”和“夏”的标准摘编自(宋)石介中国论(1)根
7、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对宇宙和世界体系的认识。(1分)这一认识指导下的对外交往的理念是什么?(2 分)结合古代中国文明发展状况分析这一认识产生的原因。(6分) 材料二 (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仅1次,“中国”14次,“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据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记载,最初五卷中“天朝”出现约5次。至光绪年间,“天朝”已经式微,几乎不用了。“天朝”使用次数减少后,出现在史料中的自称主要是“大清国”“中国”。(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对外称呼变化
8、的趋势。(2分)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清廷一些官员一方面出于对西方列强强权的义愤,力图解除不平等条款对中国的束缚,伸张自身的权益;另一方面,出于与西方国家办理外交事务的实际需要,这些官员逐渐认识到有必要了解西方在调整国际关系方面的法律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因此,力主将近代国际法引入中国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在接受英、法、美、俄等国公使入京设馆。作为对等性的反应,1868年,清政府向欧洲派出了第一个外交使团。1877年中国第一个驻外使节也被派往伦敦,翌年,在欧美其他国家开始设立使馆。(3)材料二、三和材料一相比较,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9、2分) 材料四 1949年3月5日,毛泽东说:“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 共同纲领第5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外国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说:“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300多年的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闭关自守只能是更加落后于世界,落后于时代。如果不开放,再来个闭关自守,50年要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肯定不可能。”(4)根据材料四分析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领导人共同的
10、世界意识。(2 分)简要分析两个时代与世界融合不同状况的原因。(8分)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在商周时期,姓和氏是有严格区别的。“姓”原于氏族,同一氏族的后代,属于同一个姓。“姓”具有“别婚姻”的作用,同姓不能结婚。但是,女子用姓,男子不称姓。“氏”是为了区别氏族内部不同家族而出现的。其来源有地名、官名、兄弟排行等等。但是,“氏”是用于“别贵贱”的,只有贵族出身的男子才能称“氏”。“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战国以来姓氏已不再有别,姓亦是氏,氏亦是姓。史记叙事称人,氏亦称姓,姓亦称氏,即是明证。氏与姓皆只是冠人名别父系或母系亲缘而已,氏亦不复是尊贵与地
11、位的象征,百姓也称“氏”,姓亦不再是女子的专称。于是姓氏合一。 pujr的博客探究春秋人名姓氏及称谓的意义 材料二 广义的人名除名字外,还有字、号等称谓。辛亥革命以前,称字称号的风气颇盛,尤其是在文人雅士圈子内。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后字、号骤减,只用名的风气日炽,这一现象一直延续至今。王泉根当代中国人取名用字的时代性与地域特色请回答: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项有关姓氏、称呼变化的信息,并予以说明。43.【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必做)(15分)材料 在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的影响下,1934年5月美国实行购买白银法案,实施禁止白银出口和白银收归国有等措施,又
12、使国际银价大涨。1935年,中国发生了“白银风潮”,白银外流,国内通货紧缩,严重缺乏支付工具,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大规模失业爆发。时任财政部长的孔祥熙,曾在美国留学,对西方金融制度相对了解,强力主导推进币制改革。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顶住日本强大压力,实行法币改革。将白银立即国有化,停止出口,切断白银与国际汇率关系;同时立即由中央、中国和交通三大银行发行法币,禁止白银流通;放弃银本位制,法币先后与英镑和美元确立固定汇率。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请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认识。【历史部分答案】24、C 25、D 26、B 27、D 28、A 29、C 30、
13、B 31、C 32、C 33、B 34、D 35、B40、(25分)(1)中国是宇宙的中心,是世界的中心。(1分)理念:夷夏观念下的朝贡外交(或礼番外交)。(2分)原因:中国地处东亚大陆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下,对外界了解较少;自然经济(或农耕经济)为主导;科学技术和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封建统治者形成盲目自大心理。(6分)(2)“天朝”使用次数下降,到光绪年间基本不用;“中国”和“大清国”使用次数迅速增加,成为对外的主要称呼。(2分)(3)变化:清朝统治者开始抛弃传统的“天下国家”(或天朝上国、或夷夏观念)意识,转向学习西方,并逐渐形成近代国家平等的世界意识和对等的外交理念。(2分)原因:鸦片战争
14、失败,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严重,民族自尊心严重受挫;为了解除不平等条约的威胁,维护国家利益,急需要了解近代国际外交知识。(2分)(4)共同意识:都主张对外开放,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促进国家发展。(2分)不同原因:毛泽东时代没有融入世界的因素:国际上处于两极格局,美苏争霸,世界局势紧张(或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国内:“左倾”错误发展。(4分)邓小平时代融入世界的因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等打破了20世纪50年代起形成的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左倾错误,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
15、始了改革开放;世界多极化、全球化迅速发展,形成了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第2点必答,2分;第1、3点任答一点皆可,2分。共4分)41、(12分)信息一:春秋战国时期,“姓”和“氏”由男女有别、“氏”由贵族男子专用转变为“姓”和“氏”的使用男女合一、身份合一,姓氏合一。(2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经济发展、变法运动使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思想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奴隶主贵族的衰落、地主阶级的兴起,部分平民地位的上升,严重冲击了身份等级制,促进姓氏使用发生变化。(4分)信息二:辛亥革命以来个人名号由多样化转变为单一化。(2分)说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以反封建为主要目标,名号多样化被当着封建
16、传统遭到反对;新文化运动和后来的革命运动都提倡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平民化、工农化,具有文人雅士特色的名号多样化自然不合时宜。(4分)43、(15分)认识至少应包含币制改革的原因及影响(评价)两部分。原因:国际银价大涨,国内白银外流,经济危机严重;国民政府为巩固政权、发展经济;准备抗战的需要;近代金融人才的推动。(6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影响:积极:统一了币制,推动货币管理现代化;建立了抗日战争的货币支撑体系;推动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刺激经济复苏;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消极:便利英美对中国金融及经济的控制;加强了金融垄断,为国民政府实施通货膨胀政策开了方便之门。(3分,答出其中一点2分,两点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