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测评(三十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面是汉代教育发展体系图示,这反映出()A儒学开始垄断学校教育B私学成为国家教育主流C学校学制系统基本形成D太学可以监管地方的学校2宋朝吕祖谦在白鹿洞书院记中说:“国初斯民,新脱五季锋镝之厄,学者尚寡。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生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大率多至数十百人。嵩阳、岳麓、睢阳及是洞为尤著,天下所谓四书院者也。”这表明北宋书院()A是由政府兴办的官方学校B学习氛围比较宽松C成为儒生躲避迫害的场所D得到中央政府的指导规划3京师大学堂最初计划设道学、政学、农学、工学、商学等10科。戊戌变法失败后,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实
2、际只办了诗、书、礼、易四个班及春秋两个班,学生“埋头苦读圣贤之书,考试只会八股文章”。这主要反映了()A京师大学堂以理学为办学宗旨B“中体西用”成为社会思潮C顽固势力成功阻挠教育改革D近代教育未发生实质性变化4在18世纪以前的大学里,自然科学只是有钱的爱好者的副业。19世纪,自然科学逐渐被大学接受,但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在大学中一直没有地位。在美国,1870年以后大学和产业界的交流迅速发展。1889年,德国将一些水平较高的技术学校升级为大学,将技术教育纳入大学体制。19世纪后期大学体系变化的主要背景是()A生产发展提出新的时代要求B自然科学地位变得日益重要C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发展完善D垄断资本主义
3、向全球的扩张5罗仲辉在印刷史话中记述:“各地书坊按照朝廷颁布钦定历书的月份朔晦和节令变化翻刻印刷,往往还有对全年的旱涝灾情、农事丰歉、瘟疫饥馁的预测,很受农民和市井工商业者的欢迎。书坊往往在朝廷历书未颁之前争相编印,导致日期有误差,甚至发生争执而对簿公堂。”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材料中“翻刻印刷”指活字印刷B印刷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C印刷行业有商业化、市场化趋向D书坊实为朝廷控制的官营手工作坊615世纪晚期,印刷术传入英格兰。英语印刷品的生产和广泛传播使英语逐步摆脱中古时期的口语化和地方性,而且印刷书在短时间内的大量生产和传播,使得书写英语迅速固定化,并催生了阅读群体的出现。这一状况()
4、A使英语成为世界性语言B是宗教改革广泛发展的结果C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基础D推动英国民族认同感的形成7公共图书馆在18世纪还不多见,而到了1844年,法国、美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则各有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等,已在城市普遍出现。这种现象()A得益于国家力量的大力扶持B顺应了民众美好生活的需要C表明经济发展决定文化需求D是高等教育逐步普及的结果8世界文化遗产受到的威胁是多种多样的。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在20世纪70年代曾经有过一次失败的修复,黏合剂等材料的不恰当使用对古迹造成了破坏。这提示我们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要()A避免自然灾害侵蚀B加强科学研究C减少人为开发因素D强化修缮意识9世界文化
5、遗产项目是对代表着人类文明普世价值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管理的一整套机制和行为。当今,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越来越多其他领域的国际治理资源参与进来;世界文化遗产本身也越来越多参与到国际治理的其他领域,如气候问题、环境保护、旅游开发等。上述材料在强调()A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形势不容乐观B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C各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遗产的责任D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应有全球性思维10法国1887年颁布的纪念物保护法要求国家对国家利益相关的历史纪念物进行保护;1913年颁布的历史古迹法促使人们真正将文化遗产作为公共财富来看待。法国还鼓励历史古迹向公众开放,以便发挥其社会效益。这些做法()A阻碍
6、法国城市化进程B与民众生活密切结合C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D注重彰显城市的个性11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兵马俑军阵的性质,学术界看法不一:有的学者根据兵马俑位于秦始皇陵的外城垣东侧,认为它象征着秦朝驻守在京城外的军队;有的学者认为它不是秦始皇陵建筑的一部分,而是属于具有纪念性质的雕塑群,它是为了纪念秦对六国战争的胜利而作,显示了秦的国威。由此可知()A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B历史研究的视角影响历史解释C历史学者素养制约史学研究D考辨历史事实必须依托考古学12在罗马角斗场上,城市贫民和奴隶可在观众席上通过呼喊口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志,观众(大部分是罗马公民)可以趁此机会提出各种建议,如大声地抱怨小
7、麦的价格,或叫喊处死某位令人憎恶的政客。这反映出()A古罗马直接民主制有明显缺陷B角斗场具有政治参与的功能C角斗赋予了古罗马皇权合法性D角斗场可不受罗马法的管辖13从下往上观看古希腊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的立柱时会发现,从立柱的基础到立柱的中间部,都是轻微向外鼓起的;但从中间部到立柱的顶部,又是轻微向里收束的。这就改变了我们的视觉感受,使得立柱看起来不是在简单地承受重量,而像是有一种壮硕的肌肉向外张扬的力量感。这反映出帕特农神庙的建筑理念是()A天人合一B人文主义C神权至上D兼收并蓄142019年,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遗址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古城外围存在着一个由10余条堤坝连接
8、山体构成的庞大水利系统。据此推测当时良渚古城()A形成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B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C已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D农业领域广泛使用铁犁牛耕15清代焦循在花部农谭序中指出,“盖吴音繁缛,其曲虽极谐于律,而听者使未睹本文,无不茫然不知所谓。花部原本于元剧,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焦循认为昆曲不受欢迎的因素是()A内容通俗,妇孺皆晓B唱词艰深,缺乏戏剧性C音律慷慨,情感动人D形式繁缛,片面追求文学性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汉武帝)世,
9、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汉书艺文志材料二天一阁为明代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之所,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天一阁管理措施严密,自明嘉靖年间建阁至1949年的近400年间,获准登阁者仅黄宗羲、阮元等10余人。清代阮元曾记载道:“司马(范钦)殁后,封闭甚严,继乃子孙各方相约为例,凡阁厨锁钥,分房掌之。禁以书下阁梯,非各房子孙齐,不开锁。”范氏族约甚至规定:“擅将书借出者,罚不与祭三年;因而典鬻者,永摈逐不与祭。”阮元还指出:“范氏以书为教,自明至今,子孙繁衍,其读书在科目学校者,彬彬然以不与祭为辱。”据虞浩旭阮元与天一
10、阁藏书楼整理材料三公共图书馆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在英国逐步兴起,它的特点是:地方当局征税建馆,免费为公众服务。公共图书馆集中在工业城镇,而且以工人为重点服务对象。1753年创建的不列颠博物馆图书馆也发展成国际的学术中心,许多伟人、学者曾在这里阅览群书,旁征博引,为自己的思想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马炎编著中外图书馆发展史概论整理(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藏书的主要情况,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中一则材料藏书情况的社会原因。(7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公共图书馆兴起的原因并简析其影响。(9分)172021吉林省实验中学期末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文艺复兴以来,
11、欧洲人开始了探索海外世界的热潮,将从全世界搜罗、掠夺的奇珍异宝带到了欧洲。大量私人收藏的发展,为博物馆的藏品积累做了准备。17世纪开始,在人人平等的思想影响之下,许多皇室和贵族的收藏品开始对部分公众开放参观。1683年,牛津大学通过接收英国贵族阿什莫林捐赠的各种器物和动、植矿物标本建立了阿什莫林博物馆,这是世界上第一间永久向公众和学者开放的博物馆,并成为牛津大学的科学研究中心。摘编自池永梅公共博物馆在欧洲的起源材料二晚清人视“博物院”为“新物云集”之地,主要是展示器械枪炮、科学发明、水火电气等对图强御辱“有用”的东西,譬如京师同文馆下属的教学辅助设施科学博物馆。甲午战后,日本明治维新的显著成果
12、给中国知识阶层沉重警示,博物馆被赋予开启民智的历史使命。1905年,张謇创办我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他认为,文物收藏的目的是“留存往迹,启发未来”。民国建立后,基于“文化之成就,本乎历史之传承,而历史之精神,端在文物之观感”宗旨开设的国立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相继成立,藏品多来自清廷内府,以历史古物为主,参观人数众多。摘编自李飞由“集新”到“集旧”:中国近代博物馆的一个演进趋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公共博物馆兴起的原因。(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并简析原因。(10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宙斯神崇拜是希腊地区的重
13、要信仰。古希腊人为纪念宙斯在奥林匹亚建造了规模巨大的神庙。该神庙很早就被列入“古代世界七大奇迹”。神庙内原有宙斯神像,是希腊古典时期著名雕刻家菲迪亚斯的作品,骨架为木质,外覆黄金和象牙。该雕像于公元475年毁于大火。在现存宙斯神庙遗址的东、西山墙有精美的浮雕。在东山墙所有浮雕都是静止的,力量呈现平衡;在西山墙冲突的力量已经爆发,好似正经历一场肉搏战。古希腊人在这里举行祭祀宙斯的庆典,同时举行盛大的体育竞技会(古奥运会)。这一竞技活动是古希腊各城邦之间广泛交流的盛会,虽未能将各邦国统一成一个大希腊,但具有凝聚全体希腊人的作用。目前在奥林匹亚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留下的一些运动设施,有运动场、训练场和摔
14、跤学校等。摘编自傅朝卿西洋建筑发展史话(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奥林匹亚遗址群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5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奥运会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5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故宫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又称紫禁城。故宫主要建筑自南而北端正地排列在一条贯通紫禁城的中轴线上,配属建筑分别向东西两侧依次排列,全部建筑群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雍正帝时期,养心殿开始成为皇帝居住和清朝朝政的主要处理地点,军机处设立之后办公地点也在养心殿附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故宫被抢劫的无价之宝有数千件。1912年以后,依据清室优待条件部分条款,加之袁世凯
15、感念旧主,帝制虽然被废除,但皇帝溥仪仍居故宫中。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逐出宫外。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对外开放。1933年山海关失陷后,故宫博物院决定将故宫的文物分批运往上海,1936年又被运往南京,七七事变后,又运往大后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对故宫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辟为“故宫博物院”。摘编自胡先妮最伟大的文明奇迹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故宫与中国历史文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释须有史实依据)(14分)综合测评(
16、三十七)1解析:由材料可知,汉代既有官学又有私学,中央官学有太学、宫邸学、鸿都门学等,地方官学有学、校等,这说明汉代学校学制系统基本形成,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儒学的信息,排除A项;B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太学和地方学校是不同层级的学校,材料没有体现二者之间的监管关系,D项错误。答案:C2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宋初期,学者还不多,后来社会安定,文风日起,儒生们往往在山林中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聚众讲学,甚至出现了天下闻名的四大书院;再结合宋代书院教育的特点由当时著名学者主持,学生入学不受籍贯限制,可以自由择师,学习氛围相对宽松可知,B项正确;宋代书院并非由政府兴办,也不是儒生躲避迫害的场所,故排除A、
17、C两项;宋代的书院是儒生们自发创建的学习场所,与中央政府的指导规划无关,故排除D项。答案:B3解析:由材料“实际只办了诗、书、礼、易四个班及春秋两个班埋头苦读圣贤之书,考试只会八股文章”可知,戊戌变法前后,近代教育仍以传统儒学为核心,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故D项正确;虽然京师大学堂最初计划所设10科中包括道学、政学、农学、工学、商学,但不能由此得出其以理学为办学宗旨,故A项错误;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材料未体现顽固势力成功阻挠教育改革,故C项错误。答案:D4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世纪以来西方自然科学逐渐为大学所接受,结合材料中各阶段大学对自然科学内容的选择及自然科学地位的变化可知,19世纪
18、后期大学体系的变化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展开,即生产的发展需要自然科学的推动,A符合题意;B是对材料现象的描述,可排除;C、D与材料要求“主要背景”不符,可排除。答案:A5解析:根据材料“很受农民和市井工商业者的欢迎”可知,印刷行业有商业化、市场化趋向,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明确信息可以判断是活字印刷或雕版印刷,排除A项;B项说法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书坊往往在朝廷历书未颁之前争相编印,导致日期有误差,甚至发生争执而对簿公堂”说明书坊类型为私营手工业,排除D项。答案:C6解析:这一状况推动了英语在英格兰的传播,有利于促进英国统一文化的发展,进而推动英国民族认同感的形成,故选D项;15世纪晚期,世
19、界尚未连成一个整体,世界性语言并未出现,排除A项;宗教改革兴起于16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7世纪,且目的是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答案:D7解析:材料所涉及的时间点为“1844年”,即19世纪中期,在该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临近结束,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日俱增,于是公共图书馆等设施在城市中普遍出现,故选B项;材料并没有提及它们由国家力量来建设,排除A项;文化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反映,但不能就此推断出“经济发展决定文化需求”,排除C项;公共图书馆等设施在城市的普遍出现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需求,并非高等教育普及的
20、结果,并且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欧洲的高等教育并没有普及,排除D项。答案:B8解析:根据材料“黏合剂等材料的不恰当使用对古迹造成了破坏”可得出加强科学研究对文物修复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答案:B9解析:材料反映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运用其他领域的国际治理资源,世界文化遗产也可被其利用,这体现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全球性思维,故D项正确;需要国际合作不等于保护形势不容乐观,故排除A项;材料主要谈论的是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而不是其价值,故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全球性,而不是民族性,故排除C项。答案:D10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法国强化对历史纪念物或古迹的保护及发挥其社会效益,这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
21、,保持民族性,进而有利于增强民众的民族自豪感,故答案为C项;材料中未涉及城市化进程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中保护文物的做法没有体现出其与民众生活密切结合的特点,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国家行为,未涉及彰显城市个性的有效信息,排除D项。答案:C11解析:从材料中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兵马俑军阵进行分析解释,得出不同的结论,这表明历史研究的视角影响历史解释,故选B项;A项说法片面、绝对,排除;材料未体现历史学者的素养差别会制约史学研究,排除C项;除了考古学,还可以通过搜集史料等方法考辨历史事实,排除D项。答案:B12解析:根据材料“城市贫民和奴隶可观众(大部分是罗马公民)可以趁此机会”可得出,角斗场成为罗
22、马人表达意见和各种诉求的场所,这反映出角斗场具有政治参与的功能,故选B项;材料看不出直接民主制的缺陷,故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可排除;虽然民众可在角斗场表达诉求,但这不等于角斗场可不受罗马法的管辖,排除D项。答案:B13解析:帕特农神庙立柱体现出的“肌肉向外张扬的力量感”体现了其对人的关注,故B项正确,C项错误;天人感应指神的意志和人的意志可以互相感应,材料中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兼收并蓄意味着吸纳不同的文明,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B14解析:根据材料“古城外围存在着一个由10余条堤坝连接山体构成的庞大水利系统”可知,在当时生产工具相当简陋的情况下,能根据山势和生产生活的需要
23、修筑10余条堤坝,这表明当时良渚古城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故A项错误;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是在夏朝(约前2070约前1600年),故B项错误;铁犁牛耕推广是在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故D项错误。答案:C15解析:由材料“吴音繁缛”“而听者使未睹本文,无不茫然不知所谓”可知,昆曲词文复杂,缺乏戏剧性和文学性,故选B项,D项错误;“内容通俗,妇孺皆晓”“音律慷慨,情感动人”与材料不符,排除A、C两项。答案:B16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主要情况,据材料一汉武帝“于是建藏书之策”、材料二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可得出藏书分官方藏书
24、和私人藏书;根据材料一“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结合其文化方面的目的可知,以保存书籍,延续文化为目的;据材料二“封闭甚严”可知,具有一定的封闭性;据材料二“天一阁管理措施严密”可得藏书馆管理严格;据材料一“置写书之官”、材料二“范氏族约甚至规定”可得官方藏书设专门官员,具有政治色彩,私人藏书具有宗族色彩等。第二小问社会原因,以材料一中藏书情况的社会原因为例,据材料一“改秦之败”可得出汉代吸取秦朝“焚书坑儒”的教训;据材料一“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并结合汉武帝时期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目的可知,汉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需要等。第(2)问,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三“地方当局征税建馆,免费为公众服务”可知,政府
25、社会服务职能的提高;据材料三“而且以工人为重点服务对象”,结合工业革命对工人素质、技术的要求可知,工业革命对工人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重视科技文化教育的传统等。第二小问影响,结合公共图书馆对国民素质的作用可知,有利于英国国民素质的提升;据材料三“1753年创建的不列颠博物馆图书馆也发展成国际的学术中心”可知,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学术中心之一;结合公共图书馆对英国工业革命和科技的作用可知,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结合公共图书馆对近代科技文化向世界各地传播的影响可知,有利于近代科技文化向世界各地传播;据材料三“许多伟人、学者曾在这里阅览群书,旁征博引,为自己的思想理论奠
26、定了坚实的基础”可知,为人类先进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知识条件等。答案:(1)主要情况:藏书分官方藏书和私人藏书;以保存书籍,延续文化为目的;具有一定的封闭性;藏书馆管理严格;官方藏书设专门官员,具有政治色彩,私人藏书具有宗族色彩。社会原因:汉朝吸取秦朝“焚书坑儒”的教训;巩固大一统王朝的需要。(2)原因:政府社会服务职能的提高;工业革命对工人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英国重视科技文化教育的传统。影响:有利于英国国民素质的提升;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学术中心之一;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有利于近代科技文化向世界各地传播;为人类先进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知识条件。17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开始了探索海
27、外世界的热潮”“大量私人收藏的发展”“人人平等的思想影响”“牛津大学的科学研究中心”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第(2)问,“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二“展示器械枪炮、科学发明、水火电气等”“开启民智”“文化之成就历史之传承”等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原因”根据材料二“甲午战后”“张謇”“民国建立”等结合所学,可从民族危机加深、爱国意识加强、西学东渐深入、知识分子的推动、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等方面进行分析回答。答案:(1)原因:文艺复兴推动欧洲人探索海外世界;欧洲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私人收藏的发展;启蒙运动传播了平等思想;科学研究和教育的需要。(2)趋势:从展示工业文明成果走向展示历史文物;走向独立和专业化发
28、展;公共性不断增强;民族性不断增强。原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救亡图存的需要;爱国意识进一步觉醒;西学东渐不断深入;知识分子的推动;对西方文明的反思;对传统文化的重视。18解析:第(1)问,据材料“宙斯神崇拜是希腊地区的重要信仰。古希腊人为纪念宙斯在奥林匹亚建造了规模巨大的神庙”得出奥林匹亚是古希腊宗教崇拜的中心;据材料“该神庙很早就被列入古代世界七大奇迹”得出其在古代世界有重要地位;据材料“在现存宙斯神庙遗址的东、西山墙有精美的浮雕同时举行盛大的体育竞技会”得出其留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据材料“神庙内原有宙斯神像骨架为木质,外覆黄金和象牙”得出艺术水平高;据材料“目前在奥林匹亚我们可以看到古代
29、留下的一些运动设施,有运动场、训练场和摔跤学校等”得出古今奥运会有传承关系。第(2)问,据材料“目前在奥林匹亚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留下的一些运动设施,有运动场、训练场和摔跤学校等”得出二者均展示综合性运动会的竞技样式;据材料“但具有凝聚全体希腊人的作用”得出二者均体现各国参与的合作精神;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奥运会是在恢复古奥运会的基础上兴起、现代奥运会在奥林匹亚遗址采集火种、倡导奥林匹克运动和平理念等角度分析影响。答案:(1)理由:奥林匹亚是古希腊宗教崇拜的中心;在古代世界有重要地位;留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艺术水平高;古今奥运会有传承关系。(2)影响:现代奥运会是在恢复古奥运会的基础上兴起;现代奥
30、运会在奥林匹亚遗址采集火种;展示综合性运动会的竞技样式;体现各国参与的合作精神;倡导奥林匹克运动的和平理念。19解析:此类试题学生可分拟定论题、结合史实论证、深化提升等三步展开。就拟定论题而言,可从故宫与中国文化、故宫与中国历史两大角度展开;故宫与礼制文化、儒家文化、建筑文化等密切相关;故宫也折射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围绕军机处阐释古代君主专制的加强,围绕故宫主人的演变,阐释从帝制到共和的转变,围绕故宫文物的命运,可论证反抗外来侵略与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一主题。答案:示例论题1:故宫打上了中国礼制文化的印记。论证:故宫遵循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礼制而建,有贯通南北的中轴线,采取严格对称的院落式布局,按照
31、使用功能分区,根据不同等级安排建筑的体量和空间,主要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综上所述,传统礼制文化通过故宫外显,规范并塑造着皇宫中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强化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主义统治。论题2:故宫折射了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复兴的过程。论证: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国门洞开,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故宫大量文物被掠夺,中国文物流离失所,揭示了近代中国被宰割的命运。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北平局势危机,故宫文物不断南迁,又一次颠沛流离,但这一次是中国主动大规模迁移文物,见证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得到保护,反映出新中国对民族文化的重视,改革开放后,中国不断与世界接轨,故宫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增强。综上所述,故宫在近代的命运,始终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见证了中华民族从屈辱逐渐走向复兴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