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44483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海口四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3道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I卷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所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地区创造了原始文化,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

2、区,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A以中原地区为主,逐渐向外辐射 B分布广泛,多元一体C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 D各地区存在延续不断的继承关系2、西周史指出:“西周分封,以姬姜为主,其中已有血亲与婚姻的韧带,休戚相关,其来有自。天子与诸侯,诸侯与臣属,并不是新发展的投靠与依附。”由此可知,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是A先代贵族B姬姓子弟 C功臣D贤才3、中国人用大量的称谓词,如“表”“堂”“外”“亲”“干” “继”“曾”“元”等,以进一步区分亲疏远近关系。与这一文化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汉字艺术的产生B邻里关系的和睦C

3、多元文化的发展D宗法观念的形成4、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A. 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 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 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5、春秋战国时,秦国地处西陲,长期与西戎为伍,但最终却取得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成就。下列各项能够构成秦国开创历史新局面的原因的是其在战国七雄中A. 地理位置比六国优越B. 长期与周边民族交流C. 置身于诸侯纷争之外D. 制度的变革卓有成效6、下图反映出的中国古代农业基本特征是A. 种植业与饲养

4、业结合B. 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C. 男尊女卑的家庭关系D.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应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 老子B. 孟子 C. 庄子 D. 韩非子8、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记载:“周以后 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A. 分封制B. 郡县制C. 郡国并行制D. 行省制9、美国史学家认为: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统一的文字。这种统一文字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黏合剂。作

5、者所评价的历史事件出现于A. 商朝B. 西周C. 秦朝D. 西汉10、在评论秦朝灭亡时,历史学家张岂之说:“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民心和民力。”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秦始皇A建帝制,百世袭 B废分封,行郡县 C焚书坑儒,修长城 D车同轨,书同文11、“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材料描述的是A. 秦亡教训B. 汉承秦制 C. 文景之治 D. 大定之治12、董仲舒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其主要目的是A. 传播神学思想B. 加强中央集权 C. 禁绝百家思想D. 发展文化教育13

6、、2014年,得益于前人“凿空”,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总规划开始实施,促进了国际合作。开启“凿空”之旅的是A. 周穆王B. 张骞 C. 王昭君 D. 班超14、如果要了解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状况,应该查阅的奠基之作是A. 伤寒杂病论B. 黄帝内经C. 千金方D. 本草纲目15、东晋时期,琅邪王氏家族位高权重,与皇室势均力敌。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材料主要说明东晋门阀政治A. 取代皇权政治B. 是对皇权政治的有益补充C. 确保政权稳固D. 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皇权16、下列四个朝代,按时间顺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次序应是A. 魏、北魏、东魏、西晋B. 魏、西晋、北魏、东魏C 东魏、西晋、魏、

7、北魏D. 西晋、魏、北魏、东魏17、公元496年,孝文帝下诏称“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而土为“黄中之色,万物之元”,故改拓跋氏为元氏。这表明孝文帝改姓氏的直接目的是A. 宣示北魏政权的正统性B. 加强拓跋氏对中原的统治C. 缓和鲜卑与汉族的关系D. 彻底改变北方的社会习俗18、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A. 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B. 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C. 经济重心南移产生重大影响D. 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19、唐朝政府曾专门设

8、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这反映出唐朝A. 海外贸易税收占主导B. 对外政治经济的联系加强C. 文化影响力优势明显D. 统治者天朝上国心态严重20、日本学者认为,与依靠强权将诸民族夷为平地的“罗马和平”不同,唐王朝在处理诸民族关系上则较为灵活、开放和包容,而且还承认他们的“自立”。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说法的是A. “天可汗”的由来B. 羁縻府州的施行C. 均田制度的推广D. 遣唐使船的往来21、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

9、以邀命于朝。”这段话反映了A. 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B. 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C. 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D. 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22、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后来唐朝进一步改革并明确了中书、门下二省为决策机构。尚书省为中央行政核心,尚书省尚书不能参加决策会议,被排除出决策系统。这一变化有助于A. 扩大尚书省的行政权B. 削弱三省权限C. 决策的科学化和专业化D. 有效加强相权23、据南齐书记载:在凭“世资”取官的九品中正制下,门阀士族凭借家世获得官位,甚至成为公卿一类的高官。这说明九品中正制A. 平民没有上升的空间,缺乏入仕途径B. 为平民入仕开辟了一条便捷途径C. 为新生政权选拔了

10、大批优秀人才D. 使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24、全唐诗中收录了许多和尚、道上、尼姑、宫人、歌妓以及无名氏的作品。唐代的小说、其他通俗文学作品也大量引用五言、七言诗歌作唱词。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唐代A. 具有重诗的社会风B. 对等级制度执行不力C. 文学创作日趋平民化 D. 官府垄断教育被打破25、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这种变化说明A. 艺术创作风格不同B. 北魏时期社会状况C. 艺术与现实的关系D. 唐朝国家统一强大26、 东晋时期,北方南下人口避开沿江膏腴之地,逐空荒而

11、居,不与当地土著发生经济利益冲突,而且多向江南的岗埠地区发展,种植麦、菽。由此可见,人口迁移A.加剧了江南的人地矛盾 B.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C.改变了当地的经济结构 D.有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27、中国经济史专家全汉昇先生称:“隋炀帝因为要游幸江都而开凿的运河,完成不久以后.变为唐宋帝国的大动脉。”其强调的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A.造就了唐宋帝国的空前繁荣 B.为唐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C.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D.加快了隋朝的统一进程28、汉书.朱博传记载:“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这表明御史大夫A.执掌监察职能 B.主要牵制相权C.实为百官之长 D.处理全国政事29、唐朝

12、租庸调制规定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一变化反映了A. 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B. 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C. 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D. 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30、周杰伦在一首歌中唱到:“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真迹绝,真心能给谁。”将古典的韵味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歌词中涉及到的书法家是()A颜真卿 B柳公权 C王羲之 D祖冲之第卷本卷共3道材料题。其中26题 14分,27题 14 分,28题 12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公元前770年,也就是西周灭亡的次年,

13、周平王在东都洛邑即位,此后进入东周。东周前半期称为春秋,公元前475年以后即战国时期。东迁后的周王室仅能控制洛邑梁周围几百里的土地,诸侯定期纳贡的制度也已无法保证。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 陆玉林曾探讨“先秦学术的主题”,其结论是“诸子学术实有共同之主题,即重建现实政治、社会、道德与思想的秩序”。陆玉林还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外在客观原因,礼乐崩坏之际,秩序重建是当务之急;二是内在主观原因,知识阶层自觉承担历史使命。笔者

14、认为,“儒道墨法”社会思想具有共同的出发点和价值目标,也可以说是终极关怀,那就是重建有序社会,救民于乱世,不同的仅仅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摘自王兴周重建社会秩序的先秦思想(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变化。(6分)(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为重建社会秩序”,儒家、法家提出的主张及对后世的影响。(8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刘邦建立西汉政权之初进行了大量的分封,被分封的诸侯国各占一方,并掌握着重要的特权,如制造货币等。这些特权使诸侯国越来越强大,同时也使朝廷与地方的离心力越来越大。他

15、们擅为法令,对抗中央,甚至谋反叛乱西汉继用秦朝的相制,许多大权都由丞相直接掌握着,严重威胁着皇权。为此,汉武帝时期采取了许多措施。 摘编自杨正朝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认识 材料二 汉武帝刘彻在位时期,在秦王朝开始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的基础上,通过加强中央君主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推行中央集权的财经政策和官府垄断重要工商业的专制主义经济制度,确立了具有中国独特专制主义制度特色的制度模式一体化专制制度。 摘编自张跃汉武帝时期: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全面确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上述

16、措施的主要影响。(8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

17、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8分)海口四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答案一、选择题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18、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345678910BBDBDDBBCC11121314151617181920CBBBDBADBB21222324252627282930DCAACBCABC二、材料题(共3道材料题,40分)26、(1)变化:政治领域:周王室衰微,诸侯兼并战争不断;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士阶层的崛起;(2分,任1点2分)经济领域:铁农具、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开始瓦解;(2分,任1点2分)思想领域: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出现“百家争鸣”局面。(2分,任1点2分)(2)主张:儒家主张实行仁政;法家主张依法治国(4分)影响:秦朝依据法家思想建立了

19、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尊崇儒术,自此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4分)27、(1)措施:政治,颁布“推恩令”,分割诸侯势力;实行刺史制;建立中朝预政(或让身边工作的人担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实行察举制,建立人才选拔制度。经济,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6分,政治、经济各3分)(2)影响: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推动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为后世国家治理提供了借鉴。(8分,4点8分)28、(1)土地兼并严重,户口不实;贫富两极分化;国家财政紧张。(4分)(2)简化了税制,扩大了纳税面;朝廷收入增加;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从以人丁为主到以财产为主,税赋负担相对公平。(8分,1点2分,4点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