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八)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北京海淀一模)晚清官员卞宝第认为,“武夷北苑,夙著茶名。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满山遍野,愈种愈多。等良田于硗确(把良田看作种茶山地),置耕织为缓图”。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西方对华经济侵略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B外商操纵市场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C洋商收购茶叶引起当地农业生产结构变化D中国传统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基本瓦解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武夷山一带以种茶闻名,自从与外国通商以来,受种茶获利的影响,该地农民
2、大量增加种茶面积,不再把耕织作为最重要的任务,这说明洋商收购茶叶引起当地农业生产结构变化,故选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故B项排除;A、D两项明显错误。答案:C2(2017河南适应性测试一)下列对表格中数据(单位:万元)的分析,正确的是()年份工业总产值手工业产值占比(%)机器工业产值占比(%)1920550 345.6462 058.683.9688 28716.041933653 961.3435 343.766.57218 617.633.43A.机器生产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有主要的地位B手工业生产是近代中国工业品生产的主要承担者C近代中国工业产值的增长主要归功于手
3、工业的发展D近代中国社会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业生产方式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20年和1933年的工业总产值中,手工业产值分别占83.96%和66.57%,这说明手工业生产是近代中国工业品生产的主要承担者,故B项正确,A项错误。从表格中机器工业产值比重不断增长,而手工业产值比重日渐下降可知C项错误;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手工业产值比重大于机器工业产值,故D项错误。答案:B3(2017山东青岛3月)鸦片战争后有人记载:“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
4、,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被摧毁B商品经济开始取代自然经济C传统手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D中国市场从被动开放到主动开放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洋布洋棉等西方工业品由于质优价廉而引起中国广大民众的青睐,这从反面说明传统手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故选C项。题干材料并未涉及资本主义萌芽的相关信息,故A项排除;在中国近代史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D项明显错误。答案:C4(2017广东湛江一模)开平煤矿在甲午战争前每天产煤不过七八百吨,1894年每日产量已超过一千吨,而1898年的年产量增至七十三万吨,大大超过了战前水平,其他洋务企业
5、类似此情况者尚多。由此可见 ()A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中国已经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C洋务企业在甲午战争后仍然持续发展D清政府被迫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甲午战争后,开平煤矿等洋务企业的产量并未减少,反而有较大增加,这说明洋务企业在甲午战争后仍然持续发展,故选C项。开平煤矿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故A项排除。甲午战争前后,西方列强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故B项排除。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而题干涉及的是洋务企业,故D项排除。答案:C5(2017湖北武汉四调,28)近代某学者在揭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困境时曾说:“工
6、艺不兴,制造不讲,土货销场,寥寥无几,能争利乎?”而洋人则可以利用条约特权,“投我所好,制造百物,畅销内地”,如是则通商不如不通。该学者()A反对开辟通商口岸发展国际贸易B反思近代民族企业缺乏市场意识C批判清政府限制民间办厂的政策D认为条约制度束缚民族资本发展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该学者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是,一方面民族产品制造不精,另一方面洋人则可以利用条约特权制造产品畅销内地。照此情况,中国通商还不如不通。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条约制度束缚民族资本发展,故选D项。答案:D6(2017安徽江南十校3月)20世纪30年代,有西方人这样说:“很多人不理解上海何以会这样迅速地成为一个大工
7、业城市,因为从环境来看,上海并非理想之地,这里地价贵、房租高、工资昂、水源不洁。其实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其他地方常动荡不安,上海则不然。”这说明()A近代上海的工业发展取决于安定的环境B社会动荡是近代中国经济滞后的根本原因C近代上海因生活成本高并非理想的居住地D近代上海的发展受到特殊的社会环境影响解析:根据材料中“中国其他地方常动荡不安,上海则不然”信息可知,近代上海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故D项符合题意。安定的环境是上海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因素,故A项错误;B、C两项不符合材料信息主旨。答案:D7(2017福建泉州质检)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政府颁布商人通例和公司条例系根据清末
8、各商会所商讨拟订的商律总则和公司律草案,由农商总长张謇邀请原起草员来京,复加审视,修正十余条,再交付国会议决公布。这表明北洋军阀政府()A重视经济立法程序的规范性B成为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代表C经济立法借鉴清政府的经验D鼓励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北洋军阀政府颁布商人通例和公司条例经过审议、修正,再交付国会议决公布,这表明北洋军阀政府重视经济立法程序的规范性,故选A项。B项明显错误;政府公布的这些条例借鉴了清末商会的草案而非清政府的经验,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D项。答案:A8(2017安徽合肥二模)清人杨勋的别琴竹枝词中写道:“茶馆开张帝叔铺(tea shop),特零克帝(d
9、rink tea)有鸿儒。试看多少痴男女,并坐谈心廉耻无。”据此可知 ()A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全盘西化B近代中国对女性束缚的加强C国人大多坚持男尊女卑观念D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艰难性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清人杨勋并不认同西方化的茶馆、饮茶,更反感人们到西方化的茶馆去聊天,这说明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艰难性,故选D项。A项中的“全盘西化”表述绝对,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对女性束缚和男尊女卑,故B、C两项排除。答案:D9(2017山东济宁3月)郑观应在19世纪90年代初写的盛世危言商战中,历数当时常见的日用洋货。以洋手帕为例,1859年由上海口岸进口约9万打,1869年时增为10万打,1879年更猛增至35
10、万打,十年内增加了2.5倍,到1889年又增至40万打。这客观上反映出近代中国()A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上海已经成为商业中心C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D民众消费观念有所变化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洋手帕进口数量逐年增加,说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喜欢使用洋手帕,这客观上反映出近代中国民众消费观念有所变化,故选D项。近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仍然是小农经济,故A项错误;材料只说明洋手帕进口数量逐年增加,并不能说明上海已经成为商业中心,故B项排除;材料未涉及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故C项排除。答案:D10(2017河南重点高中3月)民国时期,中山装上部小口袋的笔架形袋盖,暗喻中国革命需要依靠知识分子才能获得成
11、功。中山装坚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融合进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出一种精神焕发、阳刚向上的速度美及力量美。中山装的设计风格反映了()A近代民主思想的不断成熟B国人的审美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C辛亥革命加快了中西融合D部分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解析:从材料信息“暗喻中国革命需要依靠知识分子才能获得成功”“体现出一种精神焕发、阳刚向上的速度美及力量美”可知,中山装的设计风格反映了国人的审美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A、C、D三项。答案:B11(2017江西南昌一模)1863年3月7日,在上海首份中文报纸上海新报上,刊登了森泰照相馆的广告。其主要内容为:本馆印照上等小像,上午十点起至晚
12、三点钟为止,价钱甚为公道。如有意照相者,请至本馆可也。这表明()A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B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C近代中国社会开始变革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上海新报刊登照相馆的广告,可知照相这一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故选A项。材料不能体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故B项排除;材料仅反映上海地区的变化,不能得出近代中国社会开始变革的结论,故C项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经济结构的变动,故D项排除。答案:A12(2017江苏南通、扬州、泰州二调)19世纪的中国,凡西方的东西,照例会被先反对一阵,但电影却是例外。定军山一炮打响后,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长坂坡等其他影片也大受欢迎,看电影的人
13、“有万人空巷来观之势”。对该现象的正确解读是()A京剧艺术依赖电影技术传播B西方影片具有极大的民众市场C民国政府鼓励电影产业发展D国产电影借助传统艺术得以发展解析:从材料信息看,19世纪的中国,来自西方的电影并未被人们照例先反对一阵,这主要是由于京剧影片定军山一炮打响后,人们乐于接受电影这一艺术表现方式,这说明国产电影借助传统艺术得以发展,故选D项。京剧艺术出现早于电影艺术,故A项错误;定军山长坂坡并非西方影片,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西方影片的市场如何,故B项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国政府鼓励电影产业发展,故C项排除。 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4、13(2017四川资阳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1年蒋介石拟定交通建设五年计划,规定到1937年完成85 000公里铁路建设任务。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铁道法”,制订了“国营铁道于不损主权及利权范围内得借外资”的原则。1934年公布公营铁道条例和民营铁路条例,鼓励省办、民营商办铁道。举借公债筹措铁道建设资金。建设新路的同时修补整理旧路:加固桥梁、添购机车,装设调度电话、增设防空设施等。本期修筑的新路主要有,中央与地方合营的浙赣路,省营的杭江路及同蒲路,商办的江南路和淮南路、因国防军事原因赶修的苏嘉路。完成长江渡轮工程,使沪宁路与津浦路相接,便利长江南北的经济沟通。交通建设为国
15、防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据宗玉梅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述评材料二京津冀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下表是某同学收集的相关资料:时间历史资料1878年清政府在唐山正式成立“开平矿务局”1878年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1895年“公车上书”,创办万国公报,成立强学会1895年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后出版译著天演论1912年清帝颁布退位诏书1917年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1917年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1924年孙中山北上京津,宣传新三民主义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
16、开(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国民政府铁路交通建设的特点。(12分)(2)请从材料二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论证“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XX近代化进程”这一主题。(14分)解析:第(1)问,材料一“蒋介石拟定交通建设任务”“公布铁道法”“公布公营民营商办铁道”“举借公债筹措铁道建设资金”“建设新路的防空设施等”回答。第(2)问,可以从政治近代化、经济工业化和思想科学化民主化论证,政治上可以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分析,经济上可以从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分析,思想上可以从维新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和三民主义的传播分析。答案:(1)特点:政府重视,有宏大规划,有法规条例保障;中央与地方、公营
17、与民营相结合;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新建与改旧结合,并提高道路的技术含量;成效显著,意义重大。(2)从经济、政治、思想近代化中任选一主题作答即可。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历程。清政府在唐山创办开平矿务局,创办近代民用工业,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见证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初步发展和黄金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历程。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的政治近代化历程。“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中国开始政治近代化的探索。清帝退位,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标志着君主专制
18、制度的结束,民主共和成为历史潮流。北京青年学生掀起反帝反封建军阀的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新政协召开,新中国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的思想近代化历程。严复创办国闻报,维新派人士通过创办近代报刊、学会、学堂宣传维新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传播,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孙中山北上宣传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是国民革命运动的政治纲领,推动了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14(2017湖北八校二联,41)阅读
19、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新闻史大事年表第一条1833年8月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刊于广州,由德国传教士郭士立等主编,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化中文报刊第二条1872年4月英国人美查等主办的申报(别称申江新报)在上海创刊第三条1895年8月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国内出版的第一个报刊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在北京创刊第四条1905年11月民报在东京创刊。其为中国同盟会机关报第五条1931年12月红色中华报在江西瑞金创办,这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第六条1941年5月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延安创刊,它是由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后出版的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上表中任选两条历史信息进行解读,主
20、题自拟。(26分)(要求:主题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分析逻辑清晰;所拟主题与信息解读一致)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提取信息时可以将表格信息分类,联系近代报刊业兴起的具体情况加以阐释。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1:选择第一、二条信息。(3分)主题:在华外国人开启并推动中国近代报刊业的近代化。(4分)鸦片战争前,在华传教士开启在中国办报先河,如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其主要内容是传播基督教教义,但也介绍西方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知识。这与西方国家扩大在中国传播基督教影响有关,同时也具有宣扬西方文化优越性的目的。早期报纸介绍西方科学知识,在西学的传播上起了重要的先导作用。(8分)鸦片战争后,以
21、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刊成为外国人办报的重要方向,如申报。其主要内容除政论和新闻报道外,更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申报适应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需要。申报等商业性报刊的创办,适应普通民众阅读需求,受到民众的欢迎。(8分)总之,鸦片战争前后在华外国人兴起的办报热潮,传播了报刊知识,逐渐为国人所接受,先进的中国人仿效,开启国人自办报刊的历程。(3分)示例2:选择第三、四条信息。(3分)主题:甲午战后,创办政论性报刊成为各派政治主张宣传的重要手段。(4分)甲午战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报刊,办报成为推进变法、开启民智的重要手段,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时务报等。这一现象与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
22、法相关。维新派借助报刊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观念,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8分)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刊物,传播革命思潮,鼓舞国民精神,民报成为其重要舆论宣传阵地。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加剧,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蓬勃兴起。革命派报刊的创办,大大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了舆论准备。(8分)总之,为寻求富国强民之路,无论是维新派还是革命派,都把报刊作为重要的舆论宣传工具。(3分)示例3:选择第五、六条信息。(3分)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报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的舆论工具。(4分)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红色中华报创办,刊登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重要文告和主要领导人讲话,对建设和巩固工农民主政权积极宣传。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正式建立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峙的政权。该报的创刊,使党的政策及时贯彻到苏区人民群众中,指导苏区人民参加苏维埃政权建设,有利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8分)抗战时期解放日报创刊,大量刊登党在抗战时期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日益壮大,急需大型日报加强对各地宣传和工作指导,该报应运而生。该报成为党在抗战时期教育人民群众、指导革命工作的武器。(8分)总之,中共革命报刊的创立,宣传了党的理论主张,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进程。(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