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42292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6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2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人的身高与体重B. 兔的长毛与短毛C. 猫的白毛与蓝眼D. 棉花的细绒与长绒【答案】B【解析】【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详解】人的身高与体重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兔的长毛和短毛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猫的白毛与蓝眼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棉花的长绒和细绒,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

2、,D错误。2.孟徳尔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哪一项属于其研究过程中的“演绎”A. 测交结果为30株高茎,34株矮茎B.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C. 测交预期结果为高茎:矮茎接近1:1D. 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运用了假说演绎的科学研究方法,在杂交实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详解】A、测交实验是验证假说的过程,是在演绎之后,A错误;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是孟德尔提出的假说内

3、容之一,B错误;C、预期测交结果属于孟德尔根据假说内容进行的演绎过程,C正确;D、“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也是孟德尔假说的内容之一,D错误。3.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减数分裂包括两次细胞分裂B. 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C. 所有的生物都可以进行减数分裂D. 减数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配子过程中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精子形成过程如下:【详解】A、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A正确;B、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精子或卵细胞属于有性生殖细胞,B正确;C、只有进行有性生殖

4、的生物可以进行减数分裂,而非所有生物,C错误;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经减数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D正确。本题需选择不正确的,故答案为C。4.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A. 染色体在遗传上起主要作用B. 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C. 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 细胞里的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答案】C【解析】【分析】DNA是遗传物质是经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的,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同时含有两种核酸,遗传物质是DNA;大多数病毒只含有DNA一种核酸,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含有的核酸是RNA,遗传物质是RNA,如烟草花叶病毒。

5、【详解】经过分析可知,就整个自然界而言,所有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包括所有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绝大多数DNA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只有少数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在自然界中,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故本题答案为C。【点睛】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句话的理解不透彻是很多考生的易错点,需要记住,任何一种生物只有一种遗传物质,DNA或RNA,比如“人的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应该说“人的遗传物质是DNA”。值得注意的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针对整个自然界中所有生物而言的,而非某一生物。5.下图是来自同一动物体内、处

6、于不同状态的细胞分裂图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根据图不能准确判断该个体的性别B. 图与图所示细胞中染色单体数相等C. 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16条染色体D. 图和图所示过程都是产生体细皰的分裂【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并移向细胞两级,而且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中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且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并移向细胞两级,而且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细胞处于减

7、数分裂后期,而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此时的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故无法判断个体性别,A正确;B、图中染色单体为0条,图染色单体数为8条,两图中染色单体数目不相等,B错误;C、分析题图可知,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C错误;D、图和图所示过程都是减数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的过程,不是产生体细皰的分裂,D错误。【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记住并会应用细胞图像的判断的口诀:一数二看三判断。一数,数染色体数目,如果是奇数,说明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如果是偶数再进行第二步,二看:看有无同源染色体,如果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图像,如果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再进

8、行第三步,三判断:判断同源染色体行为,如果有联会、分离等特殊行为,则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如果没有这些特殊行为,则为有丝分裂的图像。然后根据染色体的具体行为判断细胞分裂所处时期即可。6.DNA分子能够自我复制的结构基础是A. DNA具有独特双螺旋结构B. 组成DNA的化学元素中含有P元索C. 磷酸和脱氧核苷酸交互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D. 配对的脱氧核苷酸之间连接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答案】A【解析】【分析】1、DNA分子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反向平行盘旋成的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即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利用细胞中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新的

9、DNA分子。【详解】DNA能够准确进行自我复制的结构基础在于其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无误的进行。故本题答案为A。7.确认两个基因是相同基因的依据是两者A.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B. 控制相对性状C. 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冋一位置D. 具有相同的碱基排列顺序【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2、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3、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等位基因。【详解】A、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一般来说

10、是不同的,A错误;B、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因此基因不同,B错误;C、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基因不一定相同,也可能是等位基因,C错误;D、具有相同碱基序列的基因的遗传信息相同,因此是判断基因相同的依据,D正确。8.人们把大蒜和韭菜在缺乏光照的环境下培育成的蔬菜分别称为蒜黄和韭黄,对二者的形成最好解释是A. 二者均为遗传信息改变B. 二者缺乏合成叶绿素的基因C. 黑暗中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D. 环境因素限制了有关基因的表达【答案】D【解析】【分析】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蒜黄和韭黄的出现是由于在缺乏光照的环境下,叶绿素无法合成,从而叶片显现出来叶黄素和胡萝卜

11、素的颜色。【详解】A、二者的形成是由于黑暗环境的影响,不是遗传信息改变,A错误;B、二者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仍然含有叶绿素的基因,B错误;C、黑暗条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与产生蒜黄和韭黄的现象无关,C错误;D、由于环境因素限制了叶绿素基因的表达,所以叶绿素无法合成,叶片发黄,D正确。9.若一个亮氨酸的密码子CUU变成CUC、CUA或CUG,所决定的氨基酸仍然是亮氨酸。这说明A. 密码子与氨基酸一一对应B. 个氨基酸可能有多个密码子C. 密码子与氨基酸的数量对应关系不定D. 一个密码子决定多个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只有一个密码子【答案】B【解析】【分析】密码子:(1)概念: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一

12、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2)种类: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3)特点: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亮氨酸可以对应四种密码子,所以,密码子与氨基酸不是一一对应关系,A错误;B、亮氨酸可以对应四种密码子,说明一个氨基酸可能有多个密码子,B正确;C、密码子与氨基酸的数量对应关系为: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是确定的,C错误;D、由密码子表可知:一个密码子只能决定一个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个密码子,D错误。1

13、0.图是果蝇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 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B. 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彼此间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 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的毎个细胞中都能表达D. 控制白眼和朱红跟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答案】B【解析】【分析】1、由题图可以知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等位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等位基因。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14、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由题图可以知道,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不是等位基因,A错误;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自由组合,所以彼此间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精细地调控生物的性状,因此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中不一定都能表达,C错误;D、由题图可以知道,控制朱红眼与白眼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不遵循分离定律,D错误。11. 牛胰岛素由两条多肽链构成,共有51个氨基酸。则牛胰岛素含有的肽键数以及控制其合成的基

15、因中至少含有的脱氧核苷酸数目依次是A. 49,306B. 49,153C. 51,306D. 51,153【答案】A【解析】12.与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其根本原因是A. 基因突变频率高B. 产生许多新的基因C. 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机会多D. 更易受环境彩响而发生变异【答案】C【解析】【分析】1、无性生殖是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亲体直接产生子代的生殖方式,代基本保留了母体的特性。2、有性生殖是指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如精子和卵细胞),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个体的繁殖方式。其中存在基因的分配和重组的过程,所以变异性更大。3、

16、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1)配子的多样性导致后代的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详解】A、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如果外界环境相同,其突变率也无较大差别,A错误;B、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过程中均会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均能发生基因突变,因此它们均能产生新基因,B错误;C、有性生殖过程需要亲本经过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多种基因组合的生殖细胞,这样导致后代具有较大的变异性,C正确;D、环境因素对两种生殖方式变异的影响没有

17、差别,D错误。13.用辐射量超标的大理石装修房屋,会对未生育夫妇造成危害进而影响生育的质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射线易诱发基因突变,通过受精作用传给后代B. 射线易诱发基因突变,通过有丝分裂传给后代C. 射线易诱发基因重组,通过减数分裂传给后代D. 射线易诱发基因重组,通过有丝分裂传给后代【答案】A【解析】射线能引起生物发生基因突变,若突变发生在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则一般不遗传给后代;若突变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则可通过受精作用传给后代,A正确,B错误;射线不会诱发基因重组,C、D错误。14. 多基因遗传病是一类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遗传病。以下疾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是哮喘病 21三体

18、综合征 抗维生素D佝偻病 青少年型糖尿病A. B. C. D. 【答案】B【解析】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哮喘病和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15.下图为DNA分子片段结构示意图,对该图描述不正确的是A. 图中有四种脫氧核苷酸B. 不能构成一个脱氧核苷酸C. 和相间排列,构成了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D. A、T之间有两个氢键,G、C之间有三个氢键【答案】C【解析】【分析】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

19、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图中碱基有四种A、G、C、T,所以脱氧核苷酸也有四种,A正确;B、不能构成一个脱氧核苷酸,其中和下方的一个磷酸基团才能构成一个脱氧核苷酸,B正确;C、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C错误;D、由题图可以看出,A、T之间有两个氢键,G、C之间有三个氢键,D正确。本题需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答案为C。16.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杂合子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杂合子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杂合子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杂合子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A. B. C.

20、 D. 【答案】D【解析】【分析】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杂合子(F1)的基因型为YyRr,产生的配子有四种类型:YR:Yr:yR:yr=1:1:1:1,根据题意,按照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判断杂合子自交、测交的后代表现型和基因型即可。【详解】由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可知:项,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故错误;项,杂合子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为1:1:1:1,故正确;项,杂合子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1:1:1,故正确;项,杂合子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1:1:1:1:2:2:2:2:4,故错误;项,杂合子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1:1:1:1,故正确;综上所述,因为正确,

21、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17.与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等育种方法相比,尽管人工诱变育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但是该育种方法的独特之处是A. 按照人类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B. 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后代性状稳定快C. 改变基因结构,创造前所未有的性状类型D. 可以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品种上【答案】C【解析】分析】几种常考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1)杂交自交选优(2)杂交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优点

22、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可集中于同一个体上提高变异频率,出现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营养器官增大、提高产量与营养成分缺点时间长,需要及时发现优良性状有利变异少,需要处理大量实验材料,具有不确定性技术复杂,成本高技术复杂,且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在动物中难以实现举例高杆抗病与矮杆抗病小麦杂产生矮杆抗病品种高产量青霉素菌株的育成三倍体西瓜、八倍体小黑麦抗病植株的育成【详解】A、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不能定向改造生物,A错误;B、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是单倍体育种的优点,不是诱变育种的优点,B错误;C、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能改造基因结构,创造前所未有的性状类

23、型,C正确;D、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品种上,这是杂交育种的优点,不是诱变育种的优点,D错误。18.某男性色盲,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分裂后期时,可能存在A. 两条Y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B. 条Y染色体,没有色盲基因C. 两条X染色体,两个色育基因D. 一条X染色体,一条Y染色体,一个色盲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红绿色盲属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该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故由题意可知,该男子基因型为XaY,其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次级精母细胞,该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等特殊情况下,其次级精母细胞有两种可能,含有两个Y染色体且不含色盲基因

24、,含有两个X染色体和两个色盲基因【详解】A、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若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Y染色体,则不会出现色盲基因,A错误;B、在不考虑异常分裂,的一般情况下,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要么含有两条X染色体,带有两个色盲基因,要么含有两条Y染色体,没有色盲基因,不会出现只有一条Y染色体的情形,B错误;C、男性色盲的基因型可表示为XaY,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因着丝粒的分裂,可能含有两条带有b基因的X染色体或两条Y染色体,C正确;D、X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会分别进入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不会出现在同一次级精母细胞中,D错误。【点睛】在分析减数分裂的相关试题

25、时,需要注意减数分裂的主要特征: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染色体复制;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染色体不再复制;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19.下列各项中,能够比较确切地说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是A. 环境变化定向变异去劣留优B. 生存斗争用进废退适者生存C. 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D. 环境变化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适者生存【答案】C【解析】【分析】达尔文进化学说-自然选择学说:1、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2、意义:科学解释了生物

26、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生物界。3、局限性: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强调物种的形成是渐变的,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详解】达尔文认为: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过度繁殖)个体间存在生存斗争(生存斗争)个体间存在差异,许多变异是可以遗传的(遗传变异)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适者生存)。故答案为C。20.图中甲、乙、丙、丁、a、b、c、d代表各种不同生物,哪一幅图符合达尔文的进化观点()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7、。【详解】生物物种起源于共同的祖先,经过不同自然条件下的选择,从而进化成现在的众多物种。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21.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 4只鼠仔的表现型可能是A. 二黑二白B. 全部黑色成全部白色C. 三黑一白或三白一黑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杂合豚鼠表现为黑色,所以黑色为显性性状,白色为隐性性状,一对杂合豚鼠产仔,即杂合子自交,再依据分离定律解题即可。【详解】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可知,一对杂合黑豚鼠杂交,后代出现黑色豚鼠和白色豚鼠的概率为3:1,但3:1是建立在子代数量足够多的的基础上的,由于豚鼠产仔数量过少,偏差较大,后代

28、比例不能完全遵循理论结果,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22.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一个重要区别是A. 染色体变异是定向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 基因突变是可以遗传的,染色体变异是不能遗传的C. 基因突变是不能遗传的,染色体变异是可以遗传的D. 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而染色体变异可见【答案】D【解析】【分析】(一)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多,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4、基因突变是点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在染色体

29、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5、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二)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两种。【详解】A、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都是不定向的,A错误;B、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都是可遗传变异,B错误;C、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都可以遗传,C错误;D、基因突变是点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D正确。23.孟德尔研究了7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发现任意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均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由此不能推出的结论是A. 豌豆至少有7对同源染色体B. 这7

30、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互不干扰的C. 豌豆所有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自由组合定律D. 7对相对性状中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分离定律【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由题意可知,7对相对性状中任意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均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说明任意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详解】A、这7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由7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所以豌豆至少有7对同源染色体,A正确; B、7对相对性状的基

31、因分别位于7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它们的遗传是互不干扰的,B正确;C、每条染色体上有很多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7对相对性状中任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定符合分离定律,D正确。本题需选择不能推出的结论,故答案为C。24.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球状(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不同亲本组合所产生的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最多的一组是 ( )A. WwDdwwddB. WWddWWddC. WwDdwwDDD. WwDdWWDD【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意“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可知:南瓜果实颜色的遗传遵循基

32、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结白色球状果实的南瓜为W_dd,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详解】WwDd 与wwdd杂交,后代结白色球状果实的概率为1/2Ww1/2dd1/4;WWdd与WWdd杂交,后代结白色球状果实的概率为100%;WwDd与wwDD 杂交,后代结白色球状果实的概率为1/2Ww0dd0;WwDd与WWDD杂交,后代结白色球状果实的概率为1W_0dd0。综上分析,B正确,A、C、D均错误。【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的思路: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等位基因(或几对相对性状)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然后按照题目要求的实际情况

33、进行重组。例如本题中的A选项,可将“WwDd wwdd”转化为“Wwww”和“Dd dd”这两个分离定律问题,分别求出子代白色与球状果实的概率,然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组合,此法“化繁为简,高效准确”。25.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具有隐性遗传因子个体都表现出隐性性状B. 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C. 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为31D. 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生物遗传的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34、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详解】杂合子含有隐性遗传因子但表现为显性性状,A错误;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但不能推测配子的数量,B错误;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C错误;自交法是植物鉴别和保留纯合子最简便易行的方法,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过程、孟德尔的解释、验

35、证方法及结论,理解测交法的作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6.假设基因A是视网膜正常所必需的,基因B是视神经正常所必需的,现有基因型为AaBb的双亲生了一个正常的男性,该正常男性与一个视觉障碍的女性(基因型为aabb)结婚,后代子女中患病的概率是(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A. 3/4B. 3/9C. 5/9D. 7/16【答案】C【解析】【分析】只有当同时存在两个显性基因(A和B)共同存在时,才表现为视觉正常,所以其基因型和性状的关系如下:基因型A B A bb AaB aabb表现型视觉正常 视觉障碍 视觉障碍 视觉障碍所以基因型为AaBb的双亲生了

36、一个正常男性的基因型的概率为:1/9AABB、2/9AaBB、2/9AABb、4/9AaBb。【详解】正常男子和视觉障碍女子aabb结婚,有以下几种组合方式:1/9AABBaabb 1/9 AaBb (视觉正常);2/9AaBBaabb 2/9(1/2AaBb视觉正常1/2aaBb);2/9AABbaabb 2/9(1/2AaBb视觉正常1/2Aabb);4/9AaBbaabb4/9(1/4AaBb视觉正常1/4Aabb1/4aaBb1/4aabb);所以后代视觉正常的概率是4/9,后代视觉不正常的概率是5/9,故答案为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点在于,先依据自由组合定律,写出9种常见的基因型

37、,再抓住题中信息“假设基因A是视网膜正常所必需的,基因B是视神经正常所必需的”,依次写出基因型对应的表现型,根据遗传定律计算概率即可。27.如下图所示,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 ()和非同源区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区段上的基因无等位基因B. 区段上的基因无显、隐性之分C. 区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D. 区段的存在,决定了减数分裂时X、Y的联会行为【答案】A【解析】【分析】1、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虽然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在减数分裂时,初级精母细胞中的X和Y染色体可以进行联会,所以这两条染色体为异型性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2、男

38、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 Y,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详解】A、女性个体中有两条X染色体,区段上的基因有等位基因,A错误;B、男性只有一条Y染色体,所以区段上的基因无显、隐性之分,B正确;C、只有男性有Y染色体,所以区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C正确;D、区段是同源区段,所以它的存在,决定了减数分裂时X、Y的联会行为,D正确。本题需选择错误的选项,故答案为A。28.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具有一致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决定了基因的行为变化B. 在间期,染色体的复制使细胞核中的基因数目加倍C. 减数分裂结束时子细胞的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减半D. 减数

39、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不变【答案】D【解析】【分析】对于真核生物来说,细胞核内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所以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基因的行为和染色体的行为具有一致性。【详解】A、细胞核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决定了基因的行为变化,A正确;B、在间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即染色体复制,使细胞核中的基因数目加倍,B正确;C、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减数分裂结束时子细胞的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减半,C正确;D、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减半,染色单体分开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进行的,D错误。本题需选择错误选项,故答案为D。【点

40、睛】在分析减数分裂的相关试题时,需要注意减数分裂的主要特征:1、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染色体复制;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2、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染色体不再复制;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29.毎个家庭都希望生出健康的孩子。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表现正常;乙家庭中,夫妻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丙家庭中,妻子为白化病患者,丈夫家族中无此病史。从优生角度考虑A. 甲家庭最好生育女孩B. 乙家庭最好生育女孩C. 丙家庭最好生育男孩D. 三个家庭生男生女

41、都可以【答案】B【解析】【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常表示为XD;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常表示为Xb;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常用a表示。【详解】A、甲家庭中丈夫基因型为XDY,妻子基因型为Xd Xd,所生子女中女孩都患病,男孩都正常,最好生育男孩,A错误;B、乙家庭中夫妻都正常,丈夫基因型为XBY,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所以妻子的基因型可能是为XBXb,所生子女中女孩均正常,男孩有可能色盲,所以最好生女孩,B正确;C、白化病的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丈夫基因型为AA,妻子为aa,所生子女都正常,C错误;D、由以上解析可知,只有丙家庭

42、生男生女都可以,D错误。30. 着色性干皮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起因为DNA损伤,患者体内缺乏DNA修复酶,DNA损伤后不能修补从而引起突变。这说明一些基因( )A. 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生物性状B. 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从而直接控制生物性状C. 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D. 可以直接控制生物性状,发生突变后生物性状随之改变【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意可知该病是因为缺乏DNA修复酶,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C正确。不是直接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的,B错误。控制酶的合成属于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A、D错误。31.一个双

43、链DNA分子中G占40%,在其一条单链中A占该链碱基数的10%,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DNA分子的两条单链中G的数量相等B. 高温条件下该DNA分子结构不易被破坏C. 该DNA分子中嘌呤碱基数大于嘧啶碱基数D. 该DNA分子的另一条单链中A占该链碱基数的5%【答案】B【解析】【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计算中的应用:(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C+T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

44、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4)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详解】A、该双链DNA分子中G占40%,但无法判断该DNA分子每条链中G的比例,A错误;B、该DNA分子中GC对多,氢键多,所以高温条件下该DNA分子结构不易被破坏,B正确;C、双链DNA分子中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C错误;D、该DNA分子中G占40%,所以A占10%,其中一条链中A占10%,则另一条链中A也占10%,D错误。32.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与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 每个脱氧核糖上都连着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B. 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C. DNA分子复制时需要解旋酶和

45、DNA聚合酶,不需要能量D. 双链DNA分子中,碱基的数目和脱氧核糖的数目是相等的【答案】D【解析】【分析】(一)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二)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即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利用细胞中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新的DNA分子。【详解】A、DNA分子中约大多数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但两条链的末端各有一个脱氧核糖上只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

46、碱基,A错误;B、DNA酶的作用是促进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促进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合成新的子链的酶是DNA聚合酶,B错误;C、DNA双螺旋结构解链需要解旋酶,需要能量,C错误;D、双链DNA分子中,碱基的数目和脱氧核糖的数目是相等的,D正确。33.原核生物的mRNA通常在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蛋白质的翻译,但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必须在mRNA形成之后才能翻译蛋白质。对这一差异的合理解释是A. 真核生物tRNA呈三叶草结构B. 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进入细胞核C. 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靠近DNAD. 真核生物的tRNA合成无需基因指导【答案】C【解析】【分析】原核生物细胞中无成形的细胞核,所以转录和翻译

47、可同时在细胞质中进行;而真核生物有细胞核,转录在细胞核内进行,转录出mRNA后,mRNA从核孔进入细胞质在核糖体上进行蛋白质的翻译,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间隔。【详解】A、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tRNA都呈三叶草结构,A错误;B、真核生物的核基因位于细胞核中,而翻译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在细胞核内合成的mRNA,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进行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不能进入细胞核,B错误;C、原核生物的细胞内没有核膜,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靠近DNA,这使得原核生物在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蛋白质的翻译,C正确;D、真核生物转录形成tRNA,模板是DNA的一条链,所以真核生物的tRNA合成也需基因指导, D错误。

48、34.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是自然选择学说B. 是自然选择C. 是突变和基因重组D. 是物种多样性【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以知道,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中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因此是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核心是自然选择,是自然选择;生物多样性包含基因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因此是基因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详解】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是自然选择学说,A正确;B、可能是突变、

49、基因重组或自然选择,B错误;C、是生物进化的实质,即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D、包含是基因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错误。35.有性生殖过程中一定发生和可能发生的过程依次是A. 基因突变,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 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基因重组C. 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基因突变D.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答案】D【解析】【分析】有性生殖是指由亲本经过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雌配子和雄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受精作用),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个体的繁殖方式。其中存在基因的分配和重组的过程,所以变异性更大。【详解】A、

50、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有性生殖过程中不一定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会自由组合,A错误;B、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不一定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会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C、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不一定会发生;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有性生殖过程中也不一定会发生,C错误;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会自由组合,一定会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不一定会发生,D正确。【点睛】在分析减数分裂的相关试题时,需要注意减数分裂的主要特征: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染色体复制;同源染

51、色体配对-联会;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染色体不再复制;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36.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和八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八倍体小麦的单倍体有四个染色体组B. 六倍体小麦花药离体培养所得个体是三倍体C. 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才是单倍体D.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答案】A【解析】【分析】1、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2、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

52、体。其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三倍体;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四倍体。多倍体植株的特点是茎秆粗壮、果实和种子比较大,营养物质含量多。3、单倍体:由配子直接发育形成的个体,如雄蜂。【详解】A、八倍体小麦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有四个染色体组,所以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单倍体有四个染色体组,A正确;B、六倍体小麦花药离体培养所得个体,虽然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但是是单倍体,B错误;C、单倍体的染色体组可以是一个、两个或多个,这取决于亲本染色体组数,C错误;D、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也可以是四倍体的单倍体,D错误。【点睛】区分是单倍体还是二倍体或多倍体的关键是看发育起点,如果是受精卵发育而来,有

53、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如果由配子发育而来,不管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37.下列可能属于遗传病的是A. 家三口,在同时间段内都患有甲型肝炎B. 孕妇缺碘,导致出生的婴儿得先天性呆小症C. 一男子和他的父亲都在40岁左右也开始秃发D. 由于缺少维生素A,父亲和儿子均得了夜盲症【答案】C【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1、原因:人类遗传病是因为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2、类型: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详解】A、甲型肝炎病是因为病毒引起的,属于传染病,不属于遗传病,A错误;B、先天性呆小症是由于缺碘,而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其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属于遗传病

54、,B错误;C、一男子40岁发现自己开始秃发,据了解他的父亲在40岁左右也开始秃发,可见秃发与遗传有关,属于遗传病,C正确;D、夜盲症是因为缺少维生素A引起的,其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属于遗传病,D错误。38.下列关于动、植物选种的操作,错误的是A. 植物杂交育种获得F2后,从中选出所需类型即为新品种B. 植物杂交育种获得F2后,可以采用不断自交选育新品种C. 哺乳动物杂交育种获得F2后,可采用测交鉴别选出纯合个体D. 如果用植物的营养器官进行繁殖,则只要后代出现所需性状即可留种【答案】A【解析】【分析】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过程:杂交自交选优自交选优。【详解】A、植物杂交育种得到F2后,还需

55、要选择所需性状连续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为新品种,A错误;B、植物杂交育种获得F1,自交产生的F2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可以采用不断自交选育新品种,B正确;C、哺乳动物杂交育种获得F2后,可以采用与隐性性状个体测交,如果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鉴别个体为杂合子,反之,为纯合子,C正确;D、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来繁殖属于无性繁殖,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与亲本相同,故只要杂交后代出现所需性状即可留种,D正确。本题需选择错误选项,故答案为A。【点睛】注意区分鉴定不同生物纯合子的方法:(1)自花传粉的植物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反之,为纯合子。(2)异花传粉的植物和动物采用与隐性性状个体测交,后代出现

56、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反之,为纯合子。39.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由表可知A. -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 证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C. 和证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D. 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答案】C【解析】【分析】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在体内进行的,实验思路是设法将S型细菌的DNA与蛋白质、多糖荚膜等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详解】A、四组实验仅证明了DNA是遗传转化的因子,并未发现其他物质可以起该作用及其所起作用的大小,所以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错误;B、实验加入了荚膜多糖,后代培养未出现S型

57、菌,可以说明荚膜多糖不是转化因子,而不能证明其有酶活性,B错误;C、的结果既有R型菌,又有S型菌,直接说明DNA可以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结果仅有R型菌,侧面说明DNA水解产物无法使其转化,和证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C正确;D、实验加入了S型菌的蛋白质,后代培养未出现S型菌,所以直接说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D错误。【点睛】方法归纳:根据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将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中才会出现S型细菌,所以S型细菌的DNA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同时证明了其他物质不是。40.下列说法不支持共同进化观点的是A. 某草原上由于狼的灭绝造

58、成鹿数量激增B. 通过捕食关系猎豹跑得越来越快,斑马的逃生动作越来越敏捷C. 有长着细长花矩的兰花,就必然有同样长着细长吸管似的口器的昆虫D. 随着蓝藻的出现地球上有了氧气,这为需氧型生物的出现和进化提供了条件【答案】A【解析】【分析】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例如一种植物因为食草昆虫所施加的压力而发生遗传变化,这种变化又导致昆虫发生遗传性变化.而不是几个物种朝一个方向进化.它包括:“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

59、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详解】A、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激增不属于生物与生物共同进化,这种情况因为鹿群没有捕食者的选择作用,最终很可能会导致鹿群退化,不属于共同进化,A不支持;B、通过捕食关系猎豹跑得越来越快,斑马的逃生动作越来越敏捷,属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B支持;C、有长着细长花柱的兰花,就必有同样长着细长吸管似的口器的昆虫,属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C支持;D、随着光合放氧生物蓝藻的出现,地球上有了氧气,这为需氧型生物的出现和进化提供了前提,属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D支持。本题需选择不支持的选项,故答案为A。【点睛】共同进化

60、的知识,需要考生特别注意: “共同”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共同。二、非选择题41.在西伯利亚大草原上生活着苔原狼、马鹿、野兔等多种野生动物。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西伯利亚大草原上苔原狼种群中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_,其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进化的实质是_的改变。(2)从苔原狼的种群中随机抽取100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有35、60和5只,则A的基因频率为_,Aa的基因型频率为_。(3)苔原狼种群中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一是通过_可以产生新的等位基因;二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_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4) 苔原狼和

61、马鹿、野兔等动物一般都具有根强的奔跑能力,这是生物_的结果。【答案】 (1). 基因库 (2). 种群 (3). (种群)基因频率 (4). 65% (5). 60% (6). 基因突变 (7). 基因重组 (8). 共同进化【解析】【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详解】(1)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西伯利亚大草原上苔原狼种群中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基因库,其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从苔原狼的种群中随机抽

62、取100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有35、60和5只,则A的基因频率=(352+60)/200=65%,Aa的基因型频率为60/100=60%。(3)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所以苔原狼种群中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 (4)苔原狼和马鹿、野兔等动物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和发展,双方进行着相互选择,所以一般都具有根强的奔跑能力,这是生物共同进化的结果。【点睛】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是这一部分的难点,计算时注意:(1)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

63、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42.下图是中心法则示意图,字母a-e分别代表不同的合成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中心法则中, a-e五个过程的正常进行共同遵循_原则。(2)在真核细胞中:a过程通常发生在细胞分裂的_期;a和c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分别是_和_。(3)种tRNA:能特异性识别信使RNA上的_种密码子、转运_种氨基酸。(4)b、d过程所利用的原材料分别是_和_,若用含有15N的培养基培养细菌,那么一段时间后,l5N将会出现在图示的_中(物质)。【答案】 (1). 碱基互补配对 (2). 间 (3). 细胞核 (4). 核糖体 (5). 一 (6). 一 (7). 核

64、糖核苷酸 (8). 脱氧核苷酸 (9). DNA、RNA、蛋白质【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DNA自我复制,以DNA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b表示转录,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c表示翻译,是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d表示逆转录,e表示RNA自我复制。【详解】(1)中心法则中, a-e五个过程中都需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在真核细胞中:a过程表示DNA的复制,通常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a,DNA的复制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c,翻译的场

65、所是核糖体。(3)种tRNA的反密码子是特定的,所以一种tRNA能特异性识别信使RNA上的一种密码子、转运一种氨基酸。(4)b表示转录,转录的产物是合成RNA,所以利用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d表示逆转录,合成的产物是DNA,所以利用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由于DNA、RNA、蛋白质中都含有N元素,所以若用含有15N的培养基培养细菌,那么一段时间后,l5N将会出现在图示的DNA、RNA、蛋白质中。【点睛】本题是考查中心法则,解决此类问题,要注意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比较、归纳DNA复制、转录、翻译以及逆转录、RNA复制的概念、时间、场所过程、条件、产物等知识,通过对比分析做到准确记忆。43.已知西瓜红瓤(R

66、)对黄瓢(r)为显性。下图为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图中 A是纯种红瓤瓜苗,B是黄瓤瓜苗。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_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2)秋水仙素溶液应滴在二倍体西瓜幼苗的_,原因是这一部位的细胞分裂_。(3)H瓜瓤是_色,基因型为_,其无子的原因是_。(4)生产上培育无子西瓜的原理是_。【答案】 (1). 纺锤体 (2). 芽尖 (3). 旺盛 (4). 红 (5). RRr (6). E (三倍体)植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 (7). 染色体变异【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A是纯种红瓤瓜苗,基

67、因型为RR,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基因型变为RRRR,为四倍体母本; B是黄瓤瓜苗,基因型为rr,为二倍体父本。两者杂交得到的三倍体基因型为RRr,西瓜瓜瓤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与母本基因型相同。【详解】(1)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2)由于芽尖细胞有丝分裂旺盛,所以秋水仙素溶液应滴在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芽尖。(3)H是三倍体母本上所结的无籽西瓜,由于三倍体植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所以当接受普通二倍体西瓜的花粉刺激后,发育成的三倍体西瓜中没有种子;而瓜瓤是由子房壁(母本体细胞)发育而来,故瓜瓤的基因型为

68、为RRr,颜色为红色。(4)生产上培育无子西瓜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点睛】本题考查多倍体育种与果皮的来源等知识,在本题中易错点在第三小问,由于瓜瓤属于内果皮的部分,是由子房壁细胞发育,而不是由受精卵发育的,所以基因型是和母本完全相同的,与此相同的还有种皮,种皮是由珠被发育而来,基因型也同母本。44.小麦种子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A或a控制),抗锈病与感锈病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B或b控制),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用纯种毛颖感锈病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病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病植株(丙),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所得后代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

69、数目进行统计,结果如下表:(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_、_。(2)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_、_;丁的基因型是_。(3) F1形成的配子有_种,比例为_。(4)丙和丁的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光颖抗锈病植株所占的比例是_。【答案】 (1). 毛颖 (2). 抗锈病 (3). AAbb (4). aaBB (5). aaBb (6). 4 (7). 1111 (8). 1/8 (9). 3/8【解析】【分析】1、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说明毛颖相对于光颖是显性性状,抗锈相对于感锈是显性性状,则甲的基因型为AAbb

70、,乙的基因型为aaBB ,丙的基因型为AaBb。 2、分析表格可知,抗锈:感锈=3:1,说明亲本都是杂合子,即亲本的基因型均为为Bb,毛颖:光颖=1:1,属于测交类型,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详解】(1)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说明毛颖相对于光颖是显性性状,抗锈相对于感锈是显性性状。(2)已知毛颖相对于光颖是显性性状,抗锈相对于感锈是显性性状,甲的基因型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 ,丁的基因型为aaBb。(3)已知F1丙的基因型为AaB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为A与a、B与b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可以形成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比例为1111。(4)丙AaBb和丁aaBb 的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1/4=1/8,光颖抗锈病植株所占的比例是1/23/4=3/8。【点睛】本题结合表格,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应用,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准确判断显隐性;其次能利用逐对分析法,根据后代分离比和亲本性状,推断出亲本基因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