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庐巢七校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第四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30796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庐巢七校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第四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安徽省庐巢七校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第四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安徽省庐巢七校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第四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安徽省庐巢七校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第四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安徽省庐巢七校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第四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安徽省庐巢七校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第四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安徽省庐巢七校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第四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安徽省庐巢七校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第四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安徽省庐巢七校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第四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安徽省庐巢七校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第四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安徽省庐巢七校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第四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安徽省庐巢七校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第四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安徽省庐巢七校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第四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安徽省庐巢七校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第四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安徽省庐巢七校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第四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安徽省庐巢七校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第四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安徽省庐巢七校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第四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安徽省庐巢七校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第四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安徽省庐巢七校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第四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安徽省庐巢七校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第四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安徽省庐巢七校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第四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安徽省庐巢七校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第四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安徽省庐巢七校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第四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安徽省庐巢七校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第四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安徽省庐巢七校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第四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安徽省庐巢七校联盟2020届高三生物第四次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物质或结构的检测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 葡萄糖可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橘红色沉淀B. 唾液淀粉酶遇碘变蓝色C. 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D.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叶绿体的活细胞染料【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

2、)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详解】A、可溶性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A错误;B、唾液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而碘液是染淀粉的,B错误;C、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C正确;D、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是否合适、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2. 下列关于几种化学元素与光合作用关系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C

3、是组成糖类的基本元素,在光合作用中CO2开始先后经C3、C5形成(CH2O)B. N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没有N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 O是有机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来自于水D. P是构成ATP的必需元素,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均有ATP的合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光合作用中C经历了CO2C3(CH2O)+五碳化合物的过程,A错误。叶绿素的作用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没有叶绿素植物就不能利用光能进行光反应,进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N作为叶绿素组成元素,缺N叶绿素无法合成,所以没有N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来自于CO2,C

4、错误。光合作用中暗反应所需的ATP在光反应阶段合成,暗反应过程中没有ATP的合成,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几种化学元素与光合作用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3.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B. 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C. 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ATP均在膜上进行D.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答案】A【解析】【详解】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因此A正确;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少量的固醇,不含有脂肪,因此B错误;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

5、都会产生ATP,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光合作用的光反作用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因此C错误;核糖体不具膜结构,因此D错误。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对生物活动过程中有关内在知识联系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4. 细胞核是细胞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A. 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 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C. 细胞周期的全过程都发生转录,仅间期进行DNA复制D. 控制细胞的一切性状,但受细胞质的调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细

6、胞质基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故A错误。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故B正确。细胞周期的DNA复制和转录都在间期进行,故C错误。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主要性状,还有少数性状受细胞质基因的控制,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5.用3H标记的胸苷和3H标记的尿苷(它们是合成核酸的原料),分别处理活的洋葱根尖,开始一

7、段时间后检测大分子放射性,最可能的结果是A. 两者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B. 前者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后者只有局部区域细胞检测到放射性C. 前者部分细胞检测到放射性,后者所有的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D. 两者所有细胞都不能检测到放射性【答案】C【解析】【详解】用3H标记的胸苷是合成核酸DNA的原料,用3H标记的尿苷是合成核酸RNA的原料,洋葱根尖只有分生区的细胞分裂,在分裂间期时有DNA的复制,复制过程以3H标记的胸苷作为合成核酸DNA的原料,子细胞中才能检测到放射性,所以只有部分细胞检测到放射性;而通过转录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所有细胞中,所以C正确,A、B、D错误。6.用含有不同浓度

8、的Cu2+培养液培养某植物幼苗,测得该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Cu2+浓度(mol/L)01101001000叶绿素含量(mg/g FW)叶绿素a2. 02. 32. 22. 01. 4叶绿素b0. 40. 50. 50. 50. 4A. 随着Cu2+浓度的增大,叶绿素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B. Cu2+浓度为100mol/L时,Cu2+促进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合成C. 当Cu2+浓度为1000mol/L时,可推测该植物幼苗光合作用减弱D. 测定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要提取分离色素后再做定量分析【答案】B【解析】【分析】该实验中,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Cu2

9、+培养液,因变量是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其他属于无关变量。结合表格数据进行分析作答。【详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随着Cu2+浓度的增大,叶片中的叶绿素含暈先稍增加,然后逐渐减少,A正确;B、当浓度为1mol/L时叶绿素的含量最高,原因可能是Cu2+促进了叶绿素的合成,B错误;C、当Cu2+浓度为1000mol/L时,叶绿素含量下降,可推测该植物幼苗光合作用减弱,C正确;D、测定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时,需要提取、分离色素后再做定量分析,D正确。故选B。7.将玉米幼苗培养在一密闭容器中,置于不同条件下,下图叶肉细胞中的可能会有不同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所示的两种细胞器中均能产生AT

10、P和HB. 在光照等条件都适宜时,会减小、会增大C. 在黑暗条件下,均会增大、均会减小D. 、保持不变时,该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为零【答案】D【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C6H12O6(葡萄糖) 4H(还原氢)+2C3H4O3(丙酮酸)+少量能量;场所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 2C3H4O3(丙酮酸)+6H2O(水)20H(还原氢)+6CO2(二氧化碳)+ 少量能量;场所: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 24H(还原氢)+6O2(氧气)12H2O(水)+大量能量;场所:线粒体内膜。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6CO2+12H2O+大量能量无氧呼吸:C6H12O62C2H5OH + 2C

11、O2 + 少量能量(植物,低等动物和微生物) C6H12O6 2 C3H6O3(乳酸)(高等动物和某些植物,例如马铃薯的块茎和甜菜的块根等)。2、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a水的光解:2H2O 4H+O2bATP的生成:ADP+Pi+光能ATP。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CO2的固定:CO2 +C52C3b三碳化合物还原:2C3 (CH2O)+C5【详解】A、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可以产生ATP和H,A正确;B、在光照等条件都适宜时,叶绿体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强度,故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会减小、氧气会增大,B正确;C、黑暗条件下,玉米幼苗不能

12、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均增大,、均减小,C正确;D、保持不变时,叶肉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光合作用强度,叶肉细胞的净光合作用为零,但植株有些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整个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D错误。故选D。8.科研人员为研究批把植株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光合特征,对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阴天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时间与气孔导度的下降时间不一致B. 晴天出现光合“午休”现象与气孔关闭引起的CO2供应不足有关C. 两种条件下枇杷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的早晚均与光照强度无关D. 实验结果显示枇杷植株适合种植在光照

13、相对较弱的荫蔽环境中【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晴天中午温度较高、光照较强枇杷植株叶片的气孔部分关闭,同时气孔导度下降,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致净光合作用下降;阴天时中午光照强度最大,净光合作用速率最大,但阴天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时间与气孔导度的下降时间不一致。【详解】A、据图分析,阴天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时间与气孔导度的下降时间不一致,A正确;B、晴天中午温度较高、光照较强枇杷植株叶片的气孔部分关闭,同时气孔导度下降,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致净光合作用下降,B正确;C、两种条件下枇杷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的早晚均与光照强度、温度均有关,C错误;D、图示说明,阴天时光照强度较弱,净光合作用速率高于

14、晴天,说明枇杷植株适合种植在光线弱荫蔽环境中,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识图判断和分析作答的能力。9.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处于ef期的细胞含有染色单体B. de时刻才出现赤道板和纺锤体C. bc时期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D. cd时期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在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为1,在细胞分裂的间期,DNA复制后变为每条染色体上2个DNA;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又变为

15、1。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de段发生了着丝点分裂,所以ef期的细胞每条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不含染色单体,A错误;B、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纺锤体出现在细胞分裂的前期,即cd段,B错误;C、根据分析可知,bc期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C正确;D、cd段可表示DNA复制完成后到着丝点分裂前的时期,染色体数量不变,只有着丝点分裂时染色体数量才加倍,D错误。故选C。10.下表是四种植物分生组织细胞的细胞周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植物细胞周期的时间(h)a时期(分裂间期)b时期(分裂期)物种110. 60. 4物种2183物种31

16、6. 52物种410. 42. 3A. 物种2的分生组织细胞是观察有丝分裂过程的最好材料B. 处于a时期的细胞,核糖体、线粒体的活动都非常旺盛C. 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时间都长于分裂期D. 四种植物的不同个体中,都只有部分细胞在细胞周期中【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图表: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在前,时间长大约占90%-95%,细胞数目多)+分裂期(在后,时间短占5%-15%,细胞数目少),所以表中a表示分裂间期,b表示分裂期。【详解】A、最好选用物种4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因其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比例

17、最大2.3/(2.3+10.4)18%,A错误;B、a为分裂间期,此时细胞中主要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核糖体、线粒体活动旺盛,B正确;C、由表格数据可以知道,不同生物的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时间比分裂期时间长,C正确;D、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植物体有些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因此四种植物的不同个体中,都只有部分细胞在细胞周期中,D正确。故选A。11.下列关于细胞分化和衰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B. 衰老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变C. 所有生物的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都不同步D. “自由基学说”认为衰老是因为端粒损伤【答案】

18、B【解析】【分析】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都是细胞正常的生命现象。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衰老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详解】细胞分化的过程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使一个或一种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A错误。衰老细胞的细胞大小、结构、形态和功能都会发生改变,B正确。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和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和死亡,对多细胞来说,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与个体的衰老和死亡不是同步的,但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C错误。端粒损伤是“端粒学说”,不是“自由基学说”,“自由基学说”是指生命活动中,细

19、胞不断进行各种氧化反应,在反应中产生了自由基,D错误。12.下列关于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具无限增殖的能力B. 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C. 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D. 由正常细胞发生突变而形成【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在适宜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如扁平梭形的纤维细胞癌变后变成球形);3、细胞表面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粘着性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转移。【详解】A、适宜条件下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A正确;B、癌细胞由于无限增殖而代谢加快,如DNA复制、蛋白质合成相关酶活性增加,B错误;C、由于癌细胞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下降

20、,因此癌细胞容易转移,C正确;D、癌细胞由正常细胞发生基因突变而形成,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癌细胞的特点,考生要能够识记癌细胞的特点,并能够与衰老细胞的特征进行区分比较,原癌基因是调控细胞分裂的基因,存在于正常细胞中。13.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 细胞分裂后,物质运输效率会降低B. 细胞分化后,结构和功能会发生改变C. 细胞衰老后,细胞体积变大、代谢速率减慢D. 细胞癌变后,细胞核的体积缩小、核膜内折【答案】B【解析】【分析】物质的运输效率与细胞的大小有关,细胞越大,表面积和体积比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细胞分化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

21、稳定性差异的过程;自由基学说认为细胞衰老过程中产生大量自由基,自由基会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细胞癌变后表面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详解】A、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细胞体积会变大,因此细胞分裂结束后与间期时相比,物质运输效率更高, A错误;B、细胞分化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故细胞分化后,结构和功能会发生改变,B正确;C、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变大、细胞体积变小,代谢速率减慢,C错误;D、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是细胞衰老的特征,D错误。故选B。14.神经干细胞(NSC)是一群能自我更新并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细胞,在

22、适当条件下可分化成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细胞。下列关于神经干细胞(NSC)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NSC在自我更新过程中会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B. NSC分化成星形细胞时有新基因的产生和表达C. 人体内的少突胶质细胞在适当条件下可分化为NSCD. NSC发生癌变时,细胞膜甲胎蛋白的含量会下降【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干细胞属于体细胞,其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随着增殖代数的增加,神经干细胞会逐渐衰老。神经干细胞可以分化成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详解】A、NSC的自我更新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A正确;B、NSC分化的

23、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并不会产生新基因,B错误;C、生物体内的细胞分化后,一般不可逆,故人体内的少突胶质细胞不可分化为NSC,C错误;D. NSC发生癌变时,细胞膜甲胎蛋白的含量会增加,D错误。故选A。15.研究发现,原癌基因myc等持续处于活跃状态或者抑癌基因p53等处于关闭状态时,会导致细胞异常增殖成为癌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癌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数量都大于正常细胞B. 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有关C. 癌细胞具有异常增殖能力,该能力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D. 诱导细胞癌变的外界因素只有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两大类【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癌变的根

24、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详解】A、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正常细胞具有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A错误;B、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B正确;C、癌细胞具有异常增殖能力,该能力既受基因的控制,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C错误;D、诱导细胞癌变的外界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D错误。故选B。16.下列是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5、”中性状分离现象的各项假设性解释,其中错误的是A. 生物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B. 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互不融合C. 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D. 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组合【答案】D【解析】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孟得尔对性状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的假说(对各项假设性解释)的内容为: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这些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因此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

26、的。综上所述,A、B、C三项均正确;就同种生物而言,产生的雌配子的数量要少于雄配子的数量,D项错误。17. 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籽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却无甜玉米籽粒。原因是:A. 甜是显性性状B. 非甜是显性性状C. 相互混杂D. 相互选择【答案】B【解析】【分析】玉米是单性花,且雌雄同株,纯种甜玉米和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既有同株间的异花传粉,也有不同种间的异花传粉,甜玉米上的非甜玉米,是非甜玉米授粉的结果,而非甜玉米上的没有甜玉米,说明甜是隐性性状,非甜是显性性状。据此答题。【详解】在纯种甜玉米中,产生的配子都含控制甜这种性状的基因,但结的子粒中有

27、非甜的,说明接受了非甜的花粉后,子粒中含有的非甜基因被表达出来,所以既含甜基因,又含非甜基因,而表现为非甜性状,则说明非甜是显性。同理,在纯种非甜玉米中,也有接受了甜玉米花粉的个体,它们的子粒中既含甜基因,又含非甜基因,但只表现出非甜性状,说明非甜是显性性状。故选B。18.人的耳朵有的有耳垂,有的无耳垂。某医学小组调査了人群中有耳垂和无耳垂性状的遗传情况,统计情况如下表:子代表现型亲代表现型第一组笫二组第二组双亲全为有耳垂双亲中只有一方有耳垂双亲全为无耳垂有耳垂1201200无耳垂74932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据上表中第一组的调查结果可以判断,显性性状是有耳垂,隐性性状是无耳垂B. 从

28、第三组的调查结果基本可以判断出,隐性性状是无耳垂C. 第二组家庭中,有可能某双亲基因型都是纯合子D. 在第一组的抽样比例不为3:1,就是因为抽样的样本太少【答案】D【解析】第一组中双亲全为有耳垂可以生无耳垂的后代,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可以判断,则确定显性性状是有耳垂,隐性性状是无耳垂,A正确;从第三组的调查结果显示,双亲全为无耳垂,子代均为无耳垂,最可能是无耳垂为隐性性状,B正确;第二组家庭中,双亲中有耳垂的可以是显性纯合体、也有杂合体;而无耳垂的肯定是纯合体,所以双亲的基因型有可能都是纯合子,C正确;由于有耳垂为显性性状,因此第一组的抽样家庭双亲的基因型组合方式可能是AAAA、AAAa、AaA

29、a,所以后代比例不为3:1,D错误。19. 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A. 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B. 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C. 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 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遗传规律发现过程中用到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详解】A、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对于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基本无影响,因为杂合子也可用来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A正确;B、显隐性不容易区分,容易导致统计错误,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C、所选相对性状必须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

30、如果受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可能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不遵守操作流程和统计方法,实验结果很难说准确,D错误。20.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中哪个过程 AaBb1AB:lAb:laB:la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A. B. C. D. 【答案】A【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所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作用于配子的产生过程中。故选A。21.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

31、体上,F1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 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A. 4和9B. 4和27C. 8和27D. 32和81【答案】A【解析】【分析】3对等位基因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则3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各对基因独立,可以将每对基因分解考虑,这样就变成几个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规律,它们是独立事件,最后结果按乘法定理计算。【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cc,它产生的配子就相当于拿出一个A或a,一个B或b和c,他们之间自由组合,为22=4;F1为AaBbcc自交的结果,一对一对等位基因进行分析,Aa进行自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为A

32、A、Aa、aa三种,BB自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为BB、Bb、bb,cc进行自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为cc,因此F2的基因型种类数=331=9种。故选A。【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基因自由定律的应用,在解答首先逐对基因考虑,然后利用乘法法则进行计算,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并且掌握一般计算规律。22. 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不抗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呈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AATTdd,AAttDD,AAttdd,aattd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33、. 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选择亲本和杂交B. 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选择亲本和、和杂交C. 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最好选用和亲本杂交D. 将和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后,可观察到四种类型的花粉且比例为9331【答案】C【解析】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选择亲本和杂交;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选择亲本和杂交,依据花粉的形状和花粉的糯性与非糯性两对相对性状可以验证;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选用和亲本杂交较为合理;和杂交后所得的F1(AattDd),产生的花粉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将会看到四种类型的花粉,且比例为1111;故选C。23

34、.某植物的花色受不连锁的两对基因Aa、Bb控制,这两对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所示,此外,a基因对于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现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l,则F1的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A. 白粉红=3103B. 白粉红=3121C. 白粉红=493D. 白粉红=691【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A控制酶A的合成,酶A能将白色色素转化成粉色色素,基因B能控制酶B的合成,酶B能将粉色色素转化为红色色素。又已知a基因对于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因此红花的基因型为AAB_,粉花的基因型为A_bb和AaB_,白花的基因型为aaB_和aabb。【详解】基因型为AA

35、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1,则F1的基因型为AaBb,F1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aaB_+aabb):粉(A_bb+AaB_):红(AAB_)=(1/43/4+1/41/4):(1/43/4+1/23/4):(1/43/4)=4:9: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正确理解a基因对于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这一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24.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分离比可能为97、961或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可能是( )A. 13、121或31B. 31、41或13C. 121、41或31D. 31、31或14【答

36、案】A【解析】【分析】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生物性状时,F2中出现的表现型异常比例分析:(1)12:3:1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2)9:6:1即9A_B_:(3A_bb+3aaB_):1aabb(3)9:3:4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4)13:3即(9A_B_+3A_bb+1aabb):3aaB_或(9A_B_+3aaB_+1aabb):3A_bb(5)15:1即(9A_B_+3A_bb+3aaB_):1aabb(6)9:7即9A_

37、B_:(3A_bb+3aaB_+1aabb)【详解】根据题意和分析可知:F2的分离比为9:7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1:3;F2的分离比为9:6: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1:2:1;F2的分离比为15: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

38、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3:1。故选A。25.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B. 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必须相等,但、桶小球总数可不等C. 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D. 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50【答案】D【解析】【详解】A、C.据图可知,

39、甲同学模拟的是配子的随机结合,乙同学模拟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过程,故AC正确;B.每个小桶中小球的种类表示产生的配子种类,由于杂合子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因此小桶中每种小球的数目相等,故B正确;D.甲同学模拟Dd的概率为1/2,乙同学出现AB的概率为1/4,故D错误。故选D。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性状分离比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二、简答题26.某研究人员以白光为对照组,探究不同光质对蕃茄幼苗生长的影响,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请据下表中的相关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光质株高(

40、cm)茎粗(cm)单株干重(mg)壮苗指数白光8. 630. 1846. 590. 99蓝光6. 770. 2254. 721. 76绿光11. 590. 1030. 470. 27黄光9. 680. 1540. 380. 63红光7. 990. 2060. 181. 51(注:壮苗指数越大,反映苗越壮,移栽后生长越好。)(1)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一是将水分解成_,二是_,这些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中的_。(2)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固定CO2的场所是_,CO2固定是指_的过程。光合作用合成的糖,一部分转变成蔗糖,还有一部分转变成_,利于储存能量。 (3)上表所列的观测指标中,_最能

41、准确、直接反映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大小。结合表中实验数据分析,在大棚栽培蕃茄时,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来提高蕃茄的产量:在幼苗期增加_光的照射,达到壮苗的目的;挂果及成熟期,增加_光的照射,达到提高净光合速率的目的。【答案】 (1). 氧和H (2). 促成ATP的生成 (3). 类囊体薄膜上 (4). 叶绿体基质 (5). CO2与C5结合形成C3 (6). 淀粉 (7). 单株干重 (8). 蓝 (9). 红【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a水的光解:2H2O 4H+O2bATP的生成:ADP+Pi+光能ATP。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C

42、O2的固定:CO2 +C52C3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3 (CH2O)+C5【详解】(1)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一是将水分解成氧和H;二是促成ATP的形成。这些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上。(2)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固定CO2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CO2固定是指CO2与C5结合形成C3的过程。光合作用合成的糖,一部分转变成蔗糖,还有一部分转变成淀粉,利于储存能量。 (3)净光合速率指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糖类(即净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的速率。光合作用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固定成有机物,增加单株干质量。净光合速率越大,在相同时间内植株质量增加越多,所以比较单株干

43、质量最能直观反映幼苗净光合速率大小 。观察图表可以发现,蓝光照射下,壮苗指数最高,故为达到壮苗目的,应该在幼苗期增加蓝光照射;挂果及成熟期需要提高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与植株质量有关,观察图表可以发现,红光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最高。【点睛】本题意在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要注意,光反应离不开光,暗反应有光无光均可进行。光反应需要暗反应提供的ADP和Pi,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两者相互依存,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考生能够分析实验题干的数据。27.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和抗药性的产生均与核DNA有关。某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可通过作用于核DNA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该药物分子

44、进入细胞核的过程如下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真核细胞中,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原因是_。 (2)分析图1可知,药物分子进入细胞后,被降解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在_中被直接降解,另一种是在溶酶体中被降解,溶酶体能降解该药物分子的原因是_。未被降解的药物分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积累后发挥作用。由此可以推测,该药物分子 在细胞质中停留时间越_(填“长”或“短”),其抗肿瘤的效果就越好。 (3)科研人员发现亲核蛋白可以运输至细胞核内,为研究其运输机理,有人设计了有关实验,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处理完成后,研究者检测了各组的_,结果表明_。(4)综合上述研究,请你提出一种

45、提高该新型抗肿瘤药物作用效果的设计思路_。【答案】 (1). 细胞代谢和遗传是由DNA中的遗传信息决定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2). 细胞质基质 (3). 溶酶体中含有水解该药物的酶 (4). 短 (5). 放射性出现的位置 (6). 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依赖于尾部 (7). 将抗肿瘤药物与亲核蛋白的尾部结合,促进药物分子快速进入细胞核【解析】【分析】观察题图1,药物分子可直接穿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质基质,在细胞质基质中的药物分子有部分会被分解;药物分子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部分与溶酶体结合后被降解,部分在细胞质基质中释放出来,未被降解的部分药物分子通过核孔进入到细胞核

46、中,作用于核DNA,发挥效应。分析亲核蛋白运输机理实验图示2可知:对亲核蛋白头部和尾部分别进行同位素标记,并对亲核蛋白进行有限的水解,并然后利用显微注射技术将相关物质注入到爪蟾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利用放射性自显影检测技术检测放射性,观察是否进入细胞核中,发现尾部以及含有尾部的亲核蛋白整体都可以进入细胞核,而单独的头部不能进入细胞核,因此可知亲核蛋白能否进入细胞核由尾部决定。【详解】(1)在真核细胞中,细胞代谢和遗传是由DNA中的遗传信息决定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分析图1可知,药物分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等结构与功能特点进入细胞,

47、一种是在细胞质基质被直接降解,另一种是在溶酶体中被降解,溶酶体能降解该药物分子的原因是溶酶体中含有水解该药物的酶。未被降解的药物分子通过核孔进人细胞核,积累后发挥作用。由此可以推测,该药物分子 在细胞质中停留时间越短,其抗肿瘤的效果就越好。 (3)观察机理图2可知,实验处理后,研究者检测了各组的放射性出现的位置,结果表明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依赖于尾部。(4)综合上述研究,由于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依赖于尾部,因此可将抗肿瘤药物与亲核蛋白的尾部组合,促进药物分子快速入核。【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从题干中获取获取信息的能量,根据在细胞核中发现被标记的完整亲核蛋白和亲核蛋

48、白尾部”,说明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尾部决定,难度不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的通过比较图示概括药物作用的机理。28.“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在实验过程中恰当地应用了假说演绎等科学方法,结合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下图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及现象,补充完成下列图解。和分别表示_。(2)假设黄色和绿色分别由基因Y、y控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基因R、r控制,则的基因型及比例是_。(3)中的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比例是_。(4)孟德尔对图中实验现象的解释是:F1在产生配子时,_。这样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雌、雄配子的结合

49、是随机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5)以上的解释是否正确呢?孟德尔设计了_实验,让_与_杂交。【答案】 (1). 杂合子,黄色圆粒 (2). YYRRYYRrYyRRYyRr=1224 (3). 21 (4). 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5). 测交 (6). 子一代(或F1) (7). 隐性纯合子(或yyrr)【解析】【分析】孟德尔第二定律的发现过程:亲代选择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家,获得子一代全为黄色圆粒豌豆,将子一代进行自交,子二代获得四种表现型的豌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根据图形分析:表示杂合子、表示自交、表

50、示F2、表示黄圆、表示黄皱、表示绿圆、表示绿皱。【详解】(1)根据分析表示杂合子,表示黄色圆粒。(2)F1基因型是YyRr,所以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子代,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所以的基因型有YYRR:YyRR:YYRr:YyRr=1:2:2:4。(3)可以是黄色皱粒(Y_rr)或绿色圆粒(yyR_),不管以哪种情况为例,纯合子:杂合子=1:2。(4)孟德尔对图中实验现象的解释是:F1在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成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这样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44=16种。(5)孟德尔设计了

51、测交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是否整齐,让F1黄色圆粒豌豆和隐性纯合子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运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9.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花色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表现型白花乳白花黄花金黄花基因型AA-Aa-aaB-;aabbD-aabbdd请回答:(1)白花(AABBDD)黄花(aaBBDD),F1基因型是_,F1测交后代的花色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2)黄花(aaBBDD)金黄花,F1自交,F2中黄花基因型有_种,其中纯

52、合个体占黄花的比例是_。(3)甘蓝型油菜花色有观赏价值,欲同时获得四种花色表现型的子一代,可选择基因型为_的个体自交,理论上子一代比例最高的花色表现型是_。【答案】 (1). AaBBDD (2). 乳白花:黄花=1:1 (3). 8 (4). 1/5 (5). AaBbDd (6). 乳白花【解析】【详解】(1)AABBDDaaBBDDAaBBDD,F1测交:AaBBDDaabbdd1AaBbDd:1aabbdd,则花色表现型乳白花:黄花=1:1。(2)aaBBDDaabbddaaBbDd,F1自交,其后代的基因型数: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有1种基因型(1aa) BbBb后代有3

53、种基因型(1BB2Bb:1bb) DdDd后代有3种基因型(1DD2Dd1dd);因而F1自交后代中有133=9种基因型。其中aabbdd是金黄花,概率为11/41/4=1/16,则黄花的基因型是8种,概率为15/16;黄花纯合子的基因型为1aaBBDD、1aaBBdd、1aabbDD,概率为3/16,则纯合子占黄花的比例为1/5。(3)AaBbDd自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根据表格可只分析Aa自交后代:AA(白色):Aa(乳白花):aa(黄花、金黄花)=1:2:1,因此乳白花得比例最高。【考点定位】本题以遗传特例的形式,考查考生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推理和计算能力,属于考纲中的应用层次。30.某双

54、子叶植物的花色有紫色、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该性状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有三组杂交实验:杂交实验1:紫花白花;杂交实验2:紫花白花;杂交实验3:红花白花,三组实验F1的表现型均为紫色,F2的表现型见柱状图所示。已知实验3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回答以下问题:(1)实验1对应的F2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_种;如实验2所得的F2再自交一次,F3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2)实验3所得的F1与某白花品种品种杂交,请简要分析杂交后代可能出现的表现型比例及相对应的该白花品种可能的基因型:如果杂交后代紫花:白花1:1,则该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是_如果杂交后代_,则该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是Aab

55、b。(3)该植物径有紫色和绿色两种,由等位基因N-n控制。某科学家用X射线照射纯合紫径植株后,再与绿径植株杂交,发现子代有紫径732株、绿径1株(绿径植株),绿径植株与正常纯合的紫径植株杂交得到F1,F1再严格自交的F2.(若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不影响个体生存,两条染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个体死亡)。若F2中绿径植株占比例为1/4,则绿径植株II的出现的原因是_。 绿径植株的出现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_,则F2中绿径植株所占比例为_。【答案】 (1). 4 (2). 紫花:白花=5 : 3 (3). AAbb (4). 紫花:红花:白花=3 : 1 : 4 (5). 基因突变 (6). 含有基因N的染色

56、体片段丢失 (7). 1/7【解析】(1)第1组实验中:亲本紫花白花,F2中紫花:红花:白花=9:3:4,则紫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F2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即AABB、AABb、AaBb、AaBB第2组实验中:亲本紫花白花,F2中紫花:白花=3:1,则紫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F2中紫花的基因型为AABB、AABb,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比例为1:2:1因此,F2再自交一次,F3的表现型及比例为5:3。(2)第3组实验中,F1紫花的基因型为AaBb,与某白花品种(AAbb、Aabb、aabb)杂交:如果该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是A

57、Abb,则杂交后代紫花(AABb、AaBb):白花(AAbb、Aabb)=1:1。如果该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是Aabb,则杂交后代紫花(A_B_):红花(aaBb):白花(_bb)=(1/23/4):(1/21/4):(1/21)=3:1:4。(3)用X射线照射紫茎植株后,再与绿茎植株杂交,发现子代有紫茎732株、绿茎2株(绿茎植株):绿径植株II的出现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所致。如绿茎植株的出现由含有基因N在内的染色体片段丢失所致,则其能产生2种配子,一种配子含有基因n,另一种配子染色体断裂缺失含N的片段绿株与正常纯合的紫株(NN)杂交,F1有两种基因型(比例相等):Nn和缺失一条染色体片段的紫株,均表现为紫株;F1自交得到的F2,由于两条染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的个体死亡,所以F2中紫株所占比例应为6/7,绿茎植株所占比例为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