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诗歌选择题解题技巧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两步骤第一步,力求读懂。读懂诗歌,把握、理解诗歌中的“景”和“情”,是做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前提。必须静下心来,反复咀嚼,品析每句诗,力求理解诗歌的内容。第二步,分析比对。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的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四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下面通过列表的形式介绍以下考查点、命题方式以及应对策略,明确比对的注意点。典例剖析(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2、不正确的一项是()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部分描写场景,后半部分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答案:B解析:B项,诗人不是“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在诗中“穷”是“困厄、不得志”的意思,“屈穷”指有才志而不能施展。读标题、作者:田野放歌,动作描写。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诗人。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
3、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开头两句从表面看写的是仰天射鸿的高超射技,实际上是借此喻指诗人凭借出众的才华来到京都准备在应举考试中摘冠折桂。三、四句以麻衣冲风、带酒晚歌的洒脱方式叙事抒怀,豪放洒脱。五、六句写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心志不可沉沦,是诗人的自勉。七、八句写寒风变春柳、春柳笼轻烟的艺术遐思。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天,迸发出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呼声。整首诗扣题叙事,前四句叙事,后四句抒怀。叙事抒怀,紧密关联。叙事之中有羽箭桑弓、仰天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的形象描写。抒怀之时有感叹不遇、不甘沉沦的内心表白,有寒风变春柳、春柳笼轻烟的艺术遐思。诗人受压抑但并不沉沦,虽愤
4、激犹能自勉的情怀充溢在诗的字里行间。【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柳宗元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注本诗写于作者贬官柳州时期。柑树为橘树的一种。皇树:橘树。屈原橘颂中有“后皇嘉树,橘徕服兮”之句。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曾想通过种橘发家致富,给子孙留点财产。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看似寻常,却特别点明“手种”“二百”,表现了诗人对柑树的喜爱。B.屈原写诗赞美橘树高洁,李衡种树为子孙谋利,都是诗人喜欢柑树的原因。C.“喷雪”指柑树开花,“垂珠”形容累
5、累硕果,展现出充满希望的前景。D.整首诗语调平淡和缓,但在平缓的语调后面隐藏着诗人一颗不平静的心。答案:B解析:B项,诗句“不学荆州利木奴”中的“不学”二字明确表明诗人对李衡出于实利种植柑树的不认同。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参考答案:理解一:首联“新”“遍”二字对柑树嫩绿和茂盛的描绘,颈联对柑树开花结实的想象,都表现了诗人对柑橘的喜爱之情;颔联用屈原怜橘和李衡谋利的典故作对比,强调了柑橘在诗人眼里的高洁形象。综上,尾联实际是以渴望柑树成林,表达了他坚守节操追求高洁的思想感情。可以看出诗人虽遭贬谪但志气未消。理解二:诗人被贬谪柳州,内心苦闷。无论是首联写春天到来时的欣欣向荣,还是颈联想象柑树未来的繁盛,都恰恰反衬出诗人眼前的孤寂;尾联只是故作达观语,表面说等到柑树成林的时候,它的果实滋味还能够供养我这个老人,实际是感伤自己迁谪时日已久,唯恐延续到黄柑成林,自己还能亲尝。解析:柳宗元这首七言律诗,通过种柑一事,反映了诗人任柳州刺史时的生活思想状况,表现了他不同流俗的坚贞品质,同时也流露了久谪的哀怨。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形象生动,含义丰富。诗题点明写作时间是在贬官柳州时期,诗的内容是抒发种柑树的感想。题干要求结合全诗,意味着尾联的情感与前面三联密切相关。十年寒窗磨利剑,十年寒窗磨利剑,一朝折桂展宏图!一朝折桂展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