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循环与洋流(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20邵阳市联考)大真探迷失百慕大海域中描述了探险家迈克和露丝夫妻在海洋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求生的经历。图1为迈克制作的简易集水装置,图2为某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图1图21该集水装置在获取淡水的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径流2据图2推断获取淡水的最佳时段是()A日出前后B中午前后C日落前后D午夜前后3目前沿海地区没用此法建设海水淡化厂的最主要原因是()A效率低B破坏环境C成本高D技术不成熟1C2B3A第1题,集水装置中,海水蒸发体现了水循环的蒸发;海水蒸发后遇见温度较低的塑料膜,遇冷凝
2、结成水滴,最后汇聚至塑料薄膜最低处往下滴落到集水器中,这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降水过程;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汽输送为水汽上升到空中,随气流运动从一地输送到另一地的过程,该实验中没有体现;装置中海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水汽遇冷凝结后形成的水滴流至薄膜最低处的过程,这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径流过程。故本题选择C项。第2题,获取淡水最佳时期是薄膜上气温和薄膜下气温相差最大的时段,此时膜下气温高,蒸发旺盛,水汽上升遇到较冷的薄膜就会在薄膜上冷凝,所以温差最大时,水汽凝结最多。从图2中可以看出,二者相差最大的时段在中午前后,故本题选择B项。第3题,这种方法是应急的简易集水装置,此法的效率低,若用此法建设海水淡化
3、厂需要很大的厂区面积,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但此法对环境影响小,成本不高,简易方便,没有太大技术难度,故本题选择A项。乌尔米耶湖(下图)位于伊朗西北部,是世界第三大咸水湖。水深春季为46 m,夏季仅12 m。近年来,该湖面积迅速缩小,面临消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生物圈保留区。据此完成46题。4该湖春季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雨水B冰川融水C地下水D季节性积雪融水5造成该湖面积迅速缩小的自然原因是()A全球变暖,降水变率增大B蒸发加剧,入湖水量减少C破坏植被,坡面径流增加D引水灌溉,水位迅速下降6伊朗政府计划拯救乌尔米耶湖,可行的措施有()湖区发展渔业生产湖区实施人工增雨增加高山冰雪融水发展节
4、水农业跨流域调水ABCD4D5B6C第4题,图中湖泊的纬度在北纬37.5,说明冬季气温较低,有积雪堆积,在春季因为气温回升,积雪融化,答案选D。该湖泊是咸水湖,说明深居内陆,降水较少,因此可把A排除。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地下水不是当地湖泊主要的补给水源,B、C错。第5题,依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降水少,蒸发强烈,导致入湖的水量减少。C、D均是人为原因。本题易错选成A,要注意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降水变率增大,而降水量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少,所以A错。第6题,乌尔米耶湖面积迅速缩小,要改变现状使其面积恢复或变大。湖区发展渔业生产,不会增大湖区面积;增加高山冰雪融水,会导致气温升高,蒸发会更强烈,湖区面
5、积反而会缩小,故排除、。(2020湖南郴州市三模)干旱地区常发育深根系植被,其根系深达地下潜水面,可直接提取地下水,这类植物被定义为地下水依赖型植物,也称“抽水机式植被”。据研究,这类植物在生长季的蒸散过程(水分由叶片蒸发过程)能引起浅层地下水位的周期性昼夜波动。下图为干旱区河岸带浅层地下水埋深的昼夜波动图。读图,完成79题。7干旱区植被蒸散速率最快的时段是()A78时B1011时C1213时D1718时8夜间河岸带浅层地下水的流向主要是()A由地势高处流向低处B由地势低处流向高处C浅层地下水补给河水D河水补给浅层地下水9浅层地下水埋深昼夜波动幅度()A随河流流向变化幅度增大B距离河岸越远,变
6、化幅度越小C距离河岸越远,变化幅度越大D随河流流向变化幅度减小7C8D9B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干旱区植被蒸散速率与植物吸收地下水的速率有关。由图可知,1213时浅层地下水埋深最大,说明此时段植物吸水最多,因为该时段是光照最强的时刻,植物的光合作用最强,需水量最多,此时的蒸散速率也最快,据此分析选C。第8题,水往低处流,但河岸带地势落差小,地势对地下水流向的影响较弱,A、B错;由图可知,夜间河岸带的浅层地下水位埋深较小,此时植物蒸腾作用较弱,耗水少,河水水位高,则此时段主要是河水补给浅层地下水,C错,D对。第9题,浅层地下水埋深昼夜波动幅度主要是因河岸带的“抽水机式植被”造成的。此类植物需要吸
7、取地下水而存活,因此,该埋深昼夜波动幅度与该类植物的生命活动有关,并不是随河流流向而变动;一般而言,距离河岸越远,地下水越少,该类植物的分布越少,受其影响而形成的此类变化幅度越小。(2020江苏省沭阳县模拟)下图为某大洋某季节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10图示洋流环流系统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是()A3月 B7月 C10月D12月11据图判断,甲半岛东部沿海地区该季节的气候特点是()A进入湿季,高温多雨B受寒流影响,低温干燥C受东北信风影响,高温干燥D受寒流影响,高温干燥10B11D第10题,由材料可知,该海域位于北印度洋,图中洋流为顺时针方向流动,由此可以判断为北半球夏季,故图示
8、洋流环流系统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是7月。故B正确。第11题,读图可知,甲半岛东部沿海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在夏季气候大陆性明显,炎热干燥,故A错误。甲半岛东部沿海地区该季节受索马里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但由于该地纬度低,气温高,故该季节甲半岛东部沿海地区高温干燥,故D正确,B错误。夏季常吹离岸风,是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季风形成的,故C错误。中华哲水蚤是我国近海重要的浮游动物,广泛分布于黄海和东海海域,其生存繁殖受水温影响显著(一般要求水温低于27 )。近些年研究发现,受季风海流作用,中华哲水蚤每年2月出现在南海水域,9月份便消失。下面左图是南海北部海域海流分布示意图,右图是海南岛东侧海域夏季表
9、层水温随离岸距离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14题。12夏季海南岛东侧近岸海域水温偏低的主要原因是()A距离陆地较近B太阳辐射较弱C上升海流较强D陆地径流较多13夏季,海南岛东部海域中华哲水蚤的数量变化及分布规律是()A数量减少,集中于近海B数量减少,集中于远海C数量增多,集中于近海D数量增多,集中于远海14秋季,在图示水域没有发现有中华哲水蚤分布,主要原因是()A水蚤因营养物匮乏而消亡B水蚤随季风海流向北迁徙C夏季因鱼类大量捕食而绝迹D度夏水蚤因水温升高而死亡12C13A14D第12题,夏季海南岛东侧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离岸风,底层冷海水上泛,水温低;夏季陆地温度高,距离陆地近的地区水温应较高;
10、太阳辐射在近岸和远岸没有区别;夏季的陆地径流一般会使流入海区的水温升高。第13题,中华哲水蚤适宜生活的温度在27 以下,夏季随着水温升高,海水环境逐渐不适宜其生存,所以其数量减少,同时,由于近海地区水温较远海低,所以中华哲水蚤集中在近海地区。第14题,由材料可知,中华哲水蚤广泛分布于黄海和东海海域,南海海域纬度低,夏季水温高,所以秋季在图示水域没有发现有中华哲水蚤分布是由于度夏水蚤因水温升高而死亡。下面为纳米比亚局部区域图及部分海岸景观图。海豹是肉食性海洋动物,克罗斯角的海豹自然保护区不到1平方千米的海滩上,常年聚集着810万头海豹。据此完成1516题。15克罗斯角海豹聚集的主要原因是()A降
11、水丰富,植被茂密B地势低平,沙滩广布C离岸风和上升流明显,鱼类资源丰富D位于寒、暖流交汇处,鱼类资源丰富16图示地区可观赏“倒沙入海”的奇景: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大西洋,高大沙丘的滚滚沙流飞泻入海,这种奇景的形成原因是()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影响B入海河流的含沙量大C中纬西风带的挟沙能力强D沿岸洋流侵蚀作用强15C16A第15题,克罗斯角位于非洲西海岸,地处东南信风带内,风由陆地吹向海洋,盛行离岸风,上升流明显,营养物质丰富,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海豹以捕食鱼类为主,这里鱼类丰富,吸引海豹聚集。第16题,从题中“高大沙丘的滚滚沙流飞泻入海”可判断形成原因是受风力影响,B、
12、D错;根据图中25S纬线可知该地受信风影响,而不会受中纬西风带的影响,A正确,C错。二、综合题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好望角位于非洲西南端,因多暴风雨,海浪汹涌,故又称为“风暴角”。好望角及其邻近海域一直是印度洋与大西洋互通的航道要冲。好望角海域几乎终年大风大浪,冬季常有“杀人浪”出现,这种浪波弱则56 m 高,强则高达15 m以上,浪头犹如悬崖峭壁,浪背如缓缓的山坡,受其侵袭而蒙难的船只不计其数,该海域是世界最危险的航海区域之一。(1)分析好望角海域“杀人浪”的形成原因。(2)Q海域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之一。分析该海区多雾的原因及对海洋航运产生的影响。(3)Q海域是东南大西洋的重要渔场
13、,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好望角所处的位置,从盛行风和洋流两方面分析好望角海域“杀人浪”的形成原因。第(2)题,从洋流、水汽等方面分析Q海区海雾多发的原因,从能见度降低分析海雾对航速、安全的影响。第(3)题,结合Q海域在气压带、风带中的位置,推断沿岸洋流对渔场形成的影响。答案(1)好望角周边海域冬季正处在盛行西风带的影响下,风力强劲,风浪大;在辽阔的海域上,自西向东的洋流突然遇到好望角陆地的侧向阻挡形成巨浪;冬季由极地东风和盛行西风引起的旋转浪叠加在一起时,“杀人浪”更易形成。(2)本格拉寒流经过该海域,对海域具有降温作用;气流经过冷海面时,受寒流影响温度降低,水汽凝结而形成海雾。影响:海面能见度下降,影响航运速度,容易出现海上交通事故。(3)由于受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附近海区的海水盛行上升流,海水把海底的营养盐类物质带到大洋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了食物,也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鱼类在此集聚而形成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