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版新高考人民版历史(江苏专用)一轮课时作业:三十 百家争鸣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24432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新高考人民版历史(江苏专用)一轮课时作业:三十 百家争鸣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版新高考人民版历史(江苏专用)一轮课时作业:三十 百家争鸣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2版新高考人民版历史(江苏专用)一轮课时作业:三十 百家争鸣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2版新高考人民版历史(江苏专用)一轮课时作业:三十 百家争鸣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2版新高考人民版历史(江苏专用)一轮课时作业:三十 百家争鸣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22版新高考人民版历史(江苏专用)一轮课时作业:三十 百家争鸣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22版新高考人民版历史(江苏专用)一轮课时作业:三十 百家争鸣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22版新高考人民版历史(江苏专用)一轮课时作业:三十 百家争鸣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22版新高考人民版历史(江苏专用)一轮课时作业:三十 百家争鸣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22版新高考人民版历史(江苏专用)一轮课时作业:三十 百家争鸣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22版新高考人民版历史(江苏专用)一轮课时作业:三十 百家争鸣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22版新高考人民版历史(江苏专用)一轮课时作业:三十 百家争鸣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022版新高考人民版历史(江苏专用)一轮课时作业:三十 百家争鸣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三十百家争鸣(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0南通模拟)“他们代表的是一种类似人文主义的思潮,心里有一个终极的理想世界,寄希望于教育文化和思想,也依然相信仪式与象征可以规范和制约人类。”这一评论提及的学派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解析】选A。根据“相信仪式与象征可以规范和制约人类”可知该学派主张礼治,与儒家思想相符,故选A;道家主张无为,法家主张法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都与题意不符,排除B、C、D。故选A。【

2、拓展延伸】孔子的思想特点(1)子不语怪力乱神重视现世事功(实践理性)。(2)爱人、德政、孝悌、仁义礼智信重视道德修养。(3)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重视血亲人伦。(4)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重视民本思想。(5)克己复礼、正名、齐之以礼重视社会秩序。2.(2020太原模拟)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A.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B.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C.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D.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解

3、析】选D。从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到孟子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再到汉代的“三纲”均把君臣父子关系作为必然的关系,即家庭国家关系结合在一起,故D正确。【加固训练】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这反映出当时儒学的特征是()A.思想内涵的丰富性B.核心理念的多样性C.治国措施的深刻性D.传播阶层的广泛性【解析】选A。材料“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说明孔子弟子对其思想做出不同解释,反映出孔子思想内涵丰富,故A正确。3.(2020启东模拟)孟子曰:“论说王道,丁宁(叮咛)反覆(复),皆不出乎夫耕

4、妇蚕、五鸡二彘,无失其时,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数十字而已。”据此可知,孟子强调的是()A.小农经济的重要性B.重农抑商政策的必要性C.精耕细作的重要性D.改进生产技术的必要性【解析】选A。根据题干“皆不出乎夫耕妇蚕、五鸡二彘,无失其时”可知孟子认为施行王道无外乎重视农业生产,不违农时,稳定小农,故A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抑商的相关内容,排除B;题干未体现农业精耕细作特点,排除C;题干强调重视保护小农经济,并未强调改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必要性,排除D。【拓展延伸】先秦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思想的比较孔子孟子荀子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人性论性相近性本善性本恶目的维护奴隶主

5、阶级利益贵族统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统治4.(2020江苏模拟)先秦有思想家主张:“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是礼之所起也。”下列选项中属于该思想家主张的是()A.顺应自然,无为而治B.施政用“仁义”和“王道”C.人性本善,施行仁政D.以“兼爱”消除亲疏、贵贱【解析】选B。根据“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可知其强调人性本恶,这是荀子的主张,结合所学可知,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故B正确;A是道家的主张,C是孟子的主张,D是墨家的主张,故排除A、C、D。5.(2020无

6、锡模拟)荀子曰:“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这种观点()A.否定宗法等级制度B.背离孔子礼治主张C.追求人与人的平等D.成为当时统治思想【解析】选A。荀子认为能够担任卿相士大夫的条件不是出身,而是掌握礼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观点否定了宗法等级制度,A符合题意;荀子的思想是对孔子礼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而不是背离,B错误;追求人人平等与掌握礼义的庶人可以做卿相士大夫不符,C错误;战国时期的统治思想不是儒家的礼义观念,D错误。6.(2019宿迁模拟)历史学家张荫麟先生认为:“孔子给春秋时代以光彩的结束,墨翟给战

7、国时代以光彩的开端。”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孔、墨都在乱世为平民百姓说话B.墨翟是孔子思想的重要传承者C.孔、墨积极构建各自的社会理想D.学者夸大了墨翟的社会影响力【解析】选C。孔子代表奴隶主阶层,维护贵族利益,故A错误;墨翟是墨家代表,故B错误;春秋时期奴隶制贵族统治逐渐崩溃,战国时期封建制逐渐确立,故C正确;张荫麟先生思想倾向是双方对等的,故D错误。7.(2020启东模拟)某学者认为:“在先秦时期,(他)对于宇宙本原及其运动规律的思考最为深刻,他对于以贵柔为核心的辩证法的阐述,开辟了我国古代哲学发展的新纪元。”材料中的“他”赞同()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B.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

8、之教C.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D.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解析】选B。老子的思想含有辩证法成分,“以贵柔为核心的辩证法的阐述”可知是老子的思想主张。老子还主张“无为”的治国理念,故B正确;A是儒家孟子的言论,排除;C是墨家墨子的主张,排除;D是法家的思想主张,排除。8.(2020苏州模拟)“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qin,罪过之意)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这主要表明作者()A.反对施行仁政B.主张礼法并用C.强调人性本善D.重视继承传统【解析】选D。根据题干可知,材料认为要让

9、百姓受到恩惠,就要行先王之道,遵循昔日典章,故D符合题意;作者并未反对国君施行仁政,故排除A;题干未体现礼法并用主张,故排除B;材料未涉及对人性的探讨,故排除C。9.(2020徐州模拟)庄子天下篇评论战国时某家学派说:“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下列与材料评论的观点一致的是()A.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B.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C.今唯无以厚葬久丧者为政,国家必贫,人民必寡,刑政必乱D.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解析】选C。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不侈”“不靡”等内容体现了墨家的节葬节用观,分析选项内容可知,C体现

10、了墨家反对厚葬久丧的观点,符合题意;A体现了墨家的尚贤思想,排除;B体现了道家的辩证法思想,排除;D体现了儒家的仁礼思想。故选C。10.(2020淮安模拟)商周时期,学习诗、书、礼、乐知识是贵族阶级享有的特权;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等代表人物中,既有士人阶层、小土地私有者,也有小手工业者代表和农民代表。这种变化反映出()A.平民阶层逐渐觉醒B.儒学成为了主流思想C.私学取代官方教育D.政治新秩序构建完成【解析】选A。由商周时期的学在官府到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办和百家争鸣(包括了士人阶层、小土地私有者,小手工业者和农民等多阶层都有自己的代表),可知平民阶级逐渐觉醒并争取发声,A正确;儒学成为主流

11、思想始于汉武帝时期,B错误;古代中国官方教育占主流,C错误;思想上百家争鸣不能证明新的政治秩序构建已经完成,D错误。11.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今有美尧、舜、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该思想家意在强调()A.后世必然超过前世B.人生来本性是恶的C.小国寡民社会的优点D.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解析】选A。根据材料“今有美尧、舜、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可知,该思想家主张变法革新,故A正确;根据所学,儒家荀子主张性恶论,儒家崇尚尧、舜等先贤,故B错误;材料主旨是如何看待古今政治问题,与小国寡民无关,故C错误;孔子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崇尚仁政,故D错误。12.吕

12、氏春秋指出:“听群众之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孙膑贵势”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A.认为国君应听取民众建议治国B.全面解释了春秋各流派的主张C.看到了各学术流派的思想特点D.高度赞扬了儒家思想的先进性【解析】选C。由“听群众之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可知,作者反对听取民众建议治国,故A错误;材料中只涉及了“老聃”“孔子”“墨翟”“孙膑”,故不能称“全面”,故B错误;由材料中“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孙膑贵势”可知对不同学派的特点有涉及,故C正确;材料只说“孔子贵仁”,仅介绍其特点,并无赞扬之意,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4分)13.“礼

13、”是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中国的社会秩序和民族心理有着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直接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说:“为国以礼”。孔子并不愿意像法家一样,为执政者提供一整套的机构组织及法律设计,他始终相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表现形式礼的力量。宋石男孔子的历史和历史的孔子材料二复生(注:谭嗣同的字)所谓以心力解劫运者,仁,即心力也,心力之表见曰通,其所以害夫通者则曰礼、曰名。盖通必基于平等,而礼与名皆所以害

14、其平等之物也。礼与名之尤大者则曰三纲五常,曰君臣、父子、夫妇。而君臣一纲尤握其机枢。久而成劫运,其祸皆起于不仁,求反于仁而强其心力,其首务在于冲决纲罗,而君统之伪学尤所先。谭嗣同仁学材料三在“礼”的演进发展中,它始终未失其神圣的意味,显示出了中国社会和文明的重要特点。不仅宫廷,而且中国社会的各阶层都通过“礼”来规范他们的生活,以达到与有序的自然相一致。安乐哲、郝大维孔子哲学思微(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坚持此种理念的理由。(4分)(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对“礼”的认识,并归纳“礼”与“仁”的关系。(4分)(3)据材料三,说明作者肯定“礼”的依据。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析“礼”

15、对中华民族社会秩序与文化养成的影响。(4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理念,据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得出为政以德,据材料一“为国以礼”得出为国以礼;第二问理由,据材料一“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得出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第(2)题第一问认识,据材料二“其所以害夫通者则曰礼、曰名。盖通必基于平等,而礼与名皆所以害其平等之物也”得出礼妨碍平等,阻止社会进步;第二问关系,据材料二“复生(注:谭嗣同的字)所谓以心力解劫运者,仁,即心力也,心力之表见曰通,其所以害夫通者则曰礼、曰名”得出礼和仁的关系是相互矛盾的。第(3

16、)题第一问依据,据材料三“不仅宫廷,而且中国社会的各阶层都通过礼来规范他们的生活,以达到与有序的自然相一致”得出礼能够规范人们的生活秩序;第二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礼”对中华民族社会秩序的影响是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尊卑的等级观念,礼在文化养成方面的影响是有利于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遵守社会规范,但是也压抑了人的个性。答案:(1)理念:为政以德;为国以礼。(2分)理由: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2分)(2)认识:“礼”有害平等,阻碍社会进步。(2分)关系:互相矛盾。(2分)(3)依据:“礼”使人们的生活自然有序。(2分)社会秩序:社会规范;专制统治(等级观念)。文化养成

17、:讲德守礼;压抑个性(制约创新,导致中庸)。(2分)14.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之一是“确立主题史料收集史料解释叙述评价”。下表是与研究孔子思想有关的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甲“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乙“孔夫子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伏尔泰丙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秦始皇重

18、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孔子的。毛泽东结合材料,请选取孔子思想中的一个角度确定研究主题,围绕该主题对以上材料分别做出史料解释(对原材料的阐释,不表明自己观点),最终得出历史评价。【解析】根据材料甲中“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材料乙中“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及材料丙“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得出强调孔子的道德观;材料甲“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材料乙“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及材料丙“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

19、话的”讲的是孔子的法律观。在评价中,通过对材料的解读不难看出,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辩证地论述。答案:示例一:主题:孔子的道德观。史料解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统治者的道德是引导百姓道德的风向标。伏尔泰认为孔子的道德是纯粹的道德,没有神秘色彩,符合理性、顺应自然。毛泽东认为孔子倡导的道德具有虚伪性。历史评价: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但孔子道德经过历代学者改造成为封建伦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专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孔子道德具有普世价值,与西方的宗教神学相比具有明显进步性,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必须答出中西两个角度)(12分)示例二:主题:孔子的法治思想。史料解释:孔子认为执法要得当,刑罚不当百姓就会手足无措。伏尔泰认为孔子对古代法律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毛泽东认为孔子不重视法律,忽视法律的作用。历史评价:孔子看到了法治对社会治理的作用,但其法治思想是先礼后法;孔子法治思想对启蒙运动传播法治思想提供了例证。(12分)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