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寻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选题1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不同之处。其主要依据应是A禹死后启继位 B建立武装C设置官职 D制定刑法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勤会同,离为守臣扦(捍)城。”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分封制旨在A奖赏开国功臣 B拱卫王室统治C防止外族入侵D团结同姓诸侯3天子实行分封制,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说明A
2、分封制隐含分裂割据因素B家国同构有利于强化王权C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D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地位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宗法制及宗法观念 记述出处“(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周礼春官“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北宋)刘恕通鉴外纪“谱系之作,所以敦孝悌、重人伦、睦宗族、厚风俗。”(清)李希莲重修李氏族谱序A始于西周并在古代中国长期传承B逐渐渗透到社会和民众日常生活C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D成为传统史学的主要内容和载体5根据甲骨卜辞,商朝的最高统治者称王,天上的至上神则称为帝。王每每出师征讨,必先卜帝是否授佑。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
3、点是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C皇权受到很大限制D最高执政集团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6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A皇权至上,皇帝独尊B长期动乱,经济衰落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天下一统,国泰民安7在秦朝,采取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这对于政治决策的重大意义是A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 B安抚群臣,为君主效力C展现民主,体现君主关怀 D进行廷辩,显示大臣才能8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东海郡集簿记载:“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廿四有堠。都官二。”据此
4、可知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9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州郡县设中正官,朝廷设吏部尚书。名义上中正官评定士人的品德,吏部尚书执掌选用人才的权柄。事实上中正官只依据士人的籍贯及祖,父官位定门第的高低,吏部尚书依据门第高低做用否的标准。材料表明九品中正制A保留了地方对人才的推举B使士族操纵地方政治经济C造成了地方分裂割据局面D弱化了中央对人才的选拔10史书载:皇帝要破格提拔大理少卿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驳回诏书。皇帝向韦弘景、薛存庆解释提拔刘士泾的理由,任命诏书最终才得以颁布执行。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唐朝的门下省 B唐朝的中书省C汉朝
5、的中朝D东汉的尚书台11宋代实行枢密院管军事,三司使管财政,但枢密院调发军马,而三省不知;三省财用已竭,而枢密院用兵不止。这说明宋代A分权制衡原则效果明显B君主专制受到了威胁C宰相决策权的逐渐丧失D分权降低了行政效率12明太祖朱元璋说:“夫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吸取这一教训,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A消除地方割据 B抑制、清除权臣,加强皇权C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D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13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
6、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A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B内阁地位逐渐提高C废丞相后政治腐败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14军机处奉命经办一切重大军政事务,成为国家的政治中枢。军机大臣无专职,亦无定员。军机处不设官署,除了奉命办事之外,自己不能作出任何决定,也无权对外发出任何指示,即“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记录和传达皇帝旨意B事实上行使丞相权力C草拟审批政令D裁决军国大事15汉唐时期,上朝时皇帝要向宰相“赐座”、“奉茶”,所谓坐而论道,但宋太祖时为了尊崇君上,取消了宰相的这种待遇,自此以后,反倒成为一种制度延续到清末这放映的实质问题
7、是A宰相权力的下降B礼仪制度的变迁C官员更加尊敬皇帝D皇权不断地加强16梭伦在雅典推行以财产多寡为依据划分等级的改革,这项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主要是 A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B促进了农业与工商业的发展C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D从根本上上消除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17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A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C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18关于雅典民主,有人认为,“一
8、些公民,不论全体公民中的多数或少数团结在一起,被某种共同情感或利益所驱使,反对其他公民的权利,或者反对社会的永久和集体的利益,就会造成多数人的暴政。”这主要说明当时雅典A. 国家权力掌握在公民手中B. 实际上是贵族专制独裁C. 能够有效制约野心家的专制D. 直接民主导致国家权力滥用19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观点的理由是A法典按律量刑,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B法典规定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C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D与习惯法相比,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20公元前三世纪后,罗马已不是原来那种城邦国家了,它已成为世界上各个民族和国家进行交易的共同市场。
9、这种商业贸易的必然结果之一,就是平衡划一这些人民或民族间的区别。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世界市场发源于古罗马B罗马帝国时人人平等C罗马帝国建立的合理性D万民法实施的必要性21在古罗马法中渗透着一些自然法思想,如理性、证据、公正、平等、自由等。下列可以作为该观点证据的是A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B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C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D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22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对上述条文最准确的理解是A国王与议会共商国是成为制度B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C国王处于“统而不
10、治”的地位D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制约23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这说明A政府对议会职能的发挥有一定的制约作用B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C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D内阁成为国家最高的立法机关24美国立国一个显著特点即州先于国,如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的独立宣言正式标题为美洲十三个联合邦的一致宣言;1777年11月大陆会议通过邦联协约明文文规定:组成“美利坚合众国”的各个州(邦)保持其“主权、自由和独立”。这表明,当时的美国A建立邦联制符合历史发展趋势B
11、邦联制弊端影响到国家发展C是一个事实上的主权独立国家D建立有力中央政府势所必然25“历史告诉我们,在所有年代,在所有形式的政府下,统治者大都是一样的,他们敢多坏就有多坏,堕落的空虚,愚昧的诅咒就像麻风病一样附着在他们身上。”鉴于此,美国人采取的有力措施是A. 实行联邦制政体B. 确立分权制衡原则C. 保持两党制原则D. 坚持人民主权原则26有学者说:事实上美国采取的是“一党制”即“民共党”但却伪装为两党制(即民主党和共和党),不管你投哪家的票,你总归投“民共党”的票。这段话说明美国A共和党与民主党已没有区别B两党都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C选举制度是为一个党服务的D政治局势需要成立新的政党27法兰西
12、第三共和国宪法不是一个统一的法典式的文书。按照当时起草人的想法,这个宪法只是一个过渡的工具。但后来出乎意料,这个宪法的寿命比起先前那些经过细心研究,认真起草,希望永久长存的宪法要长得多,竟用了65年之久。这个宪法能够长久使用是因为它A是多方妥协的结果B凸显了人民主权的思想C有巴黎人民的捍卫D完全体现共和派的主张28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A彻底消除君主派的影响B为全民直选总统扫清障碍C有利于巩固共和制D有利于团结共和派和君主派29对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恩格斯认为:“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
13、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的成就。”恩格斯的话表明德意志帝国A民主是虚,专制是实B以民主来欺骗工人阶级C其民主对工人有有利之处D受到恩格斯的高度肯定30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和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两者都A加强了中央集权B实现了分权制衡C体现了民主原则D顺应了共和潮流二、材料分析题(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 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部分)摘编自王翠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入仕途径的比较研究
14、材料二 宋朝对在任官员的考核是对官员品德操守及才干绩效的综合评定。其中,“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位置。而“才干”的核验要求官员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考核制度施行过程中,日渐发展起程式化的倾向。较之规矩呆板的常规考核,监察制度的实施相对活跃而有针对性。对于官吏的考察通过多条途径进行:常规考课与特诏巡察并行、中央业务部门对地方相应机构考核与内部稽查并行、诸司、诸州互查互申、朝廷专使考察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请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该变化趋势的原因。(10分
15、)(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对官员的考察机制的特点。(10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 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了中书省和丞相,为了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设置了殿阁大学士,这些殿阁大学士只是“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内阁”真正出现;明宣宗时内阁拥有了票拟权。根据规定,明朝的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权力的大小、升降和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由于内阁大学士大都出身翰林,是皇帝的近臣,也是官僚集团中最接近皇帝的人,另外阁臣与皇帝和皇太子多有师保关系,往往加上三
16、公三孤,投太子三师三少,他们对皇帝和皇太子的影响自然要多于其他大臣。到了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权臣严嵩任武英殿大学士后,出现了专控朝政二十余年的状况,内阁的权力开始与设想有了差别。摘编自于江泰明代内阁对皇权制约等材料二 1714年,新任英国国王乔治一世不懂英语,内阁会议由指定一名大臣来主持。1721年,罗伯特沃尔波尔任首席財政大臣,他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任首相。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在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得到进一步发展。1841年,罗伯特皮尔获得大选胜利,迫使维多利亚女王命其组阁。首相和内阁需从下院多数党中挑选,并依靠其多数优势以保证执政党政策和法令的顺利实行。两党制形成后,执政党可以利用其议会多
17、数的优势改变和操纵议会工作议程。18871897年,政府议案占下院工作时间由83%増加到84.5%。1905年,经国王爱德华七世批准,内阁长官正式被授予“首相”称号,在法律上明确了首相与其他阁员的主次关系。摘自阎照祥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和职能强化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从性质、权力这两个角度指岀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主要区别。(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英两国内阁制度对各自国家的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12分)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1ABABA6AABDA11DBBAD16CADAD21DDAAB26BACCC31(1)趋势:进士出身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多;宰相出身从以门第
18、、战功为主到以科举选拔为主;入仕途径多样化。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发展。(10分)(2)特点:考核和监察相结合;注重对德才的综合考核;重视文档资料;考核走向程式化;监察形式多样化;考察结果力求公开公正。(10分)32(1)性质不同:前者是封建制度的产物,后者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权力不同:前者只有提供意见,后来有票拟的权力,但没有决策权和行政权,决策权和行政权掌握在君主手里,后者是直接的权力机构,掌握实际的行政权。(8分)(2)中国:强化了君主专制;巩固了小农经济;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6分)英国:完善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英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因素。(6分)-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