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第五单元玉龙雪山虎跳峡古城 2012年6月,阿来第三次来到丽江,应允写一篇“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有关丽江的文章。但如何着手,阿来心下茫然,他说:“丽江很好,写丽江的文章也很多,但我总觉得很多文章并没有写出丽江的精髓。丽江的精髓是水!从玉龙雪山上的冰雪,到黑龙潭这些水体,乃至古城中淙淙流淌的河水,水是丽江之美的载体和精魄。”最终,阿来匠心独运,以一滴水这个独特的视角,写成了这篇美文。整 体 感 知背景介绍阿来,藏族诗人,当代作家。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人。其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散文大地的阶梯等。
2、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2000年,其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为该奖项有史以来最年轻得奖者(41岁)及首位得奖藏族作家。2018年,作品蘑菇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他由此成为四川文学史上首位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双冠王。整 体 感 知作者简介驿道()矗立()远眺()闸口()苍劲()翡翠()砚池()擦拭()蘸到()蜿蜒()草甸()tiojngchyzhfiynzhnyndinsh整 体 感 知第二部分(1-5)以水滴“自叙往事”的方式,叙写自己由高而下,从雪峰直入地下见证丽江古城历史的故事。(6-16)以水滴“旅途记事”的方式,叙写自己
3、现在经历许多波折,流过丽江古城,见证丽江古城当下的美景的故事。第一部分整 体 感 知标题点明了文章的内容与地点,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文章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为题妙在何处?一滴水经过丽江“我”时间、空间对象整 体 感 知2.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一滴水整 体 感 知3.“一滴水”有哪些经历?画出它的游历踪迹,并点明写作顺序。玉龙雪山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小桥店铺纳西人院子果园和田地金沙江整 体 感 知有一天又过去了好几百年太阳出来了黄昏时黎明时分写作顺序(1)从古到今、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2)从高到低、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整 体 感 知开门见山,
4、点出“我是一片雪”。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叙述角度,运用拟人的手法,讲述一滴水的前生,点明所在的位置玉龙雪山顶上,达到从峰顶俯瞰的效果。同时,富有童真童趣,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1.第1段有什么作用?精 读 细 研第一部分2.根据第一部分内容,“我”这“一滴水”是怎样形成的?“我”是一片雪,然后变成了坚硬的冰,成为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后来被阳光融化成一滴水。而在成为雾气化为雪之前,“我”是一滴水。精 读 细 研第一部分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开满鲜花的树。马帮来往的驿道。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3.“我”在去丽江坝的路上都看见了些什么?精 读 细 研第一部分体现了丽江古城的美丽,古城历史悠久,有
5、丰厚的文化底蕴。4.文中写明朝时期的四方街的建造和徐霞客的到来有何作用?精 读 细 研第一部分“我又睡去了”“我”再次醒来的所见所闻承上启下1.第6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精 读 细 研第二部分开门见山点明“我”沉睡时间之长,暗示丽江将会发生巨大变化。变化:“已经是一座很大的城了。城里也不是只有最初筑城的纳西人了。如今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要来丽江,看纳西古城的四方街,看玉龙雪山。”2.第6段写“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有什么作用?“我”再次醒来,丽江发生了什么变化?精 读 细 研第二部分看见了很多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
6、花与树。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看见了潭水映照雪山。3.“一滴水”从黑龙潭出来后看见了哪些景象?精 读 细 研第二部分第3段徐霞客“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了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第10段“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的评述做铺垫。延续发展照应铺垫4.第7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精 读 细 研第二部分(1)看见了很多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2)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3)看见了花与树。(4)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5)看见了古城,看见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见
7、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5.一滴水在进入四方街以前看到了哪些景象?精 读 细 研第二部分自然风景之美经过了银器小店、玉器店、一座院子、字画店、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看到了演奏古代音乐的白须垂胸的老者们、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闲适的游客、悠然的主人。看到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6.“一滴水”来到四方街,进入古城,看到的丽江古城是怎样的?精 读 细 研第二部分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浇花时平和、悠然闲话中恬静、和谐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交谈中热情、
8、融洽7.一滴水被带进纳西族人的院子,通过所见所闻,你觉得纳西族人有哪些特点?精 读 细 研第二部分因为四方街“名扬世界”,可以作为丽江当地文化的代表。它位于丽江古城的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和地域特色。8.作者为什么要选取四方街,浓墨重彩地进行描绘?精 读 细 研第二部分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和视角欣赏了风景如画的丽江,见证了人世的沧桑巨变,体会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表现了一滴水的满足感,表达出作者对丽江古城的眷恋之情。9.“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精 读 细 研第二部分最后一段写“我”来到金沙
9、江,回归大海,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照应题目,总结全文,从一滴水的视角写出了游历过丽江后的骄傲和自豪之情。10.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精 读 细 研第二部分“雪”“冰”“水”是同一种物质在“雪山”“冰川”“河流”三种不同环境下的不同形态,单用其中任何一种均不能完成对丽江全景的游历,而写“雪”在玉龙雪山顶上变成“冰”,变成“冰川”的一部分,再融化为“水”流过丽江古城,流过黑龙潭,流入金沙江,可以写出丽江漫长的历史以及古城的变迁,更符合实际情形,给人身临其境之感。11.第16段强调“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而开头说“我是一片雪”,第2段写“我”“变成了坚硬的冰”,为什么?精 读 细 研
10、第二部分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喧哗(xun)融化(lng)目眩神迷(xun)B.驿道(y)犹豫(y)五彩斑斓(ln)C.矗立(ch)远眺(tio)徘徊不前(hu)D.蘸水(zhn)硕大(shu)无病呻吟(yn)B解析:A项,融,应读rng。C项,徊,应读hui。D项,吟,应读yn。课 堂 检 测2.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作为一滴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同一座古城。(2)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内心也很。(3)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在蓝天下面。A.通过 热闹 矗立 B.穿越 热闹 耸立 C.穿越 喧哗 矗立 D.通过 喧哗 耸立C课 堂 检 测课 堂 小 结作者虚构一个旅游者兼讲述者“一滴水”,用它形成时空线索,串联起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着力表现了景物背后的丽江的人文精神。课外阅读阿来的大地的阶梯,体会融景物、历史、感悟、思考于一体的游记风格。课 下 作 业一滴水经过丽江自述往事旅途记事叙写自己由雪变成冰川,再变成一滴水见证丽江古城历史的故事叙写自己见证丽江古城当下美景的故事板 书 设 计课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