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三地表形态的塑造应用篇【应用集训】探究翻开地质历史的书页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浏阳菊花石最早发现于湖南浏阳河上游大溪河中,具有层理构造。下图为大溪河某菊花石矿区出露地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2020扬州5月模拟,3)从成因上看,浏阳菊花石为()A.变质岩B.沉积岩C.侵入岩D.喷出岩答案B2.(2020扬州5月模拟,4)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A.B.C.D.答案D读某地地质构造图,回答下面两题。3.(2020盐城6月模拟,3)下图中正确表示MN剖面线上的地质地貌特征的是()答案B4.(2020盐城6月模拟,4)下列关于图中P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常形成瀑布景观B.地貌类型为断
2、块山C.地质构造为断层D.剖面岩层上新下老答案D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5.(2018北京文综,4,4分)图中()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答案C江西赣州通天岩风景区因“丹霞地貌独特,石窟文化深厚”著称,被誉为“江南第一石窟”,在石窟所在的岩壁上发现有鹅卵石样的砾石镶嵌其中,也可以看到一排排砾石大小般的小洞穴(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6.(2021届新高考省市T8联考,6)图中丹霞物质属于()A.火山爆发时形成的红色玄武岩B.岩浆侵入时形成的红色花岗岩C.河流沉积物,地壳抬升后出
3、露D.风力沉积物,地壳抬升后出露答案C7.(2021届新高考省市T8联考,7)岩壁上一排排砾石大小般的小洞穴是()A.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B.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C.为雕刻石窟而留下的D.风化后砾石脱落而成答案D教师专用题组【应用集训】一、单项选择题下图示意17561960年长江石首城陵矶段河道变化。读图,回答下面两题。1.该河道的演化时序为()A.甲乙丙丁B.丁甲丙乙C.甲丙丁乙D.丁甲乙丙答案B受流水侵蚀作用影响,河道应逐渐弯曲,因此丁为第一阶段,其次是甲。题乙中存在两个明显的牛轭湖,这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裁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故乙是该段河道演化的最后一个阶段,丙为
4、乙之前的阶段。正确选项为B。2.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段河道多采用人工裁弯取直的治理措施,主要目的是增加()上游洪水下泄河床泥沙淤积地下水补给量河道通航能力A.B.C.D.答案D试题以河道人工裁弯取直为情境,考查河流开发与治理相关知识,对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要求较高,体现了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凸显了对基础性、应用性的考查要求。裁弯取直工程可以加速上游洪水下泄,同时又缩短了航道,使航道加深、加宽,适应了船舶数量增加及船舶大型化发展的要求,同时便利了船舶航行,保证了船舶安全。裁弯取直后河床泥沙淤积程度会减轻,地下水补给量一定程度上减少,D正确。恩施梭布垭石林(109.5E,30.6N),平
5、均海拔900多米,景区面积21平方千米。景区内的“笋子淌”高1520米形似“竹节”,“竹节”之间分布有许多凹槽,表面纹理明显,各岩层厚薄不一且呈水平状,好似一座座宝塔,因顶部植被良好,被誉为“戴冠石林”。下图为“笋子淌”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面三题。3.梭布垭石林有别于顶部光秃的云南石林而能形成“戴冠石林”的主要差异是()A.气温B.风力C.岩性D.流水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云南的石林上面是光秃秃的,而“梭布垭”石林顶上却长有许多的植被,必定是其上部的岩层与云南石林有差异导致了成土母质的不同,云南石林的顶部岩石易溶于水,而梭布垭石林顶部岩石不易溶于水,故正确答案为C。云南石林地区与
6、恩施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风力、降水导致的流水差异小,故A、B、D错。4.“笋子淌”竹节之间凹槽的主要塑造者是()A.流水B.冰川C.风力D.海浪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笋子淌”凹凸不平,这些岩层局部被流水冲刷成竖直槽状,被带走的部分相对疏松,保留的部分相对坚实,故正确答案为A。恩施位于湖北省,纬度低、不临海,不受冰川、海浪作用影响,受风力的影响小。5.“笋子淌”岩层呈水平状且厚薄不一,好似一座座宝塔,据此推测该区域地质史上主要经历了()A.水平挤压运动B.间歇性垂直运动C.岩浆活动为主D.变质作用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地貌和地质作用的关系。水平挤压运动容易导致岩层的破碎或者
7、产生强烈的弯曲褶皱,而该地岩层因没有受到强烈挤压而呈水平状,故A错。岩层厚薄不一,但都需要一定时期的沉积,因此沉积的这段时间地壳相对稳定,而最终这些岩石能出露地表应得益于地壳垂直运动,故B正确。该处岩层体现了沉积岩的明显特性,因此C、D错。雅鲁藏布大峡谷中的丹娘沙丘,位于高原半湿润季风区。它背倚葱茏青山,面临蓝绿色的雅鲁藏布江,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的沙海。图甲为丹娘沙丘附近等高线示意图,图乙为丹娘沙丘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图甲图乙6.丹娘沙丘的成因主要是()A.风力堆积B.流水堆积C.冰川堆积D.海浪堆积答案A峡谷中多大风天气,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挟带的江边或沙洲的沙尘受到山地阻挡,在山
8、坡下堆积,形成沙丘,故丹娘沙丘成因主要是风力堆积,A项正确;流水堆积形成的是沙滩,应与河道连接,B项错误;冰川堆积物没有分选性,不能形成沙丘,C项错误;该地不临海,D项错误。归纳总结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的结果,流水堆积、海浪堆积形成的是沙滩。沙丘的形成需要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强劲的动力因素,即大风;二是丰富的沙源,即地表有较松散的沙质堆积物。7.该沙丘的沙源可能主要来自()A.域外风沙的沉积B.岩石的就地风化C.两岸高耸的山坡D.附近河流的河滩答案D图示沙丘自河谷向山坡升高,说明沙子来源于河谷。因河流在地势落差小的河段或河流的凸岸附近以堆积作用为主,则泥沙堆积形成沙质的河漫滩,在枯水期沙源露出水面
9、,在较大风力作用下形成沙丘。易错警示图示河谷两岸地势高,域外风沙难以到达此处。图示植被较好而降水较多,山坡处不易有裸露的沙源。我国某地的高台民居(图)是世界上最奇特的民居之一。建在高40多米、长800多米的黄土高崖上,三面临河。房屋搭建随意,以土坯和杨木作为建材。有些房屋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图是该区域河流径流及气温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图图8.高台民居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A.云贵高原B.东北平原C.塔里木盆地D.四川盆地答案C图示该地河流流量较小,且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汛期集中在夏季,可能是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地区,则最可能是西北地区,即C正确。图示该地冬季气温在0以下,不会在我国南方地
10、区,据此可排除A、D。东北平原河流有春汛和夏汛,图示只有夏汛,则B错误。9.将民居建在高崖上,主要原因是()A.保持室温,冬暖夏凉B.便于雨季排水C.避免受夏季洪水影响D.利于冬季防风答案C结合上题分析,该民居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冬季气温低,将民居建在高崖上,不利于保温,则A错误。该地气候干旱,没有明显的雨季,则B错误。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高融水多,易出现洪水,则建在高崖可有效减轻洪水影响,故C正确。建在高台上,受风影响大而冬季气温更低,则D错误。下图是重庆某地一段山区公路,该公路由多段大致平行的弯道连接,形成连续的“之”字形段弯道弯曲度较大。据此完成下面三题。10.该公路修建成“
11、之”字形的目的是()A.降低路面坡度B.减少路面积水C.改善观光条件D.避开山体滑坡答案A图示山脚至山顶公路“由多段大致平行的弯道连接”,而山地坡度没有改变,但因增加了道路长度,从而降低了路面坡度,故A正确。“之”字形道路降低了路面坡度,更易于积水,则B错误。山区修建道路成本高、难度大,修建目的不是观光,则C错误。“之”字形道路在山坡上,其道路形状与避开山体滑坡无关,则D错误。11.图示公路平行弯道所在的地形属于()A.丘陵B.盆地C.山谷D.山脊答案C图示平行弯道处地形向内凹陷、两侧向外凸出,属于山谷。注意弯道处属于小地形单元,不能判断宏观地形类型是否为丘陵或盆地;另外由“一段山区公路”,也
12、提示A、B错误。12.图示弯道,上行侧与下行侧相比()路面坡度更大路面坡度更小俯视下方弯道视野更好俯视下方弯道视野更差A.B.C.D.答案A由图可知,上行侧位于弯道内侧,道路距离较短、下行侧位于弯道外侧,道路距离较长,而弯道上下高差是确定值,则上行侧坡度大于下行侧,即正确;上行侧位于下方弯道一侧,中间无障碍阻挡而俯视视野更好,则正确;故A正确。关键点拨弯道坡度=高差/道路长度,弯道内侧、外侧长度差异类似于操场跑道内圈、外圈长度差异。下行侧与下方弯道之间有一定宽度的道路坡面,下行侧与下方弯道之间坡度先缓后陡,形同凸形坡,而视野不佳。莫赫悬崖(下图)位于爱尔兰西海岸,是欧洲最高的悬崖,绵延8km,
13、远眺大西洋,非常壮观。悬崖的石灰岩基底是由无数细小海洋生物的骨骼在3亿年前堆叠起来的。长期以来,越来越多的砂岩和页岩沉积在海里,险峻笔直的悬崖显现出密密的层次,仿佛是一部部千古巨书。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3.莫赫悬崖的上部岩石主要由()A.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B.干旱区风化物沉积形成C.海洋生物遗骸堆积形成D.流水挟带泥沙固结形成答案D莫赫悬崖的基底是由海洋生物遗骸堆积形成的沉积岩,C项错误;上部岩石为砂岩和页岩,是流水搬运泥沙在海岸带沉积固结形成的,D项正确;岩浆上升冷却形成的是岩浆岩,A项错误;图示位于沿海地区,且位于西欧,气候湿润,B项错误。14.形成险峻笔直的莫赫悬崖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14、A.地壳抬升、海水侵蚀B.断裂上升、冰川侵蚀C.地层陷落、流水侵蚀D.褶皱隆起、海浪侵蚀答案A由材料可知,莫赫悬崖原来在海洋里,后来由于地壳抬升运动,地层在上升过程中受到海水的侵蚀作用,形成险峻笔直的悬崖,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说岩层断裂,B项错误;基底岩石形成于浅海环境,因此不可能是地层陷落形成的,C项错误;图示岩层呈现水平状态,没有弯曲变形,D项错误。江苏省某河口港地处淤泥质海岸,受径流和潮流的影响,港口通海航道经常发生泥沙淤积。2011年,当地政府在港口外修建了双导堤、改善了航运条件。当前,航道再次出现泥沙淤积。下图示意2008年和2013年该河口港附近海域等深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1
15、5.2008年图中河口处-4m等深线向外海凸出最远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6.与2008年比,2013年图中双导堤内和导堤外主要的外力作用方式分别是()A.堆积侵蚀B.堆积堆积C.侵蚀堆积D.侵蚀侵蚀17.当前,治理该通海航道泥沙淤积的工程措施有()A.延长导堤长度B.降低导堤高度C.扩大导堤间距D.增加堤内植物答案BCA本题组以等深线为切入点,考查河流外力作用及其影响,以及获取信息、调动地理知识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第15题,由图中等值线分布,可判断该-4米等深线内深度大于周边,说明是河流水冲刷所致;夏季是河流汛期,水量大、流速快,冲刷能力强,使等深
16、线向外海凸出最远,故B正确。第16题,对比两图可知,在距海岸线相同的海域:堤内等深线数值变大,说明堤内海域较深,则说明侵蚀作用强;同理,可判断堤外以堆积作用为主。信息解读与2008年相比,2013年-2m、-4m、-6m等深线距离海岸线更远,说明沿海海域海水深度变浅;同时双导堤内部-4m(距海岸线较远的那条)、-6m等深线向海岸线凸出,说明堤内海水深度变深。第17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修建双导堤能加剧堤内侵蚀,减轻堤内泥沙淤积,则可以通过延长导堤长度来解决航道泥沙淤积。易错分析双导堤是航道两侧修建的大堤,高度要高于水面。降低导堤高度可能使海水进入而带来泥沙淤积;扩大导堤间距,会使堤内水流冲刷能力
17、降低,从而淤积加强;增加堤内植物会减缓水流速度,淤积作用增强。二、非选择题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澳大利亚中部荒漠上的艾尔斯石山,长3.6千米,宽约2千米,高348米。由一块完整的较坚硬的石英砂岩组成,形成于3亿年前,顶部圆滑光亮,四周崖壁上有不少缝隙和洞穴,也有一些自上而下的沟槽。艾尔斯岩石当地常常飞沙走石;偶尔还暴雨倾盆。艾尔斯石的洞穴里还能看到原住民古老的绘画和岩雕。我国广东封开县也有一座巨石山大斑石,被誉为天下第一石(实为世界第二)。这是一个半球状花岗岩(地壳内部形成的岩浆岩)体,高191.3米,长1350米,宽695米,顶部较缓,植被茂盛。斑石形成于2亿年前,虽历经亿万年的
18、雨淋日晒,仍是完整无缝,外表层无风化。(1)比较艾尔斯石和大斑石所在地的气候特征的差异。(2)简析大斑石独石成山的形成过程。(3)概括艾尔斯石遍布沟槽、缝隙与洞穴的原因。(4)有人说,假以时日,大斑石将成为真正的天下第一石。你是否同意该观点?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相应理由。答案(1)艾尔斯石:全年炎热干燥;大斑石: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温和)少雨。(2)岩浆活动(侵入)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形成高地);流水等外力作用侵蚀掉上覆岩层,花岗岩出露;(花岗岩远比周围岩石坚硬)差异侵蚀使得该花岗岩体逐渐高于周边而形成山地。(3)多晴天,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显著;风沙天气频发,风力侵蚀形成缝隙等;暴雨形成
19、的激流在崖壁冲刷出沟槽;原住民在崖壁开挖洞穴;形成时间久远,外力作用历时长。(任答3点)(4)同意:两地都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大斑石(花岗岩)的硬度远大于艾尔斯石(石英砂岩),更难以被侵蚀;大斑石形成时间晚于艾尔斯石且表层无风化,而艾尔斯石受外力侵蚀已经很明显;大斑石顶部有植被保护而艾尔斯石没有。(言之有理均可)不同意:艾尔斯石的高度和体积远大于大斑石;石英砂岩的硬度也较大,很长时间都难以被侵蚀得比大斑石矮小;在漫长的侵蚀历程中,艾尔斯石所在地地壳可能再次抬升(广东地壳可能下降)。(言之有理均可)解析(1)由图示两地位置,以及材料中对当地环境的描述,可判断两地气候分别为热带沙漠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2)由材料可知:大斑石为花岗岩,而花岗岩是侵入岩,现在出露地表形成巨石山,其过程先是侵入形成花岗岩,再抬升成山,然后上部岩层被侵蚀掉而露出花岗岩山体;独石成山还有周边岩石变低的过程。(3)岩石上“沟槽、缝隙与洞穴”,是风化、侵蚀作用形成的,可结合“常常飞沙走石;偶尔还暴雨倾盆”,以及热带沙漠气候等因素回答。“洞穴里还能看到原住民古老的绘画和岩雕”,说明也受到人类活动作用。(4)属开放性试题,表明观点并进行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