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师说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古文运动 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
2、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由于他对古文的倡导,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骈文:与散文相对而言,它有3个特点:一、讲究对偶,又多用四六句(因两句两句地对偶,好象并驾的两匹马,而叫骈文);二、语音方面讲究平仄;三、多用典故和华丽的词藻。骈文是一种诗化的散文。东汉散文在辞赋魏晋散文骈化南北
3、朝注影响下,开始注趋势更加明显重形式美意对偶的骈文很大发展 韩愈、柳宗元(唐)欧阳修 苏洵、苏轼、苏辙(宋)曾巩、王安石 韩愈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 写作背景: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做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
4、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韩文公祠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第一段必要性:古之学者必有师(为什么)用老师的任务解释“必有师”的重要 阐述从师的道理择师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怎么样)以什么人为师中心论点 诵读全文,思考P39问题2。请画出第二、三段的结构图。本文第4段他赞
5、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 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传授)2.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同“逗”)古今异义(1):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 今义: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古义:求学的人。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 今义:很多人。古义:一般人。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学 今义:指学校教育。古义:小的方面学习。古今异义(2):4吾从而师之。从而 今义:一个连词,表目的或结果。古义:“从”“而”不是一个词。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 今义:不需要。
6、古义:不一定。6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 今义:没有。古义:无论,不论。词类活用:1.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2.而耻学于师。与其身也,则耻师焉。不耻相师。(耻,形容词性意动用法,以为耻)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方位名词动词)实词 师:文中26次出现 1.作名词:古之学者必有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孔子师襄 2.作动词:不耻相师 吾师道也 或师焉,或不焉 吾从而师之 老师表职业专门技艺人学习从师以为师(意动)实词 传 1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2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3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虚词 之:出现25次1 古之学者必有师 (
7、的)2 吾从而师之 (第三人称代词,他)3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5 郯子之徒 连接定语与中心语,相当于“这(类)”虚词其 其闻道也故先乎吾(第三人称代词,他)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第三人称代词他的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那些/书)其可怪也欤(语气词,表反问语气/这学习与评价)其皆出于此乎(语气词,表测度的语气,大概)虚词所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的)圣人之所以为圣 (的原因)虚词 于 不拘于时 (被)学于余 (向)虚词 乎 生乎吾前 (于,在)其闻道也故先乎吾 (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语气词,表反问语气)嗟乎 (语气词,表感叹)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词,表反问)常见文言句式: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状语后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3.曰师曰弟子云者。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省略句)4.不拘于时。(被动句)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动用是指名词或形容词活用做动词。以形容词最常见,其次名词,还有少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翻译基本格式:名、形(动)+宾=以+宾+为+名、形(动)如:吾从而师之不耻相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