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基础过关练题组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读90E附近海平面气压图(单位:hPa),回答下面两题。1.气压最高值出现的纬度和气压值最低处的气压带名称分别是()A.50N、副极地低气压带B.90N、赤道低气压带C.30S、副极地低气压带D.60S、赤道低气压带2.由气压值可推断此时()A.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B.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C.长春高温多雨D.印度半岛盛行东北风(2021北京海淀高三期中)下图是小明同学在学习大气环流时手绘的北半球某季节三圈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3.甲、乙示意风带的盛行风向分别为()A.东南风、西北
2、风B.东南风、西南风C.东北风、西南风D.东北风、西北风4.图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错误的是()A.B.C.D.题组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及季风环流读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5.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6.下列对图示地区说法正确的是()A.A气压中心为亚洲低压B.此时被图中A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C.C地区此季节高温多雨D.D地区此时盛行东北风下图为某区域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7.图示()A.甲风7月最为盛行B.乙风1月最为盛行C.乙为西北季风,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地区D.甲为西北季风
3、,由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8.在甲风盛行的季节里()A.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B.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C.亚洲高压势力强盛D.南半球昼短夜长下图为沿45N的气压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下面三题。9.图中所示季节,地的盛行风向是()A.偏东风B.偏西风C.偏北风D.偏南风10.图中所示季节,地气候特征是()A.寒冷干燥B.温和湿润C.炎热多雨D.炎热少雨11.图中所示季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华北盛行西北风B.我国南极中山站白昼很长C.澳大利亚北部吹西北风D.南亚为西南季风能力提升练题组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下图为低纬度地区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1.()关于甲风带的说法,正确的
4、是()A.风向为东南风B.风向为东北风C.性质湿热D.性质干热2.()关于乙气压带,叙述正确的是()A.乙是由于热力作用而形成B.被其控制的地区气候以干热为主C.此时气压带、风带向南移D.亚洲高压将乙切割在海洋上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气流汇合的地带,主要分为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季风辐合带是指信风越过赤道改变风向后与另一半球的信风相遇而形成的热带辐合带;信风辐合带是指南半球信风直接和北半球信风相遇时组成的辐合带。据此完成下列三题。3.()图示辐合带的主要分布区()A.气压较高B.多晴朗天气C.多大风D.多上升气流4.()关于图中热带辐合带的叙述,正确的是(深度解析)A.甲为信风辐合带B.甲只出
5、现在北半球,乙只出现在南半球C.乙为季风辐合带D.乙类辐合带一般分布在赤道附近5.()对甲类辐合带位置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太阳直射点位置B.海陆分布C.天气状况D.地形地势题组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及季风环流亚洲高压是冬半年盘踞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对流层下部稳定而强大的冷气团。气象学中一般用1 025 百帕等压线作为其分布范围的边界线。下图为19512003年亚洲高压的位置平均变动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6.()受亚洲高压的影响,下列地区19512003年,冬季气候特征最稳定的是()A.中亚B.中国C.日本群岛D.东西伯利亚7.()与亚洲高压1 025 百帕等压线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的因素是(
6、深度解析)A.海陆位置B.海陆温差C.洋流性质D.地形差异8.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图a)和亚洲季风环流图(图b),回答问题。(1)()图a中A气压带的名称是,D气压带的名称是。(2)()图a中B风带的风向是,C风带的风向是。(3)()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a所示位置时,亚洲季风环流为图b中(填“甲”或“乙”)所示,此时东亚地区的盛行风向为风,此风的性质是(填“干冷”或“暖湿”),此风的成因是 。(4)()图b中乙所示季节南亚地区的盛行风向为风,此风的成因是。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练1.A读图可知,气压最高值出现在50N;气压最低值出现在60S附近,应该为副极地低气压带。2.D由图可知,此时
7、亚欧大陆为高压,应该为北半球冬季,印度半岛盛行东北风;气压带、风带南移;大陆等温线向南凸,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强盛。3.C甲示意的风带位于030N,为东北信风带,乙示意的风带位于30N60N,为盛行西风带(西南风),C正确。4.C图中3060为中纬度大气环流圈,高空大气应由高纬流向低纬,的流向错误。故选C。5.D图中显示,在亚欧大陆上有一个高压中心,应该为亚洲高压,故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冬季。6.D图中A位于亚欧大陆上,为亚洲高压,A选项错误;亚洲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副极地低气压带,B选项错误;C地区此时为冬季,应为低温少雨,C选项错误;D地区位于南亚,此时盛行东北季风,D选项正确。7.D
8、从图中可以看出,甲风吹向陆地,说明澳大利亚大陆为低压,当地为夏季,即1月。该风是由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冬季南移越过赤道向左偏转而成,为西北季风;乙风为东南季风,在7月最为盛行。综合以上分析,D选项正确。8.C甲风盛行的季节,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此时亚洲高压势力强盛,印度半岛盛行东北季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选项C正确。9.B图中显示,在(45N,90E)附近气压特别高,应该是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所以,此时北半球应该是冬季。地位于(45N,30E)附近,位于地中海西岸,受西风带的控制,所以,地的盛行风向是偏西风。10.A由于此时北半球是冬季,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其
9、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11.D冬季我国华北盛行西北风,而澳大利亚北部的风向与我国华北地区相同;北半球冬季我国南极中山站白昼很长;南亚此时是冬季,盛行东北季风。故选项D的叙述是不正确的。能力提升练1.D根据图示信息,图中甲为信风带,由于不能确定南北半球,故风向可能是东南风,也可能是东北风;该风带的风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性质应为干热。2.B根据图示信息,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该气压带是高空气流不断堆积下沉形成的,被其控制地区气候以干热为主,故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由于无法确定该地所处的南北半球,故无法判断此时气压带、风带是向南移动还是向北移动,C选项错误;切割该气压带的是亚洲低压而非亚
10、洲高压,D选项错误。3.D辐合带是南北半球气流汇合的地带,气流辐合表明中间气压低,排除A。辐合带气压较低,气流辐合上升,容易成云致雨,排除B,选项D符合题意。辐合带以上升气流为主,空气的水平运动相对较弱,风力较小,排除C。4.D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季风辐合带是指信风越过赤道改变风向后与另一半球的信风相遇而形成的热带辐合带;信风辐合带是指南半球信风直接和北半球信风相遇时组成的辐合带。由此推断,甲为季风辐合带,乙为信风辐合带,排除A、C。季风辐合带有可能出现在北半球,也有可能出现在南半球,排除B。乙类辐合带为信风辐合带,它是南、北半球信风直接辐合形成的辐合带,因此位置一般在赤道附近(如果辐合带不在赤
11、道附近,则其中某一半球的信风就会越过赤道改变风向与另一半球的信风相遇辐合,形成季风辐合带),D符合题意。理解热带辐合带的概念是关键季风辐合带是信风越过赤道改变风向后,与另一半球信风相遇形成,可以是南北半球中任一半球的信风越过赤道,所以季风辐合带可以出现在南半球,也可以出现在北半球;而信风辐合带是南北半球的信风直接相遇形成,所以其只能是在赤道附近。5.A由上题可知,甲类辐合带为季风辐合带。太阳直射点北移至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后与东北信风辐合于北半球,形成热带辐合带;太阳直射点南移至南半球,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北风后与东南信风辐合于南半球,形成热带辐合带。这
12、明显表明,甲类辐合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变化,因此A符合题意。6.A1 025百帕等压线的位置变动反映亚洲高压的强弱及位置,从图中可以看出,中亚地区该线位置最稳定,说明受亚洲高压影响,中亚地区的冬季气候最稳定。7.B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同纬度海陆之间产生温差,海陆温差越大,陆地上因气温低而形成的高压越强盛,高压控制的范围越大,所以海陆温差与亚洲高压1 025百帕等压线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存在是北半球冬、夏季高、低气压中心形成的根本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越大,表现出来的同纬度海洋和陆地的温度差异越大,即冬季亚欧大陆上的亚洲高压越强,夏季亚欧大陆上的亚洲低压气压越低。8.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2)东北风西南风(3)甲西北干冷海陆热力性质差异(4)西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解析第(1)(2)题,气压带、风带的位置主要是根据纬度位置来确定。第(3)题,图a赤道低气压带完全在南半球,说明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东亚地区吹西北风,因为是从陆地吹向海洋,故冷而干;东亚西北风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第(4)题,图b中乙所示南亚地区吹西南风,是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