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16471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刺客列传与游侠列传写的都是侠肝义胆、急人所难、为知己者死的侠义之士。他们最为可贵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不为名利而改变志节,不为权贵而放弃操守,在他们的心目中,“义”才是至高无上的。他们本着“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为人准则,坚守自己的独立意志,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无怨无悔。刺客列传中以荆轲为代表的

2、义士,思想境界虽有高下、阔狭之分,但他们视道义高于生命、“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的优秀品质令司马迁大加赞扬。豫让宁可让自己承受涂厕之辱、漆身吞炭之苦,也要采取他认为最正当的方式,不惜牺牲生命为智伯报仇;聂政为完成严仲子所托,最后竟“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荆轲为捍卫自己的尊严帮助燕太子丹刺杀秦王,而使自己走上了不归路。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这样表现朱家的侠义:“终不伐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家无余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他“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的助人为乐精神已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为了体现郭解的侠义,司马迁则不厌其烦地列举了数例。郭解处理姐姐的儿子被杀害的事

3、例,说明了郭解明善恶、辨是非的正直;邻里从傲视他到“肉袒谢罪”的改变,说明了郭解以德服人的豁达史记中的侠义之士是有着真正作为“人”的意义上的独立意志与高尚人格的。刺客列传中的义士,所作所为均是为报答知遇之恩。“士为知己者死”是他们最高的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专诸与公子光、豫让与智伯、聂政与严仲子、荆轲与燕太子丹他们不是仆与主、臣与君的隶属或等级关系,也不是雇佣或利益交换关系,他们是平等的。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的壮举不是为了获利,也不是为了谋权,完全是因为他们得到了一份信任、一份赏识、一份重托,就因为这份厚重的情谊,他们愿意赴汤蹈火,他们明知走上的是一条不归路,却无怨无悔,视死如归。游侠列传中

4、的游侠,就是在社会底层的平民中敢于坚持自我、敢于对抗强权、敢于对抗卑鄙与丑恶的侠士与义士,他们因为不代表统治者,所以没有名分,故而被称作“游侠”。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意志不受名分与职责所限,当然也就没有了统治者意志的羁绊;他们的行为不因权势而改变,因为他们既不弄权也不接受权势的约束;他们的操守不因利益的诱惑而改变,因为他们“急人之难,甚己之私”。侠义之士的人格是独立的、高尚的,但在那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因此而注定成为悲剧。刺客列传中的刺客,为报知遇之恩,便心甘情愿地去冒险。专诸受公子光所托去刺杀吴王僚。专诸的行刺行动是他高尚人格的悲壮表现。豫让、聂政、荆轲的刺杀行动无一不是如此,他们的人生选择又

5、是惊人的相同,原因就在于他们有着相同的人格基础悲剧人格。游侠列传中的游侠,他们没有显赫的权势,甚至所为有悖统治者的规矩,但却比为官者更坦荡磊落、重情重义。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是与传统的礼法、虚伪的道德相对抗的表现;“义不苟合当世”,是绝不为了官爵俸禄而改变个人的品格、操行的坚守。而这样的游侠,其所作所为却偏偏是违犯当时的法律法规的。可见,游侠们高尚的人格、独立的意志与统治者的专制统治相违背,这也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其人格注定是悲剧人格。郭解为御史大夫公孙弘所害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选自侠义之士的独立意志与悲剧人格,有删改)1. 下列对史记中“侠义之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6、侠义之士具有侠肝义胆、急人所难、能为知己者死的精神。他们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坚持操守,不改志节。B. 侠义之士奉行言必信、行必果、不惜死的为人准则。他们有着真正作为“人”的意义上的独立意志与高尚人格。C. 在义士眼里,道义和生命一样珍贵,“士为知己者死”是他们最高的道德标准。他们为报答知遇之恩视死如归。D. 游侠们高尚的人格、独立的意志与统治者的专制统治相违背,这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其人格注定是悲剧人格。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游侠列传中的游侠,没有权势,但他们坦荡磊落、重情重义,不为名利而改变志节,不受权势约束,如专诸、豫让等。B. 从朱家急人所难而

7、不矜其功的处世方式,足可以看出朱家是一位“专趋人之急,甚已之私”的助人为乐的侠土典型。C. 侠士、义土的人格是独立的,也是高尚的,有着相同的人格基础,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D. 荆轲为燕太子丹刺杀秦王,他明知走上的是一条不归路,却无怨无悔,在死亡面前大义凛然。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济穷救急”是游侠之“义”,“报答知遇之恩”是刺客之义”。他们对道义的尊崇得到了司马迁的极力赞扬。B. 游侠没有显赫的社会地位,没有名分,但他们却坚持自我,敢于对抗现实中的卑鄙与丑恶。C. 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义不苟合当世”,他们的所作所为与当时的

8、统治阶级的法律法规是相违背的,这是他们不受统治阶级欢迎的原因。D. 侠义之士的思想境界都非常高,专诸、豫让、聂政、荆轲、朱家等人对当时社会的道德风尚,以及现代人的思想觉悟都有很大的影响。【答案】1. C 2. A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必须在理解文句,分析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层层筛选,剥离出有效信息,获得充足可靠的依据,然后进行合理的推测。C项,“道义和生命总是都一样珍贵”说法错误,原文第二段说“思想境界虽有高下、阔狭之分,但他们视道义高于生命”。故选C。【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

9、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A项,结合原文第两段内容可知,本项错在于:“专诸、豫让”是刺客列传中的刺客,而不是游侠列传中的游侠。注意两部书“狭义之士”的区别,不能混淆。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项,“侠义之土的思想境界都非常高”说法错误,文中第二段有“思想境界虽有高下、阔狭之分”,可见该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故选D。【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首先要速

10、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二)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记者被取消获普利策奖资格【美】大卫马纳尼斯【本报讯】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昨天宣布取消华盛顿邮报记者珍妮特库克的获奖资格。这个决定,是在该记者承认她的获奖作品纯属捏造后宣布的。库克的报道吉米的世界,讲述的是哥伦比亚特区一个八岁小男孩吸食海洛因成瘾的故事。这篇报道据说是通过采访吉米的母亲、吉米本人及其同伴写

11、成的。现在库克承认,她从未采访过其中的任何一个人,而是根据华盛顿社会工作者和其他渠道提供的关于吸毒者的材料编造了这篇报道。在她承认编造假报道后,有人揭发她提交给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的自传也是编造的。库克曾说过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瓦萨学院,并在托莱多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昨天,库克辞去了她在华盛顿邮报的职务。“像珍妮特库克这样一个前途无量的青年居然编造假报道,这实在是一幕悲剧,”华盛顿邮报主编本布拉德利说,“对报纸来说,信誉是最宝贵的,而报纸的信誉完全取决于记者的道德品质。记者的品行不端,会造成严重后果。目前情况下,唯一的办法是向读者交代清楚事实真相,向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道歉,并立即设法完成恢复报纸

12、信誉这一极为艰巨的任务。”负责普利策奖评奖工作的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奥斯卡艾里奥特昨天下午说,委员会经电话投票决定撤销库克受奖的资格,由候补受奖人领奖。艾里奥特说:“我很伤心这位优秀女记者的锦绣前程就这样被毁掉了。”二十六岁的库克昨天发表声明说:“这篇报道严重歪曲了事实,对此,我追悔莫及。我谨向我的报社、我的职业、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致歉。”库克的报道是在1980年9月28日发表的。报道发表之前,库克对主编说,她得对吉米及其母亲负责,因为她曾答应过不透露这母子俩的真实姓名。库克还说,吉米母亲的男朋友威胁她,假如有关方面或警察找到了吉米,他就要她的命。库克的报道发表后,立刻就在该地引起了强烈反

13、应。马里昂巴里市长和警察局长杰弗逊立即组织了一个小组,设法找到吉米以便给他治疗,但这项工作毫无结果。巴里表示,有可能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叫“吉米”的孩子。华盛顿邮报还了解到,星期二午后库克提交给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的自传也有失实之处。原来,瓦萨学院的官员前来拜访布拉德利,指出库克只在那里上过一年学。同时,美联社也派人来反映:库克在托莱多大学只获得过学士学位。了解以上情况后,布拉德利、经营主编和都市版主编立即同库克进行了一系列的谈话,她开始时矢口否认,到后来才逐项承认了自传中的编造。库克的交代,使主编们进而怀疑令她获得普利策奖的作品是否属实和吉米是否确有其人。后来,库克同都市版主编一道驱车前往华盛顿东

14、南区某处,据库克说吉米就住在那里,但她却找不到他的住所。华盛顿邮报的几位编辑同时查阅了库克报道这件事时的采访笔记,并审听了几卷当时的采访录音带,随后确定,吉米的世界一文是库克仅仅根据她得到的某些真人真事拼凑起来的。星期三凌晨,库克承认吉米根本不存在,报道是她根据几个年轻吸毒者的真实故事编造的。华盛顿邮报发行人唐纳德格拉汉姆昨天说:“本报同仁均认为,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尽力查明我们为什么刊登了这篇假报道。”在谈到库克时,他说:“本报许多同仁一直同她的亲属保持联系,我们将尽一切力量帮助她。”(有删改)注:华盛顿邮报1981年4月16日(星期四)。普利策奖:以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的遗赠为基金设立的奖

15、项,该奖每年颁发一次,授予有优异成就的美国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机构。1981年4月15日。1981年4月14日。4. 下列对这篇报道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自然段是这则新闻的导语。导语部分用简明的语言叙述并突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涵盖了新闻六要素中的“人物”“时间”“原因”“经过”和“结果”五个要素,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B. 库克因编造报道吉米的世界和完全失实的自传,而被取消获得普利策奖的资格,她也因此辞去了在华盛顿邮报的职务。C. 库克承认吉米的世界纯属捏造,并对自己的这一行为追悔莫及,这说明她还没有完全丧失新闻工作者的良知。D. 库克编造虚假新闻,不仅违背了记者用事

16、实说话、凭良知报道的职业操守,败坏了华盛顿邮报的宝贵信誉,而且也毁掉了自己的锦绣前程。5. 下列对这篇报道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昨天”这个词多次出现在这篇报道中,这样写不仅突出了报道的时效性,也表明了发布本报道的急迫性。B. 报道中先后引用了华盛顿邮报主编、普利策奖评奖工作负责人和库克本人的话,重在突出编造假新闻的危害。C. 华盛顿邮报的几位编辑在查阅库克的采访笔记和审听其采访录音带后认为,库克的报道属于拼凑,一点儿真实性也没有。D. 从整篇报道来看,披露库克编造自传事件,不仅是要表明库克造假的错误,更在于表明对库克造假行为的深恶痛绝,报道主要为了批评库克。6. 报道

17、中回顾了揭露珍妮特库克编造虚假报道的过程,请简要概括这样写的作用。【答案】4. B 5. B 6. 这样写展开了导语的有关内容,表现出华盛顿邮报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的职业精神;表明了华盛顿邮报坚守新闻真实性和公开性原则的鲜明立场;体现了新闻媒介服务大众、教育大众的功能。【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综合能力,包括文体知识的积累,比如A项需要准确记忆新闻体裁的特点;还包括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比如B项;还需要灵活的理解能力,比如CD。题干为“这篇报道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一定要注意“不”字,别答非所问误选正确选项。B项, “完全失实的自传”错误,文中只是说“自传也有失实之处”,

18、可见选项表述太绝对。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要做好这道题,除了会全面提取信息,迅速筛选有效信息,耐心比对选项和原文以找出谬误点,还要有根据文本信息判断是非的理解能力,学会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把握深层情感态度。A项,“表明了发布本报道的急迫性”解读错误,“昨天”体现不出所谓的“紧迫性”。C项,对“几位编辑”看法的表述“库克的报道属于拼凑,一点儿真实性也没有”属曲解原意,原文只是说“吉米的世界一文是库克仅仅根据她得到的某些真人真事拼凑起来的”,可见选项表述太绝对。D项,“深恶痛绝”的说法与文意不完全吻合,披露库克编造事件,重要的目的在于强调新闻真实、生活真实的重要性

19、和拥有诚实品格的重要意义。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布局安排作用的概括分析能力。答题思路一般为:先分析浅层写了什么(内容大意),再深入思考深层表现了什么(主旨情感),联系生活(读者角度)看文章产生的影响或意义。题干为“报道中回顾了揭露珍妮特库克编造虚假报道的过程,请简要概括这样写的作用”,题干中明确了答题区域,即“回顾了揭露珍妮特库克编造虚假报道的过程”,具体问题或答题角度为“简要概括这样写的作用”。首先,从内容层面概括写了什么:“这样写展开了导语的有关内容”,导语即开篇第一段“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昨天宣布取消华盛顿邮报记者珍妮特库克的获奖资格。这个决定,是在该记者承认她的获奖作

20、品纯属捏造后宣布的”,可见回顾的内容紧紧扣住开头段,很有必要为读者揭开由第一段引出的悬疑。其次,从主旨或情感层面概括这段回顾中表现了作者的何种用意,作者意在赞扬“表现出华盛顿邮报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的职业精神”,并明确职业操守或精神 “ 表明了华盛顿邮报坚守新闻真实性和公开性原则的鲜明立场”最后,从表达效果或者文章的社会效用角度而言,“体现了新闻媒介服务大众、教育大众的功能”。【点睛】“重要句子”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1从文章的内容看,不同层次的中心句均是重要的句子。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语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有概括段意作用的语句。2从结构上说,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表示过渡的

21、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文、段开头或结尾的领起性、总结性语句等等。3从表达上说,富有特色的句子是重要的句子。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反复出现的句子。要注意文章中那些抒情和议论的语句。(如以“可见”“因此”“所以”“由此可见”等作为语言标志的语句。)(三)(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李娟初夏的乌镇,烟雨迷离,还有阵阵凉意。我踏上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走进小巷深处,去看望木心先生。十三岁时的木心,在枕水而建的院落里,听着乌篷船吱呀吱呀的摇橹声,几乎读完了手头所有的书。白发如霜的时候,他回来了,叶落归根,像少年时一样,住在古朴的小院里,品一杯龙井茶,尝一块定胜糕,和学生

22、们谈文学,看水边的桃花开,听三月间的春雨声和杜鹃鸣。他二十二岁时,拒绝了杭州一家学校任教的聘书,雇人挑了一担书和绘画用的工具,上莫干山读书、画画去了。他不要常人安逸、温暖的生活,青春年少的他,早已决定要和艺术相伴生,甘愿为艺术忍受冷清和寂寞了。如今,他的著作静静地站在书柜里,我用目光一次次地抚摸它们,拂过他的文学回忆录,这本书在岁月深处,坚如磐石。如果说,文化是有脉络的,那么他仿佛是一位习武之人,三言两语就打通了中西文化的脉络。他学贯中西,中外文化信手拈来。木心从不仰望大师,也不是学院派,从不说教,也从不迟疑,斩钉截铁,内心如万马奔腾。他的语言如一幅素描,简洁明了,从容舒展,字字如金,耐人寻味

23、,又如铮铮铁骨,掷地有声,充满了智慧和力量。他平视那些文学巨匠,平视现在和未来的读者,平视一切大家,解读他们不寻常的人生。乌镇西栅木心美术馆前的墙上有他在纽约时的一张照片,中年的木心先生穿着一袭黑色的毛呢大衣,手拿一根手杖,头上戴着一顶礼帽,目光如炬,清俊潇洒,儒雅坚毅,险上棱角分明,宛如一幅版画。他仿佛一位民国时期的文人,穿越半个世纪的光阴站在我的面前。我站在他的画前,一弯晓月挂在天空,群山默默,寂静无言,连月亮的光芒都是清冷的。他的画如此空灵、缥缈,有云烟苍茫之感。这是画吗?还是历史的云烟一不小心流淌在画布上?他的画仿佛他自己的内心,充满灵性,洁净而纯真,却又无比的悲伤和苍凉。在美术馆中我

24、看见了他在狱中的手稿。“文革”期间,他数次被捕入狱,三根手指惨遭折断。有一次,他被关进有积水的防空洞里,那里阴暗潮湿,不见天日,如同地狱。他悄悄地把写检查材料的纸张节省下来,在上面写满了他的小说和散文。我低下头静静地看着陈列在柜中的手稿,每一张都密密麻麻的,字如小米粒大小,写在粗糙的纸上。那穿越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手稿,经过岁月的侵蚀,纸张发黄变脆,字迹已经模糊,每一张纸的两面都写满了字,不留空白。这些手稿一共有六十六张,共计六十五万字。我站在这一张张手稿面前,忍不住泪水盈眶。那段暗无天日的岁月,带给一位艺术家多少精神与肉体的折磨和苦痛?是这些小米粒一样的文字,支撑他走过那段屈辱苦难的岁月。也是这

25、些文字,给予他暗淡的生命一点幽微的光亮。看着这些手稿,我恍然想起画家梵高的星空,在梵高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一直被关在精神病院。只有一扇小小的铁窗,能让他看见外面世界的朝阳和霞光,也是那一扇小窗让他看见湛蓝的夜空中那满天的繁星,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创作出不朽的杰作星空。文学是什么?我问自己,也问镜框里的木心。他回答:是星辰!无论黑夜多么漫长,总有几颗璀璨的星辰闪亮着,照亮了人们日渐蒙尘的眼睛和心灵。我听他轻声吟诵:你终于闪耀着了么?电视中播放着他的录像,他坐在老屋里,谈笑风生。他说话时声音不大,但是一出口就有惊世之语,让人醍醐灌顶。我喜欢他的诗歌和短句,永远那么干净热烈、率真明亮、睿智风趣。他曾

26、说,艺术是最好的梦。世上有多少墙壁呀,我曾到处碰壁,可是至今也没画出我的伟大壁画。除了灾难、病痛,人时时刻刻要快乐,尤其是要有眼睛里的快乐。要看到一切快乐的事物,耳朵要是听不到快乐,眼睛可以来看。他喜欢画家梵高,木心的诗:“梵高在博物馆,我在路上走。”这是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特展梵高在阿尔,木心看完画展后,写成的此诗。后来,木心在哈佛大学举办个人画展,又在耶鲁大学美术馆举办画展。这距离他第一次在杭州举办画展,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木心先生说过:“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也说过:“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哪。”他的一生,历经磨难,孤独漂泊,子然一身,无妻无子。他

27、只和文学、绘画、音乐在一起,和世间一切的美相濡以沫、相携到老。他说:“人们看我的画,我看人们的眼睛。平时,画沉睡着,有善意的人注视着它时,醒了。”醒着的不仅仅是木心的画,还有他的灵魂。细雨如丝,思绪如雨。(有删改)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点题,交代了“我”去参观木心美术馆的时间和环境,写出了乌镇迷蒙、凄清的特点,为下文写木心先生奠定了情感基调。B. “这是画吗?还是历史的云烟一不小心流淌在画布上?”写出了木心的画具有空灵缥缈的特点,是木心饱经沧桑的情感流露。C. 文章详写木心的手稿,是为了表现木心在面对黑暗困境时的抗争精神,丰富了文章内

28、容,表达了作者对木心的崇敬之情。D. “他的语言如一幅素描,简洁明了,从容舒展,字字如金,耐人寻味,又如铮铮铁骨,掷地有声,充满了智慧和力量。”句式整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木心的语言具有简约、含蓄、有力的特点。8. 这篇文章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木心先生的形象?请结合文章进行概括。【答案】7. A 8. 木心先生的形象:学贯中西;为艺术甘于寂寞,甘于献身;历尽坎坷,坚毅乐观;果断率真,睿智风趣。【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

29、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A项,“写出了乌镇江南水乡迷蒙、凄清特点”说法错误,应该是写出了乌镇水乡迷蒙、清幽、古朴的特点。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能力。概括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文本内容,根据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来揣摩人物性格;其次,找出文中作者的议论句,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人物评价的语句,来评判人物性格;第三,通过事件综合起来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作者在文中对木心先生的评价“他仿佛是一位习武之人,三言两语就打通了中西文化的脉络。他学贯中西,中外文化信手拈来”,提取关键词可知,木心是一个学贯中西的人。依据“他二十二岁时,拒绝了

30、杭州一家学校任教的聘书,雇人执了一担书和绘画用的工具,上莫干山读书、画画去了。他不要常人安逸、温暖的生活,青春年少的他,早已决定要和艺术相伴一生,甘愿为艺术忍受冷清和寂寞了”,可知木心是一个为艺术甘于寂寞、甘于献身的人;依据“文革期间,他数次被捕入狱,三根手指惨遭折断。有一次,他被关进有积水的防空洞里,那里阴暗潮湿,不见天日,如同地狱”“他悄悄地把写检查材料的纸张节省下来,在上面写满了他的小说和散文”“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哪”,可知木心是一个历尽坎坷、坚毅乐观的人;依据“我喜欢他的诗歌和短句,永远那么干净热烈、率真明亮、睿智风趣”,可知木心是一个果断率真、睿智风趣的人。二、古代诗文阅读

31、。(48分)(一)文言文阅读(完成9-12题)。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

32、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33、9. 下列加点的词语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B. 左右既前,斩荆轲。C.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D.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10.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A.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B. 夫晋,何厌之有?C.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D.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11. 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 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B. “至陛下”一句中,陛下,是对君王的称呼。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郎中在这里

34、指宫廷的侍卫。C.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假借在这里是宽容、原谅之意。D. “乃朝服,设九宾”中的“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12. 下列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B.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C. 左右既前,斩荆轲。D.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13. 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答案】9. C 10. A 11. B 12. B 13. 到达秦国后,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以厚礼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35、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掌握古今异义词的能力。A项,假借:古义,宽容、原谅;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B项,左右: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C项,振恐:古今同义,恐慌。D项,郎中:古义,宫廷侍卫;今义,中医医生。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掌握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例句,判断句,“者,也。”判断句标志。A项,判断句,“者,也。”判断句标志。B项,宾语前置句,“何厌之有”正常语序为“有何厌”。C项,定语后置句,“群臣侍殿上者”正常语序为“侍殿上群臣”。D项,省略句和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句,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金千斤”正常语序为“千斤金”,整个句子正常表述为:“秦王(以)

36、千斤金购之”。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至陛下一句中,陛下,是对君王的称呼。”错误,本句中,“陛下”是指殿前的台阶下。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掌握词类活用的能力。A项,朝服,名词作动词,穿朝服;B项,箕,名词作状语,像箕畚一样;C项,前,名词作动词,上前;D项,白衣冠,名词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的能力。关键词:既,已经;持,拿;币,礼品;遗,赠送。参考译文:到了秦国以后,(荆轲)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重重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蒙嘉替他先在秦王面前说好话道:“燕王实在害怕大王的威势,不敢发动军队来抵抗大王,愿意

37、让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民,和其他诸侯并列,像秦国的郡县一样缴纳贡品和赋税,守住祖先留下的国土。燕王惶恐畏惧,不敢亲自前来陈说,谨斩下樊於期的头,并献出燕国督亢的地图,装在匣子里封好,燕王在朝廷上举行过大礼,派使臣前来向大王禀告。一切听从大王的吩咐。”秦王听了(蒙嘉)这番话,非常高兴,便穿上上朝的礼服,设置九宾大礼,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的匣子,秦武阳捧着装地图的匣子,两个人按次序进入。走到台阶前,秦武阳脸色突然变了,害怕起来,秦国的大臣们都感到奇怪,荆轲回头冲武阳笑,上前替(他)谢罪说:“北方边远地区的粗俗人,不曾见过天子,所以害怕,望大王宽恕,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秦

38、王对荆轲说:“起来,把秦武阳拿的地图送上来。”荆轲把地图取来献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展到尽头,匕首露出来了。(荆轲)乘势用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用右手拿起匕首向秦王刺去。还没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大惊,自己挣着站起来,袖子断了。秦王拔剑,剑太长,只抓住剑鞘。一时惊慌得厉害,剑又插得紧,因此未能马上拔出来。荆轲追赶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大臣们惊慌发呆,事情发生得突然,不曾意料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按照秦国的法律制度,陪侍在大殿上的臣子,不能携带任何武器;许多侍卫虽然手持兵器,但都守候在大殿之下,没有大王的命令他们是不能上殿的。秦王正在危急之中,来不及召唤殿下的侍卫,因此荆轲能追逐秦王,大臣们仓猝间又

39、惊慌又着急,没有武器来攻击荆轲,便用空手共同和荆轲搏斗。正在这时,秦王的随从医官夏无且,赶忙用他捧着的药袋朝荆轲掷去。秦王正绕着柱子跑,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左右的人喊道:“大王把剑推到背后拔!大王把剑推到背后拔!”于是(秦王)拔出剑迎战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伤残倒地,于是举起手中的匕首向秦王掷去,没有击中,中在柱子上了。秦王又砍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荆轲自己知道任务无法完成了,便靠在柱子上笑,(他)两腿张开坐着傲视着对方骂道:“事情不成功的原因,是我想要活捉你,强迫你订立一个条约来报答燕国的太子啊。”(秦王的)侍臣上前,斩杀了荆轲。秦王(吓得头昏)眼花了好长一段时间。(二)文言文阅读(本

40、题共4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日:“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日:“王何不烧绝所过栈

41、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日:“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日:“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卻;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怨。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日:“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日:“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

42、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注】雒阳:洛阳。郦食其:人名。1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B.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C.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D.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1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

43、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低一等。B. 高帝,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C. 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称大夫死叫“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D. 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他变卖全部家产来寻求刺客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B. 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

44、下咸阳。C. 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D. 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印绶。1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2)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答案】14. B 15. A 16. B 17. (1)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2)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明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王的心。【解析】【14题

45、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句中,“与上会留”意思是“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语意独立,前面断开。排除D项。“此天以臣授陛下”中,“此”指代前句“会留”,“此”应与上句断开,与下句相接。排除AC项。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

46、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A项,理解有误。正确的理解是:“侯”为春秋时期爵位的第二等,“伯”比“侯”低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高一等。故选A。【16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项,“没费一兵一卒”曲解文意,原文“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并没有说没费一兵一卒。故选B。【17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

47、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含义:(1)独:只是。叛:反叛。因:趁。解:懈怠。(2)何:为什么。绝:烧断。还:回来。以,用,介词;固:稳住。【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

48、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参考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的弟弟死后没有厚葬,而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他祖父、父亲历任韩国五代国君之相的缘故。 沛公从雒阳向南穿过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

49、公。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峣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驻留营垒,派一部分人先出发,给五万人准备粮饷,在周围的山上多张挂旗帜,作为疑兵之计,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接受他们。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了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派人请领汉中地区。项王就答应了。张良趁机劝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

50、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告示天下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住项王的心。”于是派张良回去。他一边走,一边烧断了栈道。项王因此消除了西面对汉王的忧心,而向北发兵去攻打齐国。张良逃跑了,从小路偷偷归依汉王。到了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我打算把函谷关以东地区捐送给别人,不知谁可以和我共建功业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猛将,他和项王有隔阂;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马上就可以使用。而汉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独当一面。如果打算捐弃关东之地,就送给这三个人,楚军就可以打败了。”最后击败楚军的,正是靠了这三个人的力量。 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

51、王身边。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劝说汉王,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这年秋天,汉王追击楚军到了阳夏的南面,因战斗失利而坚守固陵,诸侯们到了约定的时间还没到。张良劝说汉王,汉王采用了他的计谋,诸侯们才都来到。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运筹谋划于帷帐之中,决战取胜在千里之外,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留侯身体多病,便施行道引之术,不食谷物,闭门不出一年多。恰逢

52、高帝驾崩,吕后感激留侯的恩德,就强让他吃饭,说:“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那样短促,何必自找苦吃到如此地步啊!”留侯不得已,勉强听从吕后的话而进食。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侯。(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春近王铚山色银屏晓,溪梅玉镜春。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索莫贫游世,龙钟老迫身。欲浮沧海去,风浪阔无津。【注】王铚:南宋诗人,高宗建炎四年,权枢密院编修官,晚年遭奸相秦桧迫害,日以觞咏自娱。津:渡口。18.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写了朝阳初升,被阳光反射的山峦像一道银白色的屏风,清澈的溪水像一面洁白如玉的镜子,溪边寒梅竞相开

53、放,报告着春天的信息。B. “晓”字写出了山色由暗转亮的过程,“春”字写出了溪边花满枝头的景象,二字没有细写山峦、寒梅之景,却将春近”之意写足了。C. 颔联用“东风露消息”一句带出下句“万物有精神”,使诗境得到拓展和升华,如果说首联写出了“春近”之景象,那么颔联则写出了“春近”之神韵。D. “东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东风里透露出春之将至的消息,万物正在萌动、抖擞精神迎接春天的到来,此联写出了万物在东风吹拂下生机勃勃的景象。19. 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诗人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答案】18. A 19. 这首诗描写了连绵的山峦、清澈的溪水、绽放的寒梅等景物,表现了春天将近时万物生机勃勃

54、的景象。颈联通过“索莫”“贫”“龙钟”等词抒发了诗人贫穷落寞、老境将至的抑郁。尾联暗用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意,表达了诗人想从宦海中引退避世,却因找不到“渡口”而进退不得的苦闷之情。这首诗以乐景衬哀情,借自然景物的生机勃勃、充满希望反衬诗人的落寞与苦恼,突出了诗人精神上的极度苦闷。【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55、。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A项,“被阳光反射的山峦像一道银白色的屏风”错误,“银屏”指的是被积雪覆盖的山峦,起伏绵延,像那银白色的屏风,而不是阳光反射的效果。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形象以及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诗人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然后浏览诗歌,找出诗歌中所写的景物,分析景物的特点,体悟诗歌的情感,最后分析景与情之间的关联。从诗中来看,诗歌前四句描写山色、溪梅、东风等景物,如首联“山雪银屏晓,溪梅玉镜春”是说天亮了,积雪覆盖的山峦,起伏绵延,

56、像那银白色的屏风,清澄的溪水像一面白玉的镜子,溪边的寒梅,已经迎寒张开笑脸,对水弄姿,报告着春天的消息,这一联生动形象描绘了山峦绵延和溪水清澈的情状,“晓”字不仅表现了银装素裹的山脉在晨曦中发出的晶莹光芒,而且写出了山色由暗转亮的过程,还是春天,梅花的开放却让诗人错以为春天已至,着一“春”字突出了溪边怒放的寒梅花满枝头的景象,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如颔联“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是说尽管白雪皑皑,但东风里依然透露出春之 将至的讯息,万物正在萌动、抖擞精神以迎接春天的到来,这两联展现出春天将近时生机蓬勃的景色,这属于乐景。诗歌后两联主要是抒情,“索莫贫游世,龙钟老迫身”是说带着孤独沮丧心情,贫穷落

57、拓地徘徊在在世上,更有龙钟老态人之晚景就要降临,诗人触景生情,由物及人,感慨自身遭遇,诗人深感郁闷沉重,让人不禁联想其受邪恶势 力迫害之遭遇,凝思其感慨人生晚景将至的原因;尾联“欲浮沧海去,风浪阔无津”是说我想从险象环生的宦海中引退避世,可风高浪险,哪里能找到安全的渡口?此联抒发了作者想从宦海中引退避世,但找不到出路的矛盾苦闷之情,这四句抒发了诗人贫穷落拓,而又老之将至的抑郁和想隐退避世却找不着出路的苦闷,这属于哀情。由此可知,诗歌是以乐景衬哀情,借自然景物的生机勃勃充满希望反衬诗人 贫穷落拓与进退无着,突出了精神的极度抑郁。【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

58、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20.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三小题)(1)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_,_”(荆轲刺秦王(2)真的猛士,_ ,_。(记念刘和珍君)(3)寻梦?撑一支长篙,_。满载一船星辉,_ 。(再别康桥)

59、【答案】 (1). 风萧萧兮易水寒 (2).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4).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5).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6).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萧”“淋漓”“漫溯”“斑斓”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史记体大思精, ,通过描写起伏跌宕的情节,展示了 历史画卷。3000多年的历史,风起云涌的时代,宏大壮阔的场面,纷繁复杂的史事,林林总总

60、的人物,汇聚于三寸笔端。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在编排人物传记时司马迁表现出高超的技巧,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造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本纪”“世家”的传主基本上都是传说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皇帝王候,根据政治地位决定他们入“本纪”还是入“世家”。司马迁的安排,可谓 ,是对历史事实的充分尊重,也是合乎逻辑的归纳。史记各层次的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上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了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司马迁对人物传记秩序的巧妙编排,形成了“史记”一书婉转多变的叙事脉络。人物传记有分传与合传。( )。合传是以类相从,把某些相同类型的人物放在一起,在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辑有

61、时达到 的程度,叙事手法非常高超。通过叙述某一类型的人物的所作所为,描绘出特定领域的总体风貌,人物合传以这种方式集中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2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应有尽有 波澜壮阔 见微知著 天衣无缝B. 包罗万象 云谲波诡 独具慧眼 滴水不漏C. 应有尽有 云谲波诡 见微知著 滴水不漏D. 包罗万象 波澜壮阔 独具慧眼 天衣无缝2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编排人物传记时司马迁表现出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造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B. 司马迁在编排人物传记时表现出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

62、逻辑的统一,形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C. 在编排人物传记时司马迁表现出高超的技巧,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D. 在司马迁编排人物传记表现出高超的技巧时,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2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各一传是分传,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是合传。B. 把几个人的专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是合传,人各一传是分传。C. 分传即人各一传,合传则是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D. 合传则是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分传则人各一传。【答案】21. D 22. B 23

63、. C【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包罗万象”指内容丰富,应有尽有;“应有尽有”指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根据语境,第一个横线处填“包罗万象”更为贴切。“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云谲波诡”形容房屋建筑形式就像云彩或波浪那样千姿百态,后多来形容世态或文笔变幻莫测;根据“起伏跌宕”这一语境可知,第二个横线处应用“波澜壮阔”。“独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见微知著”只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根据后文“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了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可知,第三个横线处应用“独具慧眼”。“天衣无缝”的形容事物(

64、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破绽;“滴水不漏”形容说话、做事十分周密,没有漏洞;两者适用对象不同,根据后面“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这一语境,第四个横线处应用“天衣无缝”。故选D。【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搭配不当。“造成”与“叙事脉络”不搭配,可将“造成”改为“形成”。B项,正确。C项,结构混乱。“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的主语应是“人物传记”,应该在“生动”前添加“使它”。D项,成分残缺,无主语,可将“在”移到“司马迁”后。故选B。【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根据上文“人物传记有分传与合传”的照应关系,应该先说分传后说合传,排除答案B、D

65、;根据下文“合传是以类相从”的叙述结构,补写的语句应句式一致,排除答案A。故选C。24. 杭州西湖于谦祠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上联:千古痛钱塘,并楚国孤臣,白马江边,怒卷千堆雪浪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岳家父子同,两朝少保冤,夕阳亭里,风波两地心伤下联调整为:_【答案】两朝冤少保,同岳家父子,夕阳亭里,心伤两地风波【解析】试题分析:对联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对仗工整,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本题从所给上联看,能和“千古”相对的应是“两朝”,故“两朝少保冤”应放在开头部分,并且为了与“千古痛钱塘”保持格式一致,“两朝少保冤”应调

66、整为“两朝冤少保”。同样道理,“岳家父子”“楚国孤臣”与都是偏正结构,对仗工整;“夕阳亭里”与“白马江边”都表地点,且结构相同,对仗工整;“两地”与“千堆”相对,“风波”与“雪浪”相对,再根据“怒卷千堆雪浪”的格式,可确定“心伤两地风波”的顺序。四、写作(60分)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一朵花,一片绿叶,一个会心的微笑,一缕柔情,一点真心,一句关切的问候,一声同情的惋惜,这些虽然微不足道,但是足可以使我们如品香茗、似饮甘醇。当我们身心俱疲时那双助我们走出困境的温暖的手,当我们苦恼烦闷时那善解人意的倾听,当我们内心充满阴霾时那天边一抹淡淡的余晖,都会让我们感到心灵上的莫大慰藉要求:

67、全面理解材料含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立意自定,文体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例文:无需太多“真爱是什么?”小时候常这么问自己。或许是被电视剧与小说里的情节拴住了思想,渐渐发现爸爸妈妈之间没有那些甜言蜜语,没有玫瑰花巧克力的浪漫信物,甚至从未听说过他们互称“老公老婆”,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像放映机般天天上映,他们真的相爱吗?爱情缺乏表达,他们不会干燥吗?我如是问老妈。老妈浅浅笑,“小孩子,你总有一天会懂得的。”在老妈带有深意的笑容中,我只得将这个问题埋在心底。几年后的一天,太阳公公散着温暖的光,我慵懒地躺在院子的竹椅上,凭光斑在我身上顽皮地跳跃,午后的静谧,真叫人舒

68、坦。“噔噔噔”是老爸穿鞋的急促的声音。“怎么今天还要去上班?”老妈很温柔,轻轻地问。“有个文件要去赶出来,没事,我弄完就回来。”老爸急冲冲地,像把机关枪,扫射完就往门外跑。“等一下。”老妈突然喊出声。我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树上的蝉没完没了地叫着,空气中漂浮着淡淡的芬芳。老爸诧异地转过头,不知所措地望着向自己靠近的老妈。老妈是要干什么呢?我停止晃动手中的扇子,屏息。走近,下蹲,老妈伸出自己白皙的手,将有气无力地搭在地上的老爸的鞋带拾起。手在鞋带间熟练的穿梭,鞋带飞扬开像是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我怔怔地看着,阳光透过樟树的缝隙射下来,转了几道弯般,洒在老爸老妈身上,老爸傻傻地笑着,挠挠自己的后脑勺,像

69、是个做错事的大男孩。“多大的人了,做事那么不仔细,一把老骨头摔跤了怎么办?”老妈嗔怪着,慢慢直起身来。空气中的香味更浓了,我使劲嗅嗅,是栀子花的味道,干净地似乎将空气中的纤尘也沉浸下来。老爸缓缓伸出手臂,这是要拥抱吗?我很是好奇。手臂划了一个圈,停留在老妈脸旁,将她凌乱在脸边的头发小心翼翼地揽到耳后,粗壮的手臂似乎变得细腻了起来。暮然,老妈的脸上抹上了淡淡的红晕,像个十七八岁的花季少女,抬起头眼神相交汇的一瞬间,时光也停滞不前了,只剩下蝉儿的鸣叫,栀子花飘散的芳馨,我也转过头,背靠着竹椅,将大芭蕉盖在我的脸上,继续享受此时的闲适。嘴角轻轻上扬着,老妈,我懂了!就像此时的栀子花香,无需太多,只要

70、那么一点,就足以沁人心脾。这个午后,真舒服。【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写这类作文的突破点是全面解读材料,准确立意。从材料内容看,在我们生活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关怀和关心,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善果,尤其是对需要帮助的人们来说,在你看来只是举手之劳的帮助,有时却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和鼓励。审题,仅仅到这里还是不行的!材料后面的省略号,就是对材料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我们可充分发挥想象,对材料进行更全面、更具体的解读。如:当我们在屡受挫折时,拥有一颗进取的心,当我们在危难坎坷中,拥有一颗责任的心,当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这些都会让我们受益无穷。这样,材料的内涵就更

71、加丰富,彰显的思想境界就更高。若从反面来立意,写“人在困境中,无需太多,一句风凉话就足以使人丧失斗志”,就和材料的用意相违背,自然不可取。材料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因此,学生在构思和选材时,应该积极从正面立意,可关注自己的成长经历,更好的表现出情感深度与思想内涵,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立意:无需追求伟大,做好平凡的自己。微不足道的一句话对别人的激励。大爱无语,却造福人类。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无需太多,只要有一颗热爱的真心。为人民服务,无需太多,只需一种责任感。素材:(1)几十年风雨兼程,只为了留住人们对北京老胡同的记忆,画家况晗马不停蹄地绘出一幅幅胡同的写生,这位“与铲土机赛跑的人”这样说道:“我

72、这么做是因为我热爱它们,这些胡同是我童年的记忆,所以我要将它们用绘画的形式留下来,我相信我的真心会使我继续我的工作。”(2)还记得有一次,一批身着浅绿色志愿者服装的人来到我们社区,无偿为居民缝补衣物,免费维修家电,为社区孤寡老人表演节目他们的行为让我打心眼儿里佩服。后来,我也成为了一名普通的青年志愿者,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更加了解志愿者们无私的付出。如今,在我的生活中,帮助老人过马路,向问路人耐心指明方向等等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已成为我的行为和习惯。(3)我不奢求伟大的、遥远的、浪漫的事物,不追求意大利或阿拉伯的成就、希腊的艺术,或普罗旺斯的吟游诗歌;我要拥抱平凡,我要探索人所共知的平凡事物。你们尽可占有古代和未来的世界,让我洞察今天的生活吧。把隐藏其中最崇高的精神因素写出来吧,因为最崇高的东西往往隐藏在自然界最偏远最微末的地方。一滴水就是一个小小的海洋。一个人联系着整个自然界,从平凡事物中感受价值,可以结出累累硕果。结构:开篇提出作者心中疑问,“真爱是什么?”接着叙写父母之间的日常生活小事,结合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手法,传神地描摹出了恩爱夫妻之间的相敬如宾,同时巧妙地把景物描写与人物情感世界的刻画融为一体;最后点题,“无需太多,只要那么一点,就足以沁人心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