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灯 笼八年级语文下(R版)第 一 单 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焚身(fn)神龛(kn)斡旋(w)可悯(m)B岁梢(sho)溺炕(nio)静穆(m)霍骠姚(pio)C皎洁(jio)司马懿(y)联珑(lng)裴公(fi)D怅惘(wng)锵然(jing)争讼(sng)熙熙然(x)点拨 A“悯”应读mn;C.“裴”应读 pi;D.“锵”应读qing。B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灯蛾咕噜领域熙熙然B掌故斡旋静穆翠羽流苏C怅惘点缀燎原斗方大字D幽悄霄夜思慕暖融融D点拨“霄”应为“宵”。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中国梦同世界人民的梦息息相通。B焦裕禄以改变兰
2、考县贫困的面貌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C汉语具有抑扬顿挫的音韵之美和简洁优雅的意义之美。D宽甸河口的上万株桃树,妖娆多姿,栩栩如生。D 点拨 D.“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不能用来形容桃树。故D项错误。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若是纱灯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B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C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D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C点拨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C句中的“、”应改为“,”。故答案为C。5(2018聊城)按要求答题。“每
3、天进步一点点,三年语文灿年华”。到传统佳节,人们会用特定的形式表达纪念和祝福。请在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中任选一个节日,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例句:春节无论是放鞭炮,还是贴春联,都传递着对亲人安康的祝福。示例一:清明节无论是燃香烛,还是踏青游,都寄托着对逝去亲人的哀思。示例二:端午节无论是赛龙舟,还是包粽子,都诉说了对故人久远的怀念。示例三:中秋节无论是赏明月,还是吃月饼,都表达出对家人团圆的渴望。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文化、情感、政治等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B文章开头叙写小时候喜欢火、亮光的情景,丰富了文章内容,为下
4、文引出灯笼作铺垫。C本文在写灯笼时营造了许多温馨感人的画面,如挑着灯笼迎回祖父、接过母亲递过的纱灯上下学D文章结尾,作者跳出个人情感圈子,升华为家国情怀的表达,情感也转而悲壮激越。A点拨“从文化、情感、政治等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应为“从文化、情感、历史等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除夕情怀冯骥才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最后一个夜晚,是一岁中剩余的一点短暂的时光。古人不是说过“黄金易得,韶光难留”吗?所以在这一年最后的夜晚,要用“守岁”也就是不睡觉,眼巴巴守着它,来对上天恩赐的岁月时光以及眼前这段珍贵的生命时间表示深切的留恋。除夕是中国人最具生命情感的日子,所
5、以此时此刻一定要和自己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团聚在一起。首先是生养自己的父母,陪伴老人过年,有如依偎着自己生命的根与源头。再有便是和同一血缘的一家人枝叶相拥,温习往昔,尽享亲情。腊月里到火车站或机场去看看声势浩大的春运吧。世界上哪个国家会有一亿人同时返乡,不都是要在除夕那天赶到家去?他们到底为了吃年夜饭还是为了团圆?此刻,我想起关于年夜饭的一段往事一年除夕,家里正准备年夜饭,妻子忽说:“哎哟,还没有酒呢。”我说:“我忙得都是什么呀,怎么把最要紧的东西忘了!”酒是餐桌上的仙液。这一年一度的人间盛宴哪能没有酒的助兴、没有醉意?我忙披上棉衣,围上围巾,蹬上自行车去买酒。家里人平时都不喝酒,一瓶葡萄酒哪怕
6、是果酒也行。车行街上,天完全黑了,街两旁高高低低的窗子都亮着灯。一些人家开始吃年夜饭了,性急的孩子已经噼噼啪啪点响鞭炮。但是商店全上了门板,无处买到酒,我却不死心,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这顿年夜饭没有酒。车子一路骑下去,一直骑到百货大楼后边那条小街上,忽见道边一扇小窗亮着灯,里边花花绿绿,分明是个家庭式的小杂货铺。我忙跳下车,过去扒窗一瞧,里边的小货架上天赐一般摆着一瓶红红的果酒,大概是玫瑰酒吧。踏破铁鞋终于找到它了!我赶紧敲窗玻璃,里边出现一张胖胖的老汉的脸,他不开窗,只朝我摇手;我继续敲窗,他隔窗朝我叫道:“不卖了,过年了。”我一急,对他大叫:“我就差一瓶酒了。”谁料他听罢,怔了一下,唰地拉开小
7、小的窗子,里边热乎乎混着炒菜味道的热气扑面而来,跟着一瓶美丽的红酒梦幻般地摆在我的面前。我付了钱,对他千恩万谢之后,把酒揣在怀里贴身的地方。我怕把酒摔了,然后飞快地一口气骑车到家。刚才把酒揣进怀里时酒瓶很凉,现在将酒从怀间抽出时,光溜溜的酒瓶竟被身体捂得很温暖。当晚这瓶廉价的果酒把一家人喝得热乎乎,我却还在感受着刚才那位老汉把酒“啪”地放在我面前的感觉。他怎么知道我那时为年夜饭缺一瓶酒时急切的心情?很简单因为那是人们共有的年的情怀。于是我又想起,一年的年根在火车站上。车厢里人满为患,连走道上也人贴着人地站着。从车门根本挤不上去,有人就从车窗往里爬。我看一个年轻人,半个身子已经爬进车窗,车里的熟
8、人往里拉他,站台上的工作人员往外拽他。双方都在使劲,这年轻人拼命地往车里挣扎。就在这时候,忽然站台上的人不拉了,反倒笑嘻嘻把他推上去。我想,要是在平时,站台的工作人员决不会把他推上去,但此时此刻为什么这样做?为了帮他回家过年。年,真的是太美好的节日、太好的文化了。在这种文化氛围里,人人无需沟通,彼此心灵相应。正为此,除夕之夜千家万户燃起的烟花,才在寒冷的夜空中交相辉映,呈现出普天同庆的人间奇观。也正为此,那风中飘飞的吊钱,大门上斗大的福字,晶莹的饺子,感恩于天地与先人的香烛,风雪沙沙吹打的灯笼和人人从心中外化出来的笑容,才是这除夕之夜最深切的记忆。(有删改)7请给本文描写的两件事分别命名一个小
9、标题。(要求准确、新颖,不超过四个字)(1)_(2)_梦幻红酒陌生知己点拨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然后根据要求概括事件内容,语言简明准确即可。8结合文意,分析第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环境描写,渲染夜幕降临,各家各户聚在一起,共度除夕,迎接新年的温馨气氛,烘托了“我”此时急切的心情。点拨此题考查学生对环境描写作用的把握。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二是渲染气氛;三是烘托人物性格;四是揭示主题思想;此外,还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结合本文具体分析。9第自然段中的“怔”和“梦幻般”各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怔”表现
10、了老汉瞬间的迟疑,不准备再卖东西,想安心过除夕,但“我”的话又使他深深理解。“梦幻般”表现了“我”如愿以偿但又喜出望外的心情。点拨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结合语境分析。学生应培养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结合上下文,分析词语对表现人物心情的作用。意思表述正确即可。10第自然段作者叙写第二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更深刻、更有力地表现“人们共有的年的情怀”和家人团圆。点拨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观察语段所在的位置来判断其在文章中的作用。此处,在内容上表现了“人们共有的年的情怀”,即和家人团圆。11站台的工作人员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写出一个主要方面即可)恪尽职守:看一个年轻人爬进车窗,拼命地往车里挣扎,站台上的工作人员使劲往外拽他。善解人意:为了让年轻人回家过年,站台上的人不拉了,反倒笑嘻嘻地把他推上去。(有理有据即可)点拨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通过感知文本内容来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结合文本具体事例来谈。注意结合站台工作人员的工作特殊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