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1466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3.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87页
第87页 / 共88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ppt_第88页
第88页 / 共88页
亲,该文档总共8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课时限时训练高考三大能力培养高考主题知识串讲学科两大素养讲练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时空坐标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专题主旨(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它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2)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气象学、医学、农学、地学等领域领先世界;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对周边国家

2、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3)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等,异彩纷呈。这些作品,具有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共赏等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第 5 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考点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NO.1 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1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主张:政治上提出了“仁”与“”的学说;主张德治;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教育上开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影响: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诗、书、礼、

3、乐、易、春秋是儒学的“六经”。礼有教无类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2)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发挥孔子的“”思想,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3)荀子:强调“天行有常”,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的思想;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德治君轻民贵制天命而用之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易误警示 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的“以人为本”理念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孟子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而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上一

4、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2其他学派学派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内容影响 老子“道”是世界的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幻想回到“”的社会 道家庄子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老庄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 精 神 自 由 的 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小国寡民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法家韩非集 法 家 思 想 之 大 成,将“法”“术”“势”合一,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汉代以来,其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墨家墨子“兼相爱、交相利”;非

5、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汉代以来,逐渐湮没失传了法治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轻巧识记 百家争鸣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NO.2 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史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史料二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间很长,问题很多,情况很复杂。但简要一点,也可以概括为三场大辩论,或者“三

6、大战役”。第一场是儒墨之争,争论的焦点是“仁爱还是兼爱”;第二场是儒道之争,争论的焦点是“有为还是无为”;第三场是儒法之争,争论的焦点是“德治还是法治”。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学会读史主旨归纳信息解读 史料一: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历史使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是指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合时代需要)“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是指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促进了社会转型 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史料二:百家争鸣具体辩论内容“三场大辩论”反映百家争

7、鸣具体辩论的内容涉及人生和治国等方面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学会用史(1)根据史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承担的历史使命。【提示】历史背景: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合时代需要);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历史使命:促进社会转型,呼唤新的社会。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2)根据史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提示】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和“兼容并包”;为中国古

8、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史论归纳1“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1)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2)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的“帝道”。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2诸子百家中相互对立的观点(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德治”,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道家主张“无

9、为而治”。(2)在人性论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而荀子主张“性本恶”。(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而庄子主张“顺自然”。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5)在看待社会成员的关系上,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儒家主张尊卑有序。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2早期儒学的形成史料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孟子齐

10、桓晋文之事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荀子王制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史料二 新加坡现代化过程中,儒学的影响也相应地表现在这两方面:一是作为浸润在广大民众文化心理之中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自发发生作用,二是统治者以政策、律令形式自觉实施;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进,使儒学精神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罗传芳儒家传统与新加坡发展模式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学会读史 主旨归纳信息解读 史料一:反映了儒 家 思 想 的 发展,都涉及儒家思 想 中 的“民本”思想“克己复礼为仁”“天下归仁焉”是指孔子提出“仁”的思想;“是

11、故明君制民之产”“凶年免于死亡”“驱而之善”是孟子提出保民、善待民众,民贵君轻;“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是荀子提倡仁义,反对过度剥削人民 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史料二:儒学对新加坡现代化产生的影响“一是作为浸润在广大民众文化心理之中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自发发生作用”体现了加强自我修养“二是统治者以政策、律令形式自觉实施”体现了加强法治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学会用史(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主张。这些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和实质是什么?【提示】主张:孔子“以德治民”;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内涵:强调

12、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实质: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的,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2)史料二体现了儒学对新加坡现代化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儒学为何能在新加坡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提示】儒学的自身价值和发展更新;在东南亚地区具有稳定性和历史渊源;政府的有效推动;社会对多元文化的包容;西方文化的缺陷为儒学提供再生的契机。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史论归纳先秦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思想的比较项目孔子孟子荀子 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 同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 人性论性相近性本善性

13、本恶 异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统治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NO.3 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1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这反映了诸子百家()A在理论上求同存异B有相互融合的特点C均为稳定统治服务D最终达到殊途同归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B 诸子百家在理论上“譬犹水火”,相互批驳对立,不存在找到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的情况,故 A 项错误;诸子百家“相生”“相成”,有相互融合的特点,故 B 项正确;诸子百家不都为稳定统治服务,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最终达到同归,故 D

14、项错误。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2论语尧曰表达了孔子对尧舜言论的认同,战国时期,“孟子言性善,言必称尧舜”,荀子也称赞“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者也”。这能够说明()A尧舜提出了早期的儒家学说B儒学理论不适应现实的需要C儒家学者以复古为政治目标D儒家借助历史宣扬伦理思想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D 孔子认同尧舜言论,“孟子言性善,言必称尧舜”,荀子也称赞“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者也”,可知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向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体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要求,故 D 项正确。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3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

15、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可见,道家()A反对掠夺,拯民疾苦B追求平等,无为而治C避世出尘,提倡包容D遵循规律,和谐处世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D A 项是墨家的主张,排除;道家并不主张追求平等,故 B 项错误;道家虽然消极处世,“无所不容”,但绝不是与世完全无争,而是要缓和斗争,在“无为”的前提下达到统治的目标,故 C 项错误;根据“道法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可知道家遵循规律,和谐处世,故 D 项正确。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考点 2|汉代儒学NO.1 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1“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批评时政。(2)实质:是

16、一种文化专制。(3)影响:“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的发展也因此进入低潮。儒家经典儒学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2罢黜百家(1)背景汉武帝时代,中国的“”局面得到巩固。儒家学说经董仲舒改造成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汉武帝初年,起用儒学之士,并向其咨询治国的方略。(2)内容:汉武帝认可了董仲舒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的主张,采取重用儒生、设置、表彰六经等措施。大一统太学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3)影响积极: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汉王朝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的局面,扼制了

17、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平等竞争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易混辨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不是孔子的“儒学”,而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了。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3太学的出现(1)教育体制:汉武帝时期在中央创办太学,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2)影响:是儒学教育和制度化的标志,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促进了文化和儒学的传播。官方化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4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确立:隋唐确立的选官制度。(2)特点:以为选定官员的标准;考试内容主

18、要是儒学经典。考试成绩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轻巧识记 汉代儒学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NO.2 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汉代儒学特征及影响史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史料二 董仲舒把“天”塑造成有意志的神,天在人间设立了一个最高权力的“君主”,即皇帝。他说:“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臣谨案春秋之

19、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史料三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学会读史 主旨归纳信息解读 史料一: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春秋大一统”“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反映了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法度可明,民知所从”体现了思想统一的效果 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史料二:提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主张“天子受

20、命于天”指“君权神授”;“观天人相与之际”指“天人感应”史料三:董仲舒在君、民关系上的认识“屈民以伸君”指“君贵民轻”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学会用史(1)根据上述史料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提示】特征: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史料三中董仲舒的主张如何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提示】原始儒学中的“民贵君轻”体现了民本思想,而董仲舒“屈民以伸君”的主张使君贵民轻,因而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史论

21、归纳 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具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4对主流思想 儒学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

22、一轮总复习NO.3 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4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指()A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B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C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D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B 董仲舒的新儒学在先秦儒学的基础上,吸收了道家、法家等的思想,但并没有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故 A 项错误;董仲舒的新儒学在形式上把儒学神学化,在内容上提出“君权神授”,故 B 项正确;新儒学并未否定“为政以德”,而是以“天人感应”来约束君主,要求君主实行德政,故 C项错误;“天理”体系是程朱理学提出的,故 D 项错误。上一

23、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A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B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D A 项表述错误,排除;法家学说经过了董仲舒的改造,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民本”思想,故 C 项错误;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故 D 项正确。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6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

24、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这反映出儒学教育()A课程设置多样化B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C向社会下层扩展D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D 太学课程设置均是儒家经典,不能体现多样化,故 A 项错误;太学教育主要还是贵族化,没有走向世俗化,故 B 项错误;太学是集中于中央教育机构,没有向社会下层扩展,故 C 项错误;太学设立体现儒学教育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故 D 项正确。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主题一“异彩纷呈”的治国思想先秦诸子思想主题立意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党和政府主张“依法治国”,同时也重视“德治建设”,这与儒家思想中的和谐社会、民本思想、“大一

25、统”思想都体现出的“以德治国”的理念不谋而合,体现了传统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先秦诸子思想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背景下,诸子百家提出的治国济世主张,这些治国济世主张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构建和谐社会,彰显先秦诸子思想在今天仍大放异彩。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知识交汇 1道、儒、墨、法诸家思想主张及代表阶级学派代表主张代表阶级 道家(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春秋晚期没落奴隶主贵族消极情绪与处世的态度儒家(孔子)“仁”、克己复礼春秋晚期奴隶主贵族要求维护统治 儒家(孟子、荀子)“仁政”“仁义”“王道”战国时期,新

26、兴地主阶级调和阶级矛盾、改造社会的愿望 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墨家(墨子)“兼爱、非攻、节俭、尚贤”战国时期小生产者要求分享利益,渴望社会安定 法家(韩非)主张改革、“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法治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主张改革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愿望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2.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

27、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主题二 儒学的官方化汉代儒学成为正统主题立意 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使皇权带有了神秘的色彩,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西

28、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使儒学逐步官方化,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知识交汇 1“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的关系(1)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示鼓励。(2)“天人合一”的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的,后被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3)“天人合一”是“天人感应”的理论基础,两者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体用关系,“天人合一”是体,“天人感应

29、”是用。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2董仲舒新儒学能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1)形势需要: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如土地兼并、商贾膨胀、匈奴威胁、王国问题等,汉初的“无为”思想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统治政策急需从“无为”向“有为”转变。(2)与时俱进:董仲舒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形势的需要,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凝聚人心和国家统一;“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主张给封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3)根本原因: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3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项目

30、先秦儒学董仲舒新儒学 重点讨论现实问题讨论神学问题功能是对“真理”的追求为现实政治服务 特点包含民本思想,具有古典人文主义色彩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地位只是诸子百家之一官方化,是封建正统思想 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本讲全国卷命题情况分析考纲考题统计情境创设相关考点 2016全国乙卷24 论语在汉代没成为经典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2015全国卷24 古代儒者批评现实政治古代儒学者的政治诉求2015全国卷40 儒学的创新与发展 儒学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2014全国卷25 对儒家伦理的理解 儒学独尊 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把握高考

31、规律 领悟高考真谛真题实战解题支招 1.(2016全国乙卷)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解答本题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对“为什么尚书等五部书成为经典而论语没有成为经典”这一现象进行思考;二是结合先秦儒学的形成发展和汉代崇尚儒学并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的事实对选项进行合理的判断。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2.(2015全国卷)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

32、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儒者称颂“三代”之美,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寄希望于统治者效法先贤,既是自身的渴望,又是时代的需求。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3.(2014全国卷)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通过法律规定的变化,由有血缘关系的儿子,延伸到无血缘关系的养子,父亲可以处置儿子和养子的财物,体现了父权的强化,是儒家伦理道

33、德日渐蔓延的结果。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1.C“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是由孔子整理并用作教学的儒家经典,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故排除 A 项;汉代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故 B 项错误;“五经”是孔子整理的典籍,而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记录孔子言论的著作,不是孔子编订的,所以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故选 C 项;秦始皇焚书使儒学受到沉重打击,但儒学传统并没有因此断绝,故 D 项错误。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2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材料准确理解儒家的主张。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要求统治者对待百姓要实行仁政,不可过度威逼百姓,以达到巩固统治秩序的目的,材料反映

34、了儒家的政治理想,C 项符合题意;儒家思想在汉代经过改造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所以 A 项错误;儒家主张逐步改良政治,B 项错误;儒学以维护等级秩序为目标,D 项错误。3D“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有利于维护家庭稳定,强化亲情关系,这符合儒家伦理中和谐的主张,表明西晋时儒家伦理得到强化。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演练仿真模拟 明确高考趋向1战国时期除道、儒、墨、法四大学派之外,还有一些有影响的学派。其中主要有讨论合纵、连横的纵横家,提倡重农政策和探究农业技术的农家,研究军事理论的兵家,以及综合各派学说的杂家等。这表明当时()A社会分化加剧B礼崩乐坏统治失序C民本思想盛行D诸子学说注重实用上

35、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A 根据材料除了四大学派,还有纵横家、农家、兵家、杂家等比较有影响的学派,众多学派影响较大,说明各派受众较多,社会分化严重,故 A 项正确。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2孔子说“学而优则仕”,而他的弟子曾参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表明儒家()A强调学养与修养并重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C以“仁”为思想核心D注重追求功名的官本位思想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B 材料“学而优则仕”体现儒家认为学习好并有余力的人应当做官、为百姓服务,“士不可以不弘毅不亦远乎?”体现了儒家把践行仁义道德作为毕生的宏

36、愿,故 B 项正确。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3韩非说:“臣尽全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计数之所出也。”指出君臣之间不过是买卖、交易、互相算计的关系。这一现象反映出()A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B君臣之间的关系毫无诚信可言C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D儒家伦理道德正统地位的确立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C 韩非强调的这种君臣之间的买卖、交易、互相算计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利益关系,这种关系改变了以宗法血缘为标准的选官制度,利益至上逐渐成为选官的主要标准,故 C 项正确。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4清末学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写道:前汉武、宣之间,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

37、,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由材料可知前汉武、宣年间()A儒者治经学重在阐发义理B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D仅以儒学为据选拔人才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C 材料未体现儒者阐发义理,故 A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儒学的独尊地位,故 B 项错误;根据“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可知作者强调儒学的经世致用,故 C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人才选拔方面的信息,故 D 项错误。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5先秦时期儒家父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父慈子孝,体现在道德方面。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为了

38、义务。这种变化主要说明当时()A儒家伦理上升为政治法统B生产方式影响到家庭关系C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D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A 根据材料“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为了义务”可知,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它迎合了当时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由此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故 A 项正确。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6下面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对于统计表分析正确的是()类别关键词出现频次所占比例 社会伦理观念仁、礼、信8234 次36.2%法观念法、刑4648 次20.5%财富观念利、财、富5395 次23.8%公平公正观念均、平442

39、7 次19.5%A.社会贫富分化B法家大行其道C重利观念盛行D伦理脱离政治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A 根据材料中体现的信息“仁、礼、信”和财富观念“利、财、富”说明当时社会经济出现贫富分化,故 A 项正确。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古代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学术前沿热点关注 我国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中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有中国的特色,它必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鉴于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时必须有所扬弃,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现代科学的思想,

40、赋予其新的内涵,使其焕发新的生命。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运用点拨 1儒家的“民本”思想(1)表现孔子:“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孟子:民贵君轻、痛恨暴政和战争。荀子:“君舟民水”。(2)实质: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的,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贵族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

41、思想和道德准则。(3)道家学说构成了我国 2 000 多年的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4)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5)墨家思想中的尚贤精神,成为后世社会重视人才的思想来源。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3(对接高考)古代传统文化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试题侧重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文化的趋时更新的考查,突出古代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的认识。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针对训练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论中国某学派时说:“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该学派是()A道家B儒家

42、C墨家 D法家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B 儒家学派思想注重实用,主张积极入世,注重道德伦理,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根据材料信息“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实用性”“道德体系”“礼仪”“社会责任”等词可知符合儒家的特点,故 B 项正确。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2(2017宝鸡质检)“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材料体现了()A孔子“仁”的主张B孟子“仁政”思想C墨子“兼爱”思想D老子“无为”思想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B 材料重点讲了君主要好好对待老百姓,从而让人民过得更好,国家安定太平,这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故 B 项正确。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课时限时训练 点击图标进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