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一 中国古代史)单元高效整合1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学生用书.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08883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7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一 中国古代史)单元高效整合1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学生用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一 中国古代史)单元高效整合1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学生用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一 中国古代史)单元高效整合1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学生用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一 中国古代史)单元高效整合1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学生用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一 中国古代史)单元高效整合1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学生用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一 中国古代史)单元高效整合1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学生用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一 中国古代史)单元高效整合1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学生用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一 中国古代史)单元高效整合1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学生用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高效整合1知识“线路图”体系构建理清脉络线 索 “互联网”要点整合纵横贯通主题一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发展演变1形成时期夏朝:夏朝初步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我国进入阶级社会。2发展时期商朝:商朝疆域扩大,奴隶制国家机器进一步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农业、畜牧业获得初步发展,青铜器制造业成就突出,形成了成熟的文字甲骨文。3繁荣时期西周:西周建立了完整的统治体系,分封制和井田制是西周政治、经济制度成熟的标志。农业、手工业都取得很高的成就,奴隶社会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4瓦解时期春秋: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宗法制崩溃,中国奴隶

2、社会瓦解。主题二春秋战国历史发展的趋势从分裂到统一,各民族相互交融,从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三种趋势交织在一起,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发展促使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建立。趋势表现从分裂到统一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前者为争霸而战,后者为兼并而战。在连绵不断的战争中,诸侯国的数目由多变少,规模由小变大,最后由秦国统一全国各民族相互交融在战争环境中,华夏族同其他民族接触频繁,缩小了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和隔阂,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从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在错综复杂的战争和动荡下,贯穿着新旧两种社会制度交替变革这一历史发展的主线主题三西周、秦朝与西汉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创新时期中央体制

3、地方体制选官制度西周家国一体,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地方具有较大独立性世卿世禄制;中央官员的职权分工不明确秦朝中央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首次建立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体制实行郡县制,封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推行军功爵制西汉设中朝。首创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郡国并行制;颁布“推恩令”;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首创察举制,有利于人才选拔,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主题四儒学独尊对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削弱和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稳定了封建统治秩序。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

4、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解 题 “金钥匙”题型快攻触类旁通一、高考选择题满分导练解题技法“三看三思”快速准确解答选择题选择题是学考和选考的主要题型,快速解答选择题的前提是准确审题,要对题干中明确规定的或隐含着的时间、空间、角度、次数等限制条件看懂、审清,抓好关键,要注意“三看三思

5、”:(1)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其内涵和外延。(2)备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选项是否符合历史事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经典示例在体验中品悟技法,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三看三思”,看时间、看关键信息、看判断要求,三思分析选项,应抓住关键信息、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强调礼乐有利于治国,墨家学派认为乐“废君子听治”“废贱人之从事”强调礼乐不利于治国,先判断出两者政治立场不同,B项正确;再验证A项文化取向、C项学术观点、D项生活态度,都不是两者谈论的治国之策,均可排除。模拟演练在训练中

6、创新应用12021八省联考广东卷商朝时,世人信奉鬼神,事事占卜,西周时,参照夏商礼仪,制定了一套维护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典章制度,该制度讲究尚德、尊尊、敬老、慈幼。据此可知,西周()A君主专制趋于完善 B重视人伦秩序C儒家思想开始形成 D天命观念瓦解尝试解答_解答时,一看时间:商朝和西周的比较,二看关键信息:商朝世人信奉鬼神,西周则讲究尚德、尊尊、敬老、慈幼等,再看判断,三思选出正确选项。2.2021八省联考江苏卷西周以前,图书属于国家秘藏,由史官掌管。春秋开始,各诸侯国拥有自己的藏书所,士阶层也已经能够读到官方藏书。进入战国时期,图书流通的速度大大加快,士阶层中私人藏书逐步增加。这一变化()A

7、.表明私人讲学日益普遍B具体反映了百家争鸣的状况C实现诸侯富国强兵要求D有利于文化传播与学术繁荣尝试解答_解答时,“三看三思”把握材料信息:“藏书从周天子的官府行为下移到诸侯,再下移到士大夫甚至私人”,分析判断这一变化的影响。3.2021新高考湖南卷,2汉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平定“诸吕之乱”后,商议新帝人选,经再三讨论,认为代王刘恒在高祖刘邦在世诸子中,“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决定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这一做法()A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得到执行B旨在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C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D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尝试解答_解答本题关键是注意“汉初”“诸吕之乱”,再分

8、析“决定迎立刘恒为帝”,判断这一做法的目的。4.2021新高考广东卷,2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A皇权旁落 B相权转移C地方权力削弱 D行政效率降低尝试解答_解答本题首先“三看”,题干中“汉代设尚书台”魏晋时期改为“尚书省”,再“三思”析选项,判断“相权发生的转移”。二、高考非选择题高分导练解题技法读材料、审设问、条理答“三步法”解答材料型非选择题一、读材料1粗读:了解材料涉及的主要内容、材料出处,明确材料所反映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2细读:仔细阅读材料,获取关键信息。二、审设问1答案来源于教材:设问一般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9、,解答时一般依据教材中的知识。2答案来源于材料:设问一般要求“依据材料”,解答时要从材料中归纳,提取有效信息。3答案来源于教材和材料:设问一般要求“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时既要利用材料中的信息,又要迁移教材中的知识。三、条理答1卷面清洁,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书写工整,字迹清晰。2在规定的答题区域答题。表述是要根据分值思考要点,尽量细分,用分号或等符号清晰表述。3语言要简洁,答中要害。语言表述要规范,尽量用专业术语。 经典示例在体验中品悟技法例2021八省联考江苏卷,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过去有人认为,与黄河流域相比,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的发展影响不大,然而近年来大量的发现说明并非如此

10、。约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分布于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以环太湖地区为主。该文化于1936年首次在杭州附近的余杭县良渚镇发现。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200多处良渚遗址,遗址中的大部分小墓没有随葬品,大型墓葬则往往随葬数百件玉器和陶器。在以余杭莫角山为中心的遗址群片区内,相继发现良渚文化的高等级贵族墓地、良渚古城的夯土城墙、祭坛以及手工业生产中心。2009年以后,在这片区域清理出稻田遗迹,发现大量碳化稻米,并探明良渚古城外围上游的11条水坝,与先期发现的长堤遗址共同构成了良渚古城的治水体系。良渚文化的考古学研究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摘编自刘莉等中国考古学: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早期青铜时代(1

11、)据材料概括良渚文化的特点。(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良渚文化的发现在考古学上的价值。(8分)解题指导读材料材料中“约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分布于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可以看出良渚文化分布于长江流域,并且规模大,数量多。材料中“良渚文化的考查研究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改变了对中华文明的原有认识。审设问第(1)问,据材料概括良渚文化的特点,要从材料中良渚文化的分布、规模、影响等方面分析思考。第(2)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良渚文化的发现在考古学上的价值,既要从材料中归纳良渚古城的城墙、治水体系等有效信息,又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研究我国古代原始社会后期的农业、手工业

12、、城市建筑以及社会状况等提供了重要史料。条理答(1)分布于长江流域,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体现严格的社会等级;规模大,数量多;内涵丰富;影响深远。(6分) (2)良渚文化是人类早期文化遗址之一,它的发现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改变了对中华文明的原有认识;为研究我国古代原始社会后期的农业、手工业、城市建筑以及社会状况等提供了重要史料。(8分)模拟演练在训练中创新应用52021山东济宁期末,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初建朝廷后不久,丞相王绾等认为“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因此“请立诸子”。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称其便”。廷尉李斯则认

13、为“置诸侯不便”,秦始皇当即予以肯定。他指出:“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因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柳宗元封建论(1)根据材料,指出秦朝与汉朝初期选择地方统治形式的不同及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秦制之得”作出合理的解释。(8分)单元高效整合与解题技法特色讲练解题“金钥匙”模拟演练在训练中创新应用1答

14、案:B2答案:D3答案:B4答案:B5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是郡县制,其推行的原因主要有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吸取周朝实行分封制导致分裂与动乱的教训;对秦国设县及商鞅变法的沿革;等。汉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是郡国并行制,其原因主要有刘邦错误地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郡国并行的本质是东西异治,是汉初给予东方社会的一种特殊政策。第(2)问,根据材料“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和所学知识,可联系汉初王国作乱及郡县制的意义进行分析。答案:(1)秦朝:郡县制。原因: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吸取周朝实行分封制导致分裂与动乱的教训;对秦国设县及商鞅变法的沿革;等。汉朝:郡国并行制。原因:刘邦错误地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郡国并行的本质是东西异治,是汉初给予东方社会的一种特殊政策。(10分)(2)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结果有叛国而无叛郡,分封制在对地方的掌控方面不如郡县制,体现了秦制之得是中央对地方的掌控加强,巩固地方统治。郡县制下,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加强了对地方掌控,稳固了统治。(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