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20天津模拟)某团队利用大数据对上海市通勤率进行调研,并据此划分上海市的影响范围(如图)。内向通勤率是指居住在外围地区而在主城区工作的通勤率,外向通勤率则正好相反。据此完成1、2题。1M地最有可能布局()A大学城B临港工业区C海滨旅游区D金融商务区2上海主城区就业岗位的主要辐射范围可以延伸到()A主城区外10 km以内B主城区外30 km以内C整个上海市D除崇明岛之外的上海市1B2B解析:第1题,M地的外向通勤率高,内向通勤率低,说明大量居住在主城区的居民前往位于郊区的M地工作。故M地最有可能是大型工业园区,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多,最
2、有可能布局临港工业区;离主城区较远,不适合大学城、海滨旅游区 、金融商务区的布局。第2题,据图结合比例尺可知,距离上海主城区30 km以内地区内向通勤率大部分都高于1.6%,30 km以外地区内向通勤率基本都是0.6%以下,因此可以推测上海主城区就业岗位的主要辐射范围在主城区外30 km以内。(2020北京模拟)下图为我国20132019年城镇、农村人口数量和城镇化率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反映我国()A城镇与农村人口总量不变B城镇化起步较晚C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D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4处于图中阶段的城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没有功能区划分B住房居住紧张C大量人口外迁D大量工厂外迁3D4
3、B解析: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城镇和农村人口总量逐年增加,A错误;该段时间是我国城镇化的加速阶段,并不能反映出起步时间,B错误;城镇化速度快,但是增速有所放缓,C错误;城镇化率逐年增加,说明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D正确。第4题,我国目前正处在城镇化和郊区化阶段,城镇人口快速增加,规模迅速扩大,城镇内部功能分区更加明显和复杂,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工厂集中分布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A、C、D错误;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城镇人口快速增加,规模迅速扩大,也出现了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教育医疗压力大等社会和环境问题,B正确。(2020上饶模拟)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其部品部件的
4、生产对技术、设计、资金等要求较高。2016年9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 提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据此完成57题。5和现场浇筑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的主要优点有()施工工期较短施工污染较小建筑造价较低节约能源资源抗震性能较强AB CD6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当前我国装配式建筑重点推进的区域是()A常住人口为5万20万人的微小型城市B常住人口小于50万人的东部沿海城市C常住人口超过300万人的中西部城市D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的城市群7关于发展装配式建筑对我国当
5、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B促进建筑产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C有效抑制大中型城市住房价格快速上涨D提升建筑产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5B6D7C解析:第5题,由题可知,装配式建筑是工厂化生产预制构件,再按照设计进行组装的建筑方式。组装过程不需要经过凝固期,组装速度快,施工工期较短;不进行现场浇筑,粉尘污染、噪声污染等,施工污染较小;工厂化生产构建,能源利用效率高,节约能源资源;正确,B正确。由题中“其部品部件的生产对技术、设计、资金等要求较高”可知,装配式建筑造价较高;构建间进行后期装配,建筑物标准和现场浇筑一样,都符合相应的抗震标准,
6、抗震性能相当。错误,A、C、D错误。第6题,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的城市群经济发达,资金实力强,技术水平高,具有生产装配构建的设计、生产条件。该地区环保要求高,装配式建筑施工占用空间较小,环境污染小,建设周期短,可以降低建设成本,D正确。其他地区科技条件差,建筑市场有限,不利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A、B、C错误。第7题,有利于推进建筑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装配式建筑技术含量高,利于建筑物提高舒适度、艺术美感等,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发展,A说法正确。工厂化生产建筑构件,有利于促进建筑产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B说法正确。装配式建筑虽然建设周期短,可以降低建设成本,但建筑构件成本较高,总建筑成本相
7、对较高,对有效抑制大中型城市住房价格快速上涨作用有限,C说法错误。装配式建筑建设周期短,提升建筑产业生产效率;工厂化生产构件,产品质量易于检测,有利于保证质量安全,D说法正确。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了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城市森林花园被誉为“住房4.0”,在建筑设计中每家都有单独的庭院,外墙长满绿色植物,还有一处两层楼高的空中室外私人小院及一块几十平方米的土地,可种树、种花、种菜、遛狗、养鸟等。城市森林花园一处建筑就相当于一片森林,使住在繁华城市中心的人们实现“回归大自然”的梦想。读“住房3.0”(图1)和“住房4.0”(图2)景观对比图,完成8、9题。图1图28
8、建设“住房4.0”可以()增加城市绿地促进城镇化深度发展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改善市内大气环境ABCD9从大气循环和水循环的角度看,“住房4.0”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增大城市风强度增加城市地下径流增加城市空气湿度ABCD8B9C解析:第8题,建设“住房4.0”可以增加城市绿地,绿地的调节功能可以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改善市内大气环境,但由于建筑不占用陆地实体空间,因此不能促进城镇化深度发展。第9题,“住房4.0”增加了绿地,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增加城市空气湿度;减小城市风强度,对城市地下径流影响较小。新城市主义主张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的步行化城区,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步行
9、510分钟距离)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下图示意新城市主义理念下的步行化城区。据此完成10、11题。10步行化城区设计,有利于解决的城镇化问题是()A城市用地紧张,住房困难B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C流动人口多,社会治安差D人口集中,就业压力较大11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的步行化城区规划设计适用于()A小城镇的远期人口规划B中等城市产业调整规划C大城市旧城区改造规划D城市群的合理布局规划10B11C解析:第10题,新城市主义主张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的步行化城区,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
10、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人们的出行距离缩短,可以缓解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与城市住房困难及流动人口数量和就业压力无关。第11题,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的步行化城区规划适用于大城市旧城区改造规划。小城镇的远期规划和现有城市的调整规划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利于实行图中设计规划。二、非选择题12(创新培优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下图是19502050年世界上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变化趋势示意图。(1)(综合思维)比较欠发达地区与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的变化差异。(2)(综合思维)据图分析2010年之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3)(地理实践力)补
11、绘出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率折线图,据此推断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特点。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曲线判断,图中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在2010年前增加,之后递减;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逐步减少。第(2)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解放出大量的劳动力,而城市地区经济发达,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故吸引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使农村人口不断减少。第(3)题,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发展速度较快,并且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但发展速度较慢,故两者之间的城镇化水平差距不断缩小,所以画图时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率曲线上升幅度要大,与发达地区的曲线要不断接近,缩小差距。答案:(1)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在2010年前增加,之后减少;较发达地区呈现农村人口逐步减少趋势。(2)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过剩,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减少。(3)画图略。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与较发达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不断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