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名称: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程模块:人教版必修一 第五章 第二节第一课时教师姓名: 颜学莉 学校:海南省国兴中学 教学背景分析(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相关课标: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课标理解:知识层面: 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含义和空间尺度2了解自然带的概念、形成和分布3掌握陆地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过程方法: 1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3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4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学习本
2、节课的体会和见解。情感态度价值观:1、结合差异性的学习,理解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树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因地制宜的正确观念。2、用联系运动的观点看问题,树立正确的地理观。(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指导思想:本节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模块1的最后一节内容,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本节课主要是以地理分布规律为中心内容,因而设计本课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断探究的环节。理论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进行本课设计的基本教学理论依据,借鉴地理教学论中关于“地理探究学
3、习”的相关地理学习策略。(三) 教学内容深度分析 1课程标准中的位置 必修1 自然地理各要素地貌岩石、土壤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水文大气2. 教学内容间的联系(1)知识逻辑框架:水平地域分异的特点及成因?(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什么是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的空间尺度和地域分异类型。陆地自然带的形成及分布?(2)知识层级: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域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地域分异和自然带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上位下位3最有价值的知识及其教育价值:通过对组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分析,明确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性和差异性,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绝对的。这种地理观念和素养的形成对学习地理这门学科意
4、义重大。(四) 学生情况分析1.已有知识与能力:通过高中地理必修1前面四章及第五章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并知道这些要素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为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打下了基础。2.存在困难及问题:(1)对地域分异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把握停留在表象上。(2)自然带、气候类型、植被三者的对应关系容易混淆。3.应对策略: (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掌握地域分异规律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剖析概念,渗透原理。教学目标1 明确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并且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2 了解自然带的形成及分布。3
5、理解并掌握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和表现。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含义和体现。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产生的原因。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图片: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中国自然带分布图、非洲自然带分布图,中国西北地区自然带分布图、自然植被图、区域景观图片等;文字、资料。(二)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三)主要教学方法 :图示法、分析法、讨论法、列表对比法。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为主的活动学生为主的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视频导入观看中国不同地区森林分布的视频,引导学生探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
6、原因。学生观察视频,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因。通过观察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陆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并深层次剖析造成这种差异性的原因。过渡自然地理环境的这种差异性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我们把这种规律就叫做地域分异。地域分异的空间尺度有大小,分为全球性的地域分异和区域性的地域分异,后者是我们重点要探讨的。 我们再来深层次剖析一下为什么自然地理环境存在着差异性?认真听讲引出新课新课教学一、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视频引入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2、提出问题:不同地区的差异最直观的体现是什么?植被和土壤的差异受什么的影响?气候是由哪两个基本要素组成?水分和热量条件的差异又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7、?1、学生认真观看视频。2、根据老师的引导,分析得出自然带形成的原因 视频欣赏引起学生视觉的冲击。提供背景辅助知识,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层层剖析自然带形成的原因。新课教学一、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过渡二、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归纳总结巩固训练布置任务3、提出问题:自然带的分布与哪个地理要素的分布具有相关性?4、展示北半球陆地水平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和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1)师提示植被、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名称区别及自然带的命名方法。 (2)总结气候类型分布与自然带分布的关系。 a、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 b、同一种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可能不唯一。提出问题: 自然带的分布变化规
8、律与纬度变化规律和海陆变化规律有无相似性?探究活动:考察路线一: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上沿20E从低纬向高纬找出自然带的分布,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变化规律:各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更替。形成原因:纬度不同导致的热量差异。考察路线二: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上沿45N找出亚欧大陆自东向西的自然带分布,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变化规律:各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更替。形成原因:水分条件从沿海到内陆的变化,同时受热量带制约。3、总结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分布的纬度范围,及与热量、水分的关系。我们这节课了解了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及其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这两种地域分异规律是没有考虑海拔高
9、度的,称为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若考虑海拔高度,就是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下节课继续和大家来探讨。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体系以及本节课的收获,同时多媒体板书。1、多媒体展示课堂练习题目。2、讲评练习。完成导学案3、学生观察回答: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分布具有相关性。4、小组活动:完成亚欧大陆水平自然带分布模式图。通过观察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大胆猜测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认真听讲、思考1、观察图,分析纬度地带性的变化规律及形成原因。2、观察图,分析经度地带性的变化规律及形成原因。3、进一步掌握北半球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认真听讲、抄笔记认真做练习完成课后作业4、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参与精神。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归纳总结的能力。2、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协作,提高交流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建立起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体系。巩固知识,提高地理基本技能和解题能力。巩固已学知识板书设计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地带性分布地带性因素水平地域分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