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儒学自汉代以来便被尊为庙堂之学,居于古代思想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往往需要道教和佛教予以补充。一般而言,欲建功立业,发愤进取,应以为信条;若遭遇挫折,重视修身养性,当理解学说之可贵;而屡遭打击,万念俱灰,则用安慰创伤累累的心灵( )A儒学 道学 佛学B道学 佛学 儒学C佛学 儒学 道学D. 儒学 佛学 道学【答案】A2.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宋朝的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 )A.“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B.“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C.“心即理也”“心外无物”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答案
2、】D3.曾被康熙帝称为“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其著作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儒学思想家是(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的含义。在儒家学说创立一千多年后的南宋时期,朱熹对儒家学说进行了发扬光大,元朝曾将他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答案】C4.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其主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A.“理”是世界的本原B.“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C.“理”的社会实践就是“三纲五常”D.“
3、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标准【解析】朱熹在伦理道德上主张“三纲五常”,认为人要克制自己的感情,让理来支配自己的行为。【答案】C5.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答案】C6(浙江省临海市白云中学2011届高三期中考试)从宋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人物名字: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
4、赵安仁(卷287)、张忠恕(卷409)等。据此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 )A佛学 B道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解析】注意关键词“宋史”“守节”“克让”“从信”“安仁”“忠恕”,显然符合程朱理学。【答案】C7.某思想家,在晚年将自己的思想主旨归纳为“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位思想家应是( )A.朱熹 B.王阳明C.李贽 D.王夫之【答案】B8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罪名将李贽迫害致死,下列不属于其“罪证”的是( )A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狗彘”B提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C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D
5、主张“见识高低没有男女之别”【解析】C项是黄宗羲的主张。【答案】C9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答案】C10.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君主专制B.反对封建私有制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王夫之思想的理解能力。通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天下非一姓之私”可判断他反对君
6、主专制。【答案】A11.某文学青年喜欢自诩尊重史实,酷爱续写武侠名著。下列续写情节符合历史常识的是( )续写寻秦记:(战国)赵盘怀疑九章算术中隐藏着武功秘籍 续写神雕侠侣:(南宋)杨过和小龙女行侠仗义,救了理学大师程颐 续写大唐双龙传:(隋唐)寇仲率领战船从水路攻打扬州 续写七剑下天山:(清初)韩志邦很欣赏顾炎武的“经世致用”A. B. C. D.【解析】九章算术约成于东汉,程颐是北宋时期的理学大师。【答案】B12.(广东实验中学2011届高三期中考试)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留下饱含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
7、全吻合的是(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乙:“天下为主,君为客”。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解析】甲体现了理学的注重品德,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乙体现了黄宗羲的“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丙体现了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丁体现了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答案】C13.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
8、是“天下之大害”。下列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答案】B14.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A. B.C. D.【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字“新”。所谓新,即明清时期出现的现象,这些现象是以往朝代所没有出现过的,按照这个思路,可以很容易地选出答案。
9、【答案】A二、非选择题(15小题20分,16小题24分,共44分)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二 (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
10、不得,反求诸己。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材料三 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1)据材料一指出北宋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打开“新风气”借鉴的其他理论。(4分)(2)据材料一分析书院兴起的原因。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8分)(3)材料三是对哪一理论及其弊端的批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一批评的看法。(8分)【答案】(1)治国、平天下。佛教和道教的理论。(2)原因:佛教的冲击;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不能担当大任;理学家的倡导。培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人才
11、。(3)理学,空谈(清议)误国。看法:不全面。他们不仅有清议,也有实际行动。(其他说法言之有理也可)16.儒家的民本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滕文公下材料二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
12、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而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故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之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使宰相不罢,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公其非是于学校,天子遂亦不敢自以非是。是故养士为学校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材料一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主张?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特点分析该思想主张产生的经济原因。(6分)(2)据材料二,黄宗羲提出了哪些政治主张?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有何局限性?(10分)(3)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哲学知识
13、对儒家民本思想作简要分析。(8分)【答案】(1)主张:认为解决人民的生计问题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出现,孟子的思想主张体现了小农经济的利益需求。(2)主张:加强法治、实行分权(扩大相权)、老百姓有议政权和监督权。局限性:黄宗羲的政治主张具有反封建的民主色彩,但他是在根本上不动摇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对封建政治进行修补。(3)儒家民本思想从根本上说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但其主张具有一定客观进步性,可以劝导统治者改变统治策略,从而改善劳动者的生活水平,提高劳动者的地位。我们要抛弃其封建性的糟粕,汲取其民主性的精华。(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如民本思想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等).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