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点评述类题(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1(2014浙江台州质检)王国维在评论商周时期的政治变革时说:“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动;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该材料反映了()A官吏选择和任命的出现B学在民间取代学在官府C嫡长子继承制结束D王位世袭制出现解析理解材料:西周代商从表面看是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城之移动,其实质是西周新制度取代商代旧制度,能体现“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应该是官吏选择和任命的出现,故选A项。学在民间取代学在官府是在春秋时期,B项错误;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C项错误;王位世袭制出现是在夏朝,D项错误。答案A2(2014重庆高三诊断)“美国联邦宪法(Th
2、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是联邦党人试图造就 的结果。其中的constitution一词,主要内涵是指经由人民约定而形成的根本大法,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政治原则而不是各个政治共同体的随意联合或结盟。”材料中的 处应该填写()A中央权威B邦联政治C人民主权D民主共和解析“最高政治原则”说明该宪法强调中央对国家的管理权威,故A项正确;联邦政治是该宪法的原则之一,而不是邦联政治,故B项错误;该宪法对人民主权有所警惕和限制,故C项错误;“不是各个政治共同体的联合”不符合共和精神,故D项错误。答案A3(2014重庆巴蜀中学诊断)范蠡曾
3、是吴越争霸时期越国的谋臣,后来弃官从商,后世商人尊称他为商祖、经营之神。下列情景范蠡可能经历的是()A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B凭借棉布生意一次赚上万两白银C商品交换时使用纸币 D在瓦子参与娱乐活动解析仔细读材料,明确答题方向“范蠡可能经历的事情”,逐一分析备选项。棉布在南宋时才得以推广,而范蠡生活在春秋时期,排除B项。中国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北宋时期,排除C项。D项最早发生在宋代,排除D项。范蠡弃官经商而致富说明官府允许私人经商,商人地位有所提高,故答案为A。答案A4(2014重庆文综,2)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
4、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仍在北方,A、C、D三项不符合史实,故A、C、D项错误;从题干中“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的信息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和发展,故B项正确。答案B5(2014陕西咸阳调研)梁启超指出:“研究儒家哲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是若把儒家抽去,中国文化恐怕没有
5、多少东西了。”下列各项符合儒家思想主张的是()A“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B“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C“民道弊而所重易也,世事变而行道异也。”D“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强调礼法,反对刑法,反映的是儒家思想,故选A项。B项反映的是道家思想,故B项错误;C项强调的是变法,反映的是法家思想,排除;D项反映的是墨家思想,排除。答案A6(2014四川广元一诊)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为一种奇妙有用
6、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B雨果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D雨果指出了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解析据题干材料肯定:中国科技处在胚胎状态,西方发展为有用的东西,故选D项。“中国人都比我们早”,说明作者肯定中国人的发明,A项、C项错误;欧洲“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B项错误。答案D7(2014江西新余质检)民国学者蒋廷黻指出:“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故鸦片战争的发生,非中、英两国所预料,更非两者所
7、预谋。战争虽非偶然的,无历史背景的,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下列观点与材料一致的是()A国人预料到禁烟会导致战争B战争的原因是英国预谋已久C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D社会制度差异是战争的起因解析据题干“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的信息,说明禁烟运动是战争起因,故选C项。题干材料“非中、英两国所预料”说明国人没有预料到禁烟会引起战争,A项错误;“更非两者所预谋”说明不是英国预谋已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两国的社会制度,D项错误。答案C8(2014湖南怀化质检)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描述“设立厂房,置机两座,巨机上架
8、横梁,下置轮盘,绕以皮条,联于通力轮轴,轴置铁条,各缀铁球,以通蒸釜”,这主要反映了()A轮轴的开始使用B工厂制度在中国的出现C机器设备在中国的广泛使用D蒸汽机在中国的运用解析据题干材料“巨机上架横梁,下置轮盘,绕以皮条,联于通力轮轴,轴置铁条,各缀铁球,以通蒸釜”信息,可知是指蒸汽机,D项正确;材料突出的不是轮轴,A项错误;材料虽涉及厂房,但不是重点,B项错误;机器设备广泛使用在材料中无从体现,C项错误。答案D9(2014重庆六校联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清末长篇谴责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的是晚清时期社会上的种种怪现状,展示了一幅清王朝崩溃前夕的社会画卷,下列内容不属于作品中的“怪现状”的是(
9、)A大清子民“剃发蓄辫”B清政府成为“洋人之朝廷”C孔子穿西装D尊孔复古逆流的兴起解析本题考查晚清时期的社会状况,根据所学A、B、C三项正确。D项“复古尊孔逆流的兴起”是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答案D10(2014浙江五校联考)“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这篇评论最有可能发表在()A1905年民报B1915年青年杂志C1922年申报D1946年解放日报解析据题干材料反映情况看,美国独占了中国的市场,这是二战后的事情,因为在二战前,是欧洲老牌殖民主义国家及日本在中国的势力大,二战后,
10、这些国家衰落了,美国独占了中国的市场,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答案D11(2014福建宁德质检)某报纸报道:“(新中国的成立)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对该报道的解读,正确的是()A欢呼新政权的诞生B改变了亚洲政治版图C带有明显的反华倾向D反映苏联的官方态度解析据题干“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信息,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亚洲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故选B项。从题干可知,新中国成立,该报没有评论其“好坏”,A、C带有明显的态度倾向,排除;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当时
11、苏联对于新中国成立应该是欢迎的,D项错误。答案B12(2014广东韶关调研)20世纪80年代初期,陈云说:“计划是鸟笼,市场是小鸟,如果鸟笼太小,小鸟就会窒息;如果没有鸟笼,小鸟就会飞走。”该材料说明()A计划与市场都是搞活经济的手段,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B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D引入市场机制,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中国现代化进程解析理解题干材料“计划是鸟笼,市场是小鸟,如果鸟笼太小,小鸟就会窒息;如果没有鸟笼,小鸟就会飞走”,大意是计划与市场应该相结合,故选A项。B项题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只是强调了市场,排除;D项表述
12、市场机制对中国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排除。答案A13(2014湖北百校联考)古代雅典法庭上,诉讼人不仅从语言上打动陪审员,唤起陪审员的同情,而且有时他们还诉诸行动,把亲属带到法庭上哭诉,引起陪审员的怜悯,从而受益。这种现象侧面反映出()A雅典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的事实B戏剧家在司法审判中扮演重要角色C雅典司法审判有法不依的现象严重D诉讼环节在司法审判中占重要地位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在诉讼中,诉讼人往往用语言和情感方式进行诉讼,通过打动陪审员而受益,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诉讼环节在司法审判中占重要地位。故选D项。材料信息反映了雅典司法审判遵循程序,可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有法不
13、依”,排除C。答案D14(2014东北师大附中调研)“苏格拉底唤醒了这个真正的良知,因为他并不只是宣布人是万物的尺度,而且宣布:作为思维者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下列各项中,对黑格尔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要从自然的角度认识世界B要关注人的尘世生活C强调知行合一D强调人类的理性解析据题干苏格拉底提出“作为思维者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反映有思维力就是人类的理性,故选D项。泰勒斯等从自然的角度认识世界,人文主义者倡导要关注人的尘世生活,王阳明强调知行合一,与题意无关,排除A、B、C三项。答案D15(2014河北邯郸模拟)有学者这样描述:“这个帝国既不发展英国式的强有力的立宪政体,也不借鉴作为法国特征的
14、民主与平等。俾斯麦为了争取公众支持他的计划,利用当时存在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感情,许诺”。俾斯麦的“许诺”最有可能是()A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B宰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C皇帝是帝国的元首D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解析据材料信息“俾斯麦为了争取公众支持他的计划,利用当时存在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感情,许诺”,迁移所学,体现了民主性,有利于得到人民的支持,故选A项。宰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皇帝是帝国的元首体现了德国代议制的不彻底性和保守性,具有专制色彩,B、C两项错误;德意志帝国的权力中心在于皇帝而非议会,D项错误。答案A16(2014河南郑州模拟)美国学者R.R.帕尔默的著作现代世
15、界史写道:“如果一个人的曾祖父早年把土地出租,收取固定的货币金额地租,他的收入实际上是下降了些。但是那些从佃户那里接受实物地租(如若干葡氏耳小麦或大麦)的人,或自己经营地产者,就能按现价出售他们的实际农产品,从而增加自己的货币收入。”由此可以推断,新航路开辟后西欧()A价格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B封建制度已经完全解体C商业革命推动资本原始积累D地主和佃户矛盾不断激化解析据题干材料可判断是新航路开辟引起“价格革命”,“价格革命”表现为物价迅速上涨,货币贬值,它促进了欧洲国家阶级关系的变化,封建地主衰落,新兴资产阶级兴起,故A项正确;封建制度完全解体是后来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结果,B项错误;“
16、商业革命”“地主和佃户矛盾不断激化”材料中无从体现,C、D两项错误。答案A17(2014江苏无锡模拟)1555年,一位西方领袖下令:除非另有许可,僧侣必须立刻返回修道院,所有随意游荡的僧侣都将遭逮捕;修道院不得再向不在职的官员提供献金,教会所有部门必须减少开支;任命圣职时,如涉及买卖嫌疑,一律禁止。下列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罗马教廷的权威被打破,世俗权力高于宗教权力B英国国王对罗马教会不满,限制教会活动C法国国王不愿受教会控制,禁止宗教发展D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要强化教会,清除异端解析据题干“修道院不得再向不在职的官员提供献金,教会所有部门必须减少开支”等信息,说明罗马教会的权威被打破,故选A
17、项。材料中体现不出是英国国王,B项错误;“除非另有许可”说明不是禁止宗教,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世俗权力的强化,与材料意思相反,D项错误。答案A18(2014四川泸州二诊)“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A开创了社会主义的道路B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C实现了俄国国家的富强D否定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解析本题考查对十月革命意义的理解。据题干材料及所学可知,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说法错误,排除。答案A19(2014四川自贡三诊)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说:“农业必须过
18、渡到可以使用拖拉机和农业机器、可以将粮食生产的商品产量提高几倍的大生产。国家面临着两种可能:要么是过渡到资本主义的大生产,这就意味着农民群众破产,工人阶级和农民的联盟灭亡,富农的力量加强,社会主义在农村失败;要么是另一条道路。”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实行余粮征集制解析据材料“农业必须过渡到可以使用拖拉机和农业机器、可以将粮食生产的商品产量提高几倍的大生产”信息,可以判断该措施是斯大林体制建立过程中,推行农业集体化,故选B项。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是新经济政策的措施,A项错误;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属于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19、C项错误;实行余粮征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D项错误。答案B20(2014山东枣庄模拟)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向欧洲国家发出邀请以共同制订经济复兴计划。马歇尔称,这个计划“不是针对哪个国家,也不是针对哪一派信仰原则,而是针对饥饿、贫穷、绝望和混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冷战由此正式开始B西欧的复兴对美国有利C该计划无政治目的D美国为此成立世界银行解析据题干材料时间以及“经济复兴计划”、“马歇尔”等信息可以判断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复兴西欧,一方面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另一方面稳定西欧,达到遏制苏联目的,故选B项。冷战正式开始是杜鲁门主义,排除A项;C项不正确;成立世界银行是布雷顿
20、森林会议后,排除D项。答案B二、材料题21(2014湖南常德检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中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评材料中关于宋代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首先概括材料中关于宋代的观点,日本学者宫崎市定的观点是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而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的观点是“宋代是积贫积弱的朝代”;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
21、两种观点展开评论,如果是观点一,可从宋代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方面论述;如果是观点二,可从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弊端方面论述。答案评分标准一等: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参考答案观点一: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发展。思想文化方面: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印刷
22、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最终完成,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峰。观点二:宋代是积贫积弱的朝代。宋代民族政权并立,辽、西夏、金威胁着两宋安全,宋初由于过分集中军权导致军队战斗力不强,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失利,两宋政府通过签订屈辱和约换取边境安宁;宋代虽然经济繁荣,但宋初的制度革新导致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财政入不敷出,民不富国不强;虽经王安石变法也未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22(2014黑龙江质量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儒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被批判的。上世纪80年代,我们对儒学的态度开始有了一些改变,但基本上还是持一种批判、否定的态度。1988年,在儒学国际会议上,余英时先生说,儒学现在是
23、一个游魂,东游西荡,没有一个附着的制度和实体。林毓生教授认为,儒学是一个封闭、一元的思想体系,现在已经陷入了“民主”“科学”的困境,很难摆脱出来。我们国内的学者也提出了对儒学的一个全面批判。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说现在儒学的复兴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比如说很多地方都竖起了孔子像,有人说这是对儒学的一种认可。还有全球现在有400多所孔子学院以及当前的“国学热”。摘自吴光当代儒学发展的新方向评述材料中关于儒学思想发展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首先归纳材料中关于儒学的观点,即批判、否定;认可、复兴。据此再加以评述。评述时,应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再
24、结合古代儒学演变、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儒学地位变化加以论证,史论结合,逻辑清楚,言之有据。答案评分标准一等: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示例:(1)批判:秦朝:由于“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文化大革命时期:批林批孔运动等。(2)复兴:战国时期:经过孟子和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
25、宗;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糅合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儒学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宋元时期:儒学从佛、道之中吸取了有益的内容,构建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晚清(19世纪末):借孔子的名义,推行维新变法。同时,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并对欧洲启蒙思想家有很大的启发。(3)批判与复兴:参考(1)和(2)。23(2014贵州黔东南州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七十年代末起,我多次说,应当对国内国外几次影响很大的革命,包括法国革命、俄国革命、辛亥革命等等重新认识、研究、分析和评价,应该理性地分析和了解革命方式的
26、弊病,包括它给社会带来的各种破坏。革命确实有巨大的破坏力量,它可以改变人们的存在方式,但是,以为革命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确实是一种幼稚病。没有看到“革命化”与“现代化”之间有非常复杂的关系,特别是其中矛盾和冲突的地方,这一点是否还没有人仔细地谈过,但却是一个非常需要研究探讨的问题。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并不是消极的而是一种改良、改革,就是和平进化。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是关门主义,而是和世界沟通的调整和完善。它是对各种关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关系逐步进行改良。它需要一个日积月累、较为缓慢和长期的进程。李泽厚、刘再复告别革命材料二国内某些新潮作家这些人鼓吹“告别革命论”,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极力渲
27、染“革命不如改良,改良不如渐进”的观点。在他们眼里,革命等同于破坏,只有改良才能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成果。王朝柱结合中国近现代史,评析材料中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某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解答可以选择“革命优于改良”或“改良优于革命”,迁移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或改良重要事件,从内容、结果等角度来进行评析论证。答案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评分标准:必须选择“革命优于改良”或“改良优于革命”来进行评析,举例论证不少于3例,事例必须选择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或改良,如太平天国革命、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
28、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改革开放等。一等:紧扣评论观点;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能够结合评论观点;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偏离评论观点;未引用史实或引用史实不完整;论证欠说服力,表述不清楚。24(2014黑龙江齐齐哈尔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75年前后,欧洲国家和非欧洲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开始有了巨大差别。非常凑巧,当时所有重要的非欧洲帝国都处在衰落之中。它们的统治者从自己的臣民群里只能得到最微不足道的支持,像18世纪莫卧儿帝国的瓦解,使英国人有可能在
29、印度进行接管,同样,19世纪土耳其苏丹、伊朗国王、中国皇帝和日本幕府的腐败无能和昏庸无道,都使得欧洲人的入侵轻易获得成功。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概括材料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解析解答注意此题不是开放型试题,要准确地归纳材料的核心观点,再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相关史实,做到史论相结合;材料主要表明的是政治发展差异带来社会发展的差异,故史实方面应列举19世纪中后期以来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答案观点:19世纪中后期以来,欧洲国家和非欧洲国家之间政治发展的巨大差异导致了社会发展的差异。说明:19世纪中后期,欧洲主要国家经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政权,建立起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如法国,18
30、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践行了资产阶级人民主权、权力制衡、法治等原则,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而同时期的亚洲国家,如中国,仍维持封建专制统治,人治色彩浓重;虽然部分开明人士开始了强国御侮的探索,但以器物层面为主,制度层面涉及较少。这种社会体制的巨大差异直接导致了东西方综合实力的巨大差异,从而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政治格局。25(2014山东济南期末)一战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身处其中的中国外交也经历了发展与演化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人们总喜欢用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来称谓过去、现在或将来的世界格局。但这往往导致人们忽视这三种格局之间的复杂关系,把三者关系简单化其实
31、,所谓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的主要力量格局或主要发展趋势,但这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解析本题首先明确材料的观点:单极、两极或多极之说并非简单对立,而是相对的,有时可以并存。依据所学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论证单极、两极或多极格局是相对的,并存的。二战后至50年代中期美苏两大阵营对峙局面逐渐形成,两极格局确立;60年代中后期
32、开始,伴随中苏关系破裂、不结盟运动兴起、美国相对削弱、欧洲复兴和日本崛起,国际格局中以两极格局为主导的同时,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瓦解,做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力图构建单极世界,但欧、日、俄、中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等各种力量不断发展和重新组合,多极化趋势又渐趋加强。答案观点:单极、两极或多极之说并非简单对立,而是相对的,有时可以并存。评析:二战后至50年代中期美苏两大阵营对峙局面逐渐形成,两极格局确立;60年代中后期开始,伴随中苏关系破裂、不结盟运动兴起、美国相对削弱、欧洲复兴和日本崛起,国际格局中以两极格局为主导的同时,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瓦解,做为唯一超
33、级大国的美国力图构建单极世界,但欧、日、俄、中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等各种力量不断发展和重新组合,多极化趋势又渐趋加强。26(2014湖南永州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迁入城镇的“农转非”,务工经商的“下海潮”和“打工潮”已成为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倾向。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特别大。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能直接获得货币收入。目前城市虽然下岗职工多,但他们对从事清洁、泥瓦、家具营建、装卸搬运等脏、累、差的非技术性职业不屑一顾,这就给农村剩余劳动力腾出了就业空间。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势必引起大规模由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
34、同问题。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也对我国的户籍制度变迁提出了挑战。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启明人口迁移的空间过程及其迁移场研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农村人口大量迁居城市这一现象进行简要评述。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特别大”“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势必引起大规模由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也对我国的户籍制度变迁提出了挑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得出答案。答案评述:在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城市经济活跃的背景下,农村人口迁居城市给城市带来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农村劳动力的急剧减少不利于农业的长足发展;城市人口的膨胀也产生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一些严重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