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专题二 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优化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92194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专题二 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优化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专题二 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优化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专题二 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优化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专题二 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优化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专题二 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优化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专题二 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优化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优化提升(二)1阶段特征19世纪60年代中国政局的变动(1)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1861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总理衙门,它的设立有利于列强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使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2)主张同外国侵略者“尽心议和”的政治派别掌握了清朝的政权。1861年,咸丰帝病逝后,慈禧太后勾结奕发动政变,掌握了清政府的实权。(3)中外反动势力由对抗到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列强迫不及待地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清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也迫切需要列强的帮助。1862年,清政府“借师助剿”。这样,中外反动势力在共同镇压中国人民革命的基础上勾

2、结起来,出现了暂时和好的局面。(4)汉族官僚势力不断扩大。同光年间,汉族督抚数量增加,满族督抚数量减少,汉族官僚在清政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5)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的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他们在跟外国侵略者交涉和镇压农民起义过程中,认识到西方技术精良,掀起了一场以维护清朝统治为目的,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对应训练1(2021江苏常州期末)1862年,英国驻上海领事致上海道台的信函中称:“历年以来,本领事馆与贵官廨早经谅解,凡贵国官廨对于居住租界内之华人行使管理权时,须先经本领事同意。”上述材料表明()A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B英国在华获得“领事

3、裁判权”C租界逐渐成为“国中之国”D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凡贵国官廨对于居住租界内之华人行使管理权时,须先经本领事同意”得出当时的租界归外国管辖,成为“国中之国”,故选C项。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排除A项;英国在华获得“领事裁判权”在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中,排除B项;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是在辛丑条约之后,排除D项。2归纳总结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演变(1)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演变始于南京条约签订后“五口通商大臣”的设立。“五口通商大臣”实际上负责管理五处通商口岸的对外事务,是一个具有外交性质的职务。这里反映出中国近代外交体制改变的端倪,说明清政府的“

4、蛮夷”观念没有改变:与外国打交道只限定在通商之内,而不是建立政治外交关系。(2)1861年咸丰帝迫于英法的压力,批准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清政府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后来随着通商口岸的扩展,又设置南洋通商大臣、北洋通商大臣负责通商口岸的涉外通商事务。总理衙门和南、北洋通商大臣的设立,是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重大进步,不仅繁杂的外交事务有所专管,在与外国交往过程中逐渐改变了以“蛮夷”视人的外交态度,而且这些官员也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逐渐掌握了利用外交手段谋取本国利益的策略。(3)1901年外务部的设立标志近代中国外交体制的正式确立。它取消了若干传统礼仪手续,建立了领事制度,厘定了派外使

5、节职制,制定了外交规章,重视职业外交官的培养等。这些改革使得清末外交人员的素质大为提高,改变了中国外交官员对世界形势、外交惯例懵懂无知的局面,较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对应训练2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第一条内容为“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天朝上国”不得不接受耻辱B宗藩体制不得不接受条约体制C为此后实现长期和平奠定基础D国际平等原则得到了很好贯彻解析:选B。材料中“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不等于耻辱,故A项错误;宗藩体制中中国地位高于其他国家,而南京条约是近代条约,反映宗藩体制不得不接受条

6、约体制,故B项正确;材料中“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没有长期和平,1856年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故C项错误;材料中“1842年南京条约”是不平等条约,故D项错误。3家国情怀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觉醒民族觉醒的本质内涵是民族认同感和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的精神。进入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威胁。面对这种威胁,各民族之间形成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也在各民族共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得到了升华。(1)鸦片战争民族意识的萌发鸦片战争中国的惨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开始发生改变,人们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开

7、始觉醒。(2)甲午中日战争民族意识逐渐强化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使民族危机空前加剧,首先是知识分子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紧接着是农民阶级发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民族意识逐渐强化。(3)五四运动民族意识的升华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工人、农民、资产阶级空前团结,“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使民族意识进一步升华。(4)抗日战争民族意识的高涨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中国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强化,形成高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民族复兴意识也达到了空前的觉醒。对应训练3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它(的失败)对中国社会

8、造成多方面的灾难但是,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这里的“它”是指()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解析:选B。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兴中会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与材料中“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相符,故B项正确。4重点归纳不同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政策的调整国民革命时期政策: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依据:帝国主义“以华治华”,支持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广大民众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矛盾成

9、为主要矛盾土地革命时期政策:由武装反蒋到逼蒋抗日。依据: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成为中国革命的敌人;1931年随着日本的侵华活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逐渐转向民族矛盾抗日战争时期政策:联蒋抗日。依据:法西斯与世界人民的矛盾成为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都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中,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解放战争时期政策:自卫反蒋。依据: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坚持专制独裁,中共领导的广大人民同美蒋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对应训练41927年5月,国民党中执委训令:“河南各省党部、各农民协会、各妇女协会等,均停止活动,应即听候中央调查。”同时,湘、鄂农民运动也逐渐被镇压下去。这一现象反

10、映出()A国共第一次合作关系正式破裂B国民党惧怕农民运动高涨威胁其统治C中共忽视领导农民运动的教训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符合中国国情解析:选B。“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关系正式破裂,故A项错误;国民党训令停止农会活动,镇压农民运动,反映出对农民运动的惧怕,故B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中共并没有忽视领导农民运动,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对农民运动的政策,此时“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尚未提出,故D项错误。5中外关联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及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1)阶段特征19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列强的侵略以发动战争为打开中国大门的手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侵华的主要国家为英

11、、法、美、俄。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的侵略在政治上由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在经济上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侵华的主要国家:除英、法、美、俄外,德、日、意加入,尤其是日本曾独霸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列强侵华方式由“以华治华”到独霸中国;侵华的主要国家是美、日。(2)关系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主要是以战争为手段,以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市场的愿望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特点。甲午中日战争及以后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列强则是以扩大资本输出为目的,反映出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

12、形成及列强瓜分世界的要求。对应训练5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新约”()A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B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C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解析: 选A。本题解题的关键点是“开设工厂”使列强的经济侵略方式从商品输出拓展为资本输出。“设机造货,夺我生产”等字眼体现的是马关条约中的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样就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A项符合题意的,为本题正确选项。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的是南京条约,B、C

13、两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辛丑条约,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6中外关联20世纪世界形势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领域表现政治列强侵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列强共同支配中国到日本独霸中国再到美国控制中国中国革命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革命领导阶级为无产阶级,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走苏俄(联)式革命道路到走中国式革命道路国际地位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其胜利使中国国际地位有所提高,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使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经济民族工业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较快发展,但经济危机及列强侵华使中国民族工业到后期逐渐萎缩甚至破产思想文化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

14、传入中国并广泛传播思想理论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并发展对应训练6(2016高考全国卷T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获取有效信息并从多角度、多层次加以论证。从图片信息可知,清末自开商埠有三十多处,可从商埠的分布特点切入,联系1898年至1910年的时代特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层次进行分析。以商埠为切入点,首先要归

15、纳一个主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等角度说明。答案:示例:集中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迫开设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展;自开商埠,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条件,促进地区发展,并抵御外侵。解答地图类题目的方法、技巧 (1)地图类历史分析类题目的解答思路基本还是信息提炼(从材料中直接获取)分析说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回答原因或影响),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角度回答。(2)历史图表类分多种类型,解答时应注意分清类型,采取不同的解答技巧:如表格式的解题技巧三点很关键,一是划分层次,二是合并同类项,三是结合时间分析原因;地图式解答一般是:一看文字,二看时间,三析社会转型;柱型式解题技巧一般为分阶段、看趋势、析时间三步;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