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92009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1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2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2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2.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片,寻找图中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结合已有知识,分析、解释图片中的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火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2.通过分组学习和讨论的方法,学会学习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来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半坡

2、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教学难点】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教学过程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程导入导入新课(1)展示:白虎通原文“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2)问:我国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有了什么变化?讨论并得出结论:人类由采集狩猎生活开始向农耕生活转变。设疑导入,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新课讲授1.半坡居民的生活(1)展示关于半坡遗址的考古史料磨光的石器、大量的粟粒、骨制的箭头、渔叉、渔钩、尖底瓶、彩陶盆、纺轮、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等。(2)从以上图片资料中还能汲取哪些关于半坡人的生产生活信息。2.河姆渡人的生活(1)展示

3、关于河姆渡遗址考古史料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稻谷、干栏式建筑、猪纹陶钵等。(2)你能汲取哪些关于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信息。(3)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都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但是在房屋的样式和种植的农作物方面有差别,你能说出原因吗?3.原始农业的发展(1)知道学生阅读“原始农业的发展”内容并归纳特点。(2)从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你能看出我国先民在生产生活、社会关系方面有哪些变化,你有何感想?分析,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特点,林木茂密,气候温暖,适宜人类活动。半坡遗址,原始农耕出现文明曙光。讨论并归纳总结: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角器等生产工具,用以开垦土地,农业生产等,会饲养家畜,狩猎,捕鱼,有

4、时也采集野果,补充食物。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过定居的农耕生活。教材分析: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为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讨论归纳总结:河姆渡人开始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人工栽培水稻,住干栏式房屋,会打井,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制作陶器、玉器和乐器骨哨等。河姆渡人还运用雕刻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术品。结合地理位置和气候因素分析出主要原因在于自然环境的差异。自学归纳: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阅读资料并观察图片,发现两种

5、人类在牙齿上的区别,并逐步认识北京人相比元谋人的变化。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寻找有效的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有效寻找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了解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史由证来,论从史出。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重点和学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有效寻找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以及学科渗透和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认同先民在自己的劳动成果中体现出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进和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课堂小结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了解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认识和了解社会的进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和原则。让学生回答历史知识,培养情感,掌握学习技巧和方法以及遵循的基本原则。巩固提高课后活动练习题学生自主作答检查知识点学习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