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88954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 姓名是人的符号,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名字之后。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体现了( )A. 男尊女卑思想B. 专制王权的影响C. 个人主义心理D. 家族宗法观念【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反映的是把“家族”放在第一位,体现了浓厚的家族宗法观念,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从材料的具体内容来看材料不涉及男尊女卑思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也不涉及专制王权影响,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西方的姓位于

2、名字之后体现了个人主义心理,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家族宗法观念2.“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这主要归因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A. 郡县制B. 嫡长子继承制C. 分封制D. 王位世袭制【答案】A【解析】【详解】秦汉时期各地方“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实行了郡县制,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A项正确;嫡长子继承制是解决皇位继承纠纷问题的制度,和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分封制是分封诸侯的制度,故C项错误;王位世袭制是王位继承制度,和题意无关,故

3、D项错误。3.“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A. 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B. 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C. 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D. 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分析说明财政匮乏而枢密院所管辖的兵很多,人民困乏而管理财权的三司确有较多的财富,这体现了各个部门效率低下,但加强了皇权,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的信息可知这与宋代“二府三司制”的特点相符,故AD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君

4、主专制加强,没有体现出中央集权加强,故B项错误。点睛:对材料“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4.公务员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国古代统治者很早就重视人才的选拔,下列各项关于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说法正确的是A. 汉朝选官主要实行世官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B.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举考试是主要的选官制度C. 唐朝开始以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D. 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具有一定的公平性【答案】D【解析】【详解】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打破特权垄断,具有一定的公平性,故答案为D项;汉朝实行察

5、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唐朝时期通过科举制选拔官吏,其他三项说法错误,排除A、B、C项。5.“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忠诚的官员”的主要职能是A. 协理奏章B. 参与决策C. 执行政令D. 监察百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明太祖废除丞相大权独揽后,“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感觉“负担”过重“无法承担”,需要“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去协助他处理“无法承担”的工作,所以题干中的“中级官员”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因此选项A正确;明太祖希望将权力

6、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因此“中级官员”不可能参与决策,排除B;根据所学可知,明太祖时期负责执行的是六部,负责监察的是都察院、通政司等机构,因此不需要再召集官员,选项C、D排除。6.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掌有对谕旨的“封还执奏”之权。至清初,内阁进本拟签,经皇帝定后,由学士照签以朱笔批于本面。这些史实反映出当时A. 皇帝疏于朝政造成大权旁落B. 决策过程具有一定制衡色彩C. 决策制度僵化官员拘泥规制D. 君主乾纲独断专制达到顶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没有任何的决策权,材料中的内容也反映出最终的决策权在于皇帝,所以A项错误。C项是无关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该内容。D项内容与材料

7、内容相悖,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内阁的相关作用,而使君主权力到达顶峰的是军机处,所以答案D项错误,故答案选择B项。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君主专制的特点7.公元前4世纪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希腊社会发生严重分化,大土地所有者大量兼并土地,小土地所有者大批破产,公民无法自备武装,雅典走向衰落,后来为君主制的马其顿所控制。这表明A. 战争是导致雅典衰败的主要原因B. 希腊民主制度具有局限性C. 小生产者是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D. 民主政治使雅典走向衰败【答案】C【解析】“小土地所有者大批破产,公民无法自备武装,雅典走向衰落”说明小生产者对于雅典社会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故C正确;材料分析小生

8、产者破产是失败原因,故A和D错误;材料没有分析民主制度局限性,故B错误;8.雅典民主制是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它所创立的很多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表格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选项政治家主要内容主要原则A梭伦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主权B克利斯提尼实行“陶片放逐法”司法独立C克利斯提尼设立五百人议事会轮番而治D伯利克里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督机关民主监督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陶片放逐法”是指雅典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企图威胁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予以政治放逐.因此不是追求司法公正,故B项对应错

9、误,符合题意;梭伦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每个公民均能参与城邦政治,体现人民主权,与设问要求不符,排除A;克里斯提尼时期设立五百人议事会,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是抽签选举产生,体现了轮番而治的特点,与设问要求不符,排除C;伯利克里时代,陪审法庭是雅典城邦法律的捍卫者、民主政治的保障,成为最高司法与监督机关,体现了民主监督的特点,与设问要求不符,排除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分两步:一是明确区分“梭伦、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等人改革的内容,二是紧抓设问要求“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9.罗马人较为注重实际,崇尚秩序,在扩张征服和统治帝国的过程中,他们发展出体系宏大而缜密

10、的罗马法律,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下面漫画体现了罗马法的哪一原则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注重证据和程序C. 维护私有财产D. 不告不理及无罪推定【答案】C【解析】【详解】漫画中说明欠了别人债务由债权人负责处置,属于保护私有财产,故C正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材料并没有说明证据和程序问题,B错误。不告不理及无罪推定不符合漫画主旨,D错误。10. 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由此可见,女王在英国( )A. 毫无作用B. “君权神授”C. 掌控议会D.

11、 “统而不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无权废除任何法律。作为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国王是国家的人格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国王作为英联邦的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ABC明显都不符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故答案选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名师点睛】注意归纳英国君主立宪制规律: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即代议制的确立、发展、完善)。两个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

12、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11.“光荣革命”后,内阁大臣由国王任命并对其负责。后来,国王意识到政务方针必须得到议会的认可,于是逐渐过渡到在议会多数派别中遴选大臣。到安妮女王时期(17021714年),大臣们有事先在自己中间协商,协商好了再向女王报告,取得女王认可。这表明英国A.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 议会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 责任内阁制已基本形成D. 国王仍旧拥有行政权力【答案】D【解析】从材料看,内阁大臣的遴选权还在国王手中,同时大臣的意见还是必须向女王报告,说明国王仍然拥有行政权,D正确;光荣革命的成果主要是确立了议会主权,从材料看,国王的政务方针必须得到议会的认可,说明议会的权利没有动摇

13、,光荣革命成果没有受到侵蚀,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国王专权,B错误;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基本形成于18世纪中叶,时间与题干时间不符,C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项。12.“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A. 确立了现代政党制度B. 实现了民族的独立C. 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D. 开创了现代政体新形式【答案】D【解析】【详解】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开创了现代政体的新形式,D正确;“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不是现代政党制度,A错误;民族独立是独立战争

14、的胜利,B错误;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的体制,不是议会主权,C错误。13.国歌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追求。以下歌词摘自德意志国歌的是A. 这就是星条旗,愿它永远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B. 统一、权力和自由,是我们千秋万代的誓言C. 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D. 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答案】B【解析】A项从“星条旗“等信息可以判断应该是美国,排除;B项选自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国歌,歌词采用的是19世纪德国诗人所写的一首反映当时德国人民心愿的诗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排除;C项”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等可以判断应是法国马赛曲,故C项

15、正确;D项”神佑女王“等信息可以判断是英国,排除。点睛:此题借助于各国国歌考查了各国相关的历史。美国独立后,以北美13个殖民地作为国旗的一部分,以星条旗作为国旗;德国是在四分五裂的基础上实现统一,而后建立近代的政体的,因此德国的国歌具有维护统一和民主的双重含义;法国则是较多的体现自由、民主等启蒙思想理念;D项则是体现的是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4.“帝国议会不是一个假议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是如果他们没有议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因为议会享有立法权。”作者对近代德国政体的看法是A. 近代德国政体专制是实,立宪为虚B. 帝国议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C. 议会支持德国皇帝与政府的工作D.

16、德国政体不乏民主成分【答案】D【解析】本题材料“帝国国会不是一个假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因为国会享有立法权”反映出作者认识到德国君主立宪政体虽然立宪为虚,但仍有一定的民主成分,结合所学知识,应选D;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1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A. 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B. 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

17、影响C. 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D. 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可知陈旭麓资本主义扩张一方面造成落后地区原有的社会结构遭到破坏,另一方面又推动了落后地区的近代化进程,故D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旨在强调西方侵略的影响而非动机,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C项,题干未强调中西方社会差距,排除。16. 某同学创作了一部话剧,其中有这样的情节: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议论纷纷。下面是该同学设计的四句台词,其中

18、存在史实性错误的一句是( )A. 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B. 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工厂,我们这些小工厂的日子就更难过了C. 这么多赔款,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D. 听说青年学生有去“东交民巷”使馆界抗议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东交民巷”使馆界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而本题考查的却是马关条约,所以存在史实性错误的一句只能是听说青年学生有的去“东交民巷”使馆界抗议了。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马关条约签订17.清政府宣战诏书下至各地方时,地方督抚称皇

19、帝的诏令是被挟持下的“矫诏、乱命”,故称“此乱命也,粤不奉诏”,并认为“乱民不可用,邪术不可信、兵衅不可开”,“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内者,决依条约保护”。对这种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 从根本上避免了北方战事的发生B. 发生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C. 导致了北洋军阀割据现象的形成D. 反映了清廷中央威信的下降【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清政府宣战诏书下至各地方时,地方督抚称皇帝的诏令是被挟持下的矫诏、乱命”可知,材料叙述的是面对列强入侵,地方官员不服从皇帝宣战诏书,借口各种理由推脱的现象,反映了晚清时期在内忧外患的作用下,中央集权的效

20、能受到冲击,D正确;材料中没有避免北方战事的信息,A错误;据材料“乱民、邪术”等关键信息可知,是义和团时期,B错误;北洋军阀割据是在1916年袁世凯死后发生的,与材料时间不符,C错误。18.有位学者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A. 中国土地法大纲B. 天朝田亩制度C. 土地法令D. 资政新篇【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明确规定变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建成一个有饭同食的理想的社会。故选B。A项是解放战争时期实行,C项十月革命之后颁布;D项主张的是发展资本主

21、义。19.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A. 马关条约和戊戌变法B. 南京条约和义和团运动C. 北京条约和洋务运动D. 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答案】D【解析】【分析】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辛丑条

22、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辛亥革命则是救亡图存的体现。因此选D。ABC都不符合所学知识和材料时间,排除。【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0.有历史学家曾对中国近代某历史事件作了如下评价:“他的激进主义使温和主义者、传统主义者和担心失去财产者当然不仅是富人,对它敬而远之;领导人无法信守他们自己制定的教义标准;领导内部很快分裂,而且愈演愈烈。”其评价的事件是A. 洋务运动B. 义和团运动C. 太平天国运动D. 辛亥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太平天国运动代表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追求绝对平均主义,其指导思想是拜上帝教,定都天京后领导集团开始争权夺利,故C项正确。洋务运

23、动是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地主阶级的改革,其指导思想和措施属于改良,不是“激进主义”,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扶清灭洋,侧重打击帝国主义侵略者,与题干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属于激进主义,但是和宗教无关,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1856年天京变乱成为由盛转衰的转折点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它冲击了旧的纲常名教,提出了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它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

24、重任。21.据申报载:“鄂垣祸起仓卒。呜呼,川乱未已,鄂乱又起,何今日祸变之多耶?夫春间粤乱犹在沿海,此次川乱偏于西隅,今则革命党势力已蔓延于长江流域矣,其情形之危更非川粤乱可比。”这一记载反映了A.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B. 武昌起义的爆发C. 北伐战争进展迅速D. 南昌起义成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川乱”指四川保路运动,“鄂乱”指武昌起义,材料主要揭示四川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契机,所以选B。因为申报晚于太平天国运动,故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和题意无关,排除;北伐战争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是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排除C;南昌起义发生在赣省南昌,本身没有成功,排除D。考点:近代中国

25、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武昌起义22.1919年6月9日,陈独秀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提出了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等“最后最低之要求”,要对北京政权予以“根本之改造”。这体现了五四运动的A. 爱国精神B. 民主精神C. 团结精神D. 科学精神【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内容陈独秀提出的是“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等”体现的是民主精神,没有体现出爱国、团结、科学,所以选择B项。23.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A. 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B. 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C. 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

26、”的理论D. 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答案】A【解析】中共一大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剥削,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故A项正确;B项应为1927年八七会议的决议;C是1927年井冈山时期;D项发生在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均晚于题目中的时间。排除。点睛:中共一大任务24.1930年6月,中共中央制定了以夺取武汉为中心的全国中心城市起义及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并发出了“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号召。这属于A. 符合国情的革命计划B. 目光短浅的右倾思想C. 脱离国情的盲目行动D. 摸着石头过河的谨慎策略【答案】C【解析】

27、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1930年6月,中共中央制定了以夺取武汉为中心的全国中心城市起义及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的“左”倾错误,属于脱离国情的盲目行动,故C正确。这不属于符合国情的革命计划,故A错误。这属于“左”倾错误,不是目光短浅的右倾思想,故B错误。“左”倾错误不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谨慎策略,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国共的十年对峙“左”倾错误25.“我们在内战中搅了20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今日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一辈子有一个抗日报国的机会,今后如能为国家民族而战死沙场,才真正死得其所。”李宗仁先生的这一段话应该

28、是在下列哪一事件后有感而发A. 北伐战争B. 台儿庄战役C. 平型关大捷D. 淮海战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中“我们在内战中搅了20多年”信息可得出材料阐释的时间应该是内战时期,而北伐战争在时间上不合题意,故A项排除;依据材料中“今日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一辈子有一个抗日报国的机会,今后如能为国家民族而战死沙场,才真正死得其所”中信息可以判断是抗战时期国民党抗战,故B项正确;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领导,与题意不合,故C项排除;淮海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故D项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抗战二、材料解析题26.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体和其组成部分之间,中

29、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国家结构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划分国家的领土,以及如何规范国家整体和组成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权限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元代的)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就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执掌军权的中央机构),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在理论上,我们可以把1787年宪法想象成定义一些封闭的“权力圈子”。对于各州权力,这些“圈子”规定了限制范围:在圈内的权力是被禁止使用的,所有在圈外的权力

30、则被假设允许使用。对于联邦政府,这些“圈子”则规定了授权范围:只有在圈子内的权力是被允许使用的,凡是在圈外的权力都被假设为无效而受到禁止。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材料三 新帝国由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最大的邦是普鲁士王国,占帝国全部面积的55和人口的61;当时有人讽刺说,这是一个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联邦。新帝国形式上是作为一个联邦组织起来,参加帝国的各邦表面上并未失去各自的原有地位,但是统治权属于普鲁士控制的帝国政府,而不属于各邦。丁建宏德国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元代是如何规定中央和地方的权限的? 分析其作用。(2)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美德两国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

31、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3)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导致各国国家结构形式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案】(1)规定: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受中央节制。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政治局面。(2)特点: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德:普鲁士在帝国联邦中占主导地位。背景:美:松散的邦联体制不能巩固革命成果,促进美国发展。德:普鲁士主导了德意志的统一与帝国的建立。 (3)因素:历史传统;基本国情等。【解析】试题分析:(1)第一问从材料中省略号前的文字可以看出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而从省略号以后的文字则可以看出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要受中央的节制,决不能任意妄为。综合省略号前

32、后的内容,可以归纳其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政治局面。(2)从材料二“只有在圈子内的权力是被允许使用的,凡是在圈外的权力都被假设为无效而受到禁止”可以看出美国实行的是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原则,但是材料三“统治权属于普鲁士控制的帝国政府,而不属于各邦”可以看出德国的政体明显是普鲁士占据了主导地位,虽然二者都是实行的联邦制。至于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3)此题是开放性的试题,综合性较强。但因为题目规定了只根据以上材料来回答因而降低了难度。只要审清题找准关键词“据以上材料”,就可迎刃而解。学生只需要从各国政体形成的相关背景考虑就可以导致各国国家结构形式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历史传统和基本国情。考

33、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联邦制;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联邦制27.政治文明在中国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东西方历史和文化以及社会现状的差异使其文明各具特点。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高原适于畜牧,行族长政治,不能形成巩固的国家,无文明可言;平原土地丰饶,始有农业,行封建政治,有巩固的国体,文明灿然;海滨交通便利,能激发冒险进取之心和向往自由之精神。(注:非洲为高原之地,亚洲为高原、平原交错之地,欧洲为高原、平原、海滨三者调和适均之地。)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1902年)材料二:

34、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中梁启超的基本观点,并结合古希腊民主政治及古代中国专制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评析这一观点。(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英国有哪些政治制度“已为世人所公认”,并分析其积极影响。【答案】(1)观点一:地理环境决定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评析: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理环境不起决定作用。地理环境对政治文明有

35、一定的影响,希腊是海洋国家,海滨交通便利,工商业经济繁荣,向往自由的思想有助于民主政治的产生;而中国是大陆国家,幅员辽阔,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客观上要求专制集权制度与之相适应。(6分,学生从东西方各自的政治环境、经济基础、思想文化等方面回答也可酌情给分)观点二: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评析:这一观点是正确的。结合古希腊、古代中国地理环境对各自政治文明影响作答。(任答其中一种观点,言之有理即可)(2)制度:议会制度(代议制)、内阁制度、政党制度等。影响:保证了英国社会长期稳定;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政治文明建设影响深远。【解析】(1)根

36、据材料一中梁启超的观点可直接概括观点为“即地理环境决定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或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 然后结合史实从政治环境、经济基础、思想文化等方面回答,结合东西方古代地理环境对各自政治文明影响加以评析。(2)第一小问政治制度,根据材料“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议会制度、内阁制度、政党制度等方面思考作答。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自身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影响人类进程加以归纳即可。28.历史事实是过去的客观存在,因此有人认为,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但当今的美国历史课程标准却指出:“如果认为事件必然要这

37、样发展,事情就该这么发生,那么,个人就会缺少自由意志和做出选择的能力。如果学生认识不到历史本来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那他们就会无意中接受这样一种观念:未来也是必然的或预先确定的,人类和个人行为毫无价值。再没有什么态度能比这个更能培养公民的冷漠感、玩世不恭和弃世的心态了。我们必须一直努力用历史学家的语言:归还历史以本来就有的各种选择权。”显然,建立在缜密的逻辑、充分的证据之上的历史假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想象力。基于此,请回答下面的问题:多数史学家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那么,辛亥革命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吗?给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答案】观点一:可以避免。临时政府暂不急

38、于统一北方,待南方政权巩固后再一举推翻清政府;迅速组建并训练一支自己的革命军;加强对临时政府的政权建设,清除投机革命的旧官僚;加强对民众的思想启蒙与教育;采取灵活实用的外交政策;迅速落实民生主义。观点二:不可避免。资产阶级没有自己的军队;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中国封建势力强大;中国的专制思想根深蒂固;列强不希望中国独立富强;民众的思想尚未启蒙;临时政府内部意见不一。【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归还历史以本来就有的各种选择权”“建立在缜密的逻辑、充分的证据之上的历史假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想象力”等信息,对于本题的解答可以确定两种不同的观点,即“可以避免”或“不可避免”。如果确定“

39、可以避免”,应当联系所学当时的社会状况,从临时政府可以或可能采取的措施,得出能够避免辛亥革命失败的结果。如果确定“不可避免”,应当联系所学,从资产阶级、资本主义、民众思想、临时政府,和对立面专制思想、列强的压力等方面来论证辛亥革命失败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点睛】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往往给出两个以上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其道理,考生可以同意其中任何一种,并对相应观点进行分析说明。出这类命题的意图是考查考生独立的思维能力与开放思维的意识。解答开放型题,要防止感情用事,即使你确实认为某种观点是最正确,但真正作答时却拿不出太多的证据。因此,选取所要阐述的观点对答好开放题特别重要。从高考得分的角度讲,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与教材观点相近的论点为阐述对象,这样论证起来可以从教材中获取较多的相关历史资料,以说明相应的观点。(2)选择历史材料与理论依据最多的论点为阐述对象,可以看一下哪一种观点可以从材料中获得更多的资料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