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域地理(2019年贵州省适应性考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洞庭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在范仲淹的笔下“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曾号称“八百里洞庭”。每年十月,来自俄罗斯等地的大雁南飞到洞庭湖附近地区后,不再南飞。在衡阳回雁峰有王安石诗云:“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大雁属杂食性水禽,常栖息在水生植物丛生的水边或沼泽地,喜温和的气候。下图中甲图示意洞庭湖及其附近地区,乙图为不同年份洞庭湖的蓄水面积。(1)分析大雁到洞庭湖及其附近地区后不再南飞的原因。(2)大雁到洞庭湖栖息期间,洞庭湖主要是“吞”还是“吐”长江?请说明判断理由。(3)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洞庭湖蓄水面积的变化特
2、点并分析原因。解析:(1)读材料可知大雁常喜欢栖息在水草丛生的水边或沼泽,洞庭湖的面积较大,湿地众多,可为其提供大面积的停留栖息地,利于大雁栖息;洞庭湖流域物产丰富,可为大雁提供大量的鱼虾等食物;由所学知识可知,洞庭湖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较为温和,适宜大雁在此过冬;大雁从俄罗斯飞到这里路途遥远,不愿再继续飞行。(2)冬半年长江流域进入枯水期,此时长江水位偏低,洞庭湖南部有多条大河注入,水量是比较丰富,此时湖水补给河流水,因此可判断是吐长江的。(3)变化:读图可知洞庭湖蓄水面积在20世纪后半叶萎缩速度是比较快的;读图可知进入21世纪以来其蓄水面积缩小速度有所减缓;原因:20世纪下半叶
3、当地由于人口数量的最多,乱垦滥伐,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湖泊泥沙淤积严重;加之围湖造田等,蓄水面积缩小速度快;进入21世纪以来政府环保政策的推进,使得洞庭湖流域的滥砍滥伐的现象有所遏制,再加上退田还湖政策的推进,使得水体蓄水面积缩小的速度有所减缓。答案:(1)洞庭湖水面较为宽阔,湿地范围较大,利于大雁栖息;洞庭湖及其周围地区植物、鱼虾等丰富,便于大雁觅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气候温和,适宜大雁生活;从俄罗斯等地南飞至此,飞行行程长,不愿再继续南飞等。(2)吐长江。冬半年降水较少,长江水位较低(更新快);洞庭湖南部持续获得南部多条支流的补给,水位较高(更新较慢)等。(3)变化:洞庭湖蓄水面积在20世纪后半叶缩小速度快;进入21世纪,蓄水面积缩小速度较慢(基本保持稳定)。20世纪下半叶当地乱垦滥伐,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泥沙淤积;加之围湖造田等,蓄水面积缩小速度快。进入21世纪后,环保意识的增强,政府有效监管,水土流失有所缓解,入湖泥沙有所减少;围湖造田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加之退田还湖等措施,蓄水面积缩小速度较慢(基本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