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复习课考点1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例1】如图为三国鼎立形势简图,下列国家名称与序号对应正确的选项是()A蜀国 吴国 魏国B.魏国蜀国吴国C.吴国蜀国魏国D.吴国魏国蜀国 点评:解答本题,须要熟记三国鼎立形成的时间、人物和都城。解析:根据所学可知,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史称吴国。答案:B1(泸州中考)如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的特征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B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C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2(济南中考)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指出,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
2、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若跨有荆、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下列能够证明其策略正确性的是()A三国鼎立局面形成B西晋的统一C东晋十六国的对峙D南北朝并立 A考点2 人口迁徙的趋向及影响朝代史实影响东汉、魏、晋时期氐、羌、匈奴、羯、鲜卑等族内迁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西晋末年以来中国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例2】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江南地区开发B北方战乱频繁C经济重心南移D民族
3、融合加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南迁的原因。解析: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大量减少,南方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答案:B(盐城中考)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传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八十七晋纪九(1)材料一人名中蕴含了丰富的时代信息,据此你可以推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4、这一现象引发了急剧的社会变革,由此导致了当时思想领域怎样的局面?牛耕。百家争鸣。(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君治秦”的历史作用。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3)材料三反映了西晋末年怎样的历史现象?该现象对我国以后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人口南迁。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先进生产工具的发明和使用;恰当的经济政策(治理);战乱;人口增长等。(言之有理即可)考点3 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时间东晋后期原因(1)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2)自然条件优越,社会
5、比较安定(3)南下移民和南方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表现农业:耕地面积增加,兴修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很大改进;实行农业多种经营手工业:快速进步,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有显著发展商业:城市繁荣,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启示发展经济要因地制宜;引进先进技术,重视人才;加强区域间合作;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例3】江南地区在史记中曾被描述为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但在汉以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情况发生了变化,变化的原因有()经济重心的南移 中原大量人口南迁 南方社会比较安定 自然条件十分优越AB C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材料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
6、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和影响。解析:江南地区情况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中原大量人口南迁,南方社会比较安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经济重心的南移到南宋时完成,是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不是原因。答案:B1(古赤峰中考)“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这则材料说明的是()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目的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意义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结果2(桂林中考)“随着江南的开发,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农田,水稻产量提
7、高,麦、菽等北方作物在南方推广。”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A手工业发展情况B商业发展情况C海外贸易发展情况D农业发展情况AD考点4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名称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439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出现民族交融的趋势目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富国强兵加强对北方地区的治理内容(1)政治:确立郡县制;废除贵族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严明法度(2)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3)军事:奖励军功(1)迁都洛阳(2)推行汉化措施: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联汉姻影响秦国国力大
8、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共同点都属于自上而下封建性质的改革;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例4】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想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下列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的是()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贞观新政D忽必烈改制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解析:孝文帝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贵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等。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程度,促进了北方
9、民族交融。答案:B1(泸州中考)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C推行郡县制,便于国家管理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 A2(成都中考)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以汉语为正音,三十岁以下的在朝官员,强令改说汉语,禁说鲜卑语。如有违反,将受到降职或者撤职的处理。孝文帝推行的这类措施()A促进了民族交融B削弱了北魏实力C沿袭了鲜卑习俗D实现了南北统一 A3(临沂中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较早进行汉化改革的皇帝,他
10、在公元496年,领头把复姓拓跋改为元,从此他的姓名就成了元宏。其他如独孤氏改姓为刘,步六孤氏改姓为陆。当时鲜卑民族改姓达一百多种。摘自中新网 材料二“太和改革”由孝文帝亲自设计和主导,基本上取得了成功。一方面是因为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是先进文化、制度对落后文化和制度的取代;另一方面,孝文帝本人的改革意志和决心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改革面临保守派阻挠和挑战的时候,孝文帝始终坚定改革方向不动摇,对破坏改革的势力进行强有力打击,扫除改革障碍,同时他还注意选贤任能,培养改革中坚力量,推动改革持续不断向前迈进。摘编自北京日报(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实行的哪一项汉化措施?请你再列举出两项他所实行的其他汉化措施。改汉姓。说汉话、穿汉服等。(2)因当时北魏孝文帝的年号是太和,这场改革也被称为“太和改革”。这场改革的历史作用如何?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3)根据材料二,谈一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对今天的改革有哪些重要启示。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改革是富国强兵之路;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开拓创新才能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