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第一册.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84713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1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第一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第一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第一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第一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第一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第一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第一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第一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第一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第一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第一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第一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第一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西岳华山是岩浆侵入到地表以下冷却凝固后在断层基础上发育而成的。读华山斧劈石景观图,完成12题。1.斧劈石属于()A.玄武岩B.花岗岩C.石灰岩D.大理岩2.导致斧劈石破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化作用B.风力作用C.流水作用D.生物作用解析第1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西岳华山是岩浆侵入到地表以下冷却凝固后在断层基础上发育而成的”,说明斧劈石属于侵入岩,应为花岗岩,B正确。玄武岩属于喷出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第2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下的岩浆岩在断层基础上出露地表,由于

2、温度等发生变化,岩石发生破裂、崩解,形成斧劈石,该作用为风化作用。A正确。答案1.B2.A横断山区是川藏铁路康定至林芝段必经之地,其中三江并流区发育有三级夷平面,是横断山区抬升过程中,由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起伏平缓的陆地平面。下图为三江并流区夷平面横剖面图。据此完成35题。3.每一级夷平面主要由()A.地壳运动形成B.火山喷发形成C.风化作用形成D.侵蚀、沉积作用形成4.最早形成的是()A.高原面夷平面B.高原盆地夷平面C.高原谷地夷平面D.高原深切河谷区5.通过该区的川藏铁路最适宜布局在()高原面夷平面高原盆地夷平面高原谷地夷平面高原深切河谷区A.B.C.D.解析第3题,夷平面是由各种夷平作用

3、形成的起伏平缓的陆地平面,所以该地的每一级夷平面主要由侵蚀、沉积作用形成。第4题,地面经过长期侵蚀、沉积(夷平)作用,形成准平原;在这之后,地壳上升,准平原受切割被破坏,残留在山顶或山坡上的准平原,称为夷平面。所以最早形成的应该是海拔最高的高原面夷平面。第5题,川藏铁路沿线地区多位于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地形崎岖,居民点(城市)主要分布在山间谷地和盆地,为了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多经过其间的居民点。铁路穿过谷地、盆地,海拔适宜,修建成本相对较低。故正确。答案3.D4.A5.B下图为世界某大板块边界示意图(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读图,完成67题。6.下面关于图中各点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4、,与实际相符的是()7.下面关于该板块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海水最深B.乙处岩石形成年代最晚C.丙处岩石圈厚度为全球最大D.丁处地震多,火山活动少解析第6题,根据板块形状可知该板块为太平洋板块。图中甲处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与A图不相符;乙处为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由于位于太平洋内部,易形成海岭,与B图不相符;丙处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C图为板块的生长边界,与C图不相符;丁处位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消亡边界,太平洋板块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与D图相符,D正确。第7题,乙处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其位于太平洋内部,板块张裂使地下岩浆喷出后形成海

5、岭,故该处岩石形成的年代最晚,B正确。答案6.D7.B小明爷爷家在江南,他有一个烦恼,自2018年11月份以来当地一直以阴雨天气为主,家门口的井水时涨时落,多数时间很混浊,有时还有一股猪粪便的异味。小明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知,爷爷家住在下图中的甲处,甲处的海拔为110米,承压水位海拔为111米,甲处竖直向下第一隔水层顶部海拔为95米,底部海拔为92米。承压水是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据此完成89题。8.从地质构造和地貌分析,甲处是()A.向斜山B.向斜谷C.背斜山D.背斜谷9.为帮助爷爷解决这个烦恼,小明准备在原有井的基础上继续凿井,则该井()A.井深至少18米,井口至少加高1米B

6、.井深至少18米,井口不用加高C.井深至少15米,井口至少加高1米D.井深至少15米,井口不用加高解析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岩层的弯曲方向是向下弯曲,在地质构造上是向斜,地貌形态为谷地,因此整体来说甲处是向斜谷。第9题,该井为潜水井,抽取的是潜水,因此想改变井水时涨时落、多数时间很混浊、有时还有一股猪粪便的异味的情况,需要改变井水类型,将其变成承压水,因此需要凿穿第一个隔水层。由材料可知,甲处的海拔为110米,甲处竖直向下第一隔水层底部海拔为92米,因此该井要变成承压井,井深至少18米。但是承压井受到水压的影响,甲处的海拔为110米,低于承压水位海拔(111米),为防止水自流出井,井口至

7、少加高1米。答案8.B9.A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图,完成1011题。10.图中乙处的地质构造是()A.背斜B.褶皱C.向斜D.断层11.该地富含石油、天然气,在哪处开采最合适?()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10题,根据图示,乙处岩层断裂并且两侧的岩层发生明显位移,所以地质构造是断层,D正确。第11题,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在背斜处开采石油、天然气最合适。丙处位于背斜的顶部,最适合开采石油、天然气,C正确。答案10.D11.C读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完成1213题。12.下列岩层形成时间最晚的是()A.M层B.N层C.P层D.E层13.图中F岩体()A.相对于两侧岩体垂直上升B.相对于G岩体上升,相

8、对于P岩体下降C.相对于两侧岩体垂直下降D.相对于G岩体下降,相对于P岩体上升解析第12题,根据图示,该地岩层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沉积岩层中,越往下岩层的形成时间越早,越往上岩层的形成时间越晚。M层分布在最上层,形成的时间最晚,A正确。第13题,图中有两处明显的断层,图中F岩体居于两断层中间,从岩层的分布看,相对于G岩体上升,相对于P岩体下降,B正确。答案12.A13.B河口地区地貌受河流、潮汐、海浪等共同作用形成,河口冲积过程是河海动态平衡的结果。20世纪50年代以前崇明岛南侧发育了众多沙洲(下图),至20世纪70年代,沙洲群逐渐合并成陆。读图,完成1416题。14.横沙的移动朝向是()A.东

9、北B.西北C.西南D.东南15.影响横沙位置移动的主要因素是()A.河水侵蚀B.海浪侵蚀C.海水沉积D.潮汐沉积16.推测沙洲群合并成陆期间()A.长江入海输沙量减小B.长江入海径流量减小C.长江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D.长江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解析第14题,结合图例中不同年份的海岸线位置可以发现,横沙的移动朝向是西北,B正确。第15题,横沙位置向西北方向移动,距离长江入海口越来越近,与海浪上涨的方向相同,所以横沙位置移动的主要因素为海浪侵蚀,B正确。第16题,沙洲群合并成陆是泥沙淤积严重所致,说明流域内的年均降水量增加,植被覆盖率下降,长江入海径流量增加,长江入海输沙量增加,D正确。答案14.B1

10、5.B16.D下图为坡地径流示意图,其中1表示地表径流,2为地下顺坡径流,3为下渗径流。不同岩性的坡地,三种径流比例差异较大。我国贵州某地区坡地径流中3占径流比重最大。读图,完成1719题。17.该地区最可能发育的地貌是()A.风蚀地貌B.风积地貌C.喀斯特地貌D.黄土地貌18.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蚀作用风积作用流水侵蚀流水沉积A.B.C.D.19.降水强度和时间相同时()A.地表植被覆盖率越高,1越大B.坡度越缓,1越大C.地表植被覆盖率越高,2和3越大D.坡度越陡,2和3越大解析第17题,由材料可知,图示地区为贵州某地,该地坡地径流中3占径流比重最大,3为下渗径流,说明该地下渗

11、强,故该地最可能发育喀斯特地貌,C正确。第18题,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流水侵蚀和流水沉积,正确。D正确。第19题,地表植被覆盖率越高,地表径流(1)越小,A错误;坡度越缓,地表径流(1)越小,B错误;地表植被覆盖率越高,地下顺坡径流(2)与下渗径流(3)越大,C正确;坡度越陡,地下顺坡径流(2)与下渗径流(3)越小,D错误。答案17.C18.D19.C江西赣州通天岩风景区因“丹霞地貌独特,石窟文化深厚”著称,被誉为“江南第一石窟”,在石窟所在的岩壁上发现有鹅卵石样的砾石镶嵌其中,也可以看到一排排砾石大小的小洞穴。据此完成2021题。20.图中丹霞物质属于()A.火山爆发时形成的红色玄

12、武岩B.岩浆侵入时形成的红色花岗岩C.河流沉积物,地壳抬升后出露D.风力沉积物,地壳抬升后出露21.岩壁上一排排砾石大小的小洞穴是()A.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B.风蚀作用形成的C.为雕刻石窟而留下的D.风化后砾石脱落而成解析第20题,因丹霞地貌多为红色砂岩受外力侵蚀形成,该地红色砂岩中含有鹅卵石样砾石,是河流沉积物形成的沉积岩,C正确。第21题,该地红色砂岩中有鹅卵石沉积,岩壁受到外力侵蚀,砾石逐渐脱落,形成一排排砾石大小的小洞穴,D正确。崖壁上流水不易向内侵蚀,A错误。江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较湿润,风蚀作用弱,B错误。洞穴排列杂乱,大小不一,不是人工雕凿,C错误。答案20.C21.D下

13、图示意岷江上游流域民族聚落的分布。据此完成2223题。22.藏族聚落分布区高山草甸面积广,其聚落()A.规模小、数量少,分布集中B.规模大、数量多,分布分散C.规模大、数量少,分布集中D.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分散23.羌族在该区域居住历史悠久,与汉族聚落分布区相比,其居住区的优势条件是()A.地质灾害少发B.水热条件优越C.防卫环境安全D.交通运输便利解析第22题,高山草甸分布区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因此聚落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分散,D正确。第23题,羌族聚落多分布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以水为屏障,利于防卫,C正确。答案22.D23.C读图,完成2425题。24.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

14、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是()A.河流B.聚落C.耕地D.地形2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解析第24题,铁路修建要尽量少穿过等高线,图示铁路沿1000米等高线修建,不穿过等高线,地势起伏较小,所以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是地形,D正确。第25题,图示铁路线相对平直,无明显的线路过长问题,A错误;铁路沿等高线修建,地形平坦,工程量较小,D错误。该区域深居内陆,降水少,不易发生洪水,C错误。铁路与城镇距离过远,所以我国专家认为选线不合理,B正确。答案24.D25.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

15、6.(12分)下图为某地岩层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处的地质构造为,判断理由是。(3分)(2)对B山地的形成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2分)(3)图中三地中岩层形成时间最早的是;图中信息能直接反映出的内力作用有、。(3分)(4)C地修建水库大坝是否合理?请简述理由。(4分)解析第(1)题,图中A处岩层向上拱起,岩层中心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第(2)题,B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致密,不易被侵蚀,最终形成山地。第(3)题,处位于背斜中心,在背斜构造中,中心岩层较两翼老,因此形成时间较早;位于向斜中心,在所代表的岩层的下方,因此形成时间较早。故形成时间最早。

16、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图中A、B处为褶皱,C处为断层,说明该地发生了地壳运动。岩浆喷发反映的内力作用为岩浆活动。第(4)题,C处岩层断裂,同一岩层产生位移,为断层构造。断层处岩层破碎,地质条件不稳定,水库大坝安全性差,水库水易渗漏。因此修建水库大坝不合理。答案(1)背斜(1分)岩层向上拱起(岩层中心老两翼新)(2分)(2)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致密,不易被侵蚀。(2分)(3)(1分)地壳运动(1分)岩浆活动(1分)(4)不合理;(1分)位于断层地带,岩层破碎,地质条件不稳定,水库大坝安全性差,水库水易渗漏。(3分)27.(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华山位于陕西

17、西安以东约120千米处。华山由一整块花岗岩构成,山体形态如刀削斧劈般绝壁陡立,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渭河平原自古农业发达,人口殷实,辉煌的古都西安就位于此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图1为华山和渭河平原地质示意图。材料二北宋科学家沈括曾沿着太行山北行一路考察,看到“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他猛然顿悟,“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图2为太行山崖面岩层剖面图,图3为华北平原及周边地区略图。(1)华山形成的地质过程:,构成华山的花岗岩岩体;,形成崖面陡峭的断块山;,花岗岩岩体出露地表。(3分)(2)根据图1分析渭河平原形成的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18、。(4分)(3)按成因来看,构成太行山的岩石类型是,判断依据是。(3分)(4)图3中与N处相比,M处的沉积物颗粒较;M处沉积地貌面积远大于L处的主要原因是。(3分)解析第(1)题,华山形成的地质过程:岩浆侵入冷凝形成华山的花岗岩岩体;地壳运动过程中,岩层断裂抬升,形成崖面陡峭的断块山;外力作用破坏并搬运上覆岩层,使得花岗岩岩体出露地表,形成华山。第(2)题,图1显示,渭河平原所在岩块相对华山下降,从内力作用角度看,渭河平原属于断裂下陷形成的地貌。图中显示,渭河平原表面覆盖了一层沉积物,且有渭河流经,表明形成渭河平原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沉积作用。第(3)题,图2显示,太行山岩石主要是泥岩和石英砂

19、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因此按成因来看,构成太行山的岩石类型是沉积岩。第(4)题,图3显示,N处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区,河流流速慢,而M处位于出山口处,M处河流流速较快,因此M处的沉积物颗粒比N处大。M处位于黄河出山口处,河流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大,输沙量较大,而L处位于海河支流,流量较小,输沙量较小,因此两地在出山口沉积的泥沙量不同,因此M处沉积地貌面积远大于L处。答案(1)岩浆侵入(1分)断裂抬升(1分)外力侵蚀(1分)(2)断裂下陷(2分)流水沉积(2分)(3)沉积岩(1分)具有层理构造(2分)(4)大(1分)M处河流输沙量大于L处(2分)28.(13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贺兰山东麓

20、西靠巍峨的贺兰山脉,东临黄河上游,北接古城银川。该地沉积层中有多种不同地质年代生物化石。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1)指出贺兰山东麓两种流水塑造的地貌。(2分)(2)从分布位置和形成过程,分析这两种流水地貌有何差异。(6分)(3)分析该地沉积层中有多种不同地质年代生物化石的原因。(5分)解析第(1)题,贺兰山东麓临近黄河,在临近该山脉的东麓地带,地形较为平坦,水流速度比较慢,流水的沉积作用比较强,因此在贺兰山东麓地带多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第(2)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贺兰山以东的山麓地带形成了冲积扇,而贺兰山以东的平原地带形成了冲积平原。其形成过程:山间的河流在行进的过程中侵蚀作用较强,河流挟

21、带了大量的泥沙,出山口位置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河水流速减慢,大量的泥沙在该区域沉积,最终形成冲积扇;平原地带地形较为平坦,黄河流速减慢,河流挟带的物质沉积形成冲积平原。第(3)题,读图可知,该区域的沉积层呈现出较为清晰的层理构造,不同层理形成于不同的地质年代,不同地质年代古生物类型不同,因此该地沉积层中有多种不同地质年代生物化石。答案(1)冲积扇、冲积平原。(2分)(2)分布位置:冲积扇位于贺兰山以东的山麓地带。(1分)冲积平原位于贺兰山以东的平原地带。(1分)形成过程:山间的河流侵蚀山地带来泥沙,在出山口位置由于流速减慢,河流中的物质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2分)平原地带地形平坦,黄河流速减慢

22、,河流中的物质沉积形成冲积平原。(2分)(3)该地沉积层呈层理构造,不同层理形成于不同地质年代;(2分)不同的地质年代古生物类型不同,因此该地沉积层中有多种不同地质年代生物化石。(3分)29.(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西藏自治区米林县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多大风。在该县丹娘乡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个高约百米、由风力堆积形成的沙丘,叫丹娘沙丘,该沙丘有逐年“长高”的趋势。雅鲁藏布江水位季节变化大。图1示意丹娘沙丘位置,图2示意丹娘沙丘和江心洲景观。(1)指出丹娘沙丘一年中“长高”较快的季节,并分析原因。(8分)(2)根据河谷特征,分析丹娘沙丘所在河谷江心洲

23、的形成过程。(4分)解析第(1)题,需要理解丹娘沙丘的沙源。根据材料信息以及丹娘沙丘的分布位置可知,该沙丘的沙来源于河道中的江心洲,且根据材料可知该沙丘由风力堆积形成。冬春季节降水较少,且气温低,高山冰雪融水较少,雅鲁藏布江水位较低,江心洲大部分露出水面。同时,冬春季节多大风,大风将江心洲上大量的泥沙搬运至沙丘处堆积。所以丹娘沙丘一年中“长高”较快的季节为冬春季节。第(2)题,注意题干关键信息“根据河谷特征”。读图分析可知,与上游河谷相比,丹娘沙丘所在河谷较宽,当河水由较窄的河谷流至较宽的河谷时,水面开阔,流速变慢,泥沙不断堆积,从而形成江心洲。答案(1)冬春季节。(2分)冬春季节降水少,冰雪融化少;(2分)河流流速慢,水位低,江心洲大部分露出水面;(2分)冬春季节多大风,江心洲上大量泥沙被大风吹送(搬运)到沙丘处堆积。(2分)(2)与上游河谷相比,丹娘沙丘所在河谷较宽;(2分)河水由窄谷流到宽谷,流速变慢,泥沙不断堆积,形成江心洲。(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