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突破3化学与传统文化1化学与传统文化(1)传统文化涉及“物质”的判断根据文言文信息分析物质的性质,判断是哪种物质。例如,“有硇水者,剪银塊投之,则旋而为水”,“硇水”指的是硝酸;“鼻冲水”条目下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入脑,非有病不可嗅。”“鼻冲水”指的是氨水。(2)传统文化涉及“变化”的判断从古代文献记载的内容,联系化学反应,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如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例如,“烈火焚烧若等闲”,该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碳酸钙的分解;“熬胆矾(CuSO45H2O)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涉及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2、。(3)传统文化涉及“分离”方法的判断根据过程判断分离和提纯的常见方法:蒸馏、蒸发、升华、萃取等,如“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该过程涉及蒸馏操作;“(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煎炼”涉及蒸发结晶操作。2化学与中华文明烧制陶器陶瓷釉料中主要含有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在高温烧制时金属及其化合物发生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不同颜色的物质冶炼青铜把选好的矿石加入熔剂,放入炼炉,点燃木炭熔炼,等火候成熟,弃去炼渣得初铜。初铜经提炼得红铜,红铜加锡、铅熔成合金,即是青铜造纸天工开物记载,竹纸制造分为六个步骤:斩竹漂塘;煮
3、徨足火;舂臼;荡料入帘;覆帘压纸;透火焙干制黑火药主要成分:硝酸钾、木炭和硫黄。反应原理:2KNO3S3CK2SN23CO2酿酒先用米曲霉、黄曲霉等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称为糖化;再用酵母菌将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发酵后的混合料经过蒸馏,得到白酒和酒糟3.常见物质的俗名及化学式俗名化学式俗名化学式明矾KAl(SO4)212H2O胆矾、蓝矾CuSO45H2O绿矾FeSO47H2O孔雀石(铜绿)Cu2(OH)2CO3水晶、石英SiO2纯碱、苏打Na2CO3小苏打NaHCO3磁性氧化铁Fe3O4铁红Fe2O3钡餐、重晶石BaSO41天工开物膏液篇,关于提取油脂有如下叙述:“若水煮法,则并用两釜。将蓖麻、
4、苏麻子碾碎,入一釜中,注水滚煎,其上浮沫即油。”此文中涉及的下列操作是()A蒸发B分液C升华 D蒸馏解析:选B。文中叙述的是水煮法提取油脂,使用两个锅,将蓖麻、苏麻子碾碎,放进一个锅里,加水煮至沸腾,浮在上面的是油,将上层的油和下层水分离开,是用分液的方法。2(2020高考全国卷,7,6分)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B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C“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发生了置换反应解析:选A。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
5、2O,A项错误;湿法冶铜的原理是CuSO4Fe=FeSO4Cu,即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B项正确;CuSO4溶液经熬制可以得到胆矾,是CuSO4溶液浓缩结晶的过程,C项正确;熬胆矾的铁釜中发生的反应为CuSO4Fe=FeSO4Cu,属于置换反应,D项正确。3(2021齐齐哈尔高三一模)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黏土烧制陶瓷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B商代后期制作的后(司)母戊鼎属于铜合金制品C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指的是纯碱D屠呦呦发现用于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属于有机高分子解析:选D。黏土烧制陶瓷的过程需要高温加热,逐渐去除了有机物,无机物之间相互反应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6、故A正确;后(司)母戊鼎由青铜制成,青铜中含有铜元素、锡元素、铅元素等,属于合金,故B正确;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指的是纯碱,即碳酸钠,故C正确;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故D错误。4(2021德州高三模拟)我国古代优秀科技成果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烧制“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瓷器的主要原料为黏土B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以为纸”中的“树肤”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古代“黑火药”是由硫黄、木炭、硝酸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D“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中的“杓”的主要成分是天然磁铁(Fe3O4)解析:选C。瓷器的主要原料为黏土,是用黏土经高温煅烧制得的,故A正确;“树肤”即树皮,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故B正确;制备黑火药的原料为S、KNO3、C,故C错误;利用司南辨别方向的原理与磁铁的磁性有关,则司南中的“杓”含Fe3O4,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