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构成物质的微粒(II)原子和离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原子的概念;运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2.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以及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组成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化学反应的实质。【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2.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从微观角度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2.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3.原子的构成。【教学难点】 相对原子
2、质量的概念形成。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分子的知识,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新课讲解一、 原子及其特性设问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分子能不能分割?讲解分子可以分成更小的微粒,这就是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而原子本身没有根本变化,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构成新的物质。例如,在电解水的实验中,2个水分子(H2O)可以生成2个氢分子(H2)和1个氧分子(O2),分子发生了变化,但氢原子和氧原子本身没有变化。原子的特性: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原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之间有间隔。学生活动让
3、学生阅读课本P49内容,在阅读的基础上讨论问题。投影 讨论下列问题:1.原子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2.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3.原子核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有什么异同?4.不同类原子的内部构成有什么不同?讨论并回答学生讨论结束后,找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表明自己的不同意见。图片展示分析上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多原子分子的图像。我们可以看到分子整齐地排列着,每一个分子由大小不同的原子构成。我们能看到的最小的微粒就是原子,通过研究发现原子也是可以再分的。挂图展示“原子的构成”示意图。观看学生观看挂图,说出自己从挂图上得到的有关信息。陈述自己得到的有关信息。
4、思考原子的质量怎样计算?回答因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原子核又分为质子和中子,所以原子的质量应等于质子质量、中子质量、核外电子质量之和。讲解不同的原子所含的质子、中子、电子数目不同,所以它们的质量也不同,比如1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7410-27 kg,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 kg。过渡这样小的数字,无论书写、记忆,还是使用都极不方便,就像用吨作单位来表示一粒稻谷或小麦的质量一样。我们选用一种跟原子质量相近的“砝码”来表示原子的质量,这就是相对原子质量。二、相对原子质量讲解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C-12)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把其他原子的质量跟这个标准相比较所得到
5、的比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Ar)=分析也可以用比较形象的方法解释。展示投影分析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单位是1通常不写。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C-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电子,1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质量都约等于1个电子质量的1 836倍,所以电子的质量与原子的质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因此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近似地表示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分析其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我们不需要再去计算,科学家已经计算出所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就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认识了原子内部的微观结构。现在我们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由于原子非常小,它的质量也很小,书写、记忆、计算都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更为方便。板书设计2.3构成物质的微粒(II)原子和离子第一课时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结构原子2.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二、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Ar)=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