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专题优化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78118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专题优化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专题优化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专题优化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专题优化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专题优化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专题优化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专题优化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专题优化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专题优化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专题优化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专题优化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专题优化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专题优化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专题优化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22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专题优化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优化提升(三)1阶段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法制、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民主建设不断加强,实现了从“建立地方政权”到“民主制度化、法制化”再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跨越。法制体系不断健全,实现了从“从零起步”到“有法可依”再到“依法治国”的跨越。对应训练1阅读下表,20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文献。对其相同点认识正确的是()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颁布共同纲领1954年第

2、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说明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B阶级斗争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果能否实现C都是民主与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D都借鉴地吸收了欧美民主的精华解析:选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时,中国仍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内容无法得到落实;共同纲领颁布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故A项正确。2唯物史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一边倒”政策(1)原因分析:二战后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格局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建立与苏联的支持密不可分,苏联为实现其全球战略,必然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政策上与

3、其保持一致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贫穷落后,政权还未十分巩固,需要苏联的继续扶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长期支持国民党政权,再加上双方意识形态的冲突,彼此对立和敌视的状态难以一时改变。因此,当时的中国只能“选边站”,除了“一边倒”,中国没有其他选择余地。(2)政策理解:“一边倒”指总方向上倒向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抗,主要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但这并不是绝对的,除社会主义国家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和一些非社会主义的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或欧洲传统中立国建交,这与苏联支持国际民族独立运动的方针并不矛盾。同时,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中的某些国家,如英国等也因为国家利益,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4、,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还没有超越苏联的底线,与其正式建交。对应训练219501956年,中国出口总额由5.5亿美元上升到16.5亿美元,进口总额由5.8亿美元上升到15.6亿美元。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实现民族独立B改善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解析:选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是同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故C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实现民族独立,与进出口总额变化无关,故A项错误;1950年到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是实现生产资料

5、所有制的深刻变革,与进出口总额的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3历史解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1)实现了国家治国方略由“政策治国”到“依法治国”的转变。三大民主政治更加完善。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落实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国家。形成了多途径的公民政治参与方式,村民委员会实行直接选举、民主选举。政府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针对高度集中的传统体制,简政放权,扩大地方权力,改革干部人事制度。(2)结合国情进行创新。在城乡社区实行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确立了“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对应训练3(2020山东等级考T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苏

6、寺村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山区村落。以下内容节选自该村原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8112.12号1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开始由祁凤元汇报了县委召开农业责任制代表会议和真理问题补课会的精神。赵桂枝传达了公社党委当前工作安排82年3月23日1天讨论记录:(4)当前几项工作时间如何安排?2.抓致富:两委队长如何本人富,在(再)代(带)那(哪)一户的规划搞出来。3.责任制与端正党风83年3月3日1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首先由公社武书记讲关于“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文明礼貌月”活动的意见和公社安排。大队如何制定措施。致富户和文明户怎么确定和召开座谈会。84年4月12日半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由老冯同志传达了“

7、乡党委、乡政府就建村(村民委员会)实施方案”讨论记录:(1)建村领导小组怎么成立?组长:张明德;副组长:冯青山;成员:姜合、崔玉海、张玉林。摘自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有哪些史料价值。解析:考生在作答时,首先要提取并整理笔记中的有效信息,再根据材料中的时间、空间信息,将问题定位在特定的历史时空坐标上;然后在此基础上,了解工作笔记当中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历史现象的相互关系,依据正确的历史观和认知方法,对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等进行梳理并进行客观叙述;最后结合所学史学方法的知识对材料的史料价值进行针对性说明。答案:角度信

8、息提取史料价值材料来源材料选自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基层干部,作为改革的亲历者,其工作笔记是研究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一手史料材料内容农业责任制、抓致富、先富带后富、评选致富户等,反映了农村改革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脱贫致富、重视经济发展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笔记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改革情况。苏寺村的社会变迁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公社、大队、乡党委、乡政府、建村等,反映了撤社建乡、村民自治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80年代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真理问题补课、端正党风、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

9、评选文明户等,反映了农村改革中加强党的领导、解放思想、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中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史料的分类及甄别(1)注意储备史料研究的基本知识。一是明确历史资料的分类;二是确定研究类型,一般为分辨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等,然后运用史料分类的方法进行分析、理解、鉴别、判断。(2)学会史料真伪的甄别:任何一个历史结论都必须有史料的支撑,而运用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前提是史料必须真实可靠。运用史料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一般有: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

10、;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 (3)注意展开史料问题探究性学习。一是围绕问题收集史料;二是针对问题解读史料;三是根据史料论证问题;四是依托史料重现历史;等等。强调学生解读辨析史料与历史现象的实证与判断能力,然后作出正确的结论。 4家国情怀习近平为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指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个构建”重要论断的提出,彰显了5 000多年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平外交的核心价值。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了

11、宪法,标志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确立为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意志和奋斗目标。对应训练4(2021江苏苏北四市一模)新时期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事务,至2019年,中国在承担了超过15%维和经费摊款的同时,向联合国维和行动任务区派出了2 500余名军、警维和人员,为饱受冲突和战乱之祸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恢复、建设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这表明中国()A发展睦邻友好关系B主导世界维和行动C致力落后国家复兴 D积极承担大国义务解析:选D。新时期外交强调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体现了大国义务,故选D项。维和行动不仅仅限于“邻国”,排除A项;材料表明中国积极参与维和行动,不是“主

12、导”行动,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的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恢复、建设和平”,没有涉及经济援助发展问题,排除C项。专题综合检测(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1(2020河南新乡二模)1954年6月至9月,中国有组织地开展了宪法草案讨论和宣传。据统计,许多地区的参与者超过当地成年人口的70%,有些地方甚至超过90%,共收到118万多条意见、建议和问题。这一活动()A保证了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B增强了人们的民主参与意识C标志着社会主义时代的到来D反映了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解析:选B。据材料“许多地区的参与者超过当地成年人口的70%,有些地方甚至超过90%,共收到118万多条意见、建议和问题

13、”可知,宪法草案的讨论和宣传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参政意识,故选B项。该活动不能保证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排除A项;社会主义时代到来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C项;1954年宪法并没有反映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排除D项。2(2021安徽皖江名校联盟)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的制定曾三次起草和命名,第一次是在1948年10月提出,叫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纲领(草案)。1949年8月,中共提出第二次草案初稿,题目为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第三次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这反映出()A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党制度趋于成熟B中国革命性质已发生变化C人民政协民主协商的精神D人民政权建立并得到巩固解析:选C。

14、由材料“第三次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可知共同纲领名称的变化体现出人民政协民主协商的精神,故C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党制度的成熟是在1956年,故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革命的性质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故B项错误;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故D项错误。3(2021陕西渭南一模)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严格限制农民进城和城市间人口流动。2014年中央逐渐改革户籍制度,合理引导农业人口有序地向城镇转移,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2016年9月,普遍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据此分析户籍制度的改革()A符合对外开放引进人才的需要B促进了农

15、村产业结构调整C有效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D导致城乡差距拉大解析:选C。材料中户籍制度的逐渐放宽直至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的区分,有利于更好地社会管理和进行公共服务,故C项正确。户籍制度与对外开放并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取消城乡户籍制度的差异,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无关,故B项错误;户籍制度的改革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不是扩大,故D项错误。4(2021百校联盟联考)下表为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目录比较表。据此可知,1982年宪法的突出特点是()1954年宪法目录1982年宪法目录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国家机构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

16、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A.提出了社会主义原则 B确立了依法治国方向C凸显了保障人权理念 D更加重视公民的权利解析:选D。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两部宪法在内容结构上的对比,可以看出1982年宪法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这一变动强调了先有公民的权利,然后根据公民的授权产生国家机构的法理观念,表明了我国对保障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的高度重视,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宪法结构的调整与变化,体现不出其强调了社会主义原则、依法治国方向或者保障人权理念,A、B、C三项错误。5(2021吉林辽源期末)对于现代中国的某项政治制度,有人说它“是中共

17、群众路线的一种延续”,有人担心它会成为一种“政治浪漫主义”,而人民日报某记者则认为它有望造就一批“草根”政治家。据此推断,该项制度是()A政治协商制度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选B。本题考查我国的基层民主政治。“群众路线的一种延续”“草根政治家”反映了基层群众民主参政的特色,符合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故B项正确。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制度,不符合材料,故A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草根政治家”无关,故C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是民族平等,共同繁荣,不符合材料,故D项错误。6(2021山东泰安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在部分地区

18、先后设立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共同之处是()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解析:选B。本题考查我国的民主制度发展。中国设立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前提就是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理和行使主权,故B项正确。在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中,只有特别行政区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故A项错误;在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中,只有民族自治区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故C项错误;经济特区在经济政策方面享有特别的政策,但在行政事务上没有特殊性,故D项错误。7(2021湖南五市

19、十校联考)从“十三五”规划到“一带一路”倡议,中央政府为香港做规划谋发展,并留足了参与共建的空间。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逐渐成形,“一国之利”和“两制之便”在这里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优势。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A有利于香港同祖国共同发展、永不分离B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发展的主导作用C赋予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新的内涵 D拓展了香港在国际社会上的活动空间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央政府为香港”可知,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发展的谋划,有利于香港同祖国共同发展、永不分离,故A项正确。中央政府对香港的发展并不起主导作用,故B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香港在“一国两制”的

20、制度下获得了新的发展,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内涵并没有因此发生变化,故C项错误;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是中央政府赋予的,更多的是体现了香港和祖国大陆的关系,D项表述不完整,排除。8(2021山东威海一模)1952年4月,中国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直接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等11国签订了总值达22 400 万美元的贸易协议,与日本工商界代表签订了总值达6 000万英镑的贸易协议。这表明当时我国()A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 B摆脱了美国的经济封锁C提出了独立自主的方针 D调整了外交的基本原则解析:选A。1952年正值冷战时期,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但材料中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签订贸易协议

21、的做法,恰恰表明当时我国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故选A项。1952年我国并未摆脱美国的经济封锁,材料现象只能说明一定程度上有所摆脱,但“摆脱了”说法错误,排除B项;独立自主是我国的外交方针,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52年我国并未调整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提出来的,排除D项。9(2021江西景德镇模拟)下面为中国19491965年间人民日报苏联体育报道统计数据。材料信息反映了()A中苏由同盟关系走向冷战对抗B政治影响文化的交流与传播C国人对体育态度出现摇摆不定D苏联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曲折解析:选B。由“人民日报苏联体育报道统计数据”中我们发现,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苏联

22、的报道逐渐增多,到20世纪60年代初达到顶峰,这是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一边倒”,在苏联的支持下进行工业化建设,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苏关系的恶化,体育报道逐渐减少,可见政治对体育文化的影响很大,故选B项。10(2021湖南衡阳一模)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维持对华严格的贸易管制,这种管制中的“治外法权”成为美国与西方盟国经济摩擦的火种。尼克松承认,近20年来,美国一直在世界上鼓吹和带头孤立封锁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但没有奏效,反而招致自己对华利益的巨大损失。这说明()A经济发展提高中国国际地位B美国对华政策超越意识形态C西方国家反对对华贸易管制D中国外交形势逐步趋向缓和解析:选D。据材料中

23、给出的时间为“20世纪70年代初”且尼克松已经承认对中国的孤立封锁并未奏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而尼克松访华标志着美国放弃了对华封锁政策,中国外交形势进入新时期,故选D项。11(2021河南名校联盟质检)由于历史的原因,东南亚的众多华人、华侨拥有中国及其所在国的双重国籍。1978年,邓小平在出访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时鲜明地表示反对双重国籍,鼓励华人、华侨融入当地社会,与居住国人民友好相处。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急于冲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C积极开展区域间经济合作D努力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解析:选D。据材料“1978年,邓小平在出访泰国、马来

24、西亚、新加坡时鲜明地表示反对双重国籍,鼓励华人、华侨融入当地社会,与居住国人民友好相处”可知,邓小平调整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放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分歧和争论,从而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故选D项。题干信息与“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无关,排除A项;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中国就已经突破了孤立局面,排除B项;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与东南亚国家间密切的区域间合作局面尚未形成,排除C项。12(2020河北承德模拟)1996年,中俄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7年,中美两国元首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1

25、998年,中国、欧盟双方表示希望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这表明中国()A努力为改革开放建设和平的国际环境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C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解析:选A。材料中“中俄”“中美”以及中国与欧盟分别建立“伙伴关系”,是新时期中国外交关系的突出特点,其目的主要是为改革开放建设和平的国际环境,故A项正确。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主要是指上合组织等活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我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关系,并未涉及联合国,故C项错误;美国、欧洲国家不属于中国的周边国家,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6、2小题)13(2020河北唐山高三期末)(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前制定了看似矛盾,但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外交策略:联美制日,与日亲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始终秉承着北洋政府的意志,面对列强,中国代表团据理力争。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本可取得众多外交成就,但为维护中国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被迫放弃签约。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和会期间不仅没有卖国行为,反而为“外争国权”付出了巨大努力。以巴黎和会为起点,中国政府还取得了另外一些外交成果:废除战败国旧约,重订平等新约,1921年5月签订的中德协约是第一个明文规定无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各款的平

27、等新约,得到了战争赔款,收回德租界;1919年北洋政府颁令,与无约国谈判时坚持平等互惠,不再给予特权,即使谈判不成,也不愿迁就;1919年12月,北洋政府与玻利维亚订约建交,开创完全平等互惠条约之先例。1917至1924年间,北洋政府与日美周旋,维护中东路区主权;驱逐旧俄势力,渐次收回中东铁路主权;随着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也与之交涉,最终以条约的法律形式规定主权。摘编自赵志伟等北洋政府的外交成就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形势发生了持续深刻的变化。在新形势下,中国外交与时俱进,应对挑战。冷战结束以后,在实践中,中国既抛弃了美苏冷战关系模式,也没有像自由主义预期的那样发生

28、根本的身份转变,而是创造性地走上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中国将大力建设共同发展的对外开放格局,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构建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不是搞排他性、碎片化的小圈子,不会通过人民币贬值提升贸易竞争力,更不会主动打货币战和贸易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深刻变化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摘编自高飞改革开放40年中国外交的历程与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洋政府时期外交的特点,并说明当时取得一定外交成果的原因。(1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

29、识,概括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并谈谈你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认识。(11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联美制日,与日亲善”“面对列强,中国代表团据理力争”得出妥协性与强硬性交织;根据材料中北洋政府采取的具体措施可得出政府外交与国民外交相结合,并且在外交策略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第二小问原因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第一小问外交政策,据所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知识可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奉行不结盟外交,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据“创造性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可知,实行对外开放;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可知,建设

30、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第二小问认识,属于开放性问题,可以从中国的政治体制与外交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外交的影响等方面,并结合当今中国的外交策略来回答。答案:(1)特点:妥协性与强硬性交织;政府外交与国民外交兼具;灵活性与原则性结合。原因:北洋政府制定合理的外交策略;外交代表的抗争与努力;民众的抗争;利用有利的国际局势(或列强间的矛盾)。(2)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奉行不结盟外交;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认识: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中国政治体制的优势;中国外交的成功实践离不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准确把握

31、时代的特征;超越意识形态处理国家间关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答出三点即可)14(2020山东德州期末)(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92008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简表时间 法律 19491954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或者批准的法律共23 件,包括政务院及所属各机构组织通则、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选举法等 19541958年 195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此后,通过的法律共60 件,

32、包括全国人大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兵役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 19591978年 1966年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停止工作。 除1975年、1978 年,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分别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三部宪法外,全国人大共通过法律6件,包括商标管理条例等 19791992年 除3件宪法修改和1982 年宪法外,共通过法律126 件,包括选举法、地方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 19932003年 除宪法修改2 件外,共通过法律153 件,包括立法法、行政

33、复议法、公司法、证券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拍卖法、票据法等 20032008年 除宪法修改1 件外,共通过法律72 件,包括劳动合同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企业破产法、物权法、行政许可法、监督法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某一时段或若干时段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12分)(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法律的制定和修改,结合材料中提供的材料信息,结合法律制定的背景和影响,说明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发展的,如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作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将过渡时

34、期总路线写入宪法,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法律保障,改革开放后,形成了以1982年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为新时期的建设保驾护航。答案:示例一 看法:我国宪法的制定与修改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说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通过的共同纲领带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对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1954年,为了从政治上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用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国体与政体,也指明了全国人民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制定了1982年宪法,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提供了

35、重要保障。此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国人大又对宪法进行了多次修改,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使之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示例二看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说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国家立法工作全面展开。1982 年宪法的颁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供了根本依据,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刑事、民事、诉讼程序和国家机构等方面的一系列基本法律,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992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法律件数大为增加。一方面我国加强了经济立法,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针对立法、行政、司法等制定了相关法律,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而保障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