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10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第卷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吕氏春秋慎势说:“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材料体现了宗法制的作用是A维护社会的安定 B加强了周王的权力C区分血缘的远近 D保证贵族特权地位2右图是汉代土地变更的部分统计。据图可知汉代法制相当健全 重视土地私有土地兼并严重 买卖土地自由A B C D3南齐书孔稚珪传云:“所奏缪允者,宜写律上,国学置律学助教,依五
2、经例,国子生有欲读者,策试上过高第,即便擢用,使处法职,以劝士流。”由此可知南朝时期A已经不再推行九品中正制度 B出现考试选官的科举制C世家大族已失去选官垄断权 D可以通过学校试经入仕4宋人吴处厚青箱杂记载:“岭南谓村市为虚,柳子厚童区寄传云:之虚所卖之。盖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村市满时少,虚时多,谓之为虚,不亦宜乎?”从中可以获悉当时A农村集市开始出现 B农村集市贸易发展C草市经营有时空限制 D商业市镇逐渐兴起5明朝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上云:“中外大小臣工上封事,外有通政司,内则会极门,俱有号簿,惟内阁独得进密揭,盖心膂近臣非百司得比。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这反映出明代内阁A上
3、升为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B通过“密揭”,获得决策权C对其它中央机构有一定牵制 D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6明史食货五记载,永乐初,西洋刺泥国回回哈、只马哈没奇等来朝,附载胡椒与华商互市,有司请征其税,为皇帝所拒绝,并发表议论说:“商税者,国家抑逐末之民,岂以为利?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耶”。这说明A皇帝推行好客之道 B华夷思想根深蒂固C清初海禁政策松弛 D中外贸易盛况空前7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指出: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银纸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这段材
4、料反映了A太平天国后期农民阶级的愿望 B太平天国领袖们的共同主张C一切财富统归圣库的制度 D洪仁玕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8关于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毛泽东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以下说法最能揭示两大历史事件内在关联的是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9右图是1913年,南阳兄弟烟草公司出品的“新爱国”香烟的烟盒封面(烟盒右侧文字为,“中国人,中国金钱,中国实业,中国利权,爱国诸君请吸香醇精美之爱国香烟
5、”)。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A南洋公司注重营销策略B西洋烟草在华销售锐减C“实业救国”思潮开始涌动D民族工业发展环境得到根本改善101927年2月19日民国日报载: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唐生智称“我们这次革命的成功,完全是工农群众的力量,并不是士兵的力量。我们在北伐的时候,在衡阳,在醴陵,在粤汉路,都得着农工运动的帮助,才得很顺利的杀却敌人。”由此可见,北伐战争A消灭了北洋军阀主力 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赢得了国民革命胜利 D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1120世纪30年代郁慕侠上海鳞爪记述:“现下上海所谓一般新时代的女子,她必穿了短旗袍,着了高跟皮鞋和肉色丝袜,烫了水波式的头发,画了笔直细长的眉毛可惜头发不金黄
6、,鼻子不高大,眼睛不深陷,和真正道地的外国摩登女子相形之下,还差一些,也是她们的遗憾。”由此可以看出近代上海A女性生活受外来因素影响较大 B开始出现西化现象和崇洋心理C西方的生活方式都到普遍认同 D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12下表为近代中国女工比例与行业表,推动这一时期女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有时间产业女工人数占总产业工人比例行业1920年16.7万40.5%集中在缫丝、纺织、烟草、火柴等行业1930年37.4万31.7%1933年24.3万48.7%传统男耕女织经济模式开始瓦解,妇女成为自由劳动力国民政府能重视经济发展,民族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推行,提升了妇女劳动能力欧洲
7、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A B C D131952年下半年开始,全国高等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下表为调整后工科生和 文科生占在校生的比例变化情况。这一调整年份1949年1953年1965年工科生占在校生比例26.2%37.7%43.8%文科生占在校生比例33.1%14.9%6.8%(1962年数据)A适应了经济建设需要 B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C确保了人才结构合理 D促进教育体系更加完善141984年,邓小平指出:“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为扩大开放,中国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是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C开辟沿海经济
8、开放区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52015年7月10日,习近平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指出:坚持“上海精神”,打造本地区命运共同体。要继续以“上海精神”为指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多边主义和开放主义,相互尊重彼此利益,不干涉别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争端,以共赢理念促进发展繁荣。这表明中国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C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 D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16“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
9、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材料中的“不满意测试”A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B使地域政治开始取代血缘政治C开启了希腊历史的古典时代 D易导致公民权力的滥用和误用17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其各篇目的标题如下表。据此,对十二铜表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传唤审理索债(债务赔偿)家长权继承及监护所有权及占有房屋及土地私犯(侵犯他人)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追补后五表的追补A涉及内容广泛庞杂 B重视诉讼的程序C强调维护平民利益 D注重保护私人财产 18当时(1580年前),一艘开往东方的葡萄牙商船的运货单显示:船上装载了热那亚的平绒、佛罗伦萨的绯布、伦敦的棉布、还有
10、荷兰的亚麻布。(任学安大国崛起葡萄牙西班牙) 材料不能反映出当时A葡萄牙海上贸易比较发达 B意英荷等国手工业较为发达C商业革命蓬勃开展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2008年以来,非洲东部的索马里沿海已经发生了80多起海盗袭击事件,平均4天就有一艘船遭劫,海盗极为猖狂。有人研究这一地区的历史发现,在15世纪末这里曾出现了一个著名的“海盗”,他最有可能是A迪亚士 B达伽马 C. 哥伦布 D麦哲伦.20“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办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这种生产组织
11、方式A促进大企业时代的到来 B消除了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C促进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D促进了工厂制度的广泛建立第卷(非选择题 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21.(12分)农耕时代的中国小农和工商业者的命运,与封建王朝的政策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
12、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材料二 江浙是以棉、丝加工之类的支柱产业为基础的全国市场的中心,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形成。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
13、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出现的经济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现象出现的原因。(6分)(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2分)22.(12分)近代中国的工业化历程艰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
14、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抑臣尤有所陈者: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妙在借水火之力,以省人物之劳费,-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工商业获得向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同样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以致归于失败。中国民族经济之不能前进,以致渐趋衰退,不当尽归咎于外来压力。国内情况之日益恶化,亦为重大因素。政府之无扶植诚意,自然有关,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打击。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材料三 抗战期间国民政
15、府经济管理办法一览表(局部)时间条例名称主要内容1937年工厂迁移案组织企业有序向大后方迁移1939年矿产品运输出口管理规则、川康铜业管理规则直接干预或管理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1941年战时经济体系基本纲领、管理工业机器、化工材料细则、管理液体燃料规则等扩大国营,联合民营;部分企业实行收归国有据陈雷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研究编制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李鸿章对于机器制造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一认识的主要原因。(3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经济“归于失败”的外因。材料二认为“政府之无扶植诚意”,你是否赞同?请阐述理由。(4分)(3)据材料三,辩证分析国民
16、政府统制经济政策产生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近代中国工业化历程的认识。(5分)23(13分)民主法制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材料二 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
17、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的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革”悲剧。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材料三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
18、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4分)(2)据材料二,指出“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什么?(3分)(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创立的哪一制度?该制度有何特点?(2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历程的阶段特征。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4分)24. (12分)制度变迁不一定要用革命的手段,非革命的手段一样可行,英国的情况就是如此。阅读下列材料:
19、材料一 英国政治民主化大事记(16881928年) 1、1688年11月,议会发动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三世来到英国,并成为英国国王。历史上把这次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称为“光荣革命”。 2、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王权,保障议会的权力和自由。 3、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对王权做了进一步的具体限制,把包括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等重大问题的决定权都掌握在议会手里。 4、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成为最高权力的象征。 5、1832年议会改革修改了选举资格,使选举权从身份资格转向财产资格,并降低了候
20、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6、19世纪后半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1867年英国进行第二次议会改革,进一步降低选民财产资格,大大扩大了选举权,使选民的人数几乎增加了一倍。 1886年,英国进行了第三次议会改革,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 7、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是民主化的又一里程碑。 8、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9、1928年法律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材料二 17世纪革命没有留下很深的痕迹,相反,光荣革命却开始了一个现代的英国。光荣革命留下的最
21、深刻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请回答: (1)依据大事年表,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过程(16881832年)中权力转移的三个阶段。(3分) (2)阅读大事年表,概括1832年议会改革以后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2分)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7分)25. (11分)利益至上始终是国家间关系发展的基本原则,大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会对国际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22、一 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000 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材料二 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1971年材
23、料三 1996年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冷战后,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将是“文明的冲突”。 国际上也有一些知名的学者和政治家对亨廷顿的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如福勒认为:“因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文化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而非原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况凯南“长电报”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由战时盟友变成“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美国的亚洲外交政策因此作出了哪些调整?(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福勒关
24、于世界冲突的观点。结合冷战后的相关史实举两例佐证福勒的观点。(3分) 高三10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答题纸一、选择题(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二、材料分析题21.(1)(2)(3)22.(1)(2)(3)23.(1)(2)(3)(4)24.(1)(2)(3)20025.(1)(2)(3)题号12345678910答案ACDBCBDBA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BABCDCDBA10月阶段测试答案一、选择题21.1)原因:小农对社会的依赖程度增加;农村剩余劳动产品的增加;农村中工商业者的涌现;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4分)(2)现象:江浙成为全国市场的中心;手工业发展规模大
25、;企业数量多;江浙成为大宗商品贸易中心。(3分,任意答出3点给满分)原因:交通发达;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副产品商品化;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任答出3点给3分)(3)因素:社会主流体制制约;商人社会地位有限;官办商业强大;城市主要起政治功能。(任两点2分)22.(1)认识:抵御列强侵略(自强);发展社会经济(求富);时代发展趋势(2分)原因:弥补军事工业发展的困境(1分)(2)外因:日本加紧经济侵略;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2分)赞同:中央政府力量的削弱;北洋军阀割据混战。(或反对:北洋政府加强经济立法;奖励发展实业。)(2分)(3)影响:为抗战胜利准备了
26、物质基础;推动西部地区工业化;(2分)导致官僚资本膨胀,借此控制经济命脉,民族资本日益萎缩。(2分)认识:政府要担当起近代化的领导重任;工业发展需要民族独立的环境。(任一点1分)23(1)前提: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新中国的成立)。(1分)批驳: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3分)(2)原因:没有准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忽视政体民主建设;仅依靠“政策治国”。(任答2点,共2分) 策略:依法治国。(1分) (3)制度:农村基层民主制度。(1分)特点:广泛性、直接选举等特点。(任答1点,共1分) (4)特征:初建;曲折
27、;发展完善。(3分)认识: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期性;民主政治建设依据国情;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等言之有理即可。(任答1点,共1分)24.(1)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1分)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1分)政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1分) (2)关于选民资格,逐步取消了财产、出身、年龄、性别等限制,民主逐渐下移,享有民主的范围逐步扩大。(2分) (3)(7分) 一等(67分):紧扣主题,观点准确、全面;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35分):能够结合主题,观点较明确、片面;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02分):偏离主题,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25. (1)内容:苏联的外交政策根源于其文化传统;苏联外交具有不妥协的特点;苏联是美国最主要的对手(3分)。原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和国家利益的冲突(1分)(2)西欧、日本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2分);美国的调整:从越战中脱身,谋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2分)(3)观点:世界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利益及大国对小国的不尊重,而非文明(1分);例证: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发动阿富汗战争、发动伊拉克战争、武装干涉利比亚等。(任答两个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