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思维导图政治史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9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 人民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75653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思维导图政治史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9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 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思维导图政治史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9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 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思维导图政治史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9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 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思维导图政治史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9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 人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思维导图政治史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9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 人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思维导图政治史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9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 人民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思维导图政治史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9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 人民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思维导图政治史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9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 人民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思维导图政治史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9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 人民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思维导图政治史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9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 人民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思维导图政治史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9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 人民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思维导图政治史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9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 人民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9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自主复习】考点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知识清单】【名师点拨】1.“一边倒”外交方针2.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3.印度支那:是指中南半岛,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三个国家,二战前为法国的殖民地。由于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人普遍认为亚洲只有两个国家,即中国和印度,所以对印度和中国的“结合部”,即中南半岛,称为印度支那。4“求同存异”方针(1)同:中国和亚非国家都曾遭受殖民统治;都面临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都要求加强团结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2)异:中国和亚非一些国家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3)“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

2、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突出特点【认知深化】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1)革命性: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及解决的问题有密切联系。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方针,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2)结盟性:“一边倒”表明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大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

3、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征(1)包容性: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展中或发达国家。(2)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开放性:在不同历史时期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4)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经典例题】(2018江苏高考12)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

4、则()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答案】A【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与材料中“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相符,故A项正确;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和平

5、共处并没有消除矛盾,故C项错误;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与材料中“1984年10月,邓小平”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二外交关系的突破【知识清单】【名师点拨】1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220世纪70年代外交关系的突破【认知深化】曲折发展的中苏关系(1)1949年到1959年,是中苏关系的结盟时期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1950年2月,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1960年到1978年,中苏关系从破裂走向恶化, 直至全面对抗时期1959年中苏关系开始恶化,苏联蓄意挑起中苏边境冲突,1969年的珍宝岛事件是

6、中苏关系全面恶化的重要标志。 (3)1979年到1989年, 中苏关系从对抗到缓和直至全面正常化的一个极为复杂的时期。1979年后,苏联开始调整对外政策,逐步缓和对华关系,两国关系逐渐实现了正常化。 【经典例题】(2019江苏高考13)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中国和美国在七十年代初谋求和解,这是世界环境所决定的。”当时的“世界环境”是()A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了美苏对峙格局 B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基本消除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D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答案】C【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际政治格局是多极化趋势出现,因此中美关系缓和一定程度上受到世界政治多

7、极化的影响,故C项正确;中国重返联合国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没有改变美苏对峙格局,故A项错误;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无法消除,故B项错误;70年代,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是美苏,中国还没有强大到能决定国际关系,故D项错误。考点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知识清单】【名师点拨】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上海合作组织是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一种新选择;有利于削弱美国霸权地位,分享全球化的成果;在地区中影响力日益扩大,对地区国家的吸引力不断扩大。【认知深化】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及原因(1)20世纪50年代外交战略:联苏反美,即“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封锁,我国坚持同社会主义国家

8、以及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国际性会议,并于1953年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20世纪60年代外交战略:反苏反美,即“两个拳头打人”的外交战略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积极支持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和经济建设,受到了亚非拉国家的普遍欢迎和认可。(3)20世纪70年代外交战略:“联美遏苏”,即“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战略面对苏联的威胁和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毛主席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我国加强了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并与日本、美国等西方国家先后建立外交关系。(4)20世纪80年代至今:全面发展对外

9、友好关系,即“全方位”外交的新战略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战争与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再加上我国于80年代初开始进行改革开放,我国的外交政策有了很大的调整。【课时检测】1.新中国成立初期体现我国“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的外交政策或原则是 ()A.“一边倒”B.不结盟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答案】C【解析】 “一边倒”是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不符,故A错误;不结盟政策和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是改革开放后提出的外交政策,与新中国成立初期不符,故B、D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处理国与国

10、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故C正确。2.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会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这段材料体现了新中国()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外交B.平等地与一切国家建交的愿望C.保障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D.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答案】B【解析】依据“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可知,

11、材料反映了中国要平等地与一切国家建交的愿望,故B正确。3.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确定的会议议程共五项: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这反映出会议的主题是()A.反殖反霸合作B.构建政治同盟C.争取经济独立D.实现区域合作【答案】A【解析】由“经济合作;文化合作”可以看出合作的主题,由“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可以看出反殖反霸的主题,故A正确;构建政治同盟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错误;争取经济独立不能全面概括出五项主旨,故C错误;实现区域合作不符合亚非会议史实,故D错误。4.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

12、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A.实现了亚非国家友好合作B.表明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C.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D.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可知,这次国际会议是1954年的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实现亚非国家友好合作是万隆会议的意义,故A错误;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标志是不结盟运动,故B错误;日内瓦会议是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13、,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故C正确;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故D错误。5.1955年8月中美大使级会谈举行前,中国政府主动释放了11名在朝鲜战争期间俘获的美国飞行员。后来,会谈经过多次磋商,美方也允许钱学森等中国留学生离开美国。这表明当时 ()A.中国放弃了“一边倒”政策B.中美两国都试图缓和紧张关系C.美国改变了孤立中国的政策D.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并没有涉及“一边倒”政策,故A错误;据材料“中国政府主动释放了11名在朝鲜战争期间俘获的美国飞行员”和“美方也允许钱学森等中国留学生离开美国”可知中美两国都试图缓和紧张关系,故B正确;

14、材料并未涉及美国改变了孤立中国的政策,且该说法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C错误;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D错误。6.对下图解读最为合理的是()A.反映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B.表明美国已放弃“两个中国”的政策C.体现发展中国家对新中国的支持D.说明中国成为多极格局中的重要力量【答案】C【解析】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直接原因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对新中国的支持,故C正确。新时期始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A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不符;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当时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即“两个中国”,阻挠中国恢

15、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与史实及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均不符合;D内容材料信息未体现,排除。7.1969年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7月底8月初,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反映出 ()A.美苏冷战重点转向亚洲 B.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转变C.中国崛起影响美苏外交战略D.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已出现【答案】B【解析】 “1969年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反映中苏关系恶化,“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说明中美关系有所缓和,反映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

16、大转变,故B正确;美苏冷战重点在欧洲,A错误;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崛起,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不出“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排除D。8.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时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等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在当时的突出意义在于()A.有利于团结第三世界反对大国霸权B.有利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团结C.有利于推动中美、中苏关系的改善D.顺应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潮流【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毛泽东“三个世界”的划分思想,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有

17、利于团结第三世界反对大国霸权,故选A。当时社会主义阵营实际上已不复存在,排除B;当时中美关系已经改善,中苏关系处于敌对状态,排除C;1974年经济体制改革还没开始,排除D。9.1980年中美达成协议:由美方提供设备、由中方技术人员操作,在中国新疆的奇台和库尔勒建立监测苏联核武器和导弹试验的监测站,所获情报中美共享。这段材料可以用来佐()A.中美已结成军事同盟B.中美已妥善解决意识形态的分歧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D.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已初见成效【答案】C【解析】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奉行不结盟政策,A错误;B同中美关系现实不符,错误;C符合国际关系的普遍原理与外交现实,正确;D和题干不构成逻辑

18、关系,错误。10. 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突破期,对于这一阶段外交特点概述错误的是()A.“坚持一个中国”是建交的重要原则 B.民间外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C.超越了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限制 D.结伴外交使中国外交更灵活【答案】C【解析】本题要求选出概述错误的选项。注意题干时间“20世纪70年代”,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说明“坚持一个中国”是建交的重要原则,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1972年中日建交,起推动作用的是日本民间团体,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是1953年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符合题意。20世纪70年代中国坚持“一大片”“一条线”,体现

19、中国外交更灵活,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11.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调整外交政策,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中国外交政策调整实行不结盟政策,不结盟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C正确。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首要的任务,“平衡两大阵营”与不结盟政策不符合,A错误;B“疏远美苏两国”说法错误;D不能反映材料内容。12.“可以将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

20、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海合作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A.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B.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C.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D.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充分体现我国新时期“不结盟”“无敌国外交”的外交政策,B正确。A为万隆会议精神;C、D与上海合作组织宗旨不符。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时间世界中国20世纪70

21、年代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泥潭美国确认从越南撤军苏联展开全球战略性攻势苏联入侵阿富汗尼克松访华“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中美正式建交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展“星球大战”计划苏联发展停滞,战略收缩中共十二大“特色理论”中共十三大“初级阶段理论”20世纪90年代东、西两德统一苏联解体欧盟成立世界贸易组织开始运作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香港、澳门回归21世纪初“911事件”爆发欧元正式启用加入世贸组织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摘编自世界历史大事年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

22、联,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论题:国际局势的演变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阐述:20世纪70年代,美国受经济危机打击,并陷入越南战争泥潭,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尼克松政府实行战略收缩,谋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威胁中国安全,中国从国家利益出发,也需要缓和与美国的关系。基于两国的共同需求,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10分)示例二论题:世界格局的变化推动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阐述: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同时,我国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解析】本题为小论文题,解读首先要有论题、史论结合,思路展开包括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即国际局势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或者世界格局的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结合表格中史实进行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